浅谈儿童插画中拼贴技法的运用

浅谈儿童插画中拼贴技法的运用学院艺术与服装工程学院[20191216211851]
中文摘要
在如今的社会,幼年教育越来越得到儿童父母的重视,所以父母们对儿童读物的选择也欲加的关注。与文字版的儿童读物来说,儿童插画对于识字不多的儿童来说更加的接近他们的生活观,符合他们的审美,特别是插画中艳丽的色彩,独特的空间感和别具一心的想象力都深深的吸引着儿童的眼球,让他们在插画的世界里流连忘返。而且在这科技发达的时代,过多的传统和电脑制作的插画已经让人们的视觉疲劳,而拼贴艺术的无限可能性却能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拼贴艺术不仅仅是一种独具匠心的艺术形式,更加是一种插画师们对艺术情感的宣泄,拼贴艺术在将来的艺术发展空间里,具有无限的可能性和生命力。我国插画界欠缺的是想象力创造力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拼贴儿童插画儿童拼贴插画
目录
1、儿童插画中拼贴技法运用概况1
1.1儿童插画概述2
1.2拼贴艺术的概念3
2、儿童插画中拼贴技法的艺术特色4
2.1 富有视觉震撼力的绚丽色彩5
2.2 多样而富有情感的肌理效果6
2.3 华丽浓郁的装饰趣味7
3、拼贴艺术在儿童插画中具体的运用以及作用8
3.1 拼贴形式对儿童的认知能力的提升9
3.2 机理的触觉之美对儿童想像力的提升9
第四章 总结9
参考文献9
致谢9
1、引言
在如今的社会,幼年教育越来越得到儿童父母的重视,所以父母们对儿童读物的选择也欲加的关注。随着时代的发展早期教育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儿童读物也越来越多,但是同时也出现了问题,现在的儿童插画不仅内容繁杂,而且国内的儿童插画缺乏想象力和趣味性,一股脑的山寨,没有优秀的品味和风格。儿童插画艺术对儿童的教育、审美的培养关系重大。人们在这上面的关注也越来越多,对儿童插画也越来越麻木。现在人们看惯传统和电脑制作的插画,拼贴艺术的新奇和丰富的想象力引起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兴趣,拼贴艺术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插画师和人们的喜爱。
拼贴这种作画技法,手法随意,而且不讲其他艺术手法该有的规章,是一种比较随性的艺术手法,这些特点和儿童插画所具备的特点很吻合。对于识字不多的儿童来说,读物中的插画的重要性超过了文字,而拼贴插画不仅具备了儿童插画中所要求的色彩鲜明,而且丰富的想象力也可以在拼贴艺术中都可以找到,所以如果儿童插画的创作中运用拼贴艺术,那么儿童插画将变的更加的丰富多彩。
拼贴艺术的表现语言与儿童的心理特征、审美特点很符合,拼贴的艺术有许多的方面值得儿童插画师去借鉴和学习,拼贴艺术中丰富的色彩能够增强儿童的色彩敏感度、独特的肌理效果能够增加趣味性,丰富的想象力还能启迪儿童的心智,巧妙的装饰还可以提高儿童的审美。
儿童插画在儿童的成长中担当着重要的角色,他担负起了儿童的教育、审美培养的重任,所以在创作中我们不仅要有创作技法上的创新,而且还要借鉴和学习国外著名的优秀作品的优势,并且融入我国的传统艺术,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
本文主要是从插画创作者为儿童创作插画和国内著名的插画家杨志成先生的作品和国外艾瑞卡尔的作品为例来谈,在我国,插画事业起步比较晚,插画创作和技法上有许多不足的地方,所以我们需要借鉴国外插画中优秀的地方,来发展自己,并且融合我国民间传统形成我国自己的风格。
1儿童插画中拼贴技法运用概况
1.1儿童插画概述
西方最早的儿童读物插画是 1580 年在法兰克福出版的由乔斯特·阿曼(JostAmman,1539-1591)为{Kunsttmd Lehrbtlchlein)创作的木刻版画插画。19 世纪,随着彩色印刷的发展,儿童读物插画进入了真正的繁荣期。在我国,儿童插画是从“五四”思想解放的浪潮中开始萌芽的,1922 年《儿童世界》的创办被视为我国插画书写的开端。
一,对于识字不多的儿童来说,插画比文字重要。对于儿童来说,语言理解能力比较差,过多的文字只能让他们感到厌烦,而插画比文字描述更直观的向儿童展现了他们需要了解的东西,插画自然成为他们认识世界学习知识的途径。
二,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儿童的心理是好奇的,求知欲强,但是自身认知能力有限,所以插画的创作要符合儿童的接受能力,画面易懂,让儿童得到启发,提高儿童的审美。
三,插画风格多样化,画面生动有趣、富有幽默性和想象力。在儿童眼里的世界是神奇无比的,到处充满了让人惊喜的事物。所以插画作品要有丰富的想象力,让画面焕发出一个独特的魅力吸引儿童的眼球。
四,色彩搭配独特。由于研究表明大部分儿童都喜欢鲜艳的色彩,所以在不破坏作品整体的效果下,运用对比强烈的色彩,更加的为儿童展现出欢乐、天真、纯洁的气氛。
1.2 拼贴艺术的概念
拼贴是将插画师将纸片、布料、或其他的材料有一定的规律组合来形成一幅完整的作品的过程。拼贴的表现手法来自于毕加索、布拉克等立体派,以及超现实主义画家。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毕加索的插画比如《格尔尼卡》
毕加索 《格尔尼卡》
拼贴艺术手法是众多图像风格类型中的一种,其基本概念是“将异质的事物和形象产生关联,将现实导入画面,营造一个诗意幻想的场景,造成观者知觉的差异和犹豫”。拼贴是一种有趣的插画手法,它的制作可以由不同材料拼贴在画板、画纸甚至是布匹上。利用纸片和胶水是现在制作拼贴插画最普遍的方法。而且拼贴插画不必要求过多的规章程序,也许是自己随意的摆放的材料就可以成为一幅拼贴插画作品。在我国,拼贴艺术是属于工艺美术,通常用纸、贝壳、羽毛、树皮、布、树叶等来创作拼贴插画。
从我国国内来讲,在美国获得了美国儿童文学界最高荣誉——凯迪克大奖的著名大师杨志成老先生,他的插画具有浓浓的中国乡土风情,杨志成老先生虽然一生颠簸流离,但是他在插画艺术事业中重要性是不可忽略的。在杨老先生的作品《七只瞎老鼠》中我们可以看到独特的肌理、绚丽的色彩,在创作中,将家喻户晓的故事《盲人摸象》,用颜色不同的七只可爱的小老鼠的形象来描绘。同时杨老先生还创作了许多其他的插画作品,如《Lon Po Po》(狼外婆)《Yeh-Shen》(葉限)等。
《七只瞎老鼠》
插画中充满了童趣,杨老先生独特颜色运用和给人带来二维视觉效果的肌理、左右呼应的画面增强了插画的装饰性,让人感觉画面中的小老鼠是活的一样,让儿童的读阅充满了趣味性。
杨志成老先生的插画结合了中西文化,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民俗故事巧妙的带入到插画中,不仅形象风趣而且充满了想象力。
杨老先生的插画纯正的色彩、淳朴的造型不仅获得儿童的喜爱,而且与儿童的审美观念吻合。
杨老先生的作品通俗易懂,将民俗故事用拼贴的技法运用到插画中,让整个作品充满了趣味性、可读性,深受内心单纯的儿童的喜爱。
儿童的心理就是一张洁白的白纸,在他们的成长就是一支笔,在白纸上绘画着他们的所见所闻,影响着他们的心灵和审美观念。儿童读物在这里起到了一个小老师的作用,在孩子们阅读文字和插画相结合的作品时,其中描绘的形象起到了诱导和催化的作用,甚至影响他们的一生。
目前国内儿童插画中,因为过多注意商业上利益,而忽略了儿童插画的本质,所以儿童拼贴插画虽然样式繁多但是质量却参差不齐。大多数是为幼年儿童创作,面对年龄稍大的儿童却很少,在儿童插画创作中,面对华夏五千年的文明,和绚丽多彩的民俗文化,把中国特色融入其中,开创一支有中国民俗风格的儿童插画。对发展儿童教育和传承中国民俗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2儿童插画中拼贴技法的艺术特色
2.1 富有视觉震撼力的绚丽色彩
在儿童的眼里,插画中各种绚丽的颜色更能引起儿童视觉上的冲击,引起儿童的注意,引起儿童的兴趣。
儿童插画是为了儿童而创作的插画,对于认知能力弱的儿童来说,文字往往没有插画重要,那么插画如何才能引起儿童的注意和兴趣呢?那就是色彩,大千世界,到处都充满了色彩,色彩也是儿童表现自己情感的手段之一。
在现在众多的插画书中,对于色彩的运用各种各样,手法繁多。例如杨志成老先生的作品《七只瞎老鼠》,在作品中刻画了绿黄紫红蓝白七只颜色不同的小老鼠,让儿童很容易的区分开来,整本书都采用了纯黑色作为背景,将老鼠的颜色鲜艳衬托出来,让儿童一目了然。每只老鼠的颜色对应着它们的想象物的颜色,以此来区分它们不同的想象。纯色的运用,让画面富有视觉上冲击力和震撼力。
在插画中色彩的重要性是不容置疑的,作者根据插画的需要,增强或减弱画面色彩的基调以及主次,来增强或减弱视觉上的冲击效果。插画师在创作过程中赋予了色彩丰富的情感。
2.2 多样而富有情感的肌理效果
肌理在插画艺术中的审美价值不可低估,它有着它独特的表现形式。肌理作为视觉艺术的一种基本语言形式,同色彩、线条一样具有造型和表达情感的功能。而且拼贴插画将色彩线条巧妙的结合到了肌理效果中,在画面中起到了不可思议的效果。肌理作为插画师创作的手法之一,让画面拥有了色彩绘画缺乏的二维立体感,所以它的重要性自然必不可少。在如今插画各种绘画手法的相互渗透和影响下,人们的绘画观念也不断的与时俱进,逐渐的对肌理材质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和重视,在插画中有了更广泛的运用。插画艺术离不开肌理材料的美,所谓肌理是指绘画作品表面的质感,是作者使用不同的工具材料和技法来表达对设计物表面纹理特征的感受。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msx/17.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