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写实油画的当代转变

浅析写实油画的当代转变[20191216215459]
摘要
本篇论文主要通过对写实油画题材从传统性到当代性、从形式语言的技术性到精神性、从表现技巧的单一性到综合性的转变的研究思考,探究写实油画在新的时期下未来发展方向。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写实油画当代转变方向
目录
1. 引言 1
2. 写实油画的发展瓶颈 2
2.1.写实油画的定义与源流 2
2.2瓶颈 3
3.写实油画的当代转变 5
3.1.写实油画创作题材的传统性到当代性 5
3.2.写实油画形式语言的技术性到精神性 6
3.3.写实油画表现手法的单一性到综合性 7
4.写实油画在当代转变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9
4.1.数字化时代下的写实油画 9
4.2.市场经济下的写实油画 10
5. 写实油画未来发展状况预测 11
结语 12
参考文献 13
致谢14
1.引言
在当代,写实油画作为观众喜爱和追捧的一个传统项目,它在艺术的舞台上与各种风格流派一道,呈现出千姿百态的面貌。而作为中国油画艺术的主要创作模式和表现语言,写实油画在新时期与中国的社会现实相结合显得更加出彩。但数字时代下和市场经济下的今天,我们在认清写实油画在当代转变的同时,也要看清它在转变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2.写实油画的发展瓶颈
2.1写实油画的定义与源流
油画作为绘画艺术中独立的一个品种,其丰富的表现形式、无与伦比的造型功能、多变的色彩变化、细致的空间处理,在油画的发展历史中,形成了完整的写实语言,传统观念一直占据着西方美术的核心地位。被贡布里希称之为“画如所见[1]”希腊绘画,不管柏拉图怎么说图像只是理念的影子,希腊人还是对画面逼真效果的追求孜孜不倦,罗马继承了希腊的特点却更多显现出真实。到了中世纪,漫长而又转折的基督教艺术,在反传统但又不能抛弃采用图像艺术宣传教义的矛盾下,使得具象绘画题材局限在圣像和宗教故事,但是这已经不是实际意义上的现实,不再给人如希腊罗马时期的深刻的艺术感染力。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们重兴古希腊、古罗马艺术样式,使得希腊的传统在综合中世纪的转化后,一方面突出人的觉醒与精神上的现实,另一方面对绘画原理上的透视、解剖、物性以及空间中的形体结构进行钻研,体现出绘画方式的现实性。几百年后,油画在很多方面得到转变,大致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古典经过传统学院派演变下来,没有大的变化;一方面使经过矫饰主义的变异,突破追求绝对完美的古典艺术的规范。传统古典学院派本着“发扬古典主义崇高的理想、发展传统形式上的规范秩序[2]”的精神,而矫饰主义跟多表现为反叛。后来的洛可可美术和新古典主义美术都用相似的写实法,并且前者更接近生活一些,但是又有人说,前者的画风又不如新古典主义美术的造诣高深些。19-20世纪时期,西方绘画变得更现实,以法国现实主义为代表。现实主义画家们既反对古典主义因袭保守和理想化,又反对浪漫主义虚构和脱离生活,而是以忠实的描绘生活的本来面貌为创作的最高原则,提出直接描绘当代生活和自然风貌的主张。在这个时期也有对于“追随自然”的“叛逆”,但在现代主义中,难免“惨杂”着传统的成分,或多或少的保留着以前的影子,现代化的现实主义以各种新姿态呈现,也包含吸取现代主义的一些新意,他们之间不免有“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存在。20世纪的现实主义与世界意识形态的瓜分有“亲密”的关系,但不并都是平行线一致。其中俄国的巡回画派本着传承传统的理念,在三十年代提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他们反对新派对写实传统的漠视,主张艺术要被人民所了解,要求在现实的革命发展中真实地、历史地、具体地记录现实,创造出难以超越的辉煌,成绩远远超过了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但是由于封闭、教条化和官僚体制等原因,他们与非写实都经历着极大的曲折。同样在西方左翼思想的影响下,其他国家同样经历着在革命和进步的倾向上对现实主义的新追求。另一边的美国写实主义,它在整个世纪都表现出气势汹汹。美国写实主义艺术家们一面大肆推出抽象表现主义,把抽象的平面性视为绘画本性的极致,一方面又是形成自己形形色色的现实主义。“美国《今日现实主义》一书中指出美国现实主义的来源有四个:一是超现实主义对心理真实地强调;二是“波普”对复制日常生活物品的木然态度;三是相机快照镜头下的影像技巧;四是美国艺术史上有对写实性的重视[3]。”
自从油画传入中国,就与“写实”有着天然的联系,从某种角度解读,初始时期的中国油画就是“写实油画”。油画作为一种“舶来品”,在明万历年间由欧洲传入中国,辛亥革命以前由许多有志青年本着“艺术救国”的思想,到欧美和日本学习西洋画,学成归来的李铁夫、李叔同和徐悲鸿等人在传播油画艺术方面起了启蒙作用,其中欧洲古典主义的逼真的效果曾让当时的国人赞叹不已。1949年之后,油画的学习方向全面倒向前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美学观,使得写实主义油画得到长足的发展。随后写实主义手法在几十年间被中国美术教育奉为正统,在上世纪50至70年代成为主流油画风格。可以说徐悲鸿、颜文樑、吴作人、吕斯百等人为创作具有中国人文精神的写实绘画奠定基础,而伴随着中国渐渐展现出的开放姿态、社会多元化的格局的建立、艺术家的创作逐渐释放自我意识与个人思想,写实油画在中国的土壤上生根发芽,呈现百花齐放的面貌,进一步向国际舞台迈步。
综合整体写实油画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发现油画在国外并非全是写实,它在观念和形态上都有着写实与非写实的反复转化的过程,从而呈现出其丰富性和复杂性。
2.2瓶颈
20世纪以后,西方美术以“波普”为代表的、产业化的大众文化引起的“新现实主义”、在前卫艺术的领导下又树起“大众现实主义”的旗帜。它们打破了古典传统一统画坛的局面,现代艺术观念的诞生大大拓宽了艺术的疆域,在剧变中产生了野兽派、立体派、表现主义等各种潮流艺术,给西方传统油画带来巨大冲击。同样,中国写实油画在“85”思潮带来的新艺术的冲击下,除了以靳尚谊、杨飞云等当代画家为代表的新古典风潮继承和发展着传统写实外,“政治波普”、“玩世现实主义”、“艳俗艺术”等新生代艺术与装置艺术、行为艺术等当代艺术一道,冲击着写实油画的地位。
西方传统油画在当代艺术的冲击下已经慢慢淡出艺术市场而转变成更多元化的艺术形式存在。在国内,写实油画作为外来品种,依然保留着西方传统油画的特征而转变为新形式出现,但传统写实油画是否依旧是主流,且能否在被近代社会条件渗透后逐步走向成熟?从某种意义上说,写实油画似乎发展到了瓶颈,我们急需找到新的出路。
3.写实油画在当代转变方向的分析
3.1写实油画创作题材的传统性到当代性
“艺术的首要价值就是美化人的生活、丰富人的情感、愉悦人的心灵,除此之外,它的任何一种形式和文艺作品都具有记录、立言及教育的功能,这是由艺术自身的写实性决定的[4]”这从一万年前的洞窟壁画中就可以发现。著名的洞窟壁画《受伤的野牛》(法国,拉斯科洞窟壁画),“画面中一头被激怒的野牛身上鬃毛倒立,在遭受到开膛破肚的重伤之下仍然凭借其健壮的身体与锋利的牛角试图向人类发起最后、也是最致命的一击”,“远古人用最简易的材料、最简单的表现方法向我们展示了超群的绘画才能和对艺术的最美好的诠释:抽象与简洁[5]。”(如图一)
图一 图二
写实油画题材的传统性表现为宗教题材、崇尚信仰和为政治革命做宣传。欧洲古典主义绘画题材大都是为基督教服务的宗教神话、圣经插画等,如著名的教堂壁画《创世纪》、《雅典学院》等。油画方面,以文艺复兴时期提香画笔下的《乌尔比诺的维纳斯》、巴洛克时期卡拉瓦乔的代表作《基督下葬》(如图二)等为代表。在为政治服务的题材上,以19世纪法国大革命中的画家为代表。如:新古典主义代表大卫的代表作《跨越阿尔卑斯山圣伯纳隘口的拿破仑》、《拿破仑加冕式》、《马拉之死》、席里柯的《梅杜萨之筏》等。同样在中国的革命主义时期,写实油画被作为宣传抗战思想。“中国自徐悲鸿的写实主义到1949年以后的革命现实主义的发展,就是近70年的主流艺术观从社会思潮演变为政治附庸历史。艺术变成了一个政治机器中的组成部件了[6]。”油画家们以画笔为武器,投身到抗战的宣传的队伍中,写实传统成为当仁不让的选择。从抗战时期到抗战胜利,油画题材多以革命为主,讴歌现实。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msx/30.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