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老年人出行便利性的城公共服务设施改造策略研究【字数:31216】

摘 要随着我国的老龄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加之我国人口基数大,老龄化问题也是愈来愈严重。针对老年人出行便利性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改造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根据老年人身体机能的退行性变化以及老年人的心理基本特征所引起的一些问题,基于“城市公共服务设施——老年人日常出行活动——老年人生活质量”的研究模型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数据,对收集整理的数据使用SPSS 22.0的数据分析工具进行分析,发现现有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以及需要改善以达到更佳的适老性目的的地方,方便老年人的出行。通过学习以及借鉴结合一些国外优秀的方案,进行分析对比,提出一些更加适合我国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改造策略以及一些改进的方案。
目 录
第一章 前言 1
1.1 研究背景 1
1.2 研究意义 3
第二章 文献综述 4
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4
2.1.1 国内研究现状 4
2.1.2 国外研究现状 8
2.2 相关理论研究综述 10
2.2.1 城市设施管理相关理论 10
2.2.2 城市老年人日常活动、出行目的地及线路 11
2.2.3 老年人生活质量 12
第三章 研究方法 15
3.1 研究目标 15
3.2 研究模型及假设 16
3.3 采取的研究方法 16
3.4 技术路线 16
3.5 数据分析方法 18
第四章 结果 19
4.1 因子、信度分析 19
4.1.1 公共设施因子信度分析 19
4.1.2 日常活动因子信度分析 20
4.1.3 生活质量因子信度分析 21
4.2 相关分析 22
4.2.1 公共设施与日常活动因子相关分析 22
4.2.2 老年人生活质量与日常活动因子相关分析 23
4.2.3 公共设施与老年人生活质量因子相关分析 23
4.3 回归分析 24
4.3.1 日常活动回归分析 24
4.3.2 生活质量回归分析 25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第五章 分析及讨论 27
5.1 数据模型 27
5.2 讨论 28
5.2.1 公交系统 28
5.2.2 地铁系统 28
5.2.3 交通道路系统 29
5.2.4 公共休闲场所 30
5.2.5 日常活动场所 31
第六章 建议 32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33
7.1 结论 33
7.2 展望 33
致 谢 34
参考文献 35
附录A 40
附录B 45
前言
研究背景
我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是当前社会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人口老龄化问题愈加严重,给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了相当大的压力(常卫红,2018)。根据我国第五次的人口普查显示:60岁以上的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数量的10.3%,65岁以上的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数量的7%,我国从2000年就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范琰得,2017)。2016年底的数据表明,我国60岁及其以上的人口数达到了2.31亿,这个数量占到了总人口数的16.7%。由于我国人口数量的基数大相对应的老年人的数量也是急剧增多,我国是目前唯一一个老年人人口数量超过2亿的国家,其中65周岁的老年人数量更是达到了1.5亿之多。根据对人口数据的研究预计我国到2025年的老年人人口数量将达到3亿,2033年将达到4亿,到2053年将达到4.87亿(邹波,2017)。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形势具有数量大、增长快的特点。根据联合国的标准我国已经全面的进入了人口老龄化社会。老龄化加速表现在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的下降趋势、总和生育率低以及人口平均期望的寿命长(黄明安、陈钰,2018)。人口老龄化不但是我国的基本国情,而且是全世界十分重视的议题。在2002年的时候,世界卫生组织(WHO)颁布有关于积极老龄化的策略(Policy Framework on Active Ageing)。该策略秉承着独立、参与、尊严、关怀和自我实现的原则,着重考虑到生理、心理、行为、经济、社会、环境等各方面的因素,积极有效的帮助着全球各地政府应对社会的老龄化问题(张祎,2016)。
对于老年人人口数量所占的比重,有三种划分标准对社会的老龄化程度的划分具有相当程度的影响力。由人口年龄结构和人口增长率进行分析,将50岁作为老年人的起始年龄。波兰人口学家将60岁作为老年人的起始年龄,并且该学家认为当60岁以上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数量的12%时,则进入老年型社会(党俊武,2004)。1956年联合国将65岁作为老年人口的起始年龄,然而联合国在1982年将老年人口的起始年龄下调到了60岁(刘长茂, 1991)。2011年的最新国家法定的企业职工退休年龄规定为:男性工人为年满60周岁,女性工人为年满50周岁,女干部为年满55周岁。所以,一旦用65岁作为老龄化的起始年龄的话,就会将61岁到64岁已经退休的人口一并算作为劳动力人口,因而未能真实地反映出劳动力人口的负担情况,综合起来进行分析,将60岁作为我国的老年人口的起始年龄会更加的符合实际(梁海艳,2018)。
老年人由于年龄的增长身体的各个机能都出现了退行性的变化,其主要体现在感觉机能、神经系统、运动系统、以及免疫系统等方面的变化。身体结构的变化例如身高方面的降低、体重的降低、肌肉力量的减弱、移动的反应速度下降等。老年人一旦发生摔倒意外其骨骼非常不易恢复原因在于老年人的骨骼脆化、弹性降低以及骨质疏松(周丹,2015)。根据研究表明,老年人在75岁的时候在力量方面和耐力方面都会下降到他们年轻时的一半程度(1985)。老年人经常会遭受到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等的慢性疾病,因此会引起患者出现头痛、头晕、胸闷,而且会时常地感觉到身体上的疲劳。所以老年人无法进行长时间地行走,年轻人很轻松就能够应对的坡道和梯道对老年人来说却是相当大的一个挑战(张祎,2016)。青年人的身体含水占61%、脂肪占17%、固体成分占22%,对比一下老年人,老年人的身体含水占57%、脂肪占23%、固体成分占20%。由于老年人的体内水分和体内细胞的减少导致其机能活动能力减弱;而脂肪的增多则导致老年人的抵抗力下降。老年人的新陈代谢有着明显减弱的特点,由于身体的器官机能的退化也可能导致过去已经痊愈的疾病出现复发,而且比较难以医治且不容易康复(王仁欣,2001)。老年人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会减弱,由于老年人的多种生理功能的机能上的减退,经常会导致其内外环境稳定性的失调,从而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功能性障碍,例如突然让老年人到一个新环境居住往往会使其出现水土不服、睡眠质量不好的种种问题(郅玉玲,2006)。老年人对明暗两种环境的适应能力会伴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出现下降的趋势,可是个人会存在差异较大的情况。一旦从过于明亮的环境转到光线黑暗的环境内的时候,人的眼部的适应时间会相应的增加。根据研究表明,每增加13岁则其所需要的照明度就需要增加两倍,这就给老年人增加了障碍,使其在光线不足的户外活动或者室内的活动出现了困难(张玉芳,2006)。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zgc/tmgc/609.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