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大厦基坑支护结构设计(附件)【字数:16304】
摘 要拟建xx大厦为13层办公楼,场地设地下室二层。本次基坑围护设计主体为地下两层地下室。基坑围护面积约3800平方米,基坑围护周长约240米。本次设计以灌注桩作为基础。整个基坑采用钻孔灌注桩、钢筋砼支撑的方式。根据地勘报告给出的地质信息以及基坑数据,对基坑土压力进行计算,设计基坑支护体系中的钻孔灌注桩、钢筋砼支撑以保证基坑的整体稳定性。通过手算电算相结合的方式,验证手算计算结果,选择适合本基坑的排桩长度和配筋,选出最优方案,使通过这次基坑支护设计提高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程中的能力。
目 录
第一章 设计方案汇总 1
1.1工程概况 1
1.2周边环境 1
1.3工程地质水文条件 2
1.3.1 土层信息 2
1.3.2 气候条件 3
1.3.3 水文地质条件 3
1.3.4 不良地质条件 3
第二章 设计内容以及方案比选 4
2.1基坑围护方案 4
2.2设计内容 4
2.3方案比选 4
2.3.1工程特点 4
2.3.2基坑侧壁安全等级及重要性系数 4
2.3.3基坑支护的各方案优缺点 5
第三章 剖面计算 7
3.1 地面荷载的确定和计算方法 7
3.1.1地面荷载的确定 7
3.1.2计算方法 7
3.2剖面AB段设计计算 7
3.2.1剖面AB段土层信息 7
3.2.2各层主动、被动土压力 9
3.2.3各层主动土压合力 11
3.2.4各层被动土压合力(挖深10.85m,水位11.35m) 12
3.2.5支撑轴力计算 13
3.2.6嵌固深度计算 15
3.2.7最大弯矩计算 17
3.2.8桩身配筋计算 19
3.2.9抗隆起稳定性验算 21
3.2.10抗倾覆计算 22
3.3剖面BC段设计计算 24
3.3.1剖面BC段土层信息 24
3.3.2各层主动、被动土压力 26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3.3.3各层主动土压合力 28
3.3.4各层被动土压合力(挖深10.85m,水位11.35m) 29
3.3.5支撑轴力计算 30
3.3.6嵌固深度计算 31
3.3.7最大弯矩计算 33
3.3.8桩身配筋计算 35
3.3.9抗隆起稳定性验算 37
3.3.10抗倾覆计算 38
第四章 支撑计算 41
4.1钢筋砼冠梁计算 41
4.1.1 CA段钢筋砼冠梁计算(GL1) 41
4.1.2 BC段钢筋砼冠梁计算(GL2) 42
4.2钢筋砼支撑计算 44
4.2.1 CA段钢筋砼支撑计算(ZC1) 44
4.2.2 BC段钢筋砼支撑计算(ZC2) 46
4.2.3 ZC3钢筋砼支撑计算(ZC3) 48
4.3立柱计算 50
4.4立柱桩设计 51
4.5止水计算 52
4.6降水计算 52
第五章 电算建模参数的确定和电算结果 55
5.1建模参数 55
5.2电算过程与结果 55
5.2.1剖面AB段 55
5.2.2剖面BC段 57
5.3整体建模 58
第六章 基坑监测 62
7.1监测的目的 62
7.2监测内容 62
7.3监测时间及频率 62
7.4监测的方法 63
第七章 施工图 64
结束语 74
致 谢 75
参考文献 76
附录 理正验算 77
第一章 设计方案汇总
1.1工程概况
该工程为XX大厦位于XX省XX市,XX大厦为13层办公楼,场地设地下室二层。本次基坑围护设计主体为地下两层地下室。基坑围护面积约3800平方米,基坑围护周长约240米,基础形式为钻孔灌注桩基础。
本工程±0.000相当于国家85高程+4.620。结合地勘报告、场地周边道路标高以及现场踏勘,场地自然地面绝对标高为+3.620(相对标高为1.000,以下均采用相对标高)。根据结构设计资料基坑大面积承台垫层底开挖深度为9.850m;基础局部有下沉水池,水池顶标高为10.550,则水池部位开挖深度为10.850m。基坑内部电梯井部位相对落深1.6m。
1.2周边环境/
图121基坑周边关系平面图
(1)基坑东侧:地下室外墙线距离用地红线4.21~5.40m,距离红线外侧秀西路边线5.43m,秀西路宽度20m。
(2)基坑南侧:地下室外墙线距离用地红线4.5m,距离红线外侧永宁西路边线9.5m,永宁西路宽度20m,永宁西路车流量较大。
(3)基坑西侧:地下室外墙线距离用地红线4.96~5.43m,距离红线外侧河道边线28.3m,河道宽度约10m,根据地勘报告河水标高为1.420,设计时按场地整平标高下2m考虑。河道驳岸已修。
(4)基坑北侧:地下室外墙线距离用地红线6.25~6.58m,距离红线外侧龙祥路边线23.03~32.18m。根据现场踏勘,该路并未完全贯通,施工进入口主要位于该侧。
1.3工程地质水文条件
1.3.1 土层信息
(1)素填土:灰色,松软,由粘性土组夹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等,浅部分布有块石、碎石、砖块等建筑垃圾。全场均有分布,厚度压缩性不均,工程特性差1.60~4.30m,层底标高0.64~2.50m。
(2)淤泥质填土:青灰色,流塑状,高压塑性,含半碳化物碎屑及贝壳碎片。海积成因,全场均有分布,压缩性不均,工程特性差。厚度1.00~4.00m,层底标高2.96~0.50m。
(3)粘土:灰黄色,可塑,软塑状,中压塑性,见少量铁锰质斑点或结核,往下土体渐软。土体不均一,局部相变为粉质粘土,冲湖积成因。该土层场地内除C12、C2、C4、C5、J3、C10孔缺失外,其余钻孔均有分布,受浅部人类活动影响该层分布厚度变化较大,压缩性中等,工程特性良好。厚度1.00~3.20m,层底标高2.37~1.32m。
目 录
第一章 设计方案汇总 1
1.1工程概况 1
1.2周边环境 1
1.3工程地质水文条件 2
1.3.1 土层信息 2
1.3.2 气候条件 3
1.3.3 水文地质条件 3
1.3.4 不良地质条件 3
第二章 设计内容以及方案比选 4
2.1基坑围护方案 4
2.2设计内容 4
2.3方案比选 4
2.3.1工程特点 4
2.3.2基坑侧壁安全等级及重要性系数 4
2.3.3基坑支护的各方案优缺点 5
第三章 剖面计算 7
3.1 地面荷载的确定和计算方法 7
3.1.1地面荷载的确定 7
3.1.2计算方法 7
3.2剖面AB段设计计算 7
3.2.1剖面AB段土层信息 7
3.2.2各层主动、被动土压力 9
3.2.3各层主动土压合力 11
3.2.4各层被动土压合力(挖深10.85m,水位11.35m) 12
3.2.5支撑轴力计算 13
3.2.6嵌固深度计算 15
3.2.7最大弯矩计算 17
3.2.8桩身配筋计算 19
3.2.9抗隆起稳定性验算 21
3.2.10抗倾覆计算 22
3.3剖面BC段设计计算 24
3.3.1剖面BC段土层信息 24
3.3.2各层主动、被动土压力 26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3.3.3各层主动土压合力 28
3.3.4各层被动土压合力(挖深10.85m,水位11.35m) 29
3.3.5支撑轴力计算 30
3.3.6嵌固深度计算 31
3.3.7最大弯矩计算 33
3.3.8桩身配筋计算 35
3.3.9抗隆起稳定性验算 37
3.3.10抗倾覆计算 38
第四章 支撑计算 41
4.1钢筋砼冠梁计算 41
4.1.1 CA段钢筋砼冠梁计算(GL1) 41
4.1.2 BC段钢筋砼冠梁计算(GL2) 42
4.2钢筋砼支撑计算 44
4.2.1 CA段钢筋砼支撑计算(ZC1) 44
4.2.2 BC段钢筋砼支撑计算(ZC2) 46
4.2.3 ZC3钢筋砼支撑计算(ZC3) 48
4.3立柱计算 50
4.4立柱桩设计 51
4.5止水计算 52
4.6降水计算 52
第五章 电算建模参数的确定和电算结果 55
5.1建模参数 55
5.2电算过程与结果 55
5.2.1剖面AB段 55
5.2.2剖面BC段 57
5.3整体建模 58
第六章 基坑监测 62
7.1监测的目的 62
7.2监测内容 62
7.3监测时间及频率 62
7.4监测的方法 63
第七章 施工图 64
结束语 74
致 谢 75
参考文献 76
附录 理正验算 77
第一章 设计方案汇总
1.1工程概况
该工程为XX大厦位于XX省XX市,XX大厦为13层办公楼,场地设地下室二层。本次基坑围护设计主体为地下两层地下室。基坑围护面积约3800平方米,基坑围护周长约240米,基础形式为钻孔灌注桩基础。
本工程±0.000相当于国家85高程+4.620。结合地勘报告、场地周边道路标高以及现场踏勘,场地自然地面绝对标高为+3.620(相对标高为1.000,以下均采用相对标高)。根据结构设计资料基坑大面积承台垫层底开挖深度为9.850m;基础局部有下沉水池,水池顶标高为10.550,则水池部位开挖深度为10.850m。基坑内部电梯井部位相对落深1.6m。
1.2周边环境/
图121基坑周边关系平面图
(1)基坑东侧:地下室外墙线距离用地红线4.21~5.40m,距离红线外侧秀西路边线5.43m,秀西路宽度20m。
(2)基坑南侧:地下室外墙线距离用地红线4.5m,距离红线外侧永宁西路边线9.5m,永宁西路宽度20m,永宁西路车流量较大。
(3)基坑西侧:地下室外墙线距离用地红线4.96~5.43m,距离红线外侧河道边线28.3m,河道宽度约10m,根据地勘报告河水标高为1.420,设计时按场地整平标高下2m考虑。河道驳岸已修。
(4)基坑北侧:地下室外墙线距离用地红线6.25~6.58m,距离红线外侧龙祥路边线23.03~32.18m。根据现场踏勘,该路并未完全贯通,施工进入口主要位于该侧。
1.3工程地质水文条件
1.3.1 土层信息
(1)素填土:灰色,松软,由粘性土组夹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等,浅部分布有块石、碎石、砖块等建筑垃圾。全场均有分布,厚度压缩性不均,工程特性差1.60~4.30m,层底标高0.64~2.50m。
(2)淤泥质填土:青灰色,流塑状,高压塑性,含半碳化物碎屑及贝壳碎片。海积成因,全场均有分布,压缩性不均,工程特性差。厚度1.00~4.00m,层底标高2.96~0.50m。
(3)粘土:灰黄色,可塑,软塑状,中压塑性,见少量铁锰质斑点或结核,往下土体渐软。土体不均一,局部相变为粉质粘土,冲湖积成因。该土层场地内除C12、C2、C4、C5、J3、C10孔缺失外,其余钻孔均有分布,受浅部人类活动影响该层分布厚度变化较大,压缩性中等,工程特性良好。厚度1.00~3.20m,层底标高2.37~1.32m。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zgc/tmgc/5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