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347普济圩至枞阳段3×35m箱梁桥施工图设计(附件)
本次毕业设计题目为安徽G347普济圩至枞阳段3×35m公路桥。设计采用预应力箱型梁桥,跨径布置为3×35m,双向六车道,桥幅形式采用对称分幅,主梁截面为等截面单箱单室箱型梁,梁高为1.8米,采用支架现浇施工。本文主要阐述了该桥上部结构的设计和计算过程。首先对主桥进行总体结构设计,拟定上部结构尺寸,然后对上部结构进行恒载和活载内力计算,内力组合,预应力钢束的布置和估算及预应力损失计算,再进行截面强度,应力验算,最后进行变形验算。具体包括以下几个部分桥梁结构布置,截面结构及部分尺寸拟定,主梁作用效应计算,预应力钢束的估算与布置,预应力损失及有效应力的计算,截面强度验算,抗裂验算,持久状况构件的应力验算,挠度验算。关键词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箱型梁,施工图设计
目 录
1 引言 1
2 设计原始资料 2
2.1气象资料 2
2.2 工程地质 2
3 方案比选 3
3.1概述 3
3.2 桥梁分类及基本组成 4
3.3比选标准 4
3.4 比选方案 6
4桥跨总体布置及结构尺寸拟定 7
4.1桥孔分跨 8
4.2截面形式 8
4.3细部尺寸 9
5 上部结构计算 10
5.1 计算资料 10
5.2纵梁计算 15
5.3 横梁计算 43
5.4 桥面板计算 62
6 下部桥台结构设计 63
6.1 计算资料 63
6.2 盖梁计算 70
6.3 搭板计算 114
6.4 基础计算 116
7 下部结构桥墩计算 118
7.1 计算资料 118
7.2 结构信息 118
7.3 荷载信息 119
7.4盖梁计算 120
7.5 桥墩计算 121
结论 122
致谢 123
参考文献 124
1 引言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桥梁事业也发展迅速,今年,各种形式桥梁结构不断涌现,传统桥梁结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构在新技术,新材料应用下,其使用寿命,安全性,稳定性,承载力都不断提高。近些年,我国大力支持高铁事业发展,全国高速特路网不断完善,而高铁几乎采用的都是高架桥,包括各地高速公路建设,几乎都采用桥梁结构。新形势下,我国桥梁事业还将有较大发展空间,随着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我们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将走出国门,对我国桥梁事业发展也将是重大利好。预应力混凝土先简支后连续梁桥是高铁,高速公路中广泛采用的桥梁结构,该桥型施工技术相对成熟,应用广泛。
本次设计,是对大学四年自己学习成果的一个检验,大学四年,我们课堂是学习桥梁工程专业课程,而毕业设计,是对所学专业课程综合应用,通过毕业设计,会使我们对桥梁结构,设计已经相关理论知识有一个重新的认识。在本次设计过程中,自己碰到了各种问题,在行车道板计算,盖梁计算过程中受到老师,同学很多帮助,特别是桥梁设计师软件,上课过程中没有认真听讲,导致应用过程中处处碰壁,从头学起,通过毕业设计,我对桥梁设计师应用更为熟练。
本桥梁毕业设计为安徽G347普济圩至枞阳段3×35m公路桥,通过方案比选后定本桥为预应力连续箱梁桥,桥长105米,为3×35m三跨桥梁,桥梁设计主要内容包括上部结构和下部结构,计算内容包括主梁、横梁、桥墩、承台和桩柱的内力计算、截面配筋和强度验算。设计过程中主要参考了《桥梁工程》、《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土木工程毕业设计指南》等书籍,其中桥梁结构上的车道荷载布置、超静定连续梁内力分析涉及的所有计算全部由桥梁设计师软件中的功能求出并输出计算结果,此外充分利用了AutoCAD计算机辅助设计功能对设计生成的图纸进行完善。此次毕业设计除了有详细的计算书外,还按照设计要求绘制了详细的施工图纸。
总之,通过此次毕业设计,达到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网络获取知识的能力、计算机软件应用的能力、外语能力以及文化素质、思想素质的训练,培养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术,研究、解决本专业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
由于我国桥梁事业不断发展,各种标准,规范不断更新,加上自己能力有限,设计过程中难免出现一些错误,希望老师对此提出批评指正,我一定虚心接受并加以修改。
2 设计原始资料
2.1气象资料
安徽省在气候上属暖温带与亚热带的过渡地区。在淮河以北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淮河以南属亚热湿润季风气候。其主要特点是:季风明显,四季分明,春暖多变,夏雨集中,秋高气爽,冬季寒冷。安徽又地处中纬度地带,随季风的递转,降水发生明显季节变化,是季风气候明显的区域之一。春秋两季为由冬转夏,和由夏转冬的过渡时期。全年无霜期200-250天,10℃活动积温在4600-5300℃左右。年平均气温为14-17℃,1月平均气温零下1-4℃,7月平均气温28-29℃。全年平均降水量在773-1670毫米,有南多北少,山区多、平原丘陵少的特点,夏季降水丰沛,占年降水量的40%~60%。
2.2 工程地质
该桥经过地区地形为丘陵地带,地势崎岖,地下水位埋设较浅,沿线分布了较多的细砂、粉砂、粉土,均为地震可液化层,局部地段具有地震液化现象。
工程地质情况为:
第一工程地质层:素填土,厚度1.5m,棕黄色,黄褐色,可塑,松散,稍湿,以亚粘土为主,表层为灰土垫层。
第二工程地质层:亚粘土,厚度1m3.8m,棕黄色,可塑,湿,光滑,中等塑性,中等干强度,fk=120kpa。
第三工程地质层:亚砂土,厚度4m6m,灰褐色,褐黄色,中密,湿,摇震反应迅速,低干强度,低韧性,fk=130kpa。
第四工程地质层:粉砂,厚度3.2m4m,灰黄色,密实,饱和,以石英、长石、云母为主,级配良好,分选性差,磨圆度较高,fk=130kpa。
目 录
1 引言 1
2 设计原始资料 2
2.1气象资料 2
2.2 工程地质 2
3 方案比选 3
3.1概述 3
3.2 桥梁分类及基本组成 4
3.3比选标准 4
3.4 比选方案 6
4桥跨总体布置及结构尺寸拟定 7
4.1桥孔分跨 8
4.2截面形式 8
4.3细部尺寸 9
5 上部结构计算 10
5.1 计算资料 10
5.2纵梁计算 15
5.3 横梁计算 43
5.4 桥面板计算 62
6 下部桥台结构设计 63
6.1 计算资料 63
6.2 盖梁计算 70
6.3 搭板计算 114
6.4 基础计算 116
7 下部结构桥墩计算 118
7.1 计算资料 118
7.2 结构信息 118
7.3 荷载信息 119
7.4盖梁计算 120
7.5 桥墩计算 121
结论 122
致谢 123
参考文献 124
1 引言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桥梁事业也发展迅速,今年,各种形式桥梁结构不断涌现,传统桥梁结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构在新技术,新材料应用下,其使用寿命,安全性,稳定性,承载力都不断提高。近些年,我国大力支持高铁事业发展,全国高速特路网不断完善,而高铁几乎采用的都是高架桥,包括各地高速公路建设,几乎都采用桥梁结构。新形势下,我国桥梁事业还将有较大发展空间,随着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我们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将走出国门,对我国桥梁事业发展也将是重大利好。预应力混凝土先简支后连续梁桥是高铁,高速公路中广泛采用的桥梁结构,该桥型施工技术相对成熟,应用广泛。
本次设计,是对大学四年自己学习成果的一个检验,大学四年,我们课堂是学习桥梁工程专业课程,而毕业设计,是对所学专业课程综合应用,通过毕业设计,会使我们对桥梁结构,设计已经相关理论知识有一个重新的认识。在本次设计过程中,自己碰到了各种问题,在行车道板计算,盖梁计算过程中受到老师,同学很多帮助,特别是桥梁设计师软件,上课过程中没有认真听讲,导致应用过程中处处碰壁,从头学起,通过毕业设计,我对桥梁设计师应用更为熟练。
本桥梁毕业设计为安徽G347普济圩至枞阳段3×35m公路桥,通过方案比选后定本桥为预应力连续箱梁桥,桥长105米,为3×35m三跨桥梁,桥梁设计主要内容包括上部结构和下部结构,计算内容包括主梁、横梁、桥墩、承台和桩柱的内力计算、截面配筋和强度验算。设计过程中主要参考了《桥梁工程》、《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土木工程毕业设计指南》等书籍,其中桥梁结构上的车道荷载布置、超静定连续梁内力分析涉及的所有计算全部由桥梁设计师软件中的功能求出并输出计算结果,此外充分利用了AutoCAD计算机辅助设计功能对设计生成的图纸进行完善。此次毕业设计除了有详细的计算书外,还按照设计要求绘制了详细的施工图纸。
总之,通过此次毕业设计,达到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网络获取知识的能力、计算机软件应用的能力、外语能力以及文化素质、思想素质的训练,培养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术,研究、解决本专业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
由于我国桥梁事业不断发展,各种标准,规范不断更新,加上自己能力有限,设计过程中难免出现一些错误,希望老师对此提出批评指正,我一定虚心接受并加以修改。
2 设计原始资料
2.1气象资料
安徽省在气候上属暖温带与亚热带的过渡地区。在淮河以北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淮河以南属亚热湿润季风气候。其主要特点是:季风明显,四季分明,春暖多变,夏雨集中,秋高气爽,冬季寒冷。安徽又地处中纬度地带,随季风的递转,降水发生明显季节变化,是季风气候明显的区域之一。春秋两季为由冬转夏,和由夏转冬的过渡时期。全年无霜期200-250天,10℃活动积温在4600-5300℃左右。年平均气温为14-17℃,1月平均气温零下1-4℃,7月平均气温28-29℃。全年平均降水量在773-1670毫米,有南多北少,山区多、平原丘陵少的特点,夏季降水丰沛,占年降水量的40%~60%。
2.2 工程地质
该桥经过地区地形为丘陵地带,地势崎岖,地下水位埋设较浅,沿线分布了较多的细砂、粉砂、粉土,均为地震可液化层,局部地段具有地震液化现象。
工程地质情况为:
第一工程地质层:素填土,厚度1.5m,棕黄色,黄褐色,可塑,松散,稍湿,以亚粘土为主,表层为灰土垫层。
第二工程地质层:亚粘土,厚度1m3.8m,棕黄色,可塑,湿,光滑,中等塑性,中等干强度,fk=120kpa。
第三工程地质层:亚砂土,厚度4m6m,灰褐色,褐黄色,中密,湿,摇震反应迅速,低干强度,低韧性,fk=130kpa。
第四工程地质层:粉砂,厚度3.2m4m,灰黄色,密实,饱和,以石英、长石、云母为主,级配良好,分选性差,磨圆度较高,fk=130kpa。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zgc/tmgc/9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