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地铁站基坑支护设计(附件)【字数:13098】
摘 要本设计为某-地铁站基坑支护方案及设计,设计过程以国家现行规范和本科在校期间所学的教科书,根据在实际工程中查找的地质勘探资料,结合工程实际情况与以往的设计经验进行了深基坑的支护设计与计算。本设计依据土层参数情况确定了结构设计方案。从安全、经济等方面选定了该基坑的支护方案为地连墙、内支撑联合的支护方式。本论文主要部分为地连墙和内支撑的设计和配筋计算。地连墙、内支撑设计部分通过计算土压力零点、最大弯矩、水平支撑力等,完成了墙的配筋计算、支撑的设计等计算。
Key words: deep foundation pit engineering; foundation pit support; ground connecting wall; internal support.目 录
第一章 工程概况 1
1.1 基坑概况及周边环境 1
1.2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概况 1
第二章 支撑体系方案设计 3
2.1 工程材料 3
2.2 结构主要构造措施 3
2.2.1 混凝土结构最外层钢筋的最小净保护层厚度: 3
2.3.2 设计依据及规范 3
2.3.3 设计原则及技术标准 4
第三章 土压力计算 6
3.1 设计计算 6
3.2 AB段支护结构设计计算 7
3.3 BC段支护结构设计计算 18
第四章 配筋计算 29
4.1 AB段支护结构设计计算 29
4.2 BC 段配筋计算 36
4.3 冠梁配筋计算 43
第五章 基坑降水方案 45
5.1 降水方案设计 45
5.2 施工降、排水要求及地基加固 46
第六章 施工要求 48
6.1. 地下连续墙施工要求 48
6.2.支撑施工要求 48
6.3 其他注意事项 48
第七章 整体建模 51
7.1方案设计 51
7.2网线布置 51
7.3支护布置 52
7.4内撑布置 53
7.5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协同计算 54
第八章 设计图纸 56
结束语 64
致 谢 65
第一章 工程概况
1.1 基坑概况及周边环境
本站为地下二层岛式站,车站总体呈工字形,共分为下沉段,标准段,两个盾构井段四个部分。除标准段采用地下两层单柱双跨结构外,其余部分皆是单柱双跨钢筋混凝土箱型框架结构。车站总体总长197m,车站标准段宽度为19.7m,标准段站台中心处车站基坑深度约15.83m,覆土厚约3.0m。车站采用明挖法施工。
1.2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概况
1.2.1工程地质特性
勘察基坑所在区域地形为冲湖积平原,地势平坦,砂石较少。
各土层工程性质,自上而下分别描述如下:
杂填土:杂色、松散,主要沿道路分布,主要有沥青道路和三合土垫层,路基两侧的杂填土部分含有碎石和碎砖,土层结构较松散。
素填土:灰黄、灰色、松软,只有少部分区域含有且呈不规则分布,以粘性土为主,部分含有少量碎石。
粉质粘土:灰黄色、可塑性低、普遍分布,部分区域下部夹杂较薄的粉土。
粘质粉土:灰黄~灰色、密度稍大、普遍分布、饱和土,部分区域夹杂较薄的粉质粘土。
粉砂夹粉土:灰色、中密、普遍分布、饱和,以各种砂石为主,夹杂少量的粉质粘土。
粉质粘土:灰色、软塑、局部分布,均质状为主。
粘土:暗绿、灰黄色,可塑性高、普遍分布,少部分夹杂粉质粘土。
粉质粘土:灰黄、青灰色、可塑性适中、少部分可塑性高、分布较普遍,土层下部夹粉土薄层,少部分夹杂粘土。
粘质粉土夹粉砂:灰色、密实、分布区域广、饱和土,含云母碎屑,部分夹杂少量粉质粘土。
粉质粘土:灰色、可塑性低、可塑性差、普遍分布,部分夹杂薄层粉土,局部粉粒含量较高。
1.2.2 水文地质
(1)水文地质条件
该基坑工程沿线地下水根据其埋藏条件,沿线地下水类型主要为为潜水、微承压水。
(1)潜水
潜水主要存在于杂填土和素填土层中,隔水底板主要由粘土和粉质粘土组成。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和沿线地表水、生活用水的渗漏补给。稳定水位埋深在地面下1.50~2.00m左右,稳定水位标高在2.34~2.87m左右。
(2)微承压水
微承压水含水层主要存在于粘土和黏质粉土中,以潜水作为主要补给来源。微承压水水位埋深21.36~21.65m,水位标高在1.66~1.68m范围内。由于该基坑支护采用明挖法施工,故微承压水会对车站施工产生直接影响。
根据详勘资料,抗渗流稳定性设计水位微承压水按水头标高最高值1.66m取值。
本站相关的地质参数如下表:
表121 各土层设计计算参数
土层名称
重度
粘聚力
内摩擦角
塑性指标
承载力特征值
杂填土
19.0
12
10
粉质黏土
19.2
29.6
16.5
13.3
160
黏质粉土
19.2
9.2
28.7
10.1
130
粉砂夹粉土
19.3
6.7
Key words: deep foundation pit engineering; foundation pit support; ground connecting wall; internal support.目 录
第一章 工程概况 1
1.1 基坑概况及周边环境 1
1.2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概况 1
第二章 支撑体系方案设计 3
2.1 工程材料 3
2.2 结构主要构造措施 3
2.2.1 混凝土结构最外层钢筋的最小净保护层厚度: 3
2.3.2 设计依据及规范 3
2.3.3 设计原则及技术标准 4
第三章 土压力计算 6
3.1 设计计算 6
3.2 AB段支护结构设计计算 7
3.3 BC段支护结构设计计算 18
第四章 配筋计算 29
4.1 AB段支护结构设计计算 29
4.2 BC 段配筋计算 36
4.3 冠梁配筋计算 43
第五章 基坑降水方案 45
5.1 降水方案设计 45
5.2 施工降、排水要求及地基加固 46
第六章 施工要求 48
6.1. 地下连续墙施工要求 48
6.2.支撑施工要求 48
6.3 其他注意事项 48
第七章 整体建模 51
7.1方案设计 51
7.2网线布置 51
7.3支护布置 52
7.4内撑布置 53
7.5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协同计算 54
第八章 设计图纸 56
结束语 64
致 谢 65
第一章 工程概况
1.1 基坑概况及周边环境
本站为地下二层岛式站,车站总体呈工字形,共分为下沉段,标准段,两个盾构井段四个部分。除标准段采用地下两层单柱双跨结构外,其余部分皆是单柱双跨钢筋混凝土箱型框架结构。车站总体总长197m,车站标准段宽度为19.7m,标准段站台中心处车站基坑深度约15.83m,覆土厚约3.0m。车站采用明挖法施工。
1.2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概况
1.2.1工程地质特性
勘察基坑所在区域地形为冲湖积平原,地势平坦,砂石较少。
各土层工程性质,自上而下分别描述如下:
杂填土:杂色、松散,主要沿道路分布,主要有沥青道路和三合土垫层,路基两侧的杂填土部分含有碎石和碎砖,土层结构较松散。
素填土:灰黄、灰色、松软,只有少部分区域含有且呈不规则分布,以粘性土为主,部分含有少量碎石。
粉质粘土:灰黄色、可塑性低、普遍分布,部分区域下部夹杂较薄的粉土。
粘质粉土:灰黄~灰色、密度稍大、普遍分布、饱和土,部分区域夹杂较薄的粉质粘土。
粉砂夹粉土:灰色、中密、普遍分布、饱和,以各种砂石为主,夹杂少量的粉质粘土。
粉质粘土:灰色、软塑、局部分布,均质状为主。
粘土:暗绿、灰黄色,可塑性高、普遍分布,少部分夹杂粉质粘土。
粉质粘土:灰黄、青灰色、可塑性适中、少部分可塑性高、分布较普遍,土层下部夹粉土薄层,少部分夹杂粘土。
粘质粉土夹粉砂:灰色、密实、分布区域广、饱和土,含云母碎屑,部分夹杂少量粉质粘土。
粉质粘土:灰色、可塑性低、可塑性差、普遍分布,部分夹杂薄层粉土,局部粉粒含量较高。
1.2.2 水文地质
(1)水文地质条件
该基坑工程沿线地下水根据其埋藏条件,沿线地下水类型主要为为潜水、微承压水。
(1)潜水
潜水主要存在于杂填土和素填土层中,隔水底板主要由粘土和粉质粘土组成。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和沿线地表水、生活用水的渗漏补给。稳定水位埋深在地面下1.50~2.00m左右,稳定水位标高在2.34~2.87m左右。
(2)微承压水
微承压水含水层主要存在于粘土和黏质粉土中,以潜水作为主要补给来源。微承压水水位埋深21.36~21.65m,水位标高在1.66~1.68m范围内。由于该基坑支护采用明挖法施工,故微承压水会对车站施工产生直接影响。
根据详勘资料,抗渗流稳定性设计水位微承压水按水头标高最高值1.66m取值。
本站相关的地质参数如下表:
表121 各土层设计计算参数
土层名称
重度
粘聚力
内摩擦角
塑性指标
承载力特征值
杂填土
19.0
12
10
粉质黏土
19.2
29.6
16.5
13.3
160
黏质粉土
19.2
9.2
28.7
10.1
130
粉砂夹粉土
19.3
6.7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zgc/tmgc/6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