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湾乡土文化博物馆设计方案三
大地湾乡土文化博物馆设计方案三
近几年来,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不
再拘泥于对自身生活水平的追求,而是更多的是对地区文化的追求。作为人类文
明的发源地之一,秦安县大地湾在人类文明传承与发展之中的重要意义。民俗文
化博物馆的建造意义将会是对大地湾当地传统文化习俗的继承与发展。
本建筑方案设计的设计准则是:在满足设计规范的前提下,尽最大可能的创
造出不同一般的建筑,给人一种不同的视觉感受;在博物馆内部注重内部空间的
设计,并着重对建筑与周边环境的联系。
关键词 博物馆,秦安县,设计,乡土文化
1 引言 1
2 项目概况 1
3 设计依据 2
4 设计宗旨 2
5 建筑设计理念 3
5.1 画境 3
5.2 诗境 3
5.3 筑境 3
6 设计构思 4
7 建筑设计 4
7.1 平面设计 4
7.2 立面设计 5
7.3 体块设计 5
结论 6
致谢 7
1 引言
人类文明发展历程既纷繁多样,又辉煌璀璨,中国的乡土文化源远流长,而广大
农村则是滋生培育乡土文化的根源和基因。而我们对中国乡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还相
当有限,但是,我相信,乡土文化无论是在物质上、非物质上都是不可替代的无价之
宝!
博物馆是人类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的宝库,是展示人类文明的橱窗,也是对公众
进行文化普及的机构。有着自身所特有的独特含义,它既继承又发展,它继承的是故
人对优秀文化传统的延续,发展的将来大家对文化的独特见解。
近几年来,随着经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不再拘泥
于对自身生活水平的追求,而是更多的是对地区文化的追求。作为人类文明的发源地
之一,秦安县大地湾在人类文明传承与发展之中的重要意义,但是,大地湾就像是一
本尚未完全打开的历史教科书和地下博物馆,其考古研究以不容置疑的事实说明了甘
肃是中华远古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同时也证明了甘肃先民在中华文明形成过程中曾作
出过不朽的贡献。甘肃秦安县是我国考古文化开发重点之地,同时,相关研究人员也
对秦安县的人文历史以及文化底蕴进行一定的调查研究,能够肯定的是,乡土文化在
这座文化保存是相当良好的,相信在秦安县进行乡土文化博物馆的建造将会是对当地
乡土文化是一个很好的保护,同时对建筑如何回归到传统的乡土语境中等问题的一种
很好的诠释。 2 项目概况
我本次毕业设计的题目是该项目位于秦安县。秦安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天水市
北部,渭河支流葫芦河下游。属陇中黄土高原西部梁峁沟壑区,山多川少,梁峁起伏,
沟壑纵横。近几年来,随着经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不
再拘泥于对自身生活水平的追求,而是更多的是对地区文化的追求,而作为人类起源
地的秦安县也因为自身的文化底蕴而相对发展了起来。
建筑面积 6000m2,主要包括展览、餐饮及公共教育等功能部分。
总面积: 6000m2(±5%) 业务研究: 1200 m2
门厅: 内含售票、信息咨询等 400 m2 其中: 艺术家工作室
10 个
1000 m2
展示面积:可设 3---4 个展厅
内含讲解员休息室 广播室等
1200 m2
研究室 2 个 100 m
藏品库房: 400 m2
展陈设计 50 m2
公共教育: 600 m2
文物修复 50 m2
其中: 报告厅 150 m2 休闲餐饮服务: 800 m2
教室 100 m2 其中:当地传统餐厅 500
观众参与活动中心 100 m2
咖啡快餐厅 100 m2
多媒体中心 100 m2
茶座 100 m2
图书馆 150 m2
艺术商品部
可与门厅结合设计
100 m2
后勤办公: 500 m2 其他: 800 m2
其中: 行政管理 150 m2 地面停车:30 辆
物业管理 50 m2 室外展场: 500 m2
消防控制与中央控制室 100 m2 室外演出场: 400 m2
空调机房 100 m2
变配电室 40 m2
水泵房 30 m2
3 设计依据 a、任务书
b、地形
c、博物馆方案评审会议意见
d、《建筑设计资料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6
e、《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 f、《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g、《建筑课程设计指导任务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4
h、《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JGJ66-91) i、《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06) j、《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 k、《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352-2005) l、《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T50001-2001) 4 设计宗旨 (1)地域·生态:结合当地周边环境,充分利用其珍贵的自然生态环境,突显以
营造出一种别样的氛围。建筑体现地域主义建筑思想并运用生态的建筑策略及技术,
体现了“地域·生态”的主题,设计以建筑语汇表达当地典型的文化特性,深刻体现
建筑与自然环境及人文环境之间的共生互动关系。
(2)文化·休闲:力求在充分表达秦安本土的历史文化底蕴的同时,将博物馆
规划成为以大地湾博物馆与大地湾乡土文化博物馆相结合为主题的文化区及市民广
场休闲区。
(3)承前·启后:建筑注重从当地深厚的人文历史沉淀中提炼出其精华所在,
将文化、自然的魅力融入到功能的建筑环境中,创造出一个再现的人文景观。
5 建筑设计理念
建筑的设计体现了“画境”、“诗境”、“筑境”的结合。
5.1 画境
所谓“中国画里的乡村”,是指总体形态和大的山形水势恰合国画的审美情趣。
从众多的国画精粹中我们呢不难看出,国画中的乡村总是那般白墙黛瓦,但是却无法
否认华仔画中的那些建筑的精巧结构与高度逻辑。
而中国特有的古典园林与书院建筑同样符合画境的视觉审美原则,其轴线不知与建筑
体量搭配中不自觉地形成了经典的建筑空间关系,并发生奇特的空间感受。
方案中建筑结合了中国传统建筑的样式,将庭院(即室外展出场地部分)为何与院落
之中,完美诠释了建筑古典与传统的结合。
5.2 诗境
整座建筑的风格寓意,是参照王维先生《终南别业》中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
起时”。在建筑设计过程中,观众流线。管理人员流线、藏品运输路线相互分隔、单
独设置,但是在其中却又有着一定的联系,人群在行走过程中既能够有效地避免流线
的交叉,同时又给人以一种“移步换景”之感。
当然,刻意地吟诗有时候并不一定能够出彩,有时候也会适得其反。建筑本身若是能
够将诗画寓以建筑之中,与诗画融于一体,将会是在现代建筑表达基础上的对中国传
统建筑的完美地诠释。
5.3 筑境
真是的建筑始终不能由绘画或者诗歌建筑出来,更不用说融于建筑之中的种种特
别的建筑技术与建筑构造。
在建筑设计中,考虑的最多的,基本不外乎建筑的功能、流线、结构、朝向、节
参考文献 8
近几年来,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不
再拘泥于对自身生活水平的追求,而是更多的是对地区文化的追求。作为人类文
明的发源地之一,秦安县大地湾在人类文明传承与发展之中的重要意义。民俗文
化博物馆的建造意义将会是对大地湾当地传统文化习俗的继承与发展。
本建筑方案设计的设计准则是:在满足设计规范的前提下,尽最大可能的创
造出不同一般的建筑,给人一种不同的视觉感受;在博物馆内部注重内部空间的
设计,并着重对建筑与周边环境的联系。
关键词 博物馆,秦安县,设计,乡土文化
1 引言 1
2 项目概况 1
3 设计依据 2
4 设计宗旨 2
5 建筑设计理念 3
5.1 画境 3
5.2 诗境 3
5.3 筑境 3
6 设计构思 4
7 建筑设计 4
7.1 平面设计 4
7.2 立面设计 5
7.3 体块设计 5
结论 6
致谢 7
1 引言
人类文明发展历程既纷繁多样,又辉煌璀璨,中国的乡土文化源远流长,而广大
农村则是滋生培育乡土文化的根源和基因。而我们对中国乡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还相
当有限,但是,我相信,乡土文化无论是在物质上、非物质上都是不可替代的无价之
宝!
博物馆是人类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的宝库,是展示人类文明的橱窗,也是对公众
进行文化普及的机构。有着自身所特有的独特含义,它既继承又发展,它继承的是故
人对优秀文化传统的延续,发展的将来大家对文化的独特见解。
近几年来,随着经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不再拘泥
于对自身生活水平的追求,而是更多的是对地区文化的追求。作为人类文明的发源地
之一,秦安县大地湾在人类文明传承与发展之中的重要意义,但是,大地湾就像是一
本尚未完全打开的历史教科书和地下博物馆,其考古研究以不容置疑的事实说明了甘
肃是中华远古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同时也证明了甘肃先民在中华文明形成过程中曾作
出过不朽的贡献。甘肃秦安县是我国考古文化开发重点之地,同时,相关研究人员也
对秦安县的人文历史以及文化底蕴进行一定的调查研究,能够肯定的是,乡土文化在
这座文化保存是相当良好的,相信在秦安县进行乡土文化博物馆的建造将会是对当地
乡土文化是一个很好的保护,同时对建筑如何回归到传统的乡土语境中等问题的一种
很好的诠释。 2 项目概况
我本次毕业设计的题目是该项目位于秦安县。秦安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天水市
北部,渭河支流葫芦河下游。属陇中黄土高原西部梁峁沟壑区,山多川少,梁峁起伏,
沟壑纵横。近几年来,随着经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不
再拘泥于对自身生活水平的追求,而是更多的是对地区文化的追求,而作为人类起源
地的秦安县也因为自身的文化底蕴而相对发展了起来。
建筑面积 6000m2,主要包括展览、餐饮及公共教育等功能部分。
总面积: 6000m2(±5%) 业务研究: 1200 m2
门厅: 内含售票、信息咨询等 400 m2 其中: 艺术家工作室
10 个
1000 m2
展示面积:可设 3---4 个展厅
内含讲解员休息室 广播室等
1200 m2
研究室 2 个 100 m
藏品库房: 400 m2
展陈设计 50 m2
公共教育: 600 m2
文物修复 50 m2
其中: 报告厅 150 m2 休闲餐饮服务: 800 m2
教室 100 m2 其中:当地传统餐厅 500
观众参与活动中心 100 m2
咖啡快餐厅 100 m2
多媒体中心 100 m2
茶座 100 m2
图书馆 150 m2
艺术商品部
可与门厅结合设计
100 m2
后勤办公: 500 m2 其他: 800 m2
其中: 行政管理 150 m2 地面停车:30 辆
物业管理 50 m2 室外展场: 500 m2
消防控制与中央控制室 100 m2 室外演出场: 400 m2
空调机房 100 m2
变配电室 40 m2
水泵房 30 m2
3 设计依据 a、任务书
b、地形
c、博物馆方案评审会议意见
d、《建筑设计资料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6
e、《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 f、《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g、《建筑课程设计指导任务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4
h、《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JGJ66-91) i、《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06) j、《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 k、《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352-2005) l、《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T50001-2001) 4 设计宗旨 (1)地域·生态:结合当地周边环境,充分利用其珍贵的自然生态环境,突显以
营造出一种别样的氛围。建筑体现地域主义建筑思想并运用生态的建筑策略及技术,
体现了“地域·生态”的主题,设计以建筑语汇表达当地典型的文化特性,深刻体现
建筑与自然环境及人文环境之间的共生互动关系。
(2)文化·休闲:力求在充分表达秦安本土的历史文化底蕴的同时,将博物馆
规划成为以大地湾博物馆与大地湾乡土文化博物馆相结合为主题的文化区及市民广
场休闲区。
(3)承前·启后:建筑注重从当地深厚的人文历史沉淀中提炼出其精华所在,
将文化、自然的魅力融入到功能的建筑环境中,创造出一个再现的人文景观。
5 建筑设计理念
建筑的设计体现了“画境”、“诗境”、“筑境”的结合。
5.1 画境
所谓“中国画里的乡村”,是指总体形态和大的山形水势恰合国画的审美情趣。
从众多的国画精粹中我们呢不难看出,国画中的乡村总是那般白墙黛瓦,但是却无法
否认华仔画中的那些建筑的精巧结构与高度逻辑。
而中国特有的古典园林与书院建筑同样符合画境的视觉审美原则,其轴线不知与建筑
体量搭配中不自觉地形成了经典的建筑空间关系,并发生奇特的空间感受。
方案中建筑结合了中国传统建筑的样式,将庭院(即室外展出场地部分)为何与院落
之中,完美诠释了建筑古典与传统的结合。
5.2 诗境
整座建筑的风格寓意,是参照王维先生《终南别业》中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
起时”。在建筑设计过程中,观众流线。管理人员流线、藏品运输路线相互分隔、单
独设置,但是在其中却又有着一定的联系,人群在行走过程中既能够有效地避免流线
的交叉,同时又给人以一种“移步换景”之感。
当然,刻意地吟诗有时候并不一定能够出彩,有时候也会适得其反。建筑本身若是能
够将诗画寓以建筑之中,与诗画融于一体,将会是在现代建筑表达基础上的对中国传
统建筑的完美地诠释。
5.3 筑境
真是的建筑始终不能由绘画或者诗歌建筑出来,更不用说融于建筑之中的种种特
别的建筑技术与建筑构造。
在建筑设计中,考虑的最多的,基本不外乎建筑的功能、流线、结构、朝向、节
参考文献 8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zgc/jzx/6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