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总装柔性化生产线的设计探讨【字数:14349】
摘 要 国民经济的迅猛高速发展,推动了汽车产业市场的规范、持续发展,柔性化生产正是作为为适应多元化的市场需求应运而生的一种新的生产模式,正渐渐取代传统的刚性生产。本文就此先对国内外汽车行业柔性化现状做出分析,再结合观致生产现场实际,通过论述柔性和成本的关系对生产特点、生产效益、生产通过性、工艺参数、布局、精益化和过程质量等不同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并具体对柔性化拧紧设备和柔性化工艺操作等方面提出了合理化改善及优化方案,希望能够对今后中国汽车制造业的柔性化发展有所帮助。
目 录
1.绪论 1
1.1课题的来源及背景 1
1.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
1.3国内外现状 2
1.4研究的主要内容 3
2. 精益生产对生产线的要求 5
2.1精益生产 5
2.2过程质量控制的影响因素分析 5
2.3质量控制追踪系统 9
3.汽车总装柔性化生产分析 10
3.1汽车总装生产特点分析 10
3.2布局分析 10
3.3柔性化生产的条件 12
3.4柔性化生产的方法 12
3.5效益分析 13
4.柔性生产线优化设计探讨 15
4.1生产通过性的设计探讨 15
4.2生产线工艺参数计算 19
4.3本章小结 24
结语 25
参考文献 26
1.绪论
1.1课题的来源及背景
观致汽车是一家由中国自主创建且具备国际水平的中国汽车公司,聚集了海内外汽车领域的权威人士。旨在以精湛的制造工艺、高水平的质量品质,为广大消费者提供安全、可靠、欢快的驾驶感。据悉,观致于2007年在江苏常熟成立,并积极发展成为中国汽车行业最具影响力的区域。现阶段,观致正在该区域筹备打造一个规模庞大、设备可靠、绿色环保的生产基地。该基地的计划产能为每年万辆,最高产能则达到万辆。观致在上海地区专门成立了运营中心;而设计与工程研发中心则分别设立在慕尼黑和上海。观致的供应商是国际高标准技术和服务公司,包括Magna,Iconm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obile,Trina,大陆和电装等。观致基于全球范围内高薪聘请专业能力强、职业素养高的复合型高端人才,对全球主流技术及服务资源进行高效整合与使用。依托先进且成熟的主流技术以及高超的工艺水平,我们致力于设计和制造具有全球品质的高端汽车产品,打造一个令广大消费者称赞与认可且享有自主研发主权的中国制造的汽车品牌。当前,观致汽车总共推出了五种不同款式的车型,分别为观致轿车、观致五门版、观致都市、观致5 SUV和观致3 GT。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产品迭代速度越来越快,汽车市场也逐渐步入了寒冬,年,我国汽车市场一直处于持续下滑的发展状态,据官方数据资料显示,在年,我国汽车销售总量为万辆,已连续十年居于世界榜首之位,不过同比却下降了。自年以来,这是我国汽车市场第一次出现明显下滑趋势。而观致作为一个新兴的汽车品牌,尽管观致拥有独特的品牌文化,相对于国内其他的自主品牌有着绝对的研发硬实力(ENACP 五星级安全称号、红点设计大奖以及来自世界各地名企组成的团队),但由于决策问题,观致实际在起步阶段并没有取得理想的销量成绩,而市场保有量的低下直接导致了保值率的低下和用户维护保养、使用成本的增加,如此以往,观致成为了一款“我推荐你买,但是我不买”的车。
近年来随着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我国竞争日益激烈的汽车市场为了能够更好的紧随时代的步伐,提高自己在行业中的竞争力以及减少自身的投资成本,使得小批量、多品种的柔性化生产模式渐渐成为了主流[12]。观致如今也正逐步地适应当今的市场需求,正在积极地研发新车型、适配新配置。而这也对观致进一步的“柔性化”提出了新的挑战。
1.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当今时代是信息化的时代,消费者搜索产品的成本越来越低,传统的生产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市场的要求,消费者对汽车的需求逐渐从最初的功能转向产品的差异化和个性化[34]。探索如何高效地进行“按需生产”,即是柔性化生产的目的。
生产线的柔性化可以带来如下的优势:
更高的市场适应能力。如今,汽车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如果汽车企业不能积极地顺应多样化的市场需求,就将会面临没落和被淘汰的风险。因此,企业必须积极地研发新的产品,在顺应客户需求的情况下积极地调整现有的产品。柔性化的生产线可以实现在一条流水线上同时且批量生产多品种车型,企业可根据订单及时调整不同车型的产量,以此来避免过度生产带来的浪费。此外,柔性化的生产线可以使得企业在投产新车型时,不用投建新的生产线,只需在原有的生产线的基础上进行改良。因此,柔性化的生产线还可以大大的减少新车型项目的投放周期,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
更可靠的生产控制系统。柔性化生产必需要与之相匹配的市场控制系统,以此来适应多品种产品的转换。柔性化的生产控制系统贯穿于产品构成、零件供应、生产组织、设备、人员、质量等各个方面,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实现准时化生产。
成本优势。柔性化生产的目的是按需生产,企业根据订单调整各车型的产量,通过准时化生产,最大限度的减少汽车库存和零件库存,从而来降低成本,提高资金周转速度,以此提升企业竞争力[5]。
1.3国内外现状
世界上第一辆汽车是由德国的Karlbenz于1885年10月开发的,为汽车设计奠定了基调。1914年,亨利福特将泰勒的生产线技术应用于汽车,后来被称为装配线。装配线不仅有助于在装配过程中通过生产设备连续流动零件,还有利于制造技能的划分,简化和编程复杂的技术。一辆车的装配从最初的750分钟缩短到93分钟,工厂的单班生产能力达到了1,212辆。那时,大约有15,000台特殊机床和15,000名工人。超高的生产能力既加快了汽车发展进程,使其成为家喻户晓的知名汽车品牌,而且使得家用汽车的神话成为现实。福特在线生产方法的成功既实现了汽车制造成本的大幅降低,实现了汽车生产总量的翻番式上涨,还铸就了庞大的汽车产业。不仅如此,当时全球大多数的汽车生产线都移到了美国。年,美国推出万辆汽车,出口量非常大,主要销往35个国家及地区。在20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美国,日本,前苏联和德国等发达国家先后开发了柔性制造技术和设备。1976年,日本的Fanaco提出了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柔性制造单元,为柔性制造快速发展奠定了强力基础。到八十年代, 柔性制造技术的持续革新与升级完善,推动了柔性制造业的发展进程,该技术在适用方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只应用于汽车、飞机制造领域。就汽车制造领域上来看,在计算机的协助下,由加工中心与数控机床搭建而成的一种柔性自动加工系统,生产的产品种类繁多,数量众多。后期逐渐转向中小规模、多规格、精益求精的生产模式,不仅满足了市场需求,也提高了汽车制造商的管理效率与管理能力,更是为汽车公司创造了巨大利润。
目 录
1.绪论 1
1.1课题的来源及背景 1
1.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
1.3国内外现状 2
1.4研究的主要内容 3
2. 精益生产对生产线的要求 5
2.1精益生产 5
2.2过程质量控制的影响因素分析 5
2.3质量控制追踪系统 9
3.汽车总装柔性化生产分析 10
3.1汽车总装生产特点分析 10
3.2布局分析 10
3.3柔性化生产的条件 12
3.4柔性化生产的方法 12
3.5效益分析 13
4.柔性生产线优化设计探讨 15
4.1生产通过性的设计探讨 15
4.2生产线工艺参数计算 19
4.3本章小结 24
结语 25
参考文献 26
1.绪论
1.1课题的来源及背景
观致汽车是一家由中国自主创建且具备国际水平的中国汽车公司,聚集了海内外汽车领域的权威人士。旨在以精湛的制造工艺、高水平的质量品质,为广大消费者提供安全、可靠、欢快的驾驶感。据悉,观致于2007年在江苏常熟成立,并积极发展成为中国汽车行业最具影响力的区域。现阶段,观致正在该区域筹备打造一个规模庞大、设备可靠、绿色环保的生产基地。该基地的计划产能为每年万辆,最高产能则达到万辆。观致在上海地区专门成立了运营中心;而设计与工程研发中心则分别设立在慕尼黑和上海。观致的供应商是国际高标准技术和服务公司,包括Magna,Iconm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obile,Trina,大陆和电装等。观致基于全球范围内高薪聘请专业能力强、职业素养高的复合型高端人才,对全球主流技术及服务资源进行高效整合与使用。依托先进且成熟的主流技术以及高超的工艺水平,我们致力于设计和制造具有全球品质的高端汽车产品,打造一个令广大消费者称赞与认可且享有自主研发主权的中国制造的汽车品牌。当前,观致汽车总共推出了五种不同款式的车型,分别为观致轿车、观致五门版、观致都市、观致5 SUV和观致3 GT。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产品迭代速度越来越快,汽车市场也逐渐步入了寒冬,年,我国汽车市场一直处于持续下滑的发展状态,据官方数据资料显示,在年,我国汽车销售总量为万辆,已连续十年居于世界榜首之位,不过同比却下降了。自年以来,这是我国汽车市场第一次出现明显下滑趋势。而观致作为一个新兴的汽车品牌,尽管观致拥有独特的品牌文化,相对于国内其他的自主品牌有着绝对的研发硬实力(ENACP 五星级安全称号、红点设计大奖以及来自世界各地名企组成的团队),但由于决策问题,观致实际在起步阶段并没有取得理想的销量成绩,而市场保有量的低下直接导致了保值率的低下和用户维护保养、使用成本的增加,如此以往,观致成为了一款“我推荐你买,但是我不买”的车。
近年来随着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我国竞争日益激烈的汽车市场为了能够更好的紧随时代的步伐,提高自己在行业中的竞争力以及减少自身的投资成本,使得小批量、多品种的柔性化生产模式渐渐成为了主流[12]。观致如今也正逐步地适应当今的市场需求,正在积极地研发新车型、适配新配置。而这也对观致进一步的“柔性化”提出了新的挑战。
1.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当今时代是信息化的时代,消费者搜索产品的成本越来越低,传统的生产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市场的要求,消费者对汽车的需求逐渐从最初的功能转向产品的差异化和个性化[34]。探索如何高效地进行“按需生产”,即是柔性化生产的目的。
生产线的柔性化可以带来如下的优势:
更高的市场适应能力。如今,汽车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如果汽车企业不能积极地顺应多样化的市场需求,就将会面临没落和被淘汰的风险。因此,企业必须积极地研发新的产品,在顺应客户需求的情况下积极地调整现有的产品。柔性化的生产线可以实现在一条流水线上同时且批量生产多品种车型,企业可根据订单及时调整不同车型的产量,以此来避免过度生产带来的浪费。此外,柔性化的生产线可以使得企业在投产新车型时,不用投建新的生产线,只需在原有的生产线的基础上进行改良。因此,柔性化的生产线还可以大大的减少新车型项目的投放周期,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
更可靠的生产控制系统。柔性化生产必需要与之相匹配的市场控制系统,以此来适应多品种产品的转换。柔性化的生产控制系统贯穿于产品构成、零件供应、生产组织、设备、人员、质量等各个方面,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实现准时化生产。
成本优势。柔性化生产的目的是按需生产,企业根据订单调整各车型的产量,通过准时化生产,最大限度的减少汽车库存和零件库存,从而来降低成本,提高资金周转速度,以此提升企业竞争力[5]。
1.3国内外现状
世界上第一辆汽车是由德国的Karlbenz于1885年10月开发的,为汽车设计奠定了基调。1914年,亨利福特将泰勒的生产线技术应用于汽车,后来被称为装配线。装配线不仅有助于在装配过程中通过生产设备连续流动零件,还有利于制造技能的划分,简化和编程复杂的技术。一辆车的装配从最初的750分钟缩短到93分钟,工厂的单班生产能力达到了1,212辆。那时,大约有15,000台特殊机床和15,000名工人。超高的生产能力既加快了汽车发展进程,使其成为家喻户晓的知名汽车品牌,而且使得家用汽车的神话成为现实。福特在线生产方法的成功既实现了汽车制造成本的大幅降低,实现了汽车生产总量的翻番式上涨,还铸就了庞大的汽车产业。不仅如此,当时全球大多数的汽车生产线都移到了美国。年,美国推出万辆汽车,出口量非常大,主要销往35个国家及地区。在20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美国,日本,前苏联和德国等发达国家先后开发了柔性制造技术和设备。1976年,日本的Fanaco提出了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柔性制造单元,为柔性制造快速发展奠定了强力基础。到八十年代, 柔性制造技术的持续革新与升级完善,推动了柔性制造业的发展进程,该技术在适用方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只应用于汽车、飞机制造领域。就汽车制造领域上来看,在计算机的协助下,由加工中心与数控机床搭建而成的一种柔性自动加工系统,生产的产品种类繁多,数量众多。后期逐渐转向中小规模、多规格、精益求精的生产模式,不仅满足了市场需求,也提高了汽车制造商的管理效率与管理能力,更是为汽车公司创造了巨大利润。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xgc/qcgc/4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