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ql的图书管理系统【字数:13215】
摘 要在计算机技术飞快发展的大背景下,各行各业逐渐兴起采用信息化管理来替代传统管理的热潮以提高管理效率。本课题是基于sql的数据库管理技术、boa服务器通信技术以及传感器技术等技术进行的设计,并且利用BS架构,通过功能模块化的设计来模拟图书管理系统功能的实现。用户通过浏览器的登陆注册能实现借阅、归还、图书查询、个人信息查询、图书入库、图书出库以及温湿度查询等功能本系统是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便捷性对图书馆进行信息化管理的系统,其意义在于利用这个系统相关人员可以通过不同的操作来控制对应的模块以实现不同的控制需求,这使得我们在管理图书时更加的全面化、信息化和人性化。
目录
1. 绪论 1
1.1 课题意义 1
1.2 现状及趋势 1
1.3 论文主要工作及章节安排 2
2. 系统开发工具及技术 3
2.1 软件平台 3
2.1.1操作平台——Ubuntu 3
2.1.2操作系统——Linux、keil 3
2.2 相关硬件 4
2.2.1单片机——stm32f103vet6 4
2.2.2温湿度传感器——DHT11 4
3. 系统总体设计及概述 6
3.1 需求分析 6
3.1.1 系统性能及功能分析 6
3.1.2用户需求分析 7
3.2 方案对比 7
3.2.1 架构选择 7
3.2.2数据库选择 8
3.3 系统功能概述 9
4. 系统详细设计及实现过程 10
4.1 环境搭建 10
4.2 数据库设计 11
4.2.1用户部分 11
4.2.2图书馆藏部分设计 11
4.3 界面设计 12
4.4 各模块设计 13
4.4.1登陆部分 13
4.4.2注册部分 14
4.4.3查询部分 14
4.4.4借阅部分 15
4.4.5在借信息查询部分 16
4.4.6 还书部分 17
4.4.7图书入库及出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库部分 17
4.4.8温湿度读取模块 18
4.5 主要代码部分 20
4.5.1 页面设计部分——以主页面为例 20
4.5.2CGI的部分代码 21
4.5.3 单片机部分代码 22
4.6 设计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23
5. 成品界面测试及总结 25
5.1 成品界面及测试 25
5.2 测试总结 29
6. 总结与展望 30
参考文献 31
致 谢 32
绪论
课题意义
图书馆作为人类文明的守护者,它的作用在于聚集、整理、保存图书资源,方便人们的参考借阅和咨询,它保存着人类文化的遗产并且在社会教育中有扮演重要的角色,早在公元8世纪人类就出现了最早意义上的图书馆,在过去没有网络以及网络并不发达的年代,图书馆的存在促进了全民阅读的普及,图书馆对人类的素质提高、精神传播、文化保留乃至文明建设的意义不言而喻[1]。
在当今这个大数据信息时代,数据资源能以数据库的方式供特定人群使用,它改变了我们信息的获取方式提高了信息资源的存储效率,使得资源的聚集程度和被利用的效率变得更高,从而提高人们工作学习等一系列社会活动的效率。可以说自从二十一世纪末以来,信息化的发展大大提高了人类的生活水平。
我们的图书管理系统在过去这么多年来也发生了许多的改良与进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始,我国的图书管理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变化,在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图书管理与信息化手段相结合可以说是必然的趋势。它的优势了然:一来有助于维护信息安全,二来只要有网络我们就可以随时随地的登入系统而不用真正的走进图书馆;再例如对于图书管理者而言,在将有了包含图书信息的数据库后,图书管理者可以看到图书数量的即时变化,从而方便管理书籍甚至是了解书籍的需求和受欢迎状况;再者对于图书馆保安,也可以通过操作系统来远程开关图书馆的灯、空调以及警报系统等等。
由此可见,将图书馆的管理与信息化有机结合在一起的图书管理系统,倘若设计合理,便会给我们带来不少的便利,大大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现状及趋势
数字化图书馆的活动开展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经过二三十年的发展与建设,世界各国比如英国、德国、日本、法国等国家均取得了不错的成果,部分国家甚至提出了建立全球性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议。
可以说图书馆是最早一批运用上现代信息技术的领域,近年来各种网络技术的发展比如通信技术、声像技术等均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图书馆应用技术的时代化。
在这同时,图书馆领域也率先开创出许多新的技术项目,比如建立知识库、智能检索系统等。
在21世纪的现代信息技术全速发展、人类经济文化技术全球化信息化的历史大背景下,国内外图书馆均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如何顺应时代潮流抓住信息化发展的机遇,对我国图书馆建设有着重大的意义。自2000年我国的数字化图书馆项目的实施之日起,中国的现代图书馆理论及体系正在一步步走向成熟。
现代图书馆的发展呈现出这样一些趋势,一是跨学科领域跨地理区域的发展趋势,各学科间的交汇融动,不同学科之间的壁垒在不断被现代科技打破,网络电子技术的发展也有助于各个学科之间的融汇与发展创新;二是传统文明与现代科技并重的趋势,尽管科技发展速度迅猛,但图书管理的发展并没有摒弃人类的传统,从造纸术发明伊始到现在网络通信渗透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传统的图书管理并没有被网络形式所代替,因为图书馆在社会人文关怀与精神传递中扮演的角色仍然是毋庸置疑的。
目录
1. 绪论 1
1.1 课题意义 1
1.2 现状及趋势 1
1.3 论文主要工作及章节安排 2
2. 系统开发工具及技术 3
2.1 软件平台 3
2.1.1操作平台——Ubuntu 3
2.1.2操作系统——Linux、keil 3
2.2 相关硬件 4
2.2.1单片机——stm32f103vet6 4
2.2.2温湿度传感器——DHT11 4
3. 系统总体设计及概述 6
3.1 需求分析 6
3.1.1 系统性能及功能分析 6
3.1.2用户需求分析 7
3.2 方案对比 7
3.2.1 架构选择 7
3.2.2数据库选择 8
3.3 系统功能概述 9
4. 系统详细设计及实现过程 10
4.1 环境搭建 10
4.2 数据库设计 11
4.2.1用户部分 11
4.2.2图书馆藏部分设计 11
4.3 界面设计 12
4.4 各模块设计 13
4.4.1登陆部分 13
4.4.2注册部分 14
4.4.3查询部分 14
4.4.4借阅部分 15
4.4.5在借信息查询部分 16
4.4.6 还书部分 17
4.4.7图书入库及出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库部分 17
4.4.8温湿度读取模块 18
4.5 主要代码部分 20
4.5.1 页面设计部分——以主页面为例 20
4.5.2CGI的部分代码 21
4.5.3 单片机部分代码 22
4.6 设计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23
5. 成品界面测试及总结 25
5.1 成品界面及测试 25
5.2 测试总结 29
6. 总结与展望 30
参考文献 31
致 谢 32
绪论
课题意义
图书馆作为人类文明的守护者,它的作用在于聚集、整理、保存图书资源,方便人们的参考借阅和咨询,它保存着人类文化的遗产并且在社会教育中有扮演重要的角色,早在公元8世纪人类就出现了最早意义上的图书馆,在过去没有网络以及网络并不发达的年代,图书馆的存在促进了全民阅读的普及,图书馆对人类的素质提高、精神传播、文化保留乃至文明建设的意义不言而喻[1]。
在当今这个大数据信息时代,数据资源能以数据库的方式供特定人群使用,它改变了我们信息的获取方式提高了信息资源的存储效率,使得资源的聚集程度和被利用的效率变得更高,从而提高人们工作学习等一系列社会活动的效率。可以说自从二十一世纪末以来,信息化的发展大大提高了人类的生活水平。
我们的图书管理系统在过去这么多年来也发生了许多的改良与进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始,我国的图书管理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变化,在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图书管理与信息化手段相结合可以说是必然的趋势。它的优势了然:一来有助于维护信息安全,二来只要有网络我们就可以随时随地的登入系统而不用真正的走进图书馆;再例如对于图书管理者而言,在将有了包含图书信息的数据库后,图书管理者可以看到图书数量的即时变化,从而方便管理书籍甚至是了解书籍的需求和受欢迎状况;再者对于图书馆保安,也可以通过操作系统来远程开关图书馆的灯、空调以及警报系统等等。
由此可见,将图书馆的管理与信息化有机结合在一起的图书管理系统,倘若设计合理,便会给我们带来不少的便利,大大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现状及趋势
数字化图书馆的活动开展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经过二三十年的发展与建设,世界各国比如英国、德国、日本、法国等国家均取得了不错的成果,部分国家甚至提出了建立全球性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议。
可以说图书馆是最早一批运用上现代信息技术的领域,近年来各种网络技术的发展比如通信技术、声像技术等均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图书馆应用技术的时代化。
在这同时,图书馆领域也率先开创出许多新的技术项目,比如建立知识库、智能检索系统等。
在21世纪的现代信息技术全速发展、人类经济文化技术全球化信息化的历史大背景下,国内外图书馆均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如何顺应时代潮流抓住信息化发展的机遇,对我国图书馆建设有着重大的意义。自2000年我国的数字化图书馆项目的实施之日起,中国的现代图书馆理论及体系正在一步步走向成熟。
现代图书馆的发展呈现出这样一些趋势,一是跨学科领域跨地理区域的发展趋势,各学科间的交汇融动,不同学科之间的壁垒在不断被现代科技打破,网络电子技术的发展也有助于各个学科之间的融汇与发展创新;二是传统文明与现代科技并重的趋势,尽管科技发展速度迅猛,但图书管理的发展并没有摒弃人类的传统,从造纸术发明伊始到现在网络通信渗透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传统的图书管理并没有被网络形式所代替,因为图书馆在社会人文关怀与精神传递中扮演的角色仍然是毋庸置疑的。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xgc/qcgc/3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