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上升形势下格力博公司库存管理研究(附件)【字数:9133】

随着人们经营理念的逐渐变化以及全球竞争情况的逐渐加剧,格力博公司和其他制造业一样,面临着库存成本的巨大压力。本文通过建立库存管理模型,从而优化库存管理措施来寻求利润空间的提升。以格力博公司库存管理现状为背景,通过数据比较,案例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库存管理在企业中的重要作用。同时运用帕累托分类法,使企业对配套件进行分类,对重点配套件进行重点控制,更新了库存管理模式。依靠经济订货期量模型,确定了最佳订货批量从而解决了企业不规范的订货方式。对企业进行JIT改造,使企业从而更新了格力博公司的库存管理模式,降低成本。为企业采取合理的库存管理方式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关键词库存管理,帕累托分类,经济订货期量,JIT方法
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
1.1研究背景 1
1.2库存研究意义 1
1.3国内外研究综述 2
1.4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3
第二章 库存管理的相关理论方法 5
2.1库存管理的基本概念 5
2.2库存管理方法 5
2.2.1帕累托分析法 5
2.2.2 JIT控制法 6
2.2.3经济订货批量模型 6
第三章 格力博公司库存现状分析 8
3.1格力博公司简介 8
3.2格力博的库存管理问题 8
3.2.1安全库存的设置缺乏合理性 9
3.2.2库存管理方法简单,无针对性 9
3.2.3企业与供应商缺乏协同合作 10
3.2.4库存控制人员及物控人员专业素养偏低 10
3.3格力博公司应解决的问题 11
3.3.1确定科学合理的参数 11
3.3.2形成有针对性的库存控制策略 11
3.3.3转换企业经营意识,注重培训 11
第四章 格力博关键问题解决 12
4.1 帕累托分析法的库存控制策略 12
4.1.1 帕累托分析法的实施步骤 12
4.2 A类配套件的库存管理策略 15
4.2.1 经济订货批量模型在格力博的实际应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用 15
4.2.2考虑运输成本的经济订货批量模型 17
4.3变更前后基本参数对比 19
4.4 JIT库存控制法的实施 21
第五章总结与展望 23
5.1 总结 23
5.2 展望 23
致谢
参考文献 25
绪论
本章内容主要是对于本论文的基本内容进行描述,通过对格力博公司的背景介绍,体现出库存管理的意义。通过对文献的介绍,明确了本论文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对于研究内容以及技术路线的基本讲解,把本论文研究的具体内容,和将要使用的方法进行概述。
1.1研究背景
库存对于企业的生产,利润和发展有相当的影响。在所有企业中,库存扮演着一个双刃剑的角色。库存平衡着供需关系,缓解着供需之间的矛盾、能够让企业各道工序有序的完成以及紧密连接、不会因为缺少配套件或者半成品导致生产无法进行。由此可以说库存广泛存在于产品生产、原料供应、产品销售等各个环节。库存量调节着生产负荷,降低缺货的可能和相关的物流成本。对此我们希望库存量能尽可能多。另一方面,无论是配套件、在制品、完整的产品等等的库存,都会直接或者间接的产生一定的费用:如库存的保管费用和仓储费用等,这些费用直接增加了产品的成本,而且库存本身和这些费用占用了企业相当大的流动资金,造成不可避免的资金凝滞,降低资金周转负担,即增加了为了企业发展而向银行贷款产生的利息,又对资金的及时价值与机会成本等方面产生一部分影响。企业资源的置,工厂利润就无法得到有效的提升,着眼与这个方面,不得不降低过高的库存量。因此寻找一种更高效的库存模型,对原有的库存系统进行控制和优化,才能使得库存水平既能满足工厂对订单的及时反映,又能对订货时间和订货量进行及时的控制,避免过多的超过企业实际需要的产品数量,又能避免缺货,同时可以降低仓储的空间,更重要的是加快了公司资金周转的速率。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对库存进行管理。
1.2库存研究意义
大多数企业规模渐渐的扩展起来,产品的种类和数量都逐年增加,产品的流通速率越来越快,这就使产品的在仓库中的储存量需要不断提高,需要公司花费比较大的人力和物力来统筹管理这项工作。在有效的库存管理模式下,企业的销售连续性可以得到提升,相对低的库存水平可以为企业节省一部分流动资金,并且有利于企业的物流平衡。
1.3国内外研究综述
库存中有可能存在的风险在供应链条件下,提出了对库存进行改善的建议重新设计库存方法,防止发生牛鞭效应[1]。徐贤浩,马士华中提出了供应链网络状结构模型,引入两个变量加入模型中,即供应率和需求率。在不影响企业的基本供应的前提之下,研究出了相关计算,其目的是使整体供应链的总库存费用最低[2]。此时根据已有的供应链网状结构模型,引入新的变量,分别是前置时间和订单执行率,并假设在一定的情况下,需要达到一定订单执行率的时候,定义出新的算法,从而确定最佳订货批量和订货临界点[3]。张正祥,牛芳针对的是二级链状供应链模型,往往行业之中的供应链不是单个一条的简单供应链,此模型研究的是当供应商面对多个下游企业的时候,分析单周期库存控制过程,从而便于建模及其求解[4]。库存管理经常会用到一些模型,而郭强不使用前人的方法建立EOQ模型,模型的研究对象是库存有一定损耗、库存不允许缺货,补货能瞬时进行的情况下,求出了其什么时候存在最优解[5]。MartinusVerwijmeren的研究比较智能化,在因特网的基础之上,采用分布和面向对象的技术实现集成库存管理和控制的供应链信息系统,同时利用特殊结构研究如何增强供应链的柔性[6]。Chen&Zheng考虑到零售商的需求是一个独立复合Poisson过程,为了良好地评估系统的绩效,采用集中的库存信息补充策略,对简单Poison和复合Poisson的需求过程均提出了一系列方法进行求解[7]。Cetinkaya&Lee提出VMI的模型的改进,关于如何补充库存模型,针对于供应商采用了一定的策略进行库存补充,面对顾客的订货要求,在满足时间要求的基础上采用联合运输等相关策略进行配送[8]。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xgc/gysj/122.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