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地区二孩生育政策评估研究以湖北恩施州建始县长梁乡为例
基于实地调查的湖北省恩施州建始县长梁乡的生育意愿及生育行为的调查数据,采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对比分析法,评估“全面二孩”政策在少数民族地区实施后的效果。研究结果显示,在少数民族地区政策的执行情况还不是很到位,“全面二孩”政策加剧了不同人群生育意愿的分化,可能带来未来生育失衡的风险。为此本文提出了几点建议。
市场经济条件下乡村公共精神培育研究
市场经济是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背景,也是中国乡村社会转型的背景,对乡村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方面有着很大的影响,同时更是乡村公共事务治理转变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它使乡村个体个性得到解放,带来了经济理性,但集体精神也随之削弱,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乡村公共精神培育尤为重要。目前的培育途径多集中在文化建设方面,特别是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但收效甚微,本文尝试从公共精神内涵出发在法治意识、理性和服务意识方面为培育机制提供几点建议。
廉洁政府研究行政程序的研究视角
本文以廉洁政府为研究对象,立足行政程序的角度尝试解决我国目前廉洁政府建设过程中面临的困难。首先对核心概念进行梳理,初步阐述行政程序与廉洁政府的关联性,总结我国当下行政程序建设现状。其次对于行政程序进行理论分析,通过对其目标作用和基本原则的阐述,突出其区别与实体性措施的具有独立性的程序价值。然后通过实例分析,以其具体实效表明其过程控制和源头预防的特性。最后,本文以行政程序的理论分析和实例分析为依据,给出结论,认为我国当下解决廉洁政府建设难题,应该尽快颁布全国系统性的行政程序法,并对内容作出建议。
延展型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实例探讨以仙林杭州萧山为例
在我国农村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中,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推进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完善和建设。诸多研究者对我国乡村基本公共服务的供应情况进行了深刻的研讨,结果发现这之中存在着许多值得进一步讨论的课题。通过对现有文献进行研读后可以发现,政府通过科学的配置,以及各种合理的市场机制安排,能够激励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加快城市化进程。目前学术界对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已经形成了较为全面系统的认识,可以将其粗略地分为内生型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和延展型公共服务供给模式两类。南京市仙林地区和杭州市萧山区正是采用延展型农村
征地过程中地方政府的行为研究如皋市张八里村被征地农民视角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对土地的需求量日渐增加。作为征地过程中的主角,地方政府的行为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及征地效果。但近年来,我国部分地方政府在征地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合理行为,损害了农民的利益。本文以江苏省如皋市政府对张八里村近几年的征地行为为研究对象,采取问卷调查法,基于被征地农民视角调查分析地方政府的征地行为,得出地方政府在征地过程中存在给农民的安置时间不充足、农民参与度不够、补偿方式单一及土地利用不合理等行为,这些行为主要由上级监督不到位、不合理政绩观及地方政府角色定位错误等原因导致,因此,需
扩权强县的理论阐释与案例研究以苏南地区h县为例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政府职能的转变,我国的行政管理环境和治理手段发生了变化,在这种情况下,现行“省市县”体制由于行政层级过多所导致的弊端也逐渐显现,其中之一就是其制约区域经济尤其是县域经济的发展。扩权强县改革作为“省直管县”改革的准备阶段,通过扩大县级政府管理权限,以赋予县级政府更多的自主权的方式,以期更好地促进县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并为实现“省直管县”铺平道路。本文从这一背景下对江苏省扩权强县改革进行分析,进一步阐述扩权强县改革的理论意义,并结合苏南地区的经济发达县H县的改革实践,探究这一政策的必要性以及
扶贫项目下乡过程中村干部的公共行动困境及其治理路径
扶贫项目是我国项目制背景下的产物,为此国家投入大量的资金和项目以期对农村的贫困现状有所改善。村干部作为村庄的“掌门人”,在扶贫项目进村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在实际运作中,村干部可能会出现贪污腐败、分配不公、忽视农民需求等行为,根源就在于其受差序格局及其变种在乡村社会治理中的消极因素影响,没有按照委托代理关系下的公共理性去履行自己的职责。因此要运用委托代理理论,从畅通信息渠道、完善村干部的监督、激励与制约等方面来分析解决路径,从而使扶贫项目进村取得良好收效,实现惠农富农。
政务app在政府公共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和网络通讯技术的成熟,电子政务成为了新兴的政府服务形式。政务APP作为电子政务的衍生物,它的发展推动了我国政府管理和服务模式的再创造,并且正在深刻改变政府的治理模式和服务方式,促进政府不断创新公共服务。政务APP将成为政府、公务人员和普通公众良性互动的重要平台。本论文以江苏省为例,对江苏省政务APP的现实基础、发展应用现状、应用问题及原因等方面进行分析,探索政务APP应用问题的解决措施及继续发展的路径。为政务APP成为地方政府完善治理模式、建设服务型和责任型政府的有效途径提供参考。
政策抗拒行为研究以高考减招为例
公共政策要想要达到政策目标,则必须经历政策执行的过程,而政策的执行以公众的认同为先决条件,反之,公众会对公共政策产生政策抗拒。影响公共政策的执行效率,增加施政的成本。因此本文从内在逻辑以及宏观视野上审视江苏高考减招政策、把握高考减招政策的政策内涵;全面疏理当前江苏高考减招政策的生命周期,并深入剖析政策抗拒产生的内外本源和社会机理;探寻新形势下促进公众对高考减招政策的形成政策认同的改革策略,探索促进公众对于政策认同的新途径等等,是本篇论文研究的重要内容。
教育财政投入对区域间收入分配的影响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但是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必然导致区域间收入分配的不平衡,而且近几年依旧呈现出扩大的态势,努力的提升较低收入家庭获取收入的能力是缩小收入差距最根本的方式,教育作为首要因素被考虑。人力资本理论提出,教育投入可以增加人力资本积累,能极大地提高个人收入能力。本文在这一理论基础上,首先分析我国收入分配及教育财政投入的现状,之后利用2006-2013年我国31个省的面板数据对我国教育财政投入对区域间收入分配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探究教育财政资金的合理分配,最终提出通过促进
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环境污染及治理研究以昆山为例
我国农村经济迅速发展,农村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但是不容忽视的是,农村环境污染状况日益加剧。本文以研究昆山市环境状况和治理为主要研究内容,采用了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和对比分析法等方法对昆山市的目前的环境状况,研究示范村和普通村村民对于环境的认知状况,并且分析了示范村工作开展的状况,介绍了昆山在环境治理中的举措和在示范村姜杭村的具体方法并且分别分析了姜杭村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和昆山整体的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并且针对具体情况结合其他地区的经验提出了相应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