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的机电建模及碰撞检测分析以邻里中心为例【字数:26661】
BIM即建筑信息模型化,通过建立虚拟的建筑工程三维模型,实现建筑信息集成。随着社会的发展,住宅、商业建筑、公共建筑等都得到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建筑也就变得越来越复杂,这给机电的设计、施工以及后期维护都带来了不小的难度。本毕业设计主要通过BIM技术来解决机电安装工程中资源浪费严重、图纸设计不合理导致设计更改、工程延期的问题,分析BIM的特点和优势后,介绍了相关的建模、碰撞检测软件,依次讲述了BIM的应用流程利用Revit建立土建、机电模型的方法和进行碰撞检测及管线优化的具体操作,解决管线碰撞问题。结合常熟邻里中心的案例对上述解决方法的可行性进行验证,利用Revit软件建立土建和机电的模型,并利用Navisworks软件完成两个模型的整合和碰撞检测,根据碰撞报告进行管线的修改优化。该技术的运用突破了二维图纸的局限性,有效提高施工质量,实现成本和进度的控制。
目 录
1.引言 1
1.1课题研究的背景 1
1.1.1国外研究背景 1
1.1.2国内研究背景 2
1.2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1.2.1课题研究的目的 2
1.2.2课题研究的意义 3
2.机电安装现状及管线碰撞的解决方法 5
2.1机电安装现状及产生原因 5
2.1.1机电安装的现状 5
2.1.2产生原因 5
2.2管线碰撞的解决方法 6
2.2.1 BIM的提出 6
2.2.2 BIM软件 10
2.2.3碰撞检测的概念与分类 14
3.设计思路与方法 18
3.1课题研究内容 18
3.2课题研究流程 19
3.3课题研究方法 20
4.BIM模型的建立与整合 21
4.1模型建立的基础 21
4.1.1模型建立的深度 21
4.1.2 CAD底图处理 22
4.2土建模型的建立 24
4.2.1标高、轴网的建立 24
4.2.2柱、梁、板的建立 24
4.2.3墙体的建立 26
4.2.4门窗、楼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梯的建立 27
4.3机电模型的建立 30
4.3.1机械样板及轴网标高的建立 30
4.3.2水模型的建立 30
4.3.3电模型的建立 33
4.3.4暖通模型的建立 34
4.4模型的整合 36
5.碰撞检测与管线综合优化 38
5.1碰撞检测的方法 38
5.1.1 Navisworks操作流程 38
5.1.2碰撞结果统计 39
5.2管线综合优化 41
5.2.1管线综合优化的目的 41
5.2.2管线综合优化的原则 41
5.2.3管线综合优化的方法 42
6.案例分析 44
6.1邻里中心项目概况 44
6.2邻里中心Revit土建模型 45
6.3邻里中心Revit机电模型 51
6.4邻里中心模型的整合 55
6.5邻里中心碰撞结果统计 56
6.6邻里中心碰撞实例优化 58
6.7邻里中心碰撞优化结果 61
6.7.1碰撞点数量分析 62
6.7.2经济分析 63
7.总结 65
7.1结论 65
7.2展望 65
参考文献 67
致谢 68
1.引言
1.1课题研究的背景
(1)建筑内部机电系统的复杂化
随着社会人口的日益壮大,经济的蓬勃发展,房屋建造量急剧增长,建筑类型也不断增加,对建筑的要求也就愈加严格。建筑物不仅仅要考虑到应有的使用功能,还要考虑其外形的美观程度,这就使建筑变得越来越复杂,从外部到内部,外型不再是单一而规矩的长方体状,设计师会在此基础上结合特色或根据需求增加具有创新性的艺术形式,内部也会因为建筑的复杂化而对机电系统有了更高的要求,即机电系统中的设备数量大大增加,管线管道的排列布局也随之趋向错综复杂,这给机电的设计、施工以及后期维护都带来了不小的难度。
(2)BIM技术的出现
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计算机的普及带动了CAD的发展,成功解放了设计师的双手,加快设计速度,提高设计质量,大大节省了人力和时间。如果将CAD的诞生作为建筑业发展的第一次革命,那BIM的出现无疑是建筑业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第二次革命。伴随着云计算、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的成熟,BIM也迎来了发展的高峰时期。BIM的运用很大程度上减小了建筑在项目管理中不必要的浪费,进一步保证了每一环节的效率和质量。
1.1.1国外研究背景
(1)国外BIM技术的发展状况
BIM技术最早起源于美国,后在英国、日本等多个国家都得到广泛传播,BIM的普及率和应用数量得到迅猛的发展,主要应用于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现BIM技术在国外的应用模式和流程已经趋于成熟。
(2)BIM技术的快速发展离不开高校人才和社会人才不断深入的探究
他们充分挖掘BIM技术在全寿命周期的内在应用价值,最大限度的开发可以应用BIM的可能,使建筑行业人员充分看到应用BIM的优势。相关软件的研发、完善和应用,软件既要有对某一专业的深入性和全面性,各个软件之间又能够相互兼容,形成良好对接,方便他人查阅和共享信息。
(3)BIM技术在国外得到广泛的应用也离不开政府政策的支持和推动落实
国外政府不仅出台一系列符合国情的政策文件来引导规范BIM技术,也为其发展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同时,政府会明确提出关于应用该技术在未来几年的规划目标,这给实现BIM技术的标准化提供了强制性的要求,引领BIM技术在建筑业占据重要的位置,督促建筑行业奔着高质高量、深层次、更快更好地前进。
目 录
1.引言 1
1.1课题研究的背景 1
1.1.1国外研究背景 1
1.1.2国内研究背景 2
1.2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1.2.1课题研究的目的 2
1.2.2课题研究的意义 3
2.机电安装现状及管线碰撞的解决方法 5
2.1机电安装现状及产生原因 5
2.1.1机电安装的现状 5
2.1.2产生原因 5
2.2管线碰撞的解决方法 6
2.2.1 BIM的提出 6
2.2.2 BIM软件 10
2.2.3碰撞检测的概念与分类 14
3.设计思路与方法 18
3.1课题研究内容 18
3.2课题研究流程 19
3.3课题研究方法 20
4.BIM模型的建立与整合 21
4.1模型建立的基础 21
4.1.1模型建立的深度 21
4.1.2 CAD底图处理 22
4.2土建模型的建立 24
4.2.1标高、轴网的建立 24
4.2.2柱、梁、板的建立 24
4.2.3墙体的建立 26
4.2.4门窗、楼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梯的建立 27
4.3机电模型的建立 30
4.3.1机械样板及轴网标高的建立 30
4.3.2水模型的建立 30
4.3.3电模型的建立 33
4.3.4暖通模型的建立 34
4.4模型的整合 36
5.碰撞检测与管线综合优化 38
5.1碰撞检测的方法 38
5.1.1 Navisworks操作流程 38
5.1.2碰撞结果统计 39
5.2管线综合优化 41
5.2.1管线综合优化的目的 41
5.2.2管线综合优化的原则 41
5.2.3管线综合优化的方法 42
6.案例分析 44
6.1邻里中心项目概况 44
6.2邻里中心Revit土建模型 45
6.3邻里中心Revit机电模型 51
6.4邻里中心模型的整合 55
6.5邻里中心碰撞结果统计 56
6.6邻里中心碰撞实例优化 58
6.7邻里中心碰撞优化结果 61
6.7.1碰撞点数量分析 62
6.7.2经济分析 63
7.总结 65
7.1结论 65
7.2展望 65
参考文献 67
致谢 68
1.引言
1.1课题研究的背景
(1)建筑内部机电系统的复杂化
随着社会人口的日益壮大,经济的蓬勃发展,房屋建造量急剧增长,建筑类型也不断增加,对建筑的要求也就愈加严格。建筑物不仅仅要考虑到应有的使用功能,还要考虑其外形的美观程度,这就使建筑变得越来越复杂,从外部到内部,外型不再是单一而规矩的长方体状,设计师会在此基础上结合特色或根据需求增加具有创新性的艺术形式,内部也会因为建筑的复杂化而对机电系统有了更高的要求,即机电系统中的设备数量大大增加,管线管道的排列布局也随之趋向错综复杂,这给机电的设计、施工以及后期维护都带来了不小的难度。
(2)BIM技术的出现
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计算机的普及带动了CAD的发展,成功解放了设计师的双手,加快设计速度,提高设计质量,大大节省了人力和时间。如果将CAD的诞生作为建筑业发展的第一次革命,那BIM的出现无疑是建筑业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第二次革命。伴随着云计算、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的成熟,BIM也迎来了发展的高峰时期。BIM的运用很大程度上减小了建筑在项目管理中不必要的浪费,进一步保证了每一环节的效率和质量。
1.1.1国外研究背景
(1)国外BIM技术的发展状况
BIM技术最早起源于美国,后在英国、日本等多个国家都得到广泛传播,BIM的普及率和应用数量得到迅猛的发展,主要应用于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现BIM技术在国外的应用模式和流程已经趋于成熟。
(2)BIM技术的快速发展离不开高校人才和社会人才不断深入的探究
他们充分挖掘BIM技术在全寿命周期的内在应用价值,最大限度的开发可以应用BIM的可能,使建筑行业人员充分看到应用BIM的优势。相关软件的研发、完善和应用,软件既要有对某一专业的深入性和全面性,各个软件之间又能够相互兼容,形成良好对接,方便他人查阅和共享信息。
(3)BIM技术在国外得到广泛的应用也离不开政府政策的支持和推动落实
国外政府不仅出台一系列符合国情的政策文件来引导规范BIM技术,也为其发展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同时,政府会明确提出关于应用该技术在未来几年的规划目标,这给实现BIM技术的标准化提供了强制性的要求,引领BIM技术在建筑业占据重要的位置,督促建筑行业奔着高质高量、深层次、更快更好地前进。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cgl/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