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负极材料Mn3O4石墨烯纳米复合物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摘 要
Mn3O4有着高的比容量,石墨烯具有大的比表面积和优良的导电性,本研究试想将两者复合以增强锂离子电池的电化学性能。本文采用超声的方法合成Mn3O4, Mn3O4/GO, Mn3O4/RGO作为锂离子负极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XRD)和恒电流充放电性能测试等手段来研究材料的结构稳定性和电化学性能。研究结果发现Mn3O4/RGO作为锂离子负极材料时电化学性能最好。Mn3O4/RGO的纳米复合结构对于锂离子电池的电化学性能有些重要的影响。为了进一步研究RGO对于电池性能的影响,本文将制
间吡啶四唑乙酸的制备及Cd(II)配合物的合成1
摘要
本文以3-氰基吡啶和叠氮化钠为原料制备5-(3-吡啶)四唑,然后将5-(3-吡啶)四唑和溴乙酸乙酯进行反应,合成5-(3-吡啶)四唑-2-乙酸乙酯,再对其水解得到5-(3-吡啶)四唑-2-乙酸(Hpytza),然后以Hpytza为配体,以4,4-bipy为辅助配体,在120℃的条件下与Cd(II)的金属盐反应,合成了有机金属配合物[Cd(pytza)2(4,4-bipy)2(H2O)2]n·2nH2O,利用红外光谱和X-射线晶体衍射仪对配合物进行结构表征。晶体结构的研究结果显示,配合物
间吡啶四唑乙酸的制备及Ce(II)配合物的合成2
摘 要
通过3-氰基吡啶和叠氮化钠反应合成5-(3-吡啶)四唑化合物, 5-(3-吡啶)四唑化合物和溴乙酸乙酯在丙酮溶液中反应生成5-(3-吡啶)四唑-2-乙酸乙酯,将 5-(3-吡啶)四唑-2-乙酸乙酯酸化得5-(3-吡啶)四唑乙酸(Hpytza)。探索了5-(3-吡啶)四唑乙酸(Hpytza)与Ce(NO3)2·6H2O在各种不同条件下的反应,最终获得理想的[Ce(pytza)2Cl(H2O)2],最后利用晶体培养技术获得适合X-射线单晶衍射仪测试的单晶。解析晶体结构发现:该配合物是一
间吡啶四唑乙酸的制备及Mn(Ⅱ)配合物的合成
摘要
以5-(3-吡啶)四唑化合物(3-ptz)通过多种反应合成得到5-(3-吡啶)四唑-2-乙酸(Hpytza)。本文报道两种金属有机配合物:以Hpytza作为配体和MnCl2·4H2O合成得配合物1:[Mn(pytza)2(H2O)2].2H2O。再以Hpytza为第一配体,4,4- bipy为第二配体,在不同温度条件下,与MnCl2·4H2O反应合成出配合物2:[Mn(pytza)2(bipy)2]。通过对其X-射线单晶衍射结构的表征。尽管配合物1和配合物2的中心原子Mn(II)均为六
静电纺丝法制备二氧化钛纳米纤维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及其性能的研究
摘 要
能源匮乏,环境污染已经是当今世界的主要问题,而新型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TiO2因为其具有的高效率、高环保的作用,成为了科学发展的新的研究热点。本文以钛酸四丁酯为前驱材料,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TiO2的纳米级纤维材料,经过不同温度的煅烧形成不同晶体结构的纳微分级结构的TiO2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
TiO2负极材料的结构与性质是通过了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比表面测试仪(BET)分析得知,通过这些了解材料的晶体形貌。另外通过Land测试、循环伏安
非金属掺杂TiO2纳米管的制备及其在有机废水处理中的应用1
摘要
通过阳极氧化法探讨制备非金属掺杂TiO2纳米管的最佳条件。
对制备的纳管材料进行电镜(SEM)分析,探讨形貌,管径,管长与形成条件之间的关系。
在对藏红T光催化降解实验性能测试中,得出最佳制备条件是在20V的电压下,HP3O4、HF水溶液中阳极氧化6小时,500℃下煅烧2h得到非金属P-F掺杂的TiO2纳米管。
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对制备的TiO2纳米复合材料光催化剂的催化性能进行了研究,探讨了降解时间、溶液pH、降解电压、降解次数以及非
非金属掺杂TiO2纳米管的制备及其在有机废水处理中的应用2
摘要
通过阳极氧化法探讨制备非金属掺杂TiO2纳米管的最佳条件。
对制备的纳管材料进行电镜(SEM)分析,探讨形貌,管径,管长与形成条件之间的关系。
在对藏红T光催化降解实验性能测试中,得出最佳制备条件是在20V的电压下,HP3O4、HF水溶液中阳极氧化6小时,500℃下煅烧2h得到非金属P-F掺杂的TiO2纳米管。
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对制备的TiO2纳米复合材料光催化剂的催化性能进行了研究,探讨了降解时间、溶液pH、降解电压、降解次数以及非
基于螺旋碳纳米纤维的类酶活性研究及对三聚氰胺的检测
摘 要
天然酶是一种在温和的条件下能高效、高选择性催化生化反应的蛋白质。但是它们的实际应用却受到极大的限制,因为它们在极端化学环境下(如非生理pH,高温,抑制剂的加入)缺乏稳定性,且容易失活,因此模拟酶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最近的研究表明,有一些纳米材料具有天然酶的催化活性,而且这些纳米材料成本低廉、易于合成并且性质稳定,由此可见纳米材料将很有可能成为天然酶的替代品。因此,合成具有高催化性能及类酶活性的纳米材料将具有很大的应用空间和长远的应用前景。
我们合成了一种具有螺旋结构的碳
2,5二(n咪唑基)吡嗪和1,4萘二甲酸的配位聚合物制备及表征【字数:8558】
摘 要金属-有机配位聚合物是由金属离子和有机配体通过自组装构成的具有拓扑结构的有机无机杂化材料,因其结构的可预测性和可调节性使得该类材料在催化、气体吸附与分离、生物医药、分子磁体、和电光子器件等领域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用Cd(NO3)2·4H2O和配体2,5-二(N-咪唑基)-吡嗪(bimpz)及辅助配体1,4-萘二甲酸或1,3-间苯二甲酸在水热/溶剂热条件下反应合成了配合物[Cd(1,4-ndc)(bimpz)]n(1)和[Cd2(1,3-bdc)2(bimpz)(H2O)2]n(2),并运用X-
2,5二(n咪唑基)吡嗪和对苯二甲酸的配位聚合物制备及表征【字数:8320】
摘 要近年来,配位聚合物因其丰富多样的拓扑结构以及在吸附、分离、分子磁体、荧光、催化方面的潜在应用与巨大价值,吸引了众多科研工作者的注意,成为了炙手可热的研究热点。本文在水热条件下采用配体bimpz和对苯二甲酸分别与CoCl2·6H2O、NiCl2·6H2O反应获得两个配位聚合物[Co(1,4-bdc)(bimpz)(H2O)]n (1)和Ni(1,4-bdc)(bimpz)(H2O)]n (2)。X-射线单晶衍射结果表明,配合物 (1)和 (2)具有类似单晶结构,都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是由基于4
5氨基四唑异丙酸配体的zn(ⅱ)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字数:15194】
配位化学是当前热门的研究领域,配位化合物以它有趣的结构和作为先进材料的潜在应用,让它越来越受到关注。四唑羧酸类配体已被证明是构建配位配合物的优良候选物,它们具有灵活的配位模式,从而可以形成引人入胜的配位结构。本实验采用5-氨基四唑异丙酸作为配体合成Zn(Ⅱ)配合物,然后对于配合物的合成方法、配合物结构、配合物的应用进行讨论。5-氨基四唑异丙酸(Hatzipa)与Zn(NO3)2·6H2O利用溶剂挥发法通过控制反应体系的pH制得两个结构不同的配合物[Zn(atzipa)2]n(1)和[Zn(atzip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