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东巴象形文字在互动型海报中的应用研究【字数:6326】
东巴象形文字是云南纳西族使用的一种文字,至今仍被使用。在少数民族文字系统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是珍贵的文化遗产。海报作为一种大众的传播方式,在生活中被广泛应用。互动型海报为其中多表现形式之一,更具有交互性、趣味性、参与性,带来更好的传播效应。因此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带来海报设计发展的新趋势。通过对东巴象形文字和互动型海报的了解,我想到将二者结合做一系列融入互动概念的东巴文字海报。以自由拼组的互动方式,将诙谐有趣的东巴字素变成个人生活和心情的密语日记。在宣传东巴象形文字的同时,从观者体验的感受层面出发,去探寻交互型海报设计,总结其设计流程和创意表现方法。同时进行,海报周边设计开发一系列的东巴象形文字互动型海报周边,以此来积极地进行民族文化——东巴象形文字在互动型海报中的应用推广。
目 录
引 言 1
1、 课题背景 1
1.1课题来源 1
1.2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
2、 理论分析 2
2.1关于互动型海报的概念及现状 2
2.2互动型海报的作用及其设计价值 2
2.3当前互动型海报的设计趋势 2
2.4优秀互动型海报的案例分析 3
3、设计思路 5
3.1东巴象形文字的元素提炼 5
3.2海报草图绘制 8
3.3 海报的初步设计 8
3.4互动手段的研究 11
4、成果展示 13
4.1互动型海报设计成果展示 13
4.2东巴象形文字互动型海报设计周边成果展示 16
总结 20
参考文献 21
致谢 21
引 言
当你正在进行阅读时,你的眼前就是就是经过不断发展至今的汉字。而纵观中国文字发展史,除了历史古老的汉字,还有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就是少数民族文字。少数民族文字的存在成就了中华文化的多样性,为民族文化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因此保护民族语言文字的多样性具有重大历史意义。
东巴文字有其本身承载着悠久的文化信息,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汉文化的冲击下,少数民族文化虽然得到了相应的保护,但是其文化影响力并没有得到太多提高。本文将利用交互型海报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的设计方式,对东巴象形文字进行宣传解析,以传承东巴象形文字,同时让更多人了解中国文字丰富多彩的构成。
课题背景
1.1课题来源
东巴象形文字是我国西南少数民族——纳西族在上个世纪50年代初使用的一种少数民族文字,它有一千多年历史,属于文字起源的早期形态。作为原始的象形文字,与不再使用的甲骨文、玛雅文相比,至今仍被使用的东巴象形文字被称为文字史上的“活化石”。
东巴象形文字源于纳西族的宗教典籍兼百科全书的《东巴经》,由于这种文字由东巴(智者)所掌握,故称东巴文。
东巴象形文字是一种兼备表意和表音成分的图画象形文字。其文字形态十分原始,甚至比甲骨文的形态还要原始,属于文字起源的早期形态。东巴象形文字词语丰富,能够表达细腻的情感,能记录复杂的事件,亦能写诗作文。是中华民族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1.2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东巴象形文字一直是海内外文字研究的焦点之一,但是其研究内容大多拘于文字学、文字史研究,表现形式多为文献书籍,而对于文字图案、配色的学问则缺少研究和表现。伴随着设计与文化、设计与科技等结合的趋势,设计的深入发展具有现实意义,所以设计的民族化是一个不断被提高关注度的话题。而民族文化在设计中的延续与传承不应是对其简单的复制模仿和粘贴挪用,而是应用设计手段继承发扬。
互动型海报作为海报的一种表现手段,通过画面展示宣传内容,运用色彩、文字、图片、空间等搭配、排版甚至赋予互动手段等,以恰当的形式向人们展示出宣传信息。因此采用互动型海报宣传东巴象形文字,能够通过互动行为吸引受众群体,画面承载宣传内容,互动行为则引起受众群体对东巴象形文字的关注,与其产生共鸣,摆脱艺术设计“高冷”的传统观念,让东巴象形文字通过具有趣味性的方式传播,“视觉虚拟”、“互动现实”、“文字虚拟”、“海报现实”四者的结合达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东巴象形文字传承与创新的效果。
以互动型海报为创作手段,通过海报的互动性及趣味性宣传东巴象形文字,在保护和弘扬中国文字文化的同时,从技术的层面、观者体验层面去探寻互动型海报的设计。
理论分析
2.1关于互动型海报的概念及现状
互动装置艺术作为一种新兴的艺术,它是伴随着科技的进步和艺术观念的更新而产生的,其在表现形式上的创新,运用交互行为给予观众新的认知感受,拉近大众与艺术的距离。互动型海报介于海报与互动装置之间,具有互动装置的互动性、及时性、体验性、融入性、具有海报的传播性、提供信息、引发思考的功能。两者的结合以其新鲜的体验带来不同凡响的感受,但其新兴的理念在艺术作品中的呈现并不多,在民族文化——文字类宣传中的运用更是少之又少。
2.2互动型海报的作用及其设计价值
互动型海报在传播信息的同时让观者在接收信息的过程中与海报发生关系,产生互动行为,这种互动不仅是与视觉间的联系,还可能是与触觉、听觉间的联系。
互动型海报也不再仅仅是传播信息的媒介,同时是一件艺术作品,一件有生命的艺术作品。在汉文化及其他文化的冲击下,东巴象形文字想要得以传承发展势必结合新的设计手段宣传推广;而新的设计手段将形成趋势推动着文化的宣传,二者相辅相成,而这两者的结合,提高了传播活动的质量与意义,无论是观众的身体体验、心理共鸣,还是作品内容的传达都提升到新的高度。
2.3当前互动型海报的设计趋势
海报作为一种信息传播的媒介,一直在进行着不断的更新和发展。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多媒体的产生和运用,信息的传播不再局限于海报这单一的方式,我们可以通过电视、广播、手机等途径获取信息。推陈出新使海报开始不断革新,结合科学技术发生了从平面到立体,从实物到电子,从静态到动态的转变。而互动型海报作为一种新潮的海报表现方式,他将海报从“无声”到“有声”,这种可“触摸”作品、能“走进”作品,与作品进行“对话”的行为打破了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和艺术欣赏方式。它比传统海报更能吸引受众者的注意,比千篇一律的电子传播途径多了一份质感和过程体验,在以人为本的当今社会,这种关注受众体验的作品将会得到更广的发展。
2.4优秀互动型海报的案例分析
2.4.1黄绮珊演唱会海报设计
这是黄绮珊2015年在北京演唱会时的宣传海报(如图2.4.11),这几幅海报看似为平面海报,实则背后安置了多媒体装置,在触摸海报的不同位置时可发出声音。这样的宣传方式不仅是信息的传播,更能带来一种关注度,此处的应用为明星提高知名度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目 录
引 言 1
1、 课题背景 1
1.1课题来源 1
1.2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
2、 理论分析 2
2.1关于互动型海报的概念及现状 2
2.2互动型海报的作用及其设计价值 2
2.3当前互动型海报的设计趋势 2
2.4优秀互动型海报的案例分析 3
3、设计思路 5
3.1东巴象形文字的元素提炼 5
3.2海报草图绘制 8
3.3 海报的初步设计 8
3.4互动手段的研究 11
4、成果展示 13
4.1互动型海报设计成果展示 13
4.2东巴象形文字互动型海报设计周边成果展示 16
总结 20
参考文献 21
致谢 21
引 言
当你正在进行阅读时,你的眼前就是就是经过不断发展至今的汉字。而纵观中国文字发展史,除了历史古老的汉字,还有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就是少数民族文字。少数民族文字的存在成就了中华文化的多样性,为民族文化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因此保护民族语言文字的多样性具有重大历史意义。
东巴文字有其本身承载着悠久的文化信息,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汉文化的冲击下,少数民族文化虽然得到了相应的保护,但是其文化影响力并没有得到太多提高。本文将利用交互型海报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的设计方式,对东巴象形文字进行宣传解析,以传承东巴象形文字,同时让更多人了解中国文字丰富多彩的构成。
课题背景
1.1课题来源
东巴象形文字是我国西南少数民族——纳西族在上个世纪50年代初使用的一种少数民族文字,它有一千多年历史,属于文字起源的早期形态。作为原始的象形文字,与不再使用的甲骨文、玛雅文相比,至今仍被使用的东巴象形文字被称为文字史上的“活化石”。
东巴象形文字源于纳西族的宗教典籍兼百科全书的《东巴经》,由于这种文字由东巴(智者)所掌握,故称东巴文。
东巴象形文字是一种兼备表意和表音成分的图画象形文字。其文字形态十分原始,甚至比甲骨文的形态还要原始,属于文字起源的早期形态。东巴象形文字词语丰富,能够表达细腻的情感,能记录复杂的事件,亦能写诗作文。是中华民族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1.2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东巴象形文字一直是海内外文字研究的焦点之一,但是其研究内容大多拘于文字学、文字史研究,表现形式多为文献书籍,而对于文字图案、配色的学问则缺少研究和表现。伴随着设计与文化、设计与科技等结合的趋势,设计的深入发展具有现实意义,所以设计的民族化是一个不断被提高关注度的话题。而民族文化在设计中的延续与传承不应是对其简单的复制模仿和粘贴挪用,而是应用设计手段继承发扬。
互动型海报作为海报的一种表现手段,通过画面展示宣传内容,运用色彩、文字、图片、空间等搭配、排版甚至赋予互动手段等,以恰当的形式向人们展示出宣传信息。因此采用互动型海报宣传东巴象形文字,能够通过互动行为吸引受众群体,画面承载宣传内容,互动行为则引起受众群体对东巴象形文字的关注,与其产生共鸣,摆脱艺术设计“高冷”的传统观念,让东巴象形文字通过具有趣味性的方式传播,“视觉虚拟”、“互动现实”、“文字虚拟”、“海报现实”四者的结合达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东巴象形文字传承与创新的效果。
以互动型海报为创作手段,通过海报的互动性及趣味性宣传东巴象形文字,在保护和弘扬中国文字文化的同时,从技术的层面、观者体验层面去探寻互动型海报的设计。
理论分析
2.1关于互动型海报的概念及现状
互动装置艺术作为一种新兴的艺术,它是伴随着科技的进步和艺术观念的更新而产生的,其在表现形式上的创新,运用交互行为给予观众新的认知感受,拉近大众与艺术的距离。互动型海报介于海报与互动装置之间,具有互动装置的互动性、及时性、体验性、融入性、具有海报的传播性、提供信息、引发思考的功能。两者的结合以其新鲜的体验带来不同凡响的感受,但其新兴的理念在艺术作品中的呈现并不多,在民族文化——文字类宣传中的运用更是少之又少。
2.2互动型海报的作用及其设计价值
互动型海报在传播信息的同时让观者在接收信息的过程中与海报发生关系,产生互动行为,这种互动不仅是与视觉间的联系,还可能是与触觉、听觉间的联系。
互动型海报也不再仅仅是传播信息的媒介,同时是一件艺术作品,一件有生命的艺术作品。在汉文化及其他文化的冲击下,东巴象形文字想要得以传承发展势必结合新的设计手段宣传推广;而新的设计手段将形成趋势推动着文化的宣传,二者相辅相成,而这两者的结合,提高了传播活动的质量与意义,无论是观众的身体体验、心理共鸣,还是作品内容的传达都提升到新的高度。
2.3当前互动型海报的设计趋势
海报作为一种信息传播的媒介,一直在进行着不断的更新和发展。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多媒体的产生和运用,信息的传播不再局限于海报这单一的方式,我们可以通过电视、广播、手机等途径获取信息。推陈出新使海报开始不断革新,结合科学技术发生了从平面到立体,从实物到电子,从静态到动态的转变。而互动型海报作为一种新潮的海报表现方式,他将海报从“无声”到“有声”,这种可“触摸”作品、能“走进”作品,与作品进行“对话”的行为打破了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和艺术欣赏方式。它比传统海报更能吸引受众者的注意,比千篇一律的电子传播途径多了一份质感和过程体验,在以人为本的当今社会,这种关注受众体验的作品将会得到更广的发展。
2.4优秀互动型海报的案例分析
2.4.1黄绮珊演唱会海报设计
这是黄绮珊2015年在北京演唱会时的宣传海报(如图2.4.11),这几幅海报看似为平面海报,实则背后安置了多媒体装置,在触摸海报的不同位置时可发出声音。这样的宣传方式不仅是信息的传播,更能带来一种关注度,此处的应用为明星提高知名度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sl/yssj/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