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容性设计》的信息可视化设计
《包容性设计是什么?》的信息可视化设计[20191213204126]
摘 要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科普的传播方式也发生了变化,目前,网络科普已成为科普传播的一种趋势。包容性设计是新兴的一种设计理念,它的应用领域广泛,为了向大众传播这个设计思想,让不同文化水平的受众都能理解包容性设计的内容,利用了信息可视化的表现方式,扁平化的设计风格,制作一个科普性视频,直观有效地表现出包容性设计的内容。根据对包容性设计和信息可视化的理解,制作一个剧本,并且按照剧本绘制分镜头脚本。利用AI软件绘制分镜头脚本内容,并运用了信息可视化的表现形式。然后运用AE软件中的特效,制作视频。并在最后对整体做了说明。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包容性设计;信息可视化;科普;
目 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
第1章 绪论 1
1.1研究目的及方法 1
1.1.1 研究目的 1
1.1.2 研究方法 1
1.2 论文内容介绍 4
1.2.1 包容性设计 4
1.2.2 信息可视化 4
第2章 设计背景介绍及必要性分析 8
2.1 设计背景介绍 8
2.1.1 中国科普的现状 8
2.1.2 包容性设计 10
2.1.3信息可视化 14
2.1.4 调查问卷分析 15
2.2 必要性分析 15
第3章 设计过程 17
3.1 作品内容构思 17
3.2 脚本设计 19
3.2.1 分镜头脚本 20
3.2.2 角色设计 20
3.2.3 图形化设计 21
3.2.4 故事情节化设计 22
3.2.5 信息可视化设计 23
3.3风格设计 24
第4章 制作过程 28
4.1 AI制图 28
4.2 制作动画 28
4.3 运用效果 30
4.3.1 木偶工具——Puppet tool 30
4.3.2 编程 32
4.3.3 图形变形 32
4.3.4 Radial Wipe——径向擦除 33
4.3.5 数字递增——numbers 34
4.4 渲染 34
4.5 后期 35
4.5.1 音效 35
4.5.2 字幕 35
4.6 整体效果 35
第5章 评价、总结及展望 37
参考文献 39
附录 41
致谢 43
第1章 绪论
1. 1研究目的及方法
1.1.1 研究目的
现今社会产品的种类日渐繁多,商家为了获得更大的利益,就需要生产的产品能适应更广泛的人群,产品更好用,而包容性设计的思想就符合商家的这一要求。因为融入包容性设计的产品适应于更广泛的人群,它不受用户年龄、健康状况的限制,所以包容性设计自1994年第一次提出后,它的发展就倍受设计界推崇,而且它的应用领域广泛,最普遍的是用于产品设计,此外还有UI界面设计和城市化建筑。
把这一设计理念传播给大众,让更多的人了解是本次课题的主要目的。笔者对我国科普现状,以及目前科普的传播的方式以及它的表现方式的进行了研究,分析以何种方式能更有效直观地表现包容性这一内容。而在表现方式中,信息可视化是以直观的方式准确的传达信息,所以利用信息可视化的方式,做成音、像结合的科普性视频来传达这一理念能更好的被大众接受。
1.1.2 研究方法
在研究课题的时候,首先要明白课题的主旨是什么。笔者的课题是《《包容性设计是什么》的信息可视化设计》 ,首先是包容性设计,然后在表现手法上,是用信息可视化的方式表现。这样一分析,思路就清楚了。笔者通过多种方法研究了有关此课题的内容,下面将用到的研究方法列举如下:
文献研究法:文献研究法是根据研究目的,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了解所要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笔者通过网络、书本、文献多种渠道获得所需资料,全面地、准确地了解了我国科普现状,科普的发展,包容性设计的内容、发展、和应用领域,以及信息可视化的表现形式,正确的了解和掌握了这些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归纳,为之后的进程做准备。
数量研究法:数量研究法是对研究对象的速度、程度、规模、范围等数量广西的分析研究,揭示事物间的相互关系、发展趋势和变化关系,以达到对事物的解释和预测。向大众传播包容性设计的概念是科普的一个过程,通过对我国科普现状的调查研究,网络上科普性视频的数量以及播放量的统计,研究科普视频在科普传播过程中的趋势。
个案研究法:个案研究法是对研究对象中的某一特定对象加以调查分析的方法。前面已经对科普现状、包容性设计和信息可视化做了全面的了解,笔者又选取了两个科普视频进行风格、色彩、可视化表现形式做了分析研究。
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法是常采用的调查法之一,它是以书面问题的方式搜集资料,调查人员把调查项目制成书面问卷,分发给相关人员,然后进行回收整理、统计和研究。笔者把大众对科普的关注程度、以及对包容性设计和信息可视化的有关问题做了一个书面问卷,然后进行分发,回收和整理,统计大众的包容性设计和信息可视化的了解程度。
1.2 论文内容介绍
首先,笔者对中国科普现状、信息可视化和包容性设计的内容进行了总结归纳,把包容性设计需要展示的内容如包容性设计的定义、包容性设计的产生背景和为什么需要包容性设计进行整理,编写一个剧本,再根据剧本画出了分镜头脚本,在分镜头脚本的绘制过程中,要注重信息可视化的表现形式。
分镜头脚本画好以后,就需要进行影视的制作了。首先是角色、图形化的设计。笔者用的是AI软件,这是一款做矢量化图形比较强大的软件,运用扁平化设计风格,纯色填充绘制出分镜头脚本中的内容。完成角色、图形化的设计后,就是动画的制作,动画制作是用AE软件,在制作的过程中,用了多种特效,如木偶工具、图形渐变、数字渐增还有编程的应用。最后对整体做了总结和归纳。
第2章 设计背景介绍及必要性分析
2.1 中国科普现状
1.科普定义及科普现状
科普,即科学普及,又称为大众科学或者普及科学,是通过各种传媒技术以浅显易懂的方式向大众普及科学技术知识,提倡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运用公众容易理解、接受和并能参与的方式,普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发扬科学精神,提倡运用科学方法,推广科学技术应用的活动。传统的科普方式以纸质出版物、音像、电视、广播等为载体。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全球进入了信息化的时代,中国的网民也快速增加,使得互联网成为信息传播和知识传播的主要载体。以互联网为平台,利用各种多媒体技术,制作和传播科普知识也随之成为一种新兴的传播科学知识的形式。网络科普具有多媒体性、及时性、互动性、娱乐性的特点。它为科普工作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是科普发展的重要方向,对普及科学知识起了强大的推动力。
我国用来传播科普知识的网站很多,有政府机关和它的下属单位开办的公益性科普网站,也有大众媒体开设的商业性网站;有组织机构组织主办的科技网站和论坛,也有个人或小组设立的传播科学文化的网站或博客。据CNNIC 2011年《中国科普市场现状及网民科普使用行为研究报告》显示,有44.5%的网民是科普用户,他们曾访问过多种传播科普的网站,其中81.6%的用户通过阅读科普性文章获得知识,61.1%的用户通过下载科普性的视频获得知识。
2.网络视频用户情况
据CNNIC对互联网行业发展状况的调查第33次报告显示,截止到2013年12月,中国有网民6.18亿,互联网的普及率是45.8%,中国手机网民数量达5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总手机网民量的81.0%。
截止到2013年12月,中国使用网络视频的人有4.28亿,相比上年底多了5637万人,增长了15.2%。使用网络视频的比率为69.3%,相比去年底增长了3.4个百分比。手机视频用户数量为2.47亿,与去年底相比增加了1.12亿人,增长率达83.8%。从数据来看,网络视频用户呈现迅速增长的趋势。网络视频的广泛应用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
1.网络建设和视频设备为网络视频提供了更好的使用条件;
2.网络视频的内容丰富,吸引了更多的网民收看;
3.网络视频与传统电视媒体的合作,促进了网络视频的发展。
而手机视频的快速增长有以下几个原因:
1.从整体上看,网民的上网行为正在向手机端转移,大量的移动互联网用户为手机视频的使用提供了条件;
2.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与发展、Wi-Fi和4G网络的普及应用,手机视频的使用环境逐步完善;
3.视频厂商在手机客户端大力推广,使网民对移动视频有了更深的认知,并吸引更多用户使用手机视频。
3.门户网站科普视频统计
在各门户网站也有大量的科普性视频,笔者对视频网站中科普视频进行了统计:
表2.1 网站科普视频统计
视频网站 科普视频量 总的视频量 科普视频比例
优酷网 1100000 199000000 0.55%
搜狐 80200 96900000 0.08%
爱奇艺 31200 32700000 0.10%
土豆 129000 68600000 0.19%
腾讯 160000 89200000 0.18%
酷6 190000 41000000 0.46%
乐视 58100 37100000 0.17%
新浪 322000 39200000 0.98%
56网 501000 88700000 0.56%
从这些数据来看,虽然各视频网站中科普视频所占比例不大,但是总的科普视频量还是很可观的,所以科普视频的发展在网络科普是重要的,科普视频的传播使受众更加广泛,并增加公众了解知识的渠道。
目前有代表性的科普系列有《壹读科普系列》《飞碟说》和《飞碟一分钟》,《壹读视频》为大家讲解了社会常识和现今社会真问题,目前共27集,总播放次数为30093777,集均播放1087092次。《飞碟说》以社会热点为话题进行视频化的科普解说,目前共59集,总播放次数为212461900,集均播放3601049次。
表2.2 视频播放次数统计
集数 总播放次数 集均播放次数
壹读视频 27 30,093,777 1,087,092
飞碟说 59 21,461,900 3,601,049
网络科普的发展得益于互联网使用人数的迅速增加,它现在已经成为了科普传播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实现娱乐、交流的同时,从互联网上获取知识已成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而互联网的及时性、延时性超链接和互动性等特性相比传统媒介,也更加有利于科学普及。而网络科普视频作为音像与声音的结合,对科学普及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所以对于课题的设计用科普视频的方法来表现,更有利于大众了解包容性设计。
4.科普视频案例分析
为了对现阶段科普现状的调查分析、研究,笔者还选取两个科普视频对他们的风格、色彩以及可视化表现形式进行了分析。这两个视频分别是《指尖上的中国》和《奇怪的日本》,《指尖上的中国2》是虚拟与现实相结合的方式,《奇怪的日本》是矢量化的风格,语言幽默风趣,直观的表现出了日本人的特点。
表2.3 视频分析
《指尖上的中国2》 《奇怪的日本》
风格 信息可视化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运用矢量化的图形 矢量图风格,语言幽默、风趣,人物等的设定综合了日本人的形象特点
续表2.3 视频分析
顺序 根据一天的时间顺序,从起床、在路上到晚上,在这期间所发生的事情做数据统计,用信息可视化的方式表现出来。 从日本国土面积,人均寿命等基本内容引出日本奇怪的8个方面
色彩 因为主要内容是有关中国移动客户端的使用情况,所以它的色彩是以红色为主,也会有黄色的暖色系,蓝色,矢量化的图形颜色和相关的内容一样,如微信的相关内容应用了微信图标的颜色,微博的相关内容采用了微博图标的红色。 色彩丰富,每个方面的主色调保持一致
续表2.3 视频分析
可视化表现形式 运用了饼状图、柱状图、图表、图解、色彩大小的差异表现 运用了图表、图形、插画、图表结合
摘 要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科普的传播方式也发生了变化,目前,网络科普已成为科普传播的一种趋势。包容性设计是新兴的一种设计理念,它的应用领域广泛,为了向大众传播这个设计思想,让不同文化水平的受众都能理解包容性设计的内容,利用了信息可视化的表现方式,扁平化的设计风格,制作一个科普性视频,直观有效地表现出包容性设计的内容。根据对包容性设计和信息可视化的理解,制作一个剧本,并且按照剧本绘制分镜头脚本。利用AI软件绘制分镜头脚本内容,并运用了信息可视化的表现形式。然后运用AE软件中的特效,制作视频。并在最后对整体做了说明。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包容性设计;信息可视化;科普;
目 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
第1章 绪论 1
1.1研究目的及方法 1
1.1.1 研究目的 1
1.1.2 研究方法 1
1.2 论文内容介绍 4
1.2.1 包容性设计 4
1.2.2 信息可视化 4
第2章 设计背景介绍及必要性分析 8
2.1 设计背景介绍 8
2.1.1 中国科普的现状 8
2.1.2 包容性设计 10
2.1.3信息可视化 14
2.1.4 调查问卷分析 15
2.2 必要性分析 15
第3章 设计过程 17
3.1 作品内容构思 17
3.2 脚本设计 19
3.2.1 分镜头脚本 20
3.2.2 角色设计 20
3.2.3 图形化设计 21
3.2.4 故事情节化设计 22
3.2.5 信息可视化设计 23
3.3风格设计 24
第4章 制作过程 28
4.1 AI制图 28
4.2 制作动画 28
4.3 运用效果 30
4.3.1 木偶工具——Puppet tool 30
4.3.2 编程 32
4.3.3 图形变形 32
4.3.4 Radial Wipe——径向擦除 33
4.3.5 数字递增——numbers 34
4.4 渲染 34
4.5 后期 35
4.5.1 音效 35
4.5.2 字幕 35
4.6 整体效果 35
第5章 评价、总结及展望 37
参考文献 39
附录 41
致谢 43
第1章 绪论
1. 1研究目的及方法
1.1.1 研究目的
现今社会产品的种类日渐繁多,商家为了获得更大的利益,就需要生产的产品能适应更广泛的人群,产品更好用,而包容性设计的思想就符合商家的这一要求。因为融入包容性设计的产品适应于更广泛的人群,它不受用户年龄、健康状况的限制,所以包容性设计自1994年第一次提出后,它的发展就倍受设计界推崇,而且它的应用领域广泛,最普遍的是用于产品设计,此外还有UI界面设计和城市化建筑。
把这一设计理念传播给大众,让更多的人了解是本次课题的主要目的。笔者对我国科普现状,以及目前科普的传播的方式以及它的表现方式的进行了研究,分析以何种方式能更有效直观地表现包容性这一内容。而在表现方式中,信息可视化是以直观的方式准确的传达信息,所以利用信息可视化的方式,做成音、像结合的科普性视频来传达这一理念能更好的被大众接受。
1.1.2 研究方法
在研究课题的时候,首先要明白课题的主旨是什么。笔者的课题是《《包容性设计是什么》的信息可视化设计》 ,首先是包容性设计,然后在表现手法上,是用信息可视化的方式表现。这样一分析,思路就清楚了。笔者通过多种方法研究了有关此课题的内容,下面将用到的研究方法列举如下:
文献研究法:文献研究法是根据研究目的,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了解所要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笔者通过网络、书本、文献多种渠道获得所需资料,全面地、准确地了解了我国科普现状,科普的发展,包容性设计的内容、发展、和应用领域,以及信息可视化的表现形式,正确的了解和掌握了这些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归纳,为之后的进程做准备。
数量研究法:数量研究法是对研究对象的速度、程度、规模、范围等数量广西的分析研究,揭示事物间的相互关系、发展趋势和变化关系,以达到对事物的解释和预测。向大众传播包容性设计的概念是科普的一个过程,通过对我国科普现状的调查研究,网络上科普性视频的数量以及播放量的统计,研究科普视频在科普传播过程中的趋势。
个案研究法:个案研究法是对研究对象中的某一特定对象加以调查分析的方法。前面已经对科普现状、包容性设计和信息可视化做了全面的了解,笔者又选取了两个科普视频进行风格、色彩、可视化表现形式做了分析研究。
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法是常采用的调查法之一,它是以书面问题的方式搜集资料,调查人员把调查项目制成书面问卷,分发给相关人员,然后进行回收整理、统计和研究。笔者把大众对科普的关注程度、以及对包容性设计和信息可视化的有关问题做了一个书面问卷,然后进行分发,回收和整理,统计大众的包容性设计和信息可视化的了解程度。
1.2 论文内容介绍
首先,笔者对中国科普现状、信息可视化和包容性设计的内容进行了总结归纳,把包容性设计需要展示的内容如包容性设计的定义、包容性设计的产生背景和为什么需要包容性设计进行整理,编写一个剧本,再根据剧本画出了分镜头脚本,在分镜头脚本的绘制过程中,要注重信息可视化的表现形式。
分镜头脚本画好以后,就需要进行影视的制作了。首先是角色、图形化的设计。笔者用的是AI软件,这是一款做矢量化图形比较强大的软件,运用扁平化设计风格,纯色填充绘制出分镜头脚本中的内容。完成角色、图形化的设计后,就是动画的制作,动画制作是用AE软件,在制作的过程中,用了多种特效,如木偶工具、图形渐变、数字渐增还有编程的应用。最后对整体做了总结和归纳。
第2章 设计背景介绍及必要性分析
2.1 中国科普现状
1.科普定义及科普现状
科普,即科学普及,又称为大众科学或者普及科学,是通过各种传媒技术以浅显易懂的方式向大众普及科学技术知识,提倡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运用公众容易理解、接受和并能参与的方式,普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发扬科学精神,提倡运用科学方法,推广科学技术应用的活动。传统的科普方式以纸质出版物、音像、电视、广播等为载体。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全球进入了信息化的时代,中国的网民也快速增加,使得互联网成为信息传播和知识传播的主要载体。以互联网为平台,利用各种多媒体技术,制作和传播科普知识也随之成为一种新兴的传播科学知识的形式。网络科普具有多媒体性、及时性、互动性、娱乐性的特点。它为科普工作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是科普发展的重要方向,对普及科学知识起了强大的推动力。
我国用来传播科普知识的网站很多,有政府机关和它的下属单位开办的公益性科普网站,也有大众媒体开设的商业性网站;有组织机构组织主办的科技网站和论坛,也有个人或小组设立的传播科学文化的网站或博客。据CNNIC 2011年《中国科普市场现状及网民科普使用行为研究报告》显示,有44.5%的网民是科普用户,他们曾访问过多种传播科普的网站,其中81.6%的用户通过阅读科普性文章获得知识,61.1%的用户通过下载科普性的视频获得知识。
2.网络视频用户情况
据CNNIC对互联网行业发展状况的调查第33次报告显示,截止到2013年12月,中国有网民6.18亿,互联网的普及率是45.8%,中国手机网民数量达5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总手机网民量的81.0%。
截止到2013年12月,中国使用网络视频的人有4.28亿,相比上年底多了5637万人,增长了15.2%。使用网络视频的比率为69.3%,相比去年底增长了3.4个百分比。手机视频用户数量为2.47亿,与去年底相比增加了1.12亿人,增长率达83.8%。从数据来看,网络视频用户呈现迅速增长的趋势。网络视频的广泛应用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
1.网络建设和视频设备为网络视频提供了更好的使用条件;
2.网络视频的内容丰富,吸引了更多的网民收看;
3.网络视频与传统电视媒体的合作,促进了网络视频的发展。
而手机视频的快速增长有以下几个原因:
1.从整体上看,网民的上网行为正在向手机端转移,大量的移动互联网用户为手机视频的使用提供了条件;
2.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与发展、Wi-Fi和4G网络的普及应用,手机视频的使用环境逐步完善;
3.视频厂商在手机客户端大力推广,使网民对移动视频有了更深的认知,并吸引更多用户使用手机视频。
3.门户网站科普视频统计
在各门户网站也有大量的科普性视频,笔者对视频网站中科普视频进行了统计:
表2.1 网站科普视频统计
视频网站 科普视频量 总的视频量 科普视频比例
优酷网 1100000 199000000 0.55%
搜狐 80200 96900000 0.08%
爱奇艺 31200 32700000 0.10%
土豆 129000 68600000 0.19%
腾讯 160000 89200000 0.18%
酷6 190000 41000000 0.46%
乐视 58100 37100000 0.17%
新浪 322000 39200000 0.98%
56网 501000 88700000 0.56%
从这些数据来看,虽然各视频网站中科普视频所占比例不大,但是总的科普视频量还是很可观的,所以科普视频的发展在网络科普是重要的,科普视频的传播使受众更加广泛,并增加公众了解知识的渠道。
目前有代表性的科普系列有《壹读科普系列》《飞碟说》和《飞碟一分钟》,《壹读视频》为大家讲解了社会常识和现今社会真问题,目前共27集,总播放次数为30093777,集均播放1087092次。《飞碟说》以社会热点为话题进行视频化的科普解说,目前共59集,总播放次数为212461900,集均播放3601049次。
表2.2 视频播放次数统计
集数 总播放次数 集均播放次数
壹读视频 27 30,093,777 1,087,092
飞碟说 59 21,461,900 3,601,049
网络科普的发展得益于互联网使用人数的迅速增加,它现在已经成为了科普传播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实现娱乐、交流的同时,从互联网上获取知识已成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而互联网的及时性、延时性超链接和互动性等特性相比传统媒介,也更加有利于科学普及。而网络科普视频作为音像与声音的结合,对科学普及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所以对于课题的设计用科普视频的方法来表现,更有利于大众了解包容性设计。
4.科普视频案例分析
为了对现阶段科普现状的调查分析、研究,笔者还选取两个科普视频对他们的风格、色彩以及可视化表现形式进行了分析。这两个视频分别是《指尖上的中国》和《奇怪的日本》,《指尖上的中国2》是虚拟与现实相结合的方式,《奇怪的日本》是矢量化的风格,语言幽默风趣,直观的表现出了日本人的特点。
表2.3 视频分析
《指尖上的中国2》 《奇怪的日本》
风格 信息可视化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运用矢量化的图形 矢量图风格,语言幽默、风趣,人物等的设定综合了日本人的形象特点
续表2.3 视频分析
顺序 根据一天的时间顺序,从起床、在路上到晚上,在这期间所发生的事情做数据统计,用信息可视化的方式表现出来。 从日本国土面积,人均寿命等基本内容引出日本奇怪的8个方面
色彩 因为主要内容是有关中国移动客户端的使用情况,所以它的色彩是以红色为主,也会有黄色的暖色系,蓝色,矢量化的图形颜色和相关的内容一样,如微信的相关内容应用了微信图标的颜色,微博的相关内容采用了微博图标的红色。 色彩丰富,每个方面的主色调保持一致
续表2.3 视频分析
可视化表现形式 运用了饼状图、柱状图、图表、图解、色彩大小的差异表现 运用了图表、图形、插画、图表结合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sl/szmt/3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