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设计飞袂拂云雨(附件)【字数:5398】

内容1引言2角色的设计背景3绘制前期3创作选题素材整理绘制中期3设计背景草图绘制线稿设计作品配色与细化 绘制后期10作品风格细节展示五、 小结10谢辞12参考文献13附录14内容敦煌文化——主要指从四世纪到十四世纪,以敦煌莫高窟为代表在敦煌地域而衍生出来的的文化。敦煌石窟的内容,反映了古代人生产和生活的方方面面,被称为“中世纪百科全书”。由敦煌石窟和西藏经窟材料组成的“敦煌学”被称为“国际学科研究”,是当今“大国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敦煌壁画中所表现出的音乐和舞蹈文化是一种多元文化的存在,不管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社会,敦煌乐舞都体现出了融合、创新、兼并的特性。经过千年的洗礼,以及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双重影响,其石窟本体的劣化态势日趋严重,因此对她的保护更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 科学发展催生了数字技术的进步,通过网络我们可以看到敦煌壁画,也可以运用数位板对壁画故事内容进行再创作。这些角色的再创作会给我们带来别样的艺术欣赏价值,和完全不同的视觉体验,这是其他任何一门艺术所不能替代的。 本次作品角色设计的灵感大部分是来自敦煌壁画,设计中也借鉴了大量的敦煌乐舞细节,希望借此能呼吁到更多的人加入到敦煌莫高窟壁画的数字化保护工作中来。
目 录
引言
自上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敦煌研究院开始使用数码手法,以高质量、持久、高质量地要求来保存敦煌壁画中珍贵的素材。2016年,“数字敦煌”资源库成立,敦煌洞窟的高清晰度数字资源通过“互联网+”平台免费共享,敦煌文化向世界各地迁移。2017年年底,与腾讯共同发起“数字丝绸之路”计划,参与其中的还有腾讯文化创、王者荣耀等年轻人喜爱的游戏和文创。
总书记习主席也明确要求我们,应该加强对文物价值的挖掘。更好地完善、提炼和传播所包含的精神价值、文化精髓与现代价值。讲好文物故事,发挥其重要作用,让文化遗迹成为中国国民文化的信誉度。加强国际交流和文化遗产合作,促进“莫高精神”的传递。敦煌壁画特殊的艺术象征,也通过各种各样的载体不断向外传播,向外融合。
我这次毕业设计名为《飞袂拂云雨》,作品是通过Photoshop软件绘制的角色设计作品。同时角色的设计也融入了敦煌乐舞的传统元素,如长袖善舞、妙曼飘逸以及古丝绸之路西域国家刚柔并济、冲身出胯的民族舞蹈风情等。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一 、角色的设计背景
敦煌的文化艺术也被称为“莫高窟文化”,有着“东方世界的艺术博物馆”称号。这里有3000多件彩塑,45000平方米的壁画,以及5座唐宋时期的木结构建筑。新中国成立之后,国家便在这里建立了敦煌文物研究所(后改称为敦煌艺术研究所),展开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保护和研究工作。
敦煌飞天分为六个时期,分别是早期、西魏、北周、隋朝、唐朝、西夏时期,每个时期的侧重点也各不相同。敦煌壁画早期的壁画线条粗犷,可以看作是色彩强烈的简笔画;到了西魏时期,大多是眉目清秀、人体修长;在北周以后,佛教盛行,壁画往往给人一种敦厚和稳定的感觉;盛唐时期,在经济繁荣、文化多元的背景下,壁画进入了全盛时期,人物更加秀美,壁画更加精致华丽,化妆技法有了质的飞跃;西夏时期,战争频繁,壁画的色彩不再艳丽,变得暗淡无光,完全没有唐代壁画的生气。
对于敦煌飞天来说,我最感兴趣的莫过于乐舞文化,这些舞伎的出现使得原本庄重、肃穆的佛教壁画中,融入了祥和、愉快的氛围。所以准备打算以此为基础,将这些不常见的甚至是已失传的乐器带到大众眼前。花边阮是我的第一选择,并依次选择了玉磐、应鼓、筝以及笙等乐器,乐舞方面便选择了手持长巾这一类,虽然舞蹈的姿势是动态的捕捉,但它包含了端庄典雅或浪漫的态势。
二 、绘制前期
创作选题
作品的选题是一眼的惊艳,加上后期反复思考、查阅所得出的,决定以敦煌壁画的舞伎和乐伎为基础进行再创作。与敦煌艺术的初次见面大概是2005年的春晚节目《千手观音》,21个年轻人将它们演绎的天衣无缝、精妙绝伦。舞动时就像千手观音降临人世,让人感受到了大爱无形的感召力量。其次,近几年因为习主席总书记提出的“切实加大文物保护力度,推进文物合理适度利用,使文物保护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使得更多人响应号召,更多的敦煌联名款开始出现。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青年,我也愿意为敦煌文化的传播贡献一份力量。因此在构思的时候,角色的设计也融入了敦煌乐舞的传统元素,以及古丝绸之路西域国家刚柔并济、冲身出胯的民族舞蹈风情等。
素材整理
在有了大概的设计思路之后,便着手对资料进行搜集,线上通过网站,视频APP等搜集相关的资料,线下去往博物馆等地观赏去感受壁画所传达的情感。同时也在自己的图库里搜寻素材,寻找设计中需要以及可能用到的元素。
绘制中期
设计背景
花边阮(初唐 莫高窟220窟)
中国古老的弹拨弦鸣乐器,由阮和琵琶结合演变而成的,在阮的族类中,它是敦煌石窟壁画中极具特色的独特乐器。在莫高窟壁画中也只有2例。(见图1)
设计思路:飘逸的丝带是必不可少的元素,莲花的头饰又增添了她的宗教元素,金色,绿色的搭配,给其增加了典雅端庄的气质。乐伎左腿微屈,右腿直立,手抱花边阮,眼眸低垂,认真弹奏,花边阮现在已经很少有人知道了,所以想通过我的再创作,让更多的人可以看到它。
/
图1
2、玉磐
中国古代的石制击打乐器。始于商,形制规矩、厚薄匀称,装饰花纹线条流畅,音色清脆悦耳,传声较远。(见图2)
设计思路:乐伎头戴点翠,身穿广袖贴身小衫,下着广口长裙,席地而坐,一手呈鹿角状,轻提玉磐,一手轻轻击打,声音清脆,让人不可忽视。
/
图2
3、应鼓
中国古代的击打乐器,也称之为楹鼓,多用于祭祀场合。形状与鼓相同,只是其体型比较小。(见图3)
设计思路:舞伎梳着高髻,后有缀发,头戴镶宝石的宝冠,眉毛浓黑,无粗细变化,眉心一点红,肌肤盈润,身穿紧身羽口衫,下着广口百褶裙。服饰带有杜鹃花纹。璎珞缠腰而下,一手轻拍楹鼓,身姿妖娆,仿佛看到了唐朝举办的宴会,让人沉醉其中。
/
图3
4、筝
中国古代的弹拨弦鸣乐器,又称秦筝(古筝)。汉晋时期之前,有十二根琴弦,后来又增加到二十根音色古雅大方。(见图4)
设计思路:轻抚古筝,手上的双色长巾,似龙似蛇,层次分明,裙摆翘起,佩戴多层璎珞。
/
图4
5、笙
中国古代的簧管乐器由13根长短不一的竹管组成,常用于用于演奏。壁画中常见的还有带笙嘴的造型,通过笙簧的振动从而带动笙笛内部空气振动,以此发声。音色清越高雅,音质柔和。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sl/szmt/230.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