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微电影设计与制作研究

摘 要 随着毕业离校的日子越来越近,大多数大四毕业生心里都会感到越来越多的不安和惶恐。作为毕业生,我们在毕业之际往往要面临一些选择,其中最难抉择的应该便是:到底是回家乡过安逸的生活,还是为了梦想独自到大城市去打拼。微电影短片《一个》是一部关于一个大学刚毕业的正值青春年华的女孩的片子,短片以微电影的形式呈现,以第一人称的角度叙述,通过女主角独自一人来到大城市工作打拼的背景来展开,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女主角身上所背负的生活、工作各方面的压力逐渐显现,最后她因为孤独、惶恐和不安引发了深刻思考,并且重新做了选择,其也因此而成长,开始懂得珍惜身边的人和事。在作为毕业生的我们看来她仿佛就是我们自己的影子,我们总是急于选择,急于追名逐利,而其实往往忽视了很多更为可贵的东西,最后发现,曾经坚持的梦想,并不像想象中那般美好。其实对于选择,好坏并没有那么绝对,而另一种选择,也未尝不可。  本文主要从《一个》的拍摄和制作过程出发,对短片的主题选材、创意构思、画面风格、场景选择、角色设定及拍摄、后期剪辑以及配乐等方面进行阐述,并对在拍摄和制作过程中所遇到的如部分效果难以实现、格式难以转化等问题和解决方法以及自己技能方面的不足进行归纳和总结。
目 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
目 录 III
表目录 V
图目录 VI
第1章 绪论 1
1.1 对青春励志类微电影短片的认知 1
1.1.1 什么是微电影 1
1.1.2 何为“青春励志”微电影 1
1.2 选题背景 1
1.2.1 自媒体时代的传播新革命——微电影 1
1.2.2 在社会和家庭双重压力下的应届大学毕业生 2
第2章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意思想 3
2.1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3
2.1.1 微电影选题及表现思想 3
2.1.2 第一人称的叙述手法 3
2.2 创意思想 4
第3章 微电影的设计过程 5
3.1 微电影的故事梗概及剧本创作 5
3.1.1 故事梗概 5
3.1.2 剧本创作 6
3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2 微电影的画面风格定位及场景和角色设计 9
3.2.1 影片画面风格定位 9
3.2.2 场景设计 14
3.2.3 角色设计 18
3.3 分镜头设计 20
第4章 微电影的制作过程 29
4.1 拍摄计划 29
4.2 拍摄过程和拍摄手法 30
4.3 后期制作过程 33
4.3.1 Adobe Premiere 剪辑合成样片 33
4.3.2 画面调色处理 34
4.3.3 最后的调整完善及输出 35
第5章 结论 36
参考文献 37
致 谢 38
表目录
【表 3.11】剧本7.
【表 3.21】《我要进前十》微电影分析10.
【表 3.22】《我的中学时代》微电影分析11.
【表 3.23】《田埂上的梦》微电影分析12.
【表 3.24】《恋慕》微电影分析 13.
【表 3.25】微电影场景设计图示15.
【表 3.26】微电影角色设计列表19.
【表 3.31】微电影分镜头列表20.
【表 4.11】微电影拍摄计划表28.
图目录
【图 4.21】微电影素材拍摄图130.
【图 4.22】微电影拍摄实况图31.
【图 4.23】微电影素材拍摄图231.
【图 4.24】微电影素材拍摄图331.
【图 4.31】微电影拍摄所得素材图 32.
【图 4.32】微电影剪辑工作图33.
【图 4.33】视频调色效果图34.
第1章 绪论
1.1 对“青春励志”微电影短片的认知
1.1.1 什么是微电影
微电影(Micro film),即微型电影,又称微影、小型电影,是在电影和电视剧艺术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小型影片,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可观赏性。微电影是指专门运用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的、适合在移动状态和短时休闲状态下观看的、具有完整策划和系统制作体系支持的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视频类电影短片,以其短小、精练、灵活的形式风靡中国互联网。微电影是微时代——网络时代的电影形式,名称富有中国特色微电影之“微”在于:
1.微(超短)时——815分钟放映;
2.微(超短)周期制作——17天或数周;
3.微(超小)规模投资——几千数千/万元每部。
1.1.2 何为“青春励志”微电影
因为本部微电影的故事是以一个应届女大学毕业生到大城市独自打拼为背景展开的,所以笔者把微电影的类型确定为“青春励志”类。该类型的微电影的主题是奋斗励志,这一系列的微电影都是以奋斗励志为话题,而这一类型的微电影的人物选择上会偏向奋发向上的年轻人,抓住奋斗的特点来加入情节,而品牌的特性也是偏向励志方面。
其表现手法也是以叙事为主,但是影片风格上面更为自然真实。以真实、感人的故事引起观众的共鸣。代表作品有:《老男孩》、《父亲》、《为渴望而创》
1.2 选题背景
1.2.1 自媒体时代的传播新革命——微电影
电影本身是工业,虽然它也是艺术。它不同于绘画,写作,音乐,它并不是一个个人创作的过程,而是一个从集体创作到另一个集体宣传推广最后到达大众眼中的事业。只想一个人完成是不可能的,直走艺术化的道路也会偏离观众。而微电影,这个自媒体时代下的产物,无疑是反映青少年的生活和梦想的最好和最快的途径,它不仅是青少年最容易看到的,也是青少年最愿意接受的影视作品形式。
随着网络视频业务的发展壮大,互联网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影视剧播放平台,各大门户和视频网站在视频领域的竞争异常激烈,热门影视剧高昂的版权购买费导致了巨大的运营成本。同时,网络视频同质化竞争严重,网站需要寻找差异化的竞争路线,提升原创能力。所以在这种竞争环境下,自制微电影便成了一个很好的选择。自制微电影不但成本低,而且由于其低门槛、时长短、周期短、投资小等自由灵活的特点使得普通民众也能加入进来,进行微电影的拍摄和制作,从而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实现自己的电影梦。自媒体的特点,也让传播方式发生了革命,消费者主动转载广告,这个是原来不曾有过的现象。
1.2.2 在社会和家庭双重压力下的应届大学毕业生
在新中国的今天,面对快速发展的经济和社会,对于社会、工作、前途的迷茫,对于发展瓶颈的恐惧,对于起点的些许自卑,是作为一个应届生,也作为一个社会的新人的最普遍的心理状况。就一个社会新人而言,技巧、性格、背景等等远远不如努力重要,在中国这个人情社会,如果是对自我比较有期许,同时能够承受强大压力的应届毕业生来说,找一份工作来认识社会冷暖,认识人性明暗的确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就很多毕业生而言,与其说是“就业困难”,不如说是“就业迷茫”,不知道自己应该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很多学生在初入大学时抱着“大一大二轻松过,大三大四再加油”的心态,对自己的未来发展缺乏科学的规划,这往往成为他们面对就业压力时感到手足无措的一个重要原因。
但作为一名应届毕业生,就业、选择工作,并不是自己一个人的事情,往往还承担着父母、家人、朋友、同学等各方面的压力。而要求不高,稳定就好,这是绝大多数父母的想法;作为我们这一代年轻人,很少有人是愿意安于现状的,而是认为到大城市里有更多的机会和更公平的竞争环境,想在大城市里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实现自身的价值,完成自己的梦想。那么,在父母家庭和社会低就业的双重压力下,该做出怎样的抉择变成了一个现在大学应届毕业生普遍面临的问题。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sl/szmt/306.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