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收入社区的景观更新以银龙花园为例(附件)
摘要:在我国诸多城市中,低收入住区环境存在:建筑密度过高,绿化覆盖率、社区配套设施缺乏,社区环卫管理混乱。该住区是一个特殊的“微型社会”,居住者多处于社会底层,欲合理而又实际地改善区内居住环境,环境规划者及设计师应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将低收入住区环境现状、居民的现实情况。结合低收入社区人群的需求,涌过对社区景观的绿色空间设计、水资源系统设计、步行系统设计、能源系统设计等实现经济型的生态社区。
目录
摘要 2
关键词 2
Abstract 2
引言
前言 3
1文献综述 3
1.1低收入社区景观更新设计背景 3
1.1.1低收入人群 3
1.1.2 低收入社区景观现状 4
1.1.3低收入社区景观问题原因分析 5
1.1.4国内机制改善及借鉴 6
1.2低收入社区景观更新设计探讨 6
1.2.1设计内容 6
1.2.2设计方法 7
1.2.3可借鉴案例 7
1.3 设计目标与意义 11
2设计说明 7
2.1设计方案 7
2.1.1区位分析 7
2.1.2现状分析 7
2.1.3提出问题 8
2.2设计理念 8
2.3总体设计方案 8
2.4分区设计方案 9
致谢 12
参考文献 13
图1 区位分析 13
图2 现状分析 14
图3 现状场地实景 15
图4 景观受众分析 16
图5 设计思路 17
图6 功能分区 19
图7 交通分析 20
图8 总平面图 21
图9 绿地规划 22
图10 竖向设计 23
图11 休闲绿带设计1 24
图12休闲绿带设计2 25
图13 中心绿地设计1 26
图14 中心绿地设计2 27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图15 入口广场设计 28
低收入社区的景观更新
——以南京银龙花园二期为例
Lowincome communities landscape updates
Name Fan Yunyan
Tutor Wang Songling
Abstract: In many cities in our country, lowincome residential environment: high building density, greening coverage, the lack of community facilities, community sanitation management confusion. The settlements is a special "society", the residents at the bottom of the more, to a reasonable and practical to improve the living environment, environmental planners and designers should pay great attention to in the thoughts, the lowincome residential environment present situati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residents. Accords with the demand of the lowincome community people, coming through the community landscape green space walk design, water system design, system design, and energy systems design to realize economical ecological community.
Key words: Lowincome people;Ecological community;Community landscape update;Green space design
前言
今天,中低收入者仍为我国城市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为城市经济的发展贡献着巨大力量,因而,他们居住环境品质的好坏,关乎民生国计、社会和谐;如果他们的整体居住环境问题不能得到有效改善,那么,类似国外城市化进程中所出现的矛盾必将凸现:环境不断恶化的低收入社区将严重影响城市文明,导致一系列社会隐患。对此类社区的重建将面临重重困难,一些欧美国家在其后的城市复兴计划中很大的一个负担就是改善低收入社区的居住环境及配套设施。因此,考察低收入住区的景观受众结构以及他们的居住环境景观现状,深入研究该群体对居住环境景观的需求,是我们景观设计师为高密度住宅区内设计有品质的室外景观空间的重要依据。也只有清楚该群体对居住环境景观的需求,我们才能“以人为本”,创造出真正能满足居民需求的环境景观,为居民提供有益身心健康而充满人性关怀的居住环境,还他们一个丰富多彩的精神物质家园。
1.文献综述
1.1低收入社区景观更新设计背景
1.1.1低收入人群
(一)人群特点
据调查发现,低收入住区景观受众结构复杂,人口年龄、职业等均较为杂乱。其中,老人和儿童占比例较大,其次是妇女(全职家庭主妇、下岗待业妇女等),他们基本为住区景观的主要受众。该群体多为处于社会底层的工人、小商贩及外来人口等,他们受教育程度不高,虽处于发达的城市之中,但因从事繁重的工作,及受价值观等(如拜金主义)的影响,而麻木了审美情趣(不包括个例),所以整体审美层次不高。且整体收入较低,2007年统计数据显示:北京城区的该群体收入在10002000元之间的占48.6%,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占40.3%;而武汉市该群体中,6065%的人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至于经济欠发达的中小城市,低收入群体人均收入水平则更低。[3]
1.1.2低收入社区景观现状
(1)建筑密度过高,幢幢住宅楼像排排木桩密不透风,且外观简陋,俗称“牵手楼”,严重缺乏休闲的共享空间。(图1图2)
(2)绿化覆盖率、人均绿地面积低,绿化率一般在18%以下,不能形成林荫,生态功能不明显。我国《城市居住规划设计规范》要求,住区内公共绿地的总指标,根据居住人口规模应分别达到:组团级≥0.5m^2/人,小区≥1m^2/人,居住区≥1.5m^2/人,并应根据住区规划类型统一安排、灵活使用;绿地率指标:新区建设应≥30%;旧区改造应≥25%。显然,低收入居住区内绿化率远未达标,人们没有享受到绿化带来的环境价值。
目录
摘要 2
关键词 2
Abstract 2
引言
前言 3
1文献综述 3
1.1低收入社区景观更新设计背景 3
1.1.1低收入人群 3
1.1.2 低收入社区景观现状 4
1.1.3低收入社区景观问题原因分析 5
1.1.4国内机制改善及借鉴 6
1.2低收入社区景观更新设计探讨 6
1.2.1设计内容 6
1.2.2设计方法 7
1.2.3可借鉴案例 7
1.3 设计目标与意义 11
2设计说明 7
2.1设计方案 7
2.1.1区位分析 7
2.1.2现状分析 7
2.1.3提出问题 8
2.2设计理念 8
2.3总体设计方案 8
2.4分区设计方案 9
致谢 12
参考文献 13
图1 区位分析 13
图2 现状分析 14
图3 现状场地实景 15
图4 景观受众分析 16
图5 设计思路 17
图6 功能分区 19
图7 交通分析 20
图8 总平面图 21
图9 绿地规划 22
图10 竖向设计 23
图11 休闲绿带设计1 24
图12休闲绿带设计2 25
图13 中心绿地设计1 26
图14 中心绿地设计2 27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图15 入口广场设计 28
低收入社区的景观更新
——以南京银龙花园二期为例
Lowincome communities landscape updates
Name Fan Yunyan
Tutor Wang Songling
Abstract: In many cities in our country, lowincome residential environment: high building density, greening coverage, the lack of community facilities, community sanitation management confusion. The settlements is a special "society", the residents at the bottom of the more, to a reasonable and practical to improve the living environment, environmental planners and designers should pay great attention to in the thoughts, the lowincome residential environment present situati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residents. Accords with the demand of the lowincome community people, coming through the community landscape green space walk design, water system design, system design, and energy systems design to realize economical ecological community.
Key words: Lowincome people;Ecological community;Community landscape update;Green space design
前言
今天,中低收入者仍为我国城市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为城市经济的发展贡献着巨大力量,因而,他们居住环境品质的好坏,关乎民生国计、社会和谐;如果他们的整体居住环境问题不能得到有效改善,那么,类似国外城市化进程中所出现的矛盾必将凸现:环境不断恶化的低收入社区将严重影响城市文明,导致一系列社会隐患。对此类社区的重建将面临重重困难,一些欧美国家在其后的城市复兴计划中很大的一个负担就是改善低收入社区的居住环境及配套设施。因此,考察低收入住区的景观受众结构以及他们的居住环境景观现状,深入研究该群体对居住环境景观的需求,是我们景观设计师为高密度住宅区内设计有品质的室外景观空间的重要依据。也只有清楚该群体对居住环境景观的需求,我们才能“以人为本”,创造出真正能满足居民需求的环境景观,为居民提供有益身心健康而充满人性关怀的居住环境,还他们一个丰富多彩的精神物质家园。
1.文献综述
1.1低收入社区景观更新设计背景
1.1.1低收入人群
(一)人群特点
据调查发现,低收入住区景观受众结构复杂,人口年龄、职业等均较为杂乱。其中,老人和儿童占比例较大,其次是妇女(全职家庭主妇、下岗待业妇女等),他们基本为住区景观的主要受众。该群体多为处于社会底层的工人、小商贩及外来人口等,他们受教育程度不高,虽处于发达的城市之中,但因从事繁重的工作,及受价值观等(如拜金主义)的影响,而麻木了审美情趣(不包括个例),所以整体审美层次不高。且整体收入较低,2007年统计数据显示:北京城区的该群体收入在10002000元之间的占48.6%,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占40.3%;而武汉市该群体中,6065%的人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至于经济欠发达的中小城市,低收入群体人均收入水平则更低。[3]
1.1.2低收入社区景观现状
(1)建筑密度过高,幢幢住宅楼像排排木桩密不透风,且外观简陋,俗称“牵手楼”,严重缺乏休闲的共享空间。(图1图2)
(2)绿化覆盖率、人均绿地面积低,绿化率一般在18%以下,不能形成林荫,生态功能不明显。我国《城市居住规划设计规范》要求,住区内公共绿地的总指标,根据居住人口规模应分别达到:组团级≥0.5m^2/人,小区≥1m^2/人,居住区≥1.5m^2/人,并应根据住区规划类型统一安排、灵活使用;绿地率指标:新区建设应≥30%;旧区改造应≥25%。显然,低收入居住区内绿化率远未达标,人们没有享受到绿化带来的环境价值。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nongxue/jgx/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