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托鲁拉小镇中心生态资源再回收系统景观营造(附件)

摘要:由于全球环境不容乐观的发展趋势,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重视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建设,越来越多的生态技术出现在人们身边,其中最贴近我们生活的就是对于居住环境的生态建设。自古,衣、食、住、行就是人们基本的生活要求,而其中的“住”也就算居住区的建设更是关系到人民的生活质量和水平。在生态建设的大背景下,我们对于生态居住区的建设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学习当前先进技术和发展建设前景的同时,也要注重结合现实情况,将先进的技术投入到现实生活中,服务于人群。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1
1综述1
1.1生态居住区概念1
1.2生态居住区建设的现状和趋势2
1.2.1国际生态技术发展趋势2
1.2.2国内居住区现状2
1.2.3国内居住区发展趋势2
1.3生态居住区的设计目标3
1.4生态居住区的设计原则3
1.4.1整体性原则3
1.4.2生态性原则3
1.4.3人文性原则3
1.4.4美学性原则3
1.4.5生物群落多样性原则3
1.5居住区景观生态化3
1.5.1景观建筑3
1.5.2景观水体4
1.5.3台阶与铺地4
1.5.4花池与座椅4
1.5.5屋顶花园4
1.5.6景观植物配置4
2项目说明5
2.1项目背景5
2.2设计依据5
2.3设计理念与目标5
2.3.1设计理念5
2.3.2设计目标6
2.4总体布局与景观设计6
2.4.1总体景观布局6
2.4.2生态系统设计7
2.4.3交通系统7
2.4.4竖向设计7
2.4.5种植设计7
2.4.6建筑及环境小品8
2.5主要经济技术指标8
致谢8
参考文献8
附录
图1区位分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析图1
图2 现状分析图2
图3 总平面图3
图4功能分区4
图5道路分析图15
图6道路分析图26
图7竖向分析图7
图8种植设计图18
图9种植设计图29
图10种植设计图310
图11鸟瞰图及立面图11
图12剖面图12
图13节点1效果图13
图14节点2效果图14
图15节点3效果图15
图16节点4效果图16
图17节点5效果图17
图18细部构造图18
图19小品设计119
图20小品设计220
图21小品设计221
图22照明分析22
图23景观意向图23
图24景观生态化设计说明24
图25主要经济技术指标25
罗托鲁拉小镇中心生态资源再回收系统景观营造
引言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人们已认识到改善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性,小区环境生态建设不仅仅关乎人的健康生活,更关乎国家乃至人类的生存,它们应该是大的生态环境保护的完善和补充。宏观上我国西北防护林带的实现、黄河水土流失的治理,中观上各省市绿化造林、主要水体河流的生态化改造,微观上以小区环境生态的再造,都为改善人居环境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条件。通过使用绿色能源技术、生态建筑技术等手段,节能降耗,减少对自然环境的不良影响,促进居住区生态环境的自我调节,建设生态型居住区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已成为人们的共识。
1 综述
1.1生态居住区概念
景观是人类的世界观、价值观、伦理道德的反映,是人类的爱和恨,欲望与梦想在大地上的投影。而景观设计是人们实现梦想的途径。[1]
景观生态学是现代生态学的一个年轻分支,他的产生和发展得益于人们对现实大尺度生态环境问题的逐步重视,得益于现代生态科学和地理科学的发展与融合,以及其他学科领域的知识积累。[2]
自然生态系统生生不息,不知疲倦,为维持人类生存和满足其需要提供各种条件和过程,这就是所谓的生态系统的服务[3]。而生态型居住区是以生态学的“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理论为指导,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生态型技术为手段,最高效、最少量地使用资源、能源,减少对环境的冲击,营造自然、和谐、健康、舒适的人居环境,使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并达到一种稳定、平衡、有序的状态,既能满足整个居住区内部系统的生态平衡,又能保证同周边地区的协调发展。[4]
1.2 生态居住区建设的现状和趋势
1.2.1 国际生态技术发展趋势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关系的一门科学。长期以来,生态学是以自然界的有机体或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的。生态学自 19 世纪中后期创始以来,经历了漫长的发展阶段。生态技术可根据使用对象的不同,分为高、中、低不同的层面,通过优化组合,提供经济、适用的成套技术。当前生态技术的发展有以下两个趋势[5]:
(1)从集中系统走向分散
(2)恢复自然生态
比如:雨水由雨水道排放转为就地回用雨水,就地渗透补给地下水;营造水景改善微气候,但不用饮用水补给水景而采用回用水,设置水循环再生系统,营造人工湿地,自然净化水体并恢复生物多样性,使水景具备综合性功能;合理利用土地,由以往“推平头”式的“七通一平”逐步改为保护并恢复原有的植被,因坡就势,少占农田;植物配置,由大量引进洋草皮,转变为种植乔木、灌木与植草相组合,尽量选用本土植物。 1971 年多国合作实施的“人与生物圈计划”(Man and Biosphere Program)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生态科学正在向对人和自然普遍的相互作用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阶段发展。生态科学的发展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1.2.2 国内居住区现状
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现在有的居住区规划中提出“生态”口号却流于空泛,没有得到很好地落实。在一些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中,并没有从因地制宜保护环境、改善生态的角度对植物进行合理的配置和造景设计。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nongxue/jgx/71.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