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应县金源国际住宅小区景观规划设计(附件)

摘要: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步伐的加快,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日俱增,特别是城市,人口过多、交通拥挤、缺少绿化、环境恶化等问题日益严峻,人们渴望一个舒适宜人的居住地。扬州市宝应县金源国际住宅小区景观规划设计以生态为设计主题,打造宝应县一处休闲优美的居住区,为市民提供一个集休闲、娱乐和健身于一身的多功能结合、生态环保的居住环境,为不同年龄层的居民提供相应的活动场所。同时将小区划分组团,不同组团根据不同的主题进行植物种植,为人们引领道路,更为居民提供不同的季节景观。在该项目中的规划设计过程中,尽可能赋予广场及一些活动空间以及人文内涵,在为居民提供舒适的居住空间的同时,也为居民提供一个有本土文化的场所,使居民对小区有对家乡的归属感。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 1
引言1
1 综述1
1.1 生态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2
1.1.1 生态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的概念2
1.1.2 生态居住区的特征2
1.1.3 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对于城市的意义2
1.1.4 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原则2
1.2 居住区景观构成3
1.2.1 绿地3
1.2.2 道路3
1.2.3 水景3
1.2.4 设施小品3
1.2.5 人的因素4
2 设计说明4
2.1 项目概况与分析4
2.1.1 现状分析4
2.1.2 周边景观与文化遗存4
2.1.3 气候条件5
2.2 设计原则5
2.2.1 因地制宜5
2.2.2 植物配置以乡土树种为主5
2.2.3 保护与利用自然资源5
2.2.4 注重文化传承和人文关怀5
2.3 设计依据5
2.4 规划设计内容5
2.4.1 商业街景观6
2.4.2 主入口绿地6
2.4.3 中心绿地6
2.4.4 宅间观赏绿地6
2.5 道路规划设计6
2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_5_1_9_1_6_0_7_2 
.6 竖向规划设计6
2.7 种植规划设计6
2.8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7
致谢7
参考文献 7
附图
图1 区位分析图1
图2 周边环境分析图2
图3 现状分析图3
图4 景观设计构思图 4
图5 总平面图 5
图6 功能分区图 6
图7 交通规划图 7
图8 竖向规划图 8
图9 建筑结构分析图 9
图10 消防规划图 10
图11 建筑结构分析图 11
图12 消防规划图 12
图13 种植规划图 13
图14 整体鸟瞰图(一) 14
图15 整体鸟瞰图(二) 15
图16 中心绿地平面图及剖面图 16
图17 中心绿地植物配置图 17
图18 中心绿地铺装分布详图 18
图19 中心绿地效果图(一) 19
图20 中心绿地效果图(二) 20
图21 听雨曲廊详细图 21
图22 樱源花溪平面图及剖面图 22
图23 樱源花溪植物配置图 23
图24 樱源花溪立面图及效果图 24
图25 樱源花溪效果图 25
图26 主入口平面图及立面图 26
图27 主入口植物配置图 27
图28 主入口铺装分布详图 28
图29 主入口效果图 29
图30 园路局部构造详图 30
扬州市宝应县金源国际住宅小区景观规划设计
引言
引言
居住区景观在城市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城市人一半甚至三分之二的时间都在居住区中度过,其景观质量直接影响到人们的心理、生理以及精神生活。
1 综述
1.1 生态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
近年来,随着大规模城镇建设的投入和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人居环境的污染的等问题日趋严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居住环境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是居住区景观设计从数量转变为质量,从外观转向内涵,从简单的环境设计转向生态优先的可持续景观规划与设计[1]。
1.1.1 生态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的概念
城市生态住区是在生态学和城市生态学基本原理的指导下进行规划、建设、运营、管理的城市人类居住地[2],它体现了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生活质量、人口素质、生态知识及生态参与,强调人、生物和环境的共同行动或活动。
1.1.2 生态居住区的特征
城市生态住区突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住宅建设目标,具有以下特征:(1)在环境方面,要有良好的自然生态系统、较低的环境污染、完善的自然资源可循环利用体系。(2)在经济方面,要具备合理的产业结构、产业布局,更要有节约资源和能源的生产方式、生产系统和控制系统。(3)在社会方面,公众要有良好的环保意识并积极主动参与各种环保工作,社会提倡节约资源和能源的消费方式。(4)在管理方面,要有健全的法律法规,并有相应有效的行政执法制度[3]。
1.1.3 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对于城市的意义
居住区绿地是城市绿地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改善城市环境的重要环节。生活居住用地占城市用地的50%60%,而居住区用地占生活居住用地的45%55%,在这大面积范围内的绿化,是城市点、线、面相结合的“面”上绿化的一环,面广量大,在城市绿地中分布最广、最接近居民、最为居民所经常使用,使人们在工作之余,生活、休息在花繁叶茂、生机勃勃、优美舒适的环境中。居住区景观规划为人们创造了富有生活情趣的环境,是城市环境质量好坏的重要标志。
1.1.4 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原则
人性化原则。从宏观来看是指居住区的规划设计要以合理的空间布局为基础,通过合理规划建筑空间、公共空间来实现人对交往空间的需求和渴望;从微观上来看,是指居住区的规划设计要以人工程学为基础,通过合理的居住区设施和小品的配置、植物部落的构建,满足人对使用空间的需求[4]。
生态原则。居住区规划设计需建立在生态学的基础上。对基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全面的生态适宜性评估和分析,顺应与利用地形、风向等自然因子,从规划布局上控制场地主轴线走向、建筑朝向等,实现与自然的和谐[5]。通过各种手法与途经,充分发挥居住区绿地的生态价值,从降尘减滞、增湿降温等方面改善居住区的小气候环境的同时注重居住区绿地的康体价值,在建筑硬质材料的选择和使用中减少化学污染和放射性污染等对人体健康的损害,在软质材料,特别是植物的选择方面,应该减少具有植源性污染的树种的选择,对具有有益人体健康的挥发物的松柏类植物可以在居住区环境建设中加以重视[6]。
地域原则。居住区设计要充分挖掘本地特色,,彰显本地的自然风情,凸显本地的人文风韵。就建筑层面而言,主要是将本地的建筑风格融入居住区的建设中,立足当地,去彰显这片土地上特有的建筑材质和建筑形式。就景观层面而言,主要是通过对乡土景观的借鉴,大量运用乡土树种,既是对节约型园林的一种考虑,也是对地域景观特色的还原和维持[7]。居住区的生态设计还应该凸显出本地的人文风韵,在居住区空间中,特别是公共空间以雕塑等景观小品、标识系统为依托,将地域文化的元素融入其中。塑造地域文化属性,给予人群交流的空间,促进人群交流的空间,促进文化的融合,反映地域生活的方方面面,增强居住区的人文特性[8]。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nongxue/jgx/5.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