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与传承二龙山公墓景观规划设计(附件)
摘要:陵墓是殡葬活动的物质载体,在我国不同历史时期和社会背景下,有着不同的时代特征和政治因素,反映了不同时期人们的生活状况,经济、文化、习俗、礼仪等深刻的社会面貌。在当代,公墓同样也是人们寄托哀思和推行新型殡葬文化改革的重要载体,是城市化中不可缺少的公共服务设施。现有城市公墓的建设存在着诸多不合理问题,严重影响了城市景观、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基于我国公墓规划设计面临的问题和现状,整合出一套适合当代城市发展的公墓规划设计体系势在必行。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前言1
1 综述1
1.1 相关概念 1
1.1 国内外研究现状 3
1.3结论5
2 设计说明6
2.1 项目概况6
2.1.1 项目地址6
2.1.2 周围环境6
2.1.3 历史人文6
2.1.4 项目内容6
2.2 项目分析6
2.2.1 区位分析6
2.2.2交通分析6
2.2.3 SWOT分析6
2.2.5 问题与对策7
2.3 设计目标、原则、依据7
2.3.1 设计目标7
2.2.2 设计原则7
2.2.3 设计依据7
2.4 设计概念8
2.4.1 冥想花园8
2.4.2 墓葬区8
2.4.3 集会场所8
2.4.4 仙山湖岛8
2.5 总体设计9
2.5.1 总体规划布局9
2.5.2 景点设计8
2.5.3 道路交通8
2.5.4 结构设计8
2.6 专项设计9
2.6.1 建筑小品9
2.6.2 植物配置9
2.6.3 照明设计9
2.6.4 材料设计10
3 结语 10
致谢10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参考文献10
图1 封面1
图2 区位分析2
图3 现状分析3
图4 设计构思4
图5 总平面图5
图6 鸟瞰图6
图7 功能分析7
图8 功能分析8
图9 种植分析9
图10 竖向分析10
图11 剖、立面图11
图12 视线分析12
图13 集会广场13
图14 冥想花园14
图15 墓葬区15
图 16 骨灰楼116
图17 骨灰楼2 17
图18 滨水建筑18
图19 生态专项19
图20 照明设计20
图21 配套设施设计21
纪念与传承——南京市二龙山公墓景观规划设计
引言
引言
死亡一直是人们一个忌讳的话题,过去人们出于思想、迷信、传统、风俗、地域文化、社会教育等原因,将死亡视为禁忌,而往往成为回避和忌讳的话题。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先进文化的传播和人们科学的、正确的看待人类的生死观,及社会观念的演进也使得人们更多的正视死亡,寄托哀思。随着殡葬习俗改革,出现了主要是以壁葬、树葬、草坪葬、花葬和海葬、空葬等多新的埋葬方式。因此,从规划设计的角度怎样合理利用和组织好新时代墓园的形式创造新景观,最大限度的发挥城市墓园的殡葬、环保、游憩等各种功能是现代城市公墓规划设计研究的主题。
1综述
1.1 相关概念
1.1.1 城市公墓的定义
公墓即公共墓地,是受西方文化思想的影响,是满足人民群众办理丧事的活动场所,为城镇居民提供骨灰或遗体安葬,不以姓氏和人的身份的高低、种族为限制的公共墓地。城市公墓的选址是出于城市规划和卫生条件的考虑,在城市的边缘地区划定专门的地区进行规划建设,提供骨灰或遗体安葬的场所[1]。
城市公墓在公墓的前面加上了特定的属性限制,它是隶属于城市的,受到城市发展的影响。它构成了城市必不可分的一部分,是城市生活的组成部分,它体现了城市的社会本质的属性,浓缩了一个城市的文化、民俗、地域、习俗、地域、习惯等众多的方面,与城市之间形成作用与反作用,是一个城市对人类终极关怀的体现,又是殡葬改革的必需配套基础设施工程。本论文所指的城市公墓指的就是由国家的民政部门或者民政部门委托的下属组织和机构兴办,通过运用园林艺术的手法,结合城市规划的原理,设计出具有一定的设施、规模和数量的墓穴,并考虑把城市生态设计理论和城市公园设计原理运用与其中,使之成为现代意义上的公墓,具备了完善的设施和管理设施。
1.1.2 城市公墓的特征
(1)纪念性
墓园是“生者与死者对话的地方”,可见纪念性是墓园最根本的特征,纪念性主题在这里具有很高的意义[2]。因此墓园做为一个生死对话,承载人们祭奠,缅怀、承载记忆的场所,生者在这里通过各种丧葬习俗来缅怀纪念,寄托思想和情感,纪念性特征强烈。因此现代墓园规划设计应通过空间艺术的设计手法或者带有强烈情感的纪念性建筑,营造和塑造出一种特殊墓园环境氛围。
(2)时代性
墓园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很长的历史,不同时期的墓园具有不同的特点,各个时期的墓园代表和反映了当时的人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发展水平。古代帝王陵寝反映了当权者至高无上的权利,现代墓园也应表达出现代墓园文化,满足新时期城市公墓的墓园景观环境,为后世研究墓园文化的发展历史作出重要线索。
(3)象征性
象征性在墓园的规划设计中比较普遍,尤其是历代帝王将相的陵墓,象征性更加突出。如南京中山陵不管是平面上来看,还是建筑单体的造型都象一个倒挂的“钟”形,是象征孙中山先生遗嘱中“唤起民众”的警句。
(4)文化性
文化性代表了人们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创造和积累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墓园所体现和表达出的文化性是多样和多元的。“人生无论长短,终归要走到尽头。得到的带不走,失去的更不会回复,只有眷念是永恒的。”[3]这些平淡而朴实的话语,体现的正是墓志铭文化。墓园文化是一个感情丰富的文化,不仅具有社会文化的特性,又有其特殊的特性。
1.1.3 城市公墓的建设现状
(1)对土地资源的影响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前言1
1 综述1
1.1 相关概念 1
1.1 国内外研究现状 3
1.3结论5
2 设计说明6
2.1 项目概况6
2.1.1 项目地址6
2.1.2 周围环境6
2.1.3 历史人文6
2.1.4 项目内容6
2.2 项目分析6
2.2.1 区位分析6
2.2.2交通分析6
2.2.3 SWOT分析6
2.2.5 问题与对策7
2.3 设计目标、原则、依据7
2.3.1 设计目标7
2.2.2 设计原则7
2.2.3 设计依据7
2.4 设计概念8
2.4.1 冥想花园8
2.4.2 墓葬区8
2.4.3 集会场所8
2.4.4 仙山湖岛8
2.5 总体设计9
2.5.1 总体规划布局9
2.5.2 景点设计8
2.5.3 道路交通8
2.5.4 结构设计8
2.6 专项设计9
2.6.1 建筑小品9
2.6.2 植物配置9
2.6.3 照明设计9
2.6.4 材料设计10
3 结语 10
致谢10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参考文献10
图1 封面1
图2 区位分析2
图3 现状分析3
图4 设计构思4
图5 总平面图5
图6 鸟瞰图6
图7 功能分析7
图8 功能分析8
图9 种植分析9
图10 竖向分析10
图11 剖、立面图11
图12 视线分析12
图13 集会广场13
图14 冥想花园14
图15 墓葬区15
图 16 骨灰楼116
图17 骨灰楼2 17
图18 滨水建筑18
图19 生态专项19
图20 照明设计20
图21 配套设施设计21
纪念与传承——南京市二龙山公墓景观规划设计
引言
引言
死亡一直是人们一个忌讳的话题,过去人们出于思想、迷信、传统、风俗、地域文化、社会教育等原因,将死亡视为禁忌,而往往成为回避和忌讳的话题。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先进文化的传播和人们科学的、正确的看待人类的生死观,及社会观念的演进也使得人们更多的正视死亡,寄托哀思。随着殡葬习俗改革,出现了主要是以壁葬、树葬、草坪葬、花葬和海葬、空葬等多新的埋葬方式。因此,从规划设计的角度怎样合理利用和组织好新时代墓园的形式创造新景观,最大限度的发挥城市墓园的殡葬、环保、游憩等各种功能是现代城市公墓规划设计研究的主题。
1综述
1.1 相关概念
1.1.1 城市公墓的定义
公墓即公共墓地,是受西方文化思想的影响,是满足人民群众办理丧事的活动场所,为城镇居民提供骨灰或遗体安葬,不以姓氏和人的身份的高低、种族为限制的公共墓地。城市公墓的选址是出于城市规划和卫生条件的考虑,在城市的边缘地区划定专门的地区进行规划建设,提供骨灰或遗体安葬的场所[1]。
城市公墓在公墓的前面加上了特定的属性限制,它是隶属于城市的,受到城市发展的影响。它构成了城市必不可分的一部分,是城市生活的组成部分,它体现了城市的社会本质的属性,浓缩了一个城市的文化、民俗、地域、习俗、地域、习惯等众多的方面,与城市之间形成作用与反作用,是一个城市对人类终极关怀的体现,又是殡葬改革的必需配套基础设施工程。本论文所指的城市公墓指的就是由国家的民政部门或者民政部门委托的下属组织和机构兴办,通过运用园林艺术的手法,结合城市规划的原理,设计出具有一定的设施、规模和数量的墓穴,并考虑把城市生态设计理论和城市公园设计原理运用与其中,使之成为现代意义上的公墓,具备了完善的设施和管理设施。
1.1.2 城市公墓的特征
(1)纪念性
墓园是“生者与死者对话的地方”,可见纪念性是墓园最根本的特征,纪念性主题在这里具有很高的意义[2]。因此墓园做为一个生死对话,承载人们祭奠,缅怀、承载记忆的场所,生者在这里通过各种丧葬习俗来缅怀纪念,寄托思想和情感,纪念性特征强烈。因此现代墓园规划设计应通过空间艺术的设计手法或者带有强烈情感的纪念性建筑,营造和塑造出一种特殊墓园环境氛围。
(2)时代性
墓园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很长的历史,不同时期的墓园具有不同的特点,各个时期的墓园代表和反映了当时的人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发展水平。古代帝王陵寝反映了当权者至高无上的权利,现代墓园也应表达出现代墓园文化,满足新时期城市公墓的墓园景观环境,为后世研究墓园文化的发展历史作出重要线索。
(3)象征性
象征性在墓园的规划设计中比较普遍,尤其是历代帝王将相的陵墓,象征性更加突出。如南京中山陵不管是平面上来看,还是建筑单体的造型都象一个倒挂的“钟”形,是象征孙中山先生遗嘱中“唤起民众”的警句。
(4)文化性
文化性代表了人们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创造和积累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墓园所体现和表达出的文化性是多样和多元的。“人生无论长短,终归要走到尽头。得到的带不走,失去的更不会回复,只有眷念是永恒的。”[3]这些平淡而朴实的话语,体现的正是墓志铭文化。墓园文化是一个感情丰富的文化,不仅具有社会文化的特性,又有其特殊的特性。
1.1.3 城市公墓的建设现状
(1)对土地资源的影响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nongxue/jgx/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