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城公园秋色叶树种的应用与呈色研究
摘要: 1摘要:秋色叶树种是营造园林季相景观的重要植物材料,也是极具传统造园特色的自然点景要素。其秋季明显的叶色变化,丰富了园林景观的色彩观赏效果,深受大众喜爱。本文以南京石头城公园的秋色叶树种为研究对象,从物种和群落两个层次对其应用情况进行调查统计,通过样地筛选和数据分析确定优势秋色叶树种,并对优势秋色叶树种进行色叶物候周期观测。在此基础上,分析秋色叶树种在应用及色叶观赏效果上的优势和不足,为进一步改善石头城公园的秋色叶植物配置、丰富和优化季节性植物色叶景观提出意见。
目录
引言
1 研究地概况
南京市位于江苏省西南部,地处长江下游丘陵区, 地势较平坦,大多是低山岗地、湖
滨平原等。在气候类型上属于典型的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以东南季风为主,天气炎热多雨,冬季则受西北季风影响,寒冷干燥。
石头城公园,是位于南京市鼓楼区外秦淮河与明城墙之间的滨水带状公园,北起南京第二十九中学,南到清凉门桥,南北长约800m,东西宽约90m,总面积约7.5万m2[1]。鬼脸墙、镜子湖、燕王河和清凉门等遗址散布其中,赋予了石头城公园丰富鲜活的历史文化底蕴。石头城公园东侧有清凉山公园、乌龙潭公园,北边与南京师范大学随园校区、河海大学及南京艺术学院相近,南侧隔河分布中海凤凰熙岸、龙江小区等,周边环境丰富,服务人群类型多样。同时,公园南有外秦淮河形成的开敞的夏季城市风道,北有高踞的明城墙阻挡冬季西北季风,良好的小气候条件为公园植物提供了适宜的自然生境。
2 研究内容与方法
2.1 秋色叶树种应用研究
秋季色叶植物是指在正常生长状态下,入秋或经过下霜后叶片由绿色变为其它颜色,整个植物体色彩艳丽而优美,并且持续时间较长,观赏价值较高的植物[2]。秋色叶树种,则是指主要由于秋季叶片发生颜色变化而形成持续观赏效果的树种。在秋色叶植物应用调查方面的研究中,多数以植物资源及园林应用价值介绍为主,对秋色叶植物的变色时期以及变色规律的研究相对较少。何晓燕、彭丽军、何丽娜、陈建芳等人曾对部分秋色叶植物的变色过程进行了物候观测,并对其变色时期进行了归纳整理,为秋色叶植物的应用和分类提供了一定的基础数据资料。然而,目前关于秋色叶植物变色规律的调查研究中,均是以树种为单位进行,尚没有人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对秋色叶植物的单株色彩持续性进行研究分析[3]。
因此,本研究选取石头城公园秋色叶树种作为主体,对其进行应用与呈色变化研究。首先通过实地普查的方法统计石头城公园的乔灌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在所有已调查的群落中,选取秋色叶树种具有代表性且自然生长状况良好、结构较为丰富的群落作为观察样地,对样地中乔木的种名、数量、胸径、高度和冠幅以及灌木的种名、高度、半径和盖度等信息分别进行详细记录。
分析群落的数量特征可以直观的了解群落特性,是群落分析的重要方法[4]。因此,将获取的调查数据信息汇总进入excel表格进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选取以下值作为群落的数量特征指标:
多度(Abundance):指样地内各植物种的株数,即群落中每个植物种的个体。
某种植物个体数越多,优势度可能性越大。
密度比(Nensity Ratio):样地内某一物种的密度与样地内密度最高物种的密度。
计算密度比,需首先计算密度。密度(density),是指单位面积或单位空间内的个体数目,乔木、灌木以株计算,计算公式为:
D= N/S 公式 1
其中:D一密度;N一样地内某种植物的个体数目;S一样地面积,单位面积以100m2计算。
显著度比(Prominence Ratio):样地内某一物种的显著度与样地内显著度最高物
种之比。计算显著度比,需先计算显著度。显著度(Prominellce),指某物种胸高(离地1.3m)断面积总和占样地面积的百分比。
综合优势比 (Summed Dominanee Ratio):由日本学者沼田真等提出的一种综合
数量指标,表示某个种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综合数量指标,包括密度比、显著度比、频度比、高度比和重量比。有两因素、三因素、四因素和五因素等四类。
如
本研究中采用如下方法:
乔木: 公式 2
灌木: 公式 3
最后依据群落中物种的综合优势度排序,筛选样地中的优势秋色叶树种进行呈色周期观测。
2 秋色叶树种呈色变化研究
从2015年9月起至2016年1月,通过实地拍摄照片和填写调查记录表的形式对样地中筛选出的优势秋色叶树种的呈色周期变化进行持续、规律的观测调查,记录其叶色开始转变、秋色叶进入全盛、秋叶开始凋落和秋叶全凋等关键时间点,得出其色叶期、全盛期及挂叶期等呈色周期数据。
3 结果分析
3.1 石头城公园总体植物应用情况调查
总体布局上,石头城公园由穿园而过的主路分为东西两部分。园路东侧与城墙之间以常绿阔叶林为骨架,疏林草地结合,植物布置自然舒朗。园路西侧与外秦淮河之间,由防洪堤坝过渡到亲水平台,植物均沿其两侧线性布置,形式规整。 因此,石头城公园由东向西的植物配置,很好地呼应了由城墙历史游憩空间到滨水现代开放空间的功能转变。
实地调研获得的石头城公园植物应用情况具体如下。
3.1.1 物种组成 石头城公园现有已应用乔木43种,涉及22科35属,其中常绿乔木12种,落叶乔木31种,详见表1。
表1 石头城公园现有乔木名录
Tab.1 Directory of existingtrees in the Stone City Park
科名
属名
种名
拉丁名
常绿/落叶
银杏科
银杏属
银杏
Ginkgo biloba
落叶
松科
金钱松属
金钱松
Pseudolarix amabilis
常绿
雪松属
雪松
Cedrus deodara
目录
引言
1 研究地概况
南京市位于江苏省西南部,地处长江下游丘陵区, 地势较平坦,大多是低山岗地、湖
滨平原等。在气候类型上属于典型的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以东南季风为主,天气炎热多雨,冬季则受西北季风影响,寒冷干燥。
石头城公园,是位于南京市鼓楼区外秦淮河与明城墙之间的滨水带状公园,北起南京第二十九中学,南到清凉门桥,南北长约800m,东西宽约90m,总面积约7.5万m2[1]。鬼脸墙、镜子湖、燕王河和清凉门等遗址散布其中,赋予了石头城公园丰富鲜活的历史文化底蕴。石头城公园东侧有清凉山公园、乌龙潭公园,北边与南京师范大学随园校区、河海大学及南京艺术学院相近,南侧隔河分布中海凤凰熙岸、龙江小区等,周边环境丰富,服务人群类型多样。同时,公园南有外秦淮河形成的开敞的夏季城市风道,北有高踞的明城墙阻挡冬季西北季风,良好的小气候条件为公园植物提供了适宜的自然生境。
2 研究内容与方法
2.1 秋色叶树种应用研究
秋季色叶植物是指在正常生长状态下,入秋或经过下霜后叶片由绿色变为其它颜色,整个植物体色彩艳丽而优美,并且持续时间较长,观赏价值较高的植物[2]。秋色叶树种,则是指主要由于秋季叶片发生颜色变化而形成持续观赏效果的树种。在秋色叶植物应用调查方面的研究中,多数以植物资源及园林应用价值介绍为主,对秋色叶植物的变色时期以及变色规律的研究相对较少。何晓燕、彭丽军、何丽娜、陈建芳等人曾对部分秋色叶植物的变色过程进行了物候观测,并对其变色时期进行了归纳整理,为秋色叶植物的应用和分类提供了一定的基础数据资料。然而,目前关于秋色叶植物变色规律的调查研究中,均是以树种为单位进行,尚没有人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对秋色叶植物的单株色彩持续性进行研究分析[3]。
因此,本研究选取石头城公园秋色叶树种作为主体,对其进行应用与呈色变化研究。首先通过实地普查的方法统计石头城公园的乔灌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在所有已调查的群落中,选取秋色叶树种具有代表性且自然生长状况良好、结构较为丰富的群落作为观察样地,对样地中乔木的种名、数量、胸径、高度和冠幅以及灌木的种名、高度、半径和盖度等信息分别进行详细记录。
分析群落的数量特征可以直观的了解群落特性,是群落分析的重要方法[4]。因此,将获取的调查数据信息汇总进入excel表格进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选取以下值作为群落的数量特征指标:
多度(Abundance):指样地内各植物种的株数,即群落中每个植物种的个体。
某种植物个体数越多,优势度可能性越大。
密度比(Nensity Ratio):样地内某一物种的密度与样地内密度最高物种的密度。
计算密度比,需首先计算密度。密度(density),是指单位面积或单位空间内的个体数目,乔木、灌木以株计算,计算公式为:
D= N/S 公式 1
其中:D一密度;N一样地内某种植物的个体数目;S一样地面积,单位面积以100m2计算。
显著度比(Prominence Ratio):样地内某一物种的显著度与样地内显著度最高物
种之比。计算显著度比,需先计算显著度。显著度(Prominellce),指某物种胸高(离地1.3m)断面积总和占样地面积的百分比。
综合优势比 (Summed Dominanee Ratio):由日本学者沼田真等提出的一种综合
数量指标,表示某个种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综合数量指标,包括密度比、显著度比、频度比、高度比和重量比。有两因素、三因素、四因素和五因素等四类。
如
本研究中采用如下方法:
乔木: 公式 2
灌木: 公式 3
最后依据群落中物种的综合优势度排序,筛选样地中的优势秋色叶树种进行呈色周期观测。
2 秋色叶树种呈色变化研究
从2015年9月起至2016年1月,通过实地拍摄照片和填写调查记录表的形式对样地中筛选出的优势秋色叶树种的呈色周期变化进行持续、规律的观测调查,记录其叶色开始转变、秋色叶进入全盛、秋叶开始凋落和秋叶全凋等关键时间点,得出其色叶期、全盛期及挂叶期等呈色周期数据。
3 结果分析
3.1 石头城公园总体植物应用情况调查
总体布局上,石头城公园由穿园而过的主路分为东西两部分。园路东侧与城墙之间以常绿阔叶林为骨架,疏林草地结合,植物布置自然舒朗。园路西侧与外秦淮河之间,由防洪堤坝过渡到亲水平台,植物均沿其两侧线性布置,形式规整。 因此,石头城公园由东向西的植物配置,很好地呼应了由城墙历史游憩空间到滨水现代开放空间的功能转变。
实地调研获得的石头城公园植物应用情况具体如下。
3.1.1 物种组成 石头城公园现有已应用乔木43种,涉及22科35属,其中常绿乔木12种,落叶乔木31种,详见表1。
表1 石头城公园现有乔木名录
Tab.1 Directory of existingtrees in the Stone City Park
科名
属名
种名
拉丁名
常绿/落叶
银杏科
银杏属
银杏
Ginkgo biloba
落叶
松科
金钱松属
金钱松
Pseudolarix amabilis
常绿
雪松属
雪松
Cedrus deodara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nongxue/jgx/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