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仙湖养生区规划(附件)
摘要:在高速发展的社会,人们趋向于亲近自然,在绿肺中放松身心,在旅游中养身已经成为大众的新选择。自古以来,人们就明白自然景观与人体健康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国外很早就对养身旅游方面进行了研究,中华名族也有着悠久的养生文化传统和养生观念。在风景区中添置养生区,不仅可以调节游客的身心、舒缓压力、解郁强身,而且还能带来精神上的愉悦。而自然环境景观在养生旅游中起着非常重要作用,因此具有养生作用的自然环境景观设计具有重要价值。本文通过对养生旅游的感念研究、起源发展调查、设计的意义与目的、实证案例研究等方面来进一步了解旅游养生。 Design?of Health?District in Taizhou City,?the xian?Lake Student majoring in Landscape :Lin Wenjie tutor:Wei JiaxingAbstract:In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ety, people tend to be close to nature, loosen body and mind in the green lung, feelings in the tourism has become a popular new choice. Since the ancient times, people will understand natural landscape is closely related to human health are linked, abroad have long studied the worldwide tourism, the culture tradi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also has a long and health preserving.Acquire health preservation in the scenic spot area, not only can adjust the body and mind, relieve pressure, resolve depression of tourists, but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_5_1_9_1_6_0_7_2
also can bring spiritual enlightenment.Landscape and natural environment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health tourism, therefore has health function of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landscape design has important value.Based on the concept of health tourism research, the origin of meaning and purpose of development survey, design, and an empirical case study to learn more about keeping in good health.Key words: Travel health、Nature and humanity、The gas monism摘要 1关键词 11.“养生旅游”的相关概念 31.1“养身”的概念 31.2“养生旅游”概念 31.3“旅游度假区”概念 32.养生旅游的起源和发展 43.养生旅游实证案例 53.1 北京地坛中医药养生文化园 5 3.2伊丽莎白及诺娜·埃文斯康复花园 64.小结 65.泰州仙湖养生区规划 75.1 项目背景 75.2 设计理念 7致谢 9参考文献 9附图 9附图1 鸟瞰图.................................................................................................................................................... 18附图2 总平面图................................................................................................................................................ 19附图3 功能分析................................................................................................................................................ 20附图4 道路分析................................................................................................................................................ 21附图5 竖向分析................................................................................................................................................ 22附图6 植物分析................................................................................................................................................ 23附图7 局部设计1............................................................................................................................................. 25附图8 效果图1................................................................................................................................................. 27附图9 局部设计2............................................................................................................................................. 28附图10 效果图2............................................................................................................................................... 29附图11 其他效果图1....................................................................................................................................... 30附图12 其他效果图2....................................................................................................................................... 31附图13 其他效果图3....................................................................................................................................... 32 随着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生活节奏持续加快,现代人面临着严重的生理、心理危机和社会文化多方面的失衡,使人们越来越注重身体的健康、心神的安宁,养生日益成为一个热门话题。Pm值,成为了大众关注的焦点,能见到一个晴空万里的蓝天已成为稀有物,大街上成群的人们带着蓝色的防雾口罩,呼吸疾病层出不穷,雾霾成为了环境污染的首当标志; 食品问题也不断出现问题,人们为了追求眼前利益,罔顾他人生命健康。从地沟油、三聚氰胺、染色馒头,到塑化剂、速生鸡风波,食品安全已经成为社会各界最为关注的焦点热点话题。“人民群众在相对富裕的同时,对食品的疑虑越来越大,从‘吃什么好’已发展到‘什么能吃’;从原来‘吃不起’变成了现在‘不敢吃’。”[]动植物资源持续减少,过度采伐、偷猎等造成了珍惜动植物资源的加速灭绝。在健康无法得到保证的同时,人们的精神家园也发生了崩塌,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西方思想的精华与糟粕一起传进中国,加上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统治,封建余毒仍根深蒂固。世俗化越来越普遍,人们丢失了核心价值观,在经济大潮中变得彷徨,迷失。这时候,旅游养生就成为了群众新追求的游乐项目,在繁扰的工作日外,走出城市,接近自然,净化身心,从不同的方面来了解养生、体验养生。 1.“养生旅游”的相关概念 1.1“养身”的概念养生,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活动。所谓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之意;所谓养,即保养、调养、补养之意。总之,养生就是保养生命的意思。《庄子·养生主》:“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养生是人们对物质以及精神需求上的一种养护身心健康的活动。所谓“生”就是生命;“养”即保养、调养、补养。养生就是保养生命。在国外,Wellness 即养生,这一词汇产生于 1961 年,最早是由美 Halbert Dun 医师提出来,将 well-being 和 fitness 结合而成,他觉得养生是一种自我满足的状态。[16] 养生的方法很多,比如适当运动,改善饮食,改善环境或者医药调理等等,而度假旅游也是其中重要的一类。旅游是人们业余时间解放身心的一个过程,人们在旅游的过程中可以参与到各种旅游项目中去,在现在紧张高压的工作生活下,旅游能够愉悦心情,使身体身心得到放松,而度假是一种活动形式,使人们提高了生活品质,满足精神层面的需求。因而,度假旅游顺应养生趋势得到了更多人们的认可。 1.2“养生旅游”概念关于养生旅游的概念界定,国外与国内众多学者提出了多种不同的定义,养生旅游区别于普通旅游的主要特点在于,养生旅游不仅进行的是生态景观的游憩与观光,同时利用其自然环境优势,来进行有利于身心健康的养生活动,从而达到生态旅游与养生旅游的双重目的。如下表:到目前为止,对养生旅游的定义都有着不同的个人见解,综上所述,结合本课题的规划研究,现将本文中的养生旅游定义为:根据本地区的自然资源和生态资源现状,通过对其特色养生资源的整合与重组,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利用不同方式进行养生旅游项目的规划与开发,根据养生市场需求来顺应国内旅游养生度假开发的趋势,使其成为当地特色分明、主题突出、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养生旅游胜地。[9] 表 1.1 国内外学者研究概况 1.3“旅游度假区”概念 Chuck Y.Gee(1988)认为:旅游度假区的主要特点是利用其优美轻松环境给人自然放松的感受,并通过设置一些趣味性活动,以及提供优质的服务,从而使人们享受到一种高品质的休闲与放松。[17]毛建华,陈东田等(2001)指出:旅游度假区是生态环境优美,自然资源的集合体,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达到可供人游览休憩的规模形式,有着系统完整的旅游功能与条件,能够给人提供休闲娱乐、修身养性、康体健身的旅游项目,为游客精心设计和满足需求的服务设施。[8]刘家明在《旅游度假区发展演化规律的初步探讨》里把我国目前的旅游度假区的现状分为成熟型、功能转换型、观光型、待调整型、待开发型。综上所述,旅游度假区是旅游地的一种类型,是一种以休闲度假为主要目的,通过向旅游者提供配套的设施与服务、具有丰富休闲度假内容、环境良好的综合性旅游服务基地。作为度假旅游的主要目的地--旅游度假区,具有良好的度假环境应是旅游度假区的基础条件,而对度假环境的消费及为度假目的而配备的各项设施、服务和其他旅游内容是旅游度假区的吸引物体系。度假环境应包括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心理环境 3 个方面,良好的度假环境应体现出舒适性、康益性和安全性。2.养生旅游的起源和发展国外的养生旅游,起源于 20 世纪 30 年代的美国、墨西哥,通常以运动和医疗方面为主要项目,来解决当时人们面对工业时代进程下的工作、生活以及环境的问题,依据当时的时代背景,为游客提供一种放松身体、缓解压力、改善心情与健康体魄的活动方式。国外学者从多个方面,对于养生旅游的发展进行了研究与阐述。以健身活动和医疗护理为特征的养生旅游起源于 20 世纪 30 年代的美国与墨西哥,1995 年 Xmrse 、Lalta 、Shepherd、Huff-Rousselle and Eushman 提出通过养生旅游不仅可以唤起人们对健康的关注,而且还能转变人们以往改善健康和治疗疾病问题的观念。Ross 认为是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转变等因素诱发了以疗养为目的的旅游,并对养生旅游做了阐述;Tim Bentiey and Delmy Meye 认为在休闲养生旅游中不仅要提供能改善人们身心健康的旅游产品,同时还要配备相应的养生保健设施;Steve Jefferson 指出养生旅游是以追求身心、精神、感情和灵魂平衡以及谐为目的的一项旅游活动;M. Smith and Kelly 从养生旅游者的动机、场所、目的地等方面概括了养生旅游的范涛。[15]国外对环境景观的研究侧重于景观对人的康复及疗养作用,其理论研究较为深入,但对于养生概念的剖析还没有定论。中华名族有着悠久的养生文化传统和养生观念。2002 年的南省三亚保健康复旅游成为我国养生旅游的开端,到 2007 年养生旅游已成为风靡全国的尚旅游热点。郭鲁芳(2005)学者认为养生旅游是一种消解第三状态、增进人们身心健康的旅游活动。孙铭明、徐天英认为应提高对老年人养生保健市场和老年养生保健旅游项目的开发;随后,吴登梅、陈瑾等学者指出养生旅游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并根据阴阳五行的原理来调节人们心态和强身人们身心健康的一种活动。张群,张玉华(2006)提出开发中老年中医药养生旅游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魏军、张春花(2008)指出养生旅游是以休闲养生活动为主题、生态环境为背景的专项旅游产品,并对养生旅游产品设计从四个方面进行了探索。韦浩阳以巴马盘阳河的乡村旅游开发为例,提出了适合乡村生态旅游和养生度假的发展模式以及概念;张金霞、罗安宁(2009)以灵龙峡养生旅游景区为例阐述了养生旅游必备的 4 个条件。[2]目前,国内对于养生旅游的研究成果还是很多的,其重点还是主要集中在养生旅游的作用机对人体健康的价值等方面,但对于养生作用的本质及作用原理还没有深入研究。综上所述,我国国内养生旅游种类繁多,旅游品牌丰富,笔者认为,养生旅游可以分为:温泉养生旅游,乡村养生旅游,宗教养生旅游,医药养生旅游,生态养生旅游等类型。针对本次规划研究对象,应通过对其特色资源分析,根据度假区特有的资源优势,寻到适合其发展的旅游养生类型及发展模式,并对其进行规划分析。3.养生旅游实证案例3.1 北京地坛中医药养生文化园 (1)项目简介 地坛中医药养生文化园以中医药养生文化为主题,是我国第一家以养生文化为主题的公园,它位于地坛公园内,占地面积约 2.5 公顷。2010 年 4 月 19 日将园内原有的牡丹园改造成中医药养生文化园。 (2)设计理念 中医药养生学的精髓在于通过“时间养生”和以经络连接的“脏腑养生”达到“精、气、神”的“和合”。该项目突出和谐养生主题,运用环境、文化、时间、运动、五脏等中医养生理论与景观设计相结合,打造为一个可以休闲、养生、科普、交流等于一体的养生公园。 (3)设计方案 该公园以水和路为经络,将五个区域相贯穿,即金区(肺区)、木区(肝区)、水区(肾区)、火区(心区)、土区(脾区)五个区。 A.金区(肺区) 该区位于整个园区的西南方向,以白色调为主。肺为相傅之官,司呼吸,主治节。故树木成林,结合林下调息广场,形成清新安静的呼吸吐纳环境。该区主要设有林下健身广场、健身步道等。健身广场一个为调息广场,适于练习静功;另一个为引导广场,适宜导引运动;还按照中医足底按摩原理设置了健身步道,通过铺设卵形小石子,使游客可以在上面赤足行走,来进行足底按摩,进而改善脏腑,健体养生。 B.木区(肝区) ??该区域位于园区的东边,以青绿色调为主。肝为将军之官,体阴而用阳。此区设养生长廊,漫步其间,浮雕彩绘,展板娓娓讲述养生理念。主要有针灸铜人、悦和苑、草药圃、养生长廊、养生坊、杏林问茶、木制如意葫芦等景点。 C.水区(肾区) 该区位于整个园区的北边,道路铺设以暗黑色调为主。肾是人的生命活动中根本所在。肾为作强之官,内蕴元阴元阳。故以石为阳,以水为阴,呈现山环水抱的园林景观。通过小溪、瀑布、山石、跌水等景观,营造出一种安静舒适的养生环境。将炼丹炉至于潭中,寓意“水中有火,阴阳并济”之意,并设有孙思邈雕塑等。 D.火区(心区) 心区位于园区的南边,整体色调以暖红为主。心为君主之官,有元曲有矩,主神明。结合现状亭廊,此区设方、圆形活动广场。该区主要由涌泉、致和廊、火焰雕塑和致和广场组成。致和廊,体现了整体园区“和”的理念;致和休闲广场用来修养身心;火区中心设一块形似心脏的景石,水从中流出,来比喻心之泵血;心在五行中属火,因此塑以红色火焰雕塑,象征君主之火、阳明之火。 E.土区(脾区) 该区域位于整个园区的中心。脾为仓禀之官,居中斡旋气机,生化气血。故设运动广场。这里主要设置了运动养生广场、“二十四节气”地雕、节气石墩等。运动养生广场主要为群众运动健身所用,广场中心渐高并刻有“水、云、火”纹,分别代表 “精、气、神”,以此来表现“和合”的理念;节气地调和石墩表现“时间养生”[5]。 3.2伊丽莎白及诺娜·埃文斯康复花园 (1) 花园特征 本案例坐落于美国俄亥俄州克利夫兰市植物园内,占地约 1200 ㎡,园区内地形起伏较为明显,园内植物资源丰富,生长着许多成年乔灌木。本设计主要是通过对建筑物与景观设施的组合,使康复花园与周围建筑物完美融合,同时通过植物景观围合空间并与植物园的其他建筑和组成部分巧妙连接,构成协调统一的整体。康复花园主要由演示探索区、休息沉思区、园艺疗法区三个功能分区组成,它们为游客提供了探寻、学习、静思等景观条件,并且每个分区可以开展不同内容和形式活动,具有鲜明的特性。[6] (2) 应用特点 在康复环境中,景观的形象对大脑皮层和心理状态有良好的调节作用,主要表现在景观形象的物态性,时空性以及通感性,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它能够对患者产生积极的心理影响,在身心疾病的恢复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自然要素的介入对身心康复起着促进作用,是一个重要的疗养因子。同时,自然景观与医疗体系相辅相成,医疗体系可用于自然景观营造,自然景观也可以反作用于医疗体系,自然景观通过空气、植物香气等环境因子直接参与到人体的新陈代谢过程中,在外部接触过程中,自然景观能够给人以良好的生理、心理刺激,让人体通过参加某些适合的游园或者园艺活动使人的体格强健。因此,环境因子,感觉刺激,游园或园艺活动共同构成了自然景观反作用于医疗体系的三大途径。 循证设计理念对自然的重视和景观多元化的延伸使得康复景观设计有了科学发展的条件和空间。[13]以传统的设计方法为基础,以园艺疗法上的种植设计和生态设计为主要设计方法,而在功能细节设计上更多得到人们关注的是以人为本(包括上述的明晰性、通达性等)的设计. 传统的设计流程主要包括前期现场调研和相关案例分析,提出概念主题并将使用功能转化为构图形式,其设计思想主要来源于美学理论、艺术技法等。从而在外部空间设计上让形式服从于功能,同时也完善功能。生态学的设计方法是循证设计理念的核心,一方面要把自然景观完美的,持续的状态表现出来,主要以艺术的手法突出植物生长状态;另一方面还要通过景观生态学设计理念营造良好的自然环境,如可以运用明显的激励意识的启发性文字或教育性的指示牌使人尊重自然等。另外,将药用植物、刺激感官的植物组合运用,从而达到医疗教育和园艺治疗的目的。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首要任务是注重游客体验,这就要求设计者在前期需收集并分析现场得到的数据,其中主要包括与病人、医护人员进行沟通以及通过问卷调查来进行游客分类,从而满足不同人群的旅游需求,这就需要对问卷调查进行合理分类,例如:了解康复花园的适用人群需要向游客发放人群调查表,统计使用者到哪里散步需向使用者发放游憩线路调查表,分析使用者在花园做了什么活动,停留时间长短需向使用者发放使用者活动表等。以人文本的设计方法强调人与环境和谐共处,以使用者,使用功能为基础,始终把舒适和实用放在首要地位。此外从医学视角进行景观设计,让使用者从色彩、感官、心理等多方面,多层次得到恢复和治疗。4.小结社会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城市化的进程,然而与人们密切联系的大自然确逐渐远离了人们,当人们失去之后才认识到大自然的可贵,希望寻求一处可以安心静养的自然养生空间。因此,具有养生价值的自然环境景观设计显得尤为重要,可以通过景观满足人们的需求。本文通过对旅游养生的概念的理解和实证案例的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1.通过对环境养生理论及自然养生环境景观的探析,总结出自然养生环境景观可以通过自然环境本身及人们的感官刺激,对人起到感观调控、心理调节、生理调节、景观治疗等作用,从而对人们起到养生之功效。在空间营造上,首先要满足养生功能,根据人的感官特性,通过适宜尺度、限定差异化及引导性等手法来营造养生空间。 2.针对景区千篇一律,文化缺失的现状问题,把养生理念融入到规划中去,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康体养生服务基地,并引入相应的养生理论作为指导,建设养生花园、拓展区及森林氧吧等康体设施,将“养生康体”落到实处。注重对基础服务设施的建设,使其在环境容量的范围内做到优化配置,从而更好地为游客服务。3.在功能需求方面,结合上位规划,通过游客容量的分析,对服务设施规模进行测算,合理分区,在满足游客基本需求的同时,提高构筑物的使用率,避免资源的浪费;道路设置及建筑排布等方面均结合山地特殊地形条件,因地制宜,在尽可能保持地形原貌的同时,合理布局,寻求景区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平衡点。5.泰州仙湖养生区规划 5.1 项目背景“退渔还湖”,还出原生态是整个工程的主旨,场地泰州仙湖景区,目前基地由于大部分区域为蟹塘,除少量河道外,基本不存在自然水面。长期的人工养殖,导致了定程度的水体富营养化,使部分水面水葫芦、藻类等蔓延,恶化水质。陆域部分基本为农田、道路和村庄等人工开发区域,主要的植被为农作物和部分人工林。主要的树木基本沿河道展开,另有少量分布于农田中的部分树林。基本也不存在自然状态的生态区域,所以整治农田湿地,开发利用这片土地,将生态和旅游相结合。目前基地由于大部分区域为蟹塘,除少量河道外,基本不存在自然水面。长期的人工养殖,导致了定程度的水体富营养化,使部分水面水葫芦、藻类等蔓延,恶化水质。陆域部分基本为农田、道路和村庄等人工开发区域,主要的植被为农作物和部分人工林。主要的树木基本沿河道展开,另有少量分布于农田中的部分树林。基本也不存在自然状态的生态区域。目前基地内的村庄多为自发建设,村庄的风貌比较差。村民住房多为平房,宅基地面积在100~140平方米左右;二层别墅式住宅的建设还刚起步,宅基地面积大多超过二百平方米。景观上,区域呈现出典型的水乡风貌和乡村田园风貌。稻田、蟹塘等形成了开阔疏朗的空间景观,河道、道路与沿岸的树木则构成了主要的通道和视线廊道。5.2 设计理念 (1)功能定位养生区是仙湖景区的一部分,主要由四个部分组成,中医养生科普园、植物芳香园、果树采摘园、农耕蔬菜园,让养生不仅可以从理论方面得到普及,养生还可以从嗅觉、味觉等方面着手。科普园:石松樵中医的养身文化,医馆北面、南面都有微地形与植物种植相结合,形成开合不一的空间形式。医馆里主要有石松樵中医养生文化展览区、多媒体功能区、休息养生体验区,让游客不仅能在理论上得到养生知识的科普,也能亲身体验一下。植物园:芳香植物与水景的结合,营造一种舒适、温馨、幽静的休闲环境,让空气中充满着负离子,它不仅可以加强人体维生素的合成,还可以使人的生理活动激活,使人头脑清晰,呼吸畅快。植物芳香园游览线路蜿蜒曲折,道路以石子路进行铺垫,游人在行走的同时,对足部按摩。道路两侧种植了芳香植物,小乔木与草本植物的结合。果蔬采摘园:主要由蔬菜园和果园组成,是养生园的主要组成部分,功能定位与园区的功能定位相一致。突出园区新颖、时尚、内容丰富的采摘功能。果树种类上选择了名、特、优、的品种。同一种类内配置不同成熟期的品种,拉长采摘期。蔬菜园:又由景观蔬菜廊和菜园组成,蔬菜花坛打破传统的菜地形式,让菜地也可以运用到景观设计中;菜园中有一个简单的农家乐可以让游客品尝自己亲手采摘的蔬菜,园中还添置了简单的蔬菜池和廊架,为单调的菜园增添了一丝小情趣。(2)道路分析园子的游览道路分为主干道、次干道、游步道,主干道宽度为4-5m,主要是供电瓶车等交通工具通行,环绕包围园子;次干道宽度为1.5m,主要是连接各个主要景点的,与主干道相连;游步道基本是林荫小道,供游人通行,穿插在景观之中。园子总共有3个出入口,2个是景区其他分区与养生园的分隔点,另外一个是连接景区外的一条主干道,并且正对医馆。广场节点1将医馆与蔬菜园区分开来,过了广场就会进入蔬菜花坛小径,与医馆周边的种植风格不同,从树林进入了农田。广场上有休息设施,有人可以在那里稍作调整再继续游览,还有一个景观喷泉,供游人休憩时欣赏。广场节点2是芳香植物园的小入口,因为植物园与一个主入口相邻,为了有明显的入口标志,所以做了一个半圆的小广场,也为主路与园中的荡起了缓冲作用。植物配置养生园的植物配置以净化空气、降低噪音、杀菌等生态功能为主,许多植物的化学成分可以抗病毒、杀菌等,也有许多植物发挥出来的物质可以通过人的呼吸过程或皮肤进入人体,起到养生、保健的作用。但根据园内不同的功能分区植物的配置还是有一定的区别。如园内的行道树种植的是香樟,因为香樟可以祛风湿、止疼痛、促使胃部舒服。植物芳香园是以植物、水景、石子路等配景结合营造幽静、舒适、温馨的休闲环境,并且园子以芳香植物为主来调节游客的情绪,并对人有养生功能,如柏树、杉树等的香味会使人的血压降低。芳香植物园邻近水边,所以滨水步道种植的是垂柳。芳香植物园植物:香樟、银杏、桂花、丁香、栀子、腊梅、山茶、结香、苏铁等;医馆周围的植物主要以乔木和灌木组成,在空间上植物与地形的结合起到了对医馆遮挡作用,空间的闭合与开敞主要也靠植物的组合来形成。除了形态功能以外,医馆周围植物还具有生态功能,以听觉和触觉植物为主。医馆植物:合欢、栾树、梧桐、松树、龙爪槐、臭椿、紫薇、贴梗海棠、木芙蓉、重瓣木槿、红枫、芭蕉、竹等组成。主路旁边也种植了一些绿篱,有八角金盘、海桐、紫叶李等;果蔬园植物分为两部分,果园的植物以采摘类果树为主,如:桃树、梨树、杏树、樱桃、柑橘、等,也有一些瓜类植物,西瓜等。蔬菜园植物是为蔬菜花坛做点缀的,所以主要以观赏性植物为主,有白玉兰、紫薇、枇杷、海桐、紫叶李、山茶、芙蓉、红枫等。蔬菜园用绿篱围起,有金边黄杨、红叶石楠、金叶女贞。医馆、果蔬园的草本植物大体相同,在乔灌木底下都是大片的草坪,如狗牙根、高羊茅。草坪中配有草本植物来做装饰,为单调的草坪加一些颜色,如有红花酢浆草、二月兰、含羞草、蒲公英、菊花。蔬菜园中还用一些蔬菜做了景观花坛,如可观赏性的花菜、紫苏、小白菜、葱等。田地里也种了萝卜、土豆、小青菜、生菜、西兰花等蔬菜。植物芳香园除了小乔木芳香植物外,还有许多草本芳香植物,不同的花香,对人体有不同的疗效如:薰衣草、薄荷--有抗抑郁作用;牡丹花、芍药花--使人爽朗愉快;菊花、兰花、百合花--可以安定心神,消除疲劳。致谢还要感谢四年来一起同甘共苦的小伙伴们,在我有困难时感谢你们的帮助与关心。最后,感谢我的父母,是他们的鼓励和陪伴让我可以一路向前,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更加努力,不辜负你们对我的期望。 参考文献:[1]王燕.国内外养生旅游基础理论的比较[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8(3):109-114. [2]张积慧. 中国旅游产业的形成及发展趋势研究[D]. 成都: 西南财经大学, 2001. [3]胥兴安,李柏文,杨懿,班璇.养生旅游理论探析[J].旅游研究,2011(1). [4]魏军, 张春花. 养生旅游产品开发初探[J].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08(9): 853 . 4.[5]吴晓舟,等.养生文化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以北京地坛中医药养生文化园环境景观.[6]大卫·坎普,王玲.每个人的花园——伊丽莎白和诺娜·埃文斯康复花园[J].城市环境设 41. [7]李晓颖,石潮刚.康复花园设计初探[J].中国城市林业,2011,(第 3 期).[8]周波,方微.国内养生旅游研究述评[J].旅游论坛,2012,(第 1 期).[9]杨铭铎,陈心宇.休闲、养生、度假旅游概念辨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4:109~316. [10]吴登梅.旅游也可养生[J].粮食问题研究,2006(1):53~54.[11]李土生.儒释道论养生[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2.[12]林洪滨编译.日本关于开发旅游度假区的研究.旅游调研.1995.(10).[13]刘艳芬,张宝军.河北省观赏芳香植物资源及其园林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6):3973,4002. [14]刘松来.养生与中国文化[M].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01:127-132. [15](美)克莱尔?库珀?马科斯.罗华,金荷仙,译.康复花园[J].中国园林,2009(7):1~6. [16]Martha.M.Tyson.The Healing Landscape:Therapeutic Out door Environments[M].USA: MGraw~Hill,1998:13~41. [17]Tyson M M. The healing landscape:Therapeutioutdoor environment[M].Madison,WI: Parallel Press,2008:4~12. [18]Cheakin. Physical effects of negative air ions in a wet sauna [J].Int. J.Biometeorology,2000,40(2):107~112.
引言
目录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_5_1_9_1_6_0_7_2
also can bring spiritual enlightenment.Landscape and natural environment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health tourism, therefore has health function of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landscape design has important value.Based on the concept of health tourism research, the origin of meaning and purpose of development survey, design, and an empirical case study to learn more about keeping in good health.Key words: Travel health、Nature and humanity、The gas monism摘要 1关键词 11.“养生旅游”的相关概念 31.1“养身”的概念 31.2“养生旅游”概念 31.3“旅游度假区”概念 32.养生旅游的起源和发展 43.养生旅游实证案例 53.1 北京地坛中医药养生文化园 5 3.2伊丽莎白及诺娜·埃文斯康复花园 64.小结 65.泰州仙湖养生区规划 75.1 项目背景 75.2 设计理念 7致谢 9参考文献 9附图 9附图1 鸟瞰图.................................................................................................................................................... 18附图2 总平面图................................................................................................................................................ 19附图3 功能分析................................................................................................................................................ 20附图4 道路分析................................................................................................................................................ 21附图5 竖向分析................................................................................................................................................ 22附图6 植物分析................................................................................................................................................ 23附图7 局部设计1............................................................................................................................................. 25附图8 效果图1................................................................................................................................................. 27附图9 局部设计2............................................................................................................................................. 28附图10 效果图2............................................................................................................................................... 29附图11 其他效果图1....................................................................................................................................... 30附图12 其他效果图2....................................................................................................................................... 31附图13 其他效果图3....................................................................................................................................... 32 随着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生活节奏持续加快,现代人面临着严重的生理、心理危机和社会文化多方面的失衡,使人们越来越注重身体的健康、心神的安宁,养生日益成为一个热门话题。Pm值,成为了大众关注的焦点,能见到一个晴空万里的蓝天已成为稀有物,大街上成群的人们带着蓝色的防雾口罩,呼吸疾病层出不穷,雾霾成为了环境污染的首当标志; 食品问题也不断出现问题,人们为了追求眼前利益,罔顾他人生命健康。从地沟油、三聚氰胺、染色馒头,到塑化剂、速生鸡风波,食品安全已经成为社会各界最为关注的焦点热点话题。“人民群众在相对富裕的同时,对食品的疑虑越来越大,从‘吃什么好’已发展到‘什么能吃’;从原来‘吃不起’变成了现在‘不敢吃’。”[]动植物资源持续减少,过度采伐、偷猎等造成了珍惜动植物资源的加速灭绝。在健康无法得到保证的同时,人们的精神家园也发生了崩塌,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西方思想的精华与糟粕一起传进中国,加上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统治,封建余毒仍根深蒂固。世俗化越来越普遍,人们丢失了核心价值观,在经济大潮中变得彷徨,迷失。这时候,旅游养生就成为了群众新追求的游乐项目,在繁扰的工作日外,走出城市,接近自然,净化身心,从不同的方面来了解养生、体验养生。 1.“养生旅游”的相关概念 1.1“养身”的概念养生,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活动。所谓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之意;所谓养,即保养、调养、补养之意。总之,养生就是保养生命的意思。《庄子·养生主》:“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养生是人们对物质以及精神需求上的一种养护身心健康的活动。所谓“生”就是生命;“养”即保养、调养、补养。养生就是保养生命。在国外,Wellness 即养生,这一词汇产生于 1961 年,最早是由美 Halbert Dun 医师提出来,将 well-being 和 fitness 结合而成,他觉得养生是一种自我满足的状态。[16] 养生的方法很多,比如适当运动,改善饮食,改善环境或者医药调理等等,而度假旅游也是其中重要的一类。旅游是人们业余时间解放身心的一个过程,人们在旅游的过程中可以参与到各种旅游项目中去,在现在紧张高压的工作生活下,旅游能够愉悦心情,使身体身心得到放松,而度假是一种活动形式,使人们提高了生活品质,满足精神层面的需求。因而,度假旅游顺应养生趋势得到了更多人们的认可。 1.2“养生旅游”概念关于养生旅游的概念界定,国外与国内众多学者提出了多种不同的定义,养生旅游区别于普通旅游的主要特点在于,养生旅游不仅进行的是生态景观的游憩与观光,同时利用其自然环境优势,来进行有利于身心健康的养生活动,从而达到生态旅游与养生旅游的双重目的。如下表:到目前为止,对养生旅游的定义都有着不同的个人见解,综上所述,结合本课题的规划研究,现将本文中的养生旅游定义为:根据本地区的自然资源和生态资源现状,通过对其特色养生资源的整合与重组,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利用不同方式进行养生旅游项目的规划与开发,根据养生市场需求来顺应国内旅游养生度假开发的趋势,使其成为当地特色分明、主题突出、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养生旅游胜地。[9] 表 1.1 国内外学者研究概况 1.3“旅游度假区”概念 Chuck Y.Gee(1988)认为:旅游度假区的主要特点是利用其优美轻松环境给人自然放松的感受,并通过设置一些趣味性活动,以及提供优质的服务,从而使人们享受到一种高品质的休闲与放松。[17]毛建华,陈东田等(2001)指出:旅游度假区是生态环境优美,自然资源的集合体,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达到可供人游览休憩的规模形式,有着系统完整的旅游功能与条件,能够给人提供休闲娱乐、修身养性、康体健身的旅游项目,为游客精心设计和满足需求的服务设施。[8]刘家明在《旅游度假区发展演化规律的初步探讨》里把我国目前的旅游度假区的现状分为成熟型、功能转换型、观光型、待调整型、待开发型。综上所述,旅游度假区是旅游地的一种类型,是一种以休闲度假为主要目的,通过向旅游者提供配套的设施与服务、具有丰富休闲度假内容、环境良好的综合性旅游服务基地。作为度假旅游的主要目的地--旅游度假区,具有良好的度假环境应是旅游度假区的基础条件,而对度假环境的消费及为度假目的而配备的各项设施、服务和其他旅游内容是旅游度假区的吸引物体系。度假环境应包括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心理环境 3 个方面,良好的度假环境应体现出舒适性、康益性和安全性。2.养生旅游的起源和发展国外的养生旅游,起源于 20 世纪 30 年代的美国、墨西哥,通常以运动和医疗方面为主要项目,来解决当时人们面对工业时代进程下的工作、生活以及环境的问题,依据当时的时代背景,为游客提供一种放松身体、缓解压力、改善心情与健康体魄的活动方式。国外学者从多个方面,对于养生旅游的发展进行了研究与阐述。以健身活动和医疗护理为特征的养生旅游起源于 20 世纪 30 年代的美国与墨西哥,1995 年 Xmrse 、Lalta 、Shepherd、Huff-Rousselle and Eushman 提出通过养生旅游不仅可以唤起人们对健康的关注,而且还能转变人们以往改善健康和治疗疾病问题的观念。Ross 认为是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转变等因素诱发了以疗养为目的的旅游,并对养生旅游做了阐述;Tim Bentiey and Delmy Meye 认为在休闲养生旅游中不仅要提供能改善人们身心健康的旅游产品,同时还要配备相应的养生保健设施;Steve Jefferson 指出养生旅游是以追求身心、精神、感情和灵魂平衡以及谐为目的的一项旅游活动;M. Smith and Kelly 从养生旅游者的动机、场所、目的地等方面概括了养生旅游的范涛。[15]国外对环境景观的研究侧重于景观对人的康复及疗养作用,其理论研究较为深入,但对于养生概念的剖析还没有定论。中华名族有着悠久的养生文化传统和养生观念。2002 年的南省三亚保健康复旅游成为我国养生旅游的开端,到 2007 年养生旅游已成为风靡全国的尚旅游热点。郭鲁芳(2005)学者认为养生旅游是一种消解第三状态、增进人们身心健康的旅游活动。孙铭明、徐天英认为应提高对老年人养生保健市场和老年养生保健旅游项目的开发;随后,吴登梅、陈瑾等学者指出养生旅游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并根据阴阳五行的原理来调节人们心态和强身人们身心健康的一种活动。张群,张玉华(2006)提出开发中老年中医药养生旅游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魏军、张春花(2008)指出养生旅游是以休闲养生活动为主题、生态环境为背景的专项旅游产品,并对养生旅游产品设计从四个方面进行了探索。韦浩阳以巴马盘阳河的乡村旅游开发为例,提出了适合乡村生态旅游和养生度假的发展模式以及概念;张金霞、罗安宁(2009)以灵龙峡养生旅游景区为例阐述了养生旅游必备的 4 个条件。[2]目前,国内对于养生旅游的研究成果还是很多的,其重点还是主要集中在养生旅游的作用机对人体健康的价值等方面,但对于养生作用的本质及作用原理还没有深入研究。综上所述,我国国内养生旅游种类繁多,旅游品牌丰富,笔者认为,养生旅游可以分为:温泉养生旅游,乡村养生旅游,宗教养生旅游,医药养生旅游,生态养生旅游等类型。针对本次规划研究对象,应通过对其特色资源分析,根据度假区特有的资源优势,寻到适合其发展的旅游养生类型及发展模式,并对其进行规划分析。3.养生旅游实证案例3.1 北京地坛中医药养生文化园 (1)项目简介 地坛中医药养生文化园以中医药养生文化为主题,是我国第一家以养生文化为主题的公园,它位于地坛公园内,占地面积约 2.5 公顷。2010 年 4 月 19 日将园内原有的牡丹园改造成中医药养生文化园。 (2)设计理念 中医药养生学的精髓在于通过“时间养生”和以经络连接的“脏腑养生”达到“精、气、神”的“和合”。该项目突出和谐养生主题,运用环境、文化、时间、运动、五脏等中医养生理论与景观设计相结合,打造为一个可以休闲、养生、科普、交流等于一体的养生公园。 (3)设计方案 该公园以水和路为经络,将五个区域相贯穿,即金区(肺区)、木区(肝区)、水区(肾区)、火区(心区)、土区(脾区)五个区。 A.金区(肺区) 该区位于整个园区的西南方向,以白色调为主。肺为相傅之官,司呼吸,主治节。故树木成林,结合林下调息广场,形成清新安静的呼吸吐纳环境。该区主要设有林下健身广场、健身步道等。健身广场一个为调息广场,适于练习静功;另一个为引导广场,适宜导引运动;还按照中医足底按摩原理设置了健身步道,通过铺设卵形小石子,使游客可以在上面赤足行走,来进行足底按摩,进而改善脏腑,健体养生。 B.木区(肝区) ??该区域位于园区的东边,以青绿色调为主。肝为将军之官,体阴而用阳。此区设养生长廊,漫步其间,浮雕彩绘,展板娓娓讲述养生理念。主要有针灸铜人、悦和苑、草药圃、养生长廊、养生坊、杏林问茶、木制如意葫芦等景点。 C.水区(肾区) 该区位于整个园区的北边,道路铺设以暗黑色调为主。肾是人的生命活动中根本所在。肾为作强之官,内蕴元阴元阳。故以石为阳,以水为阴,呈现山环水抱的园林景观。通过小溪、瀑布、山石、跌水等景观,营造出一种安静舒适的养生环境。将炼丹炉至于潭中,寓意“水中有火,阴阳并济”之意,并设有孙思邈雕塑等。 D.火区(心区) 心区位于园区的南边,整体色调以暖红为主。心为君主之官,有元曲有矩,主神明。结合现状亭廊,此区设方、圆形活动广场。该区主要由涌泉、致和廊、火焰雕塑和致和广场组成。致和廊,体现了整体园区“和”的理念;致和休闲广场用来修养身心;火区中心设一块形似心脏的景石,水从中流出,来比喻心之泵血;心在五行中属火,因此塑以红色火焰雕塑,象征君主之火、阳明之火。 E.土区(脾区) 该区域位于整个园区的中心。脾为仓禀之官,居中斡旋气机,生化气血。故设运动广场。这里主要设置了运动养生广场、“二十四节气”地雕、节气石墩等。运动养生广场主要为群众运动健身所用,广场中心渐高并刻有“水、云、火”纹,分别代表 “精、气、神”,以此来表现“和合”的理念;节气地调和石墩表现“时间养生”[5]。 3.2伊丽莎白及诺娜·埃文斯康复花园 (1) 花园特征 本案例坐落于美国俄亥俄州克利夫兰市植物园内,占地约 1200 ㎡,园区内地形起伏较为明显,园内植物资源丰富,生长着许多成年乔灌木。本设计主要是通过对建筑物与景观设施的组合,使康复花园与周围建筑物完美融合,同时通过植物景观围合空间并与植物园的其他建筑和组成部分巧妙连接,构成协调统一的整体。康复花园主要由演示探索区、休息沉思区、园艺疗法区三个功能分区组成,它们为游客提供了探寻、学习、静思等景观条件,并且每个分区可以开展不同内容和形式活动,具有鲜明的特性。[6] (2) 应用特点 在康复环境中,景观的形象对大脑皮层和心理状态有良好的调节作用,主要表现在景观形象的物态性,时空性以及通感性,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它能够对患者产生积极的心理影响,在身心疾病的恢复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自然要素的介入对身心康复起着促进作用,是一个重要的疗养因子。同时,自然景观与医疗体系相辅相成,医疗体系可用于自然景观营造,自然景观也可以反作用于医疗体系,自然景观通过空气、植物香气等环境因子直接参与到人体的新陈代谢过程中,在外部接触过程中,自然景观能够给人以良好的生理、心理刺激,让人体通过参加某些适合的游园或者园艺活动使人的体格强健。因此,环境因子,感觉刺激,游园或园艺活动共同构成了自然景观反作用于医疗体系的三大途径。 循证设计理念对自然的重视和景观多元化的延伸使得康复景观设计有了科学发展的条件和空间。[13]以传统的设计方法为基础,以园艺疗法上的种植设计和生态设计为主要设计方法,而在功能细节设计上更多得到人们关注的是以人为本(包括上述的明晰性、通达性等)的设计. 传统的设计流程主要包括前期现场调研和相关案例分析,提出概念主题并将使用功能转化为构图形式,其设计思想主要来源于美学理论、艺术技法等。从而在外部空间设计上让形式服从于功能,同时也完善功能。生态学的设计方法是循证设计理念的核心,一方面要把自然景观完美的,持续的状态表现出来,主要以艺术的手法突出植物生长状态;另一方面还要通过景观生态学设计理念营造良好的自然环境,如可以运用明显的激励意识的启发性文字或教育性的指示牌使人尊重自然等。另外,将药用植物、刺激感官的植物组合运用,从而达到医疗教育和园艺治疗的目的。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首要任务是注重游客体验,这就要求设计者在前期需收集并分析现场得到的数据,其中主要包括与病人、医护人员进行沟通以及通过问卷调查来进行游客分类,从而满足不同人群的旅游需求,这就需要对问卷调查进行合理分类,例如:了解康复花园的适用人群需要向游客发放人群调查表,统计使用者到哪里散步需向使用者发放游憩线路调查表,分析使用者在花园做了什么活动,停留时间长短需向使用者发放使用者活动表等。以人文本的设计方法强调人与环境和谐共处,以使用者,使用功能为基础,始终把舒适和实用放在首要地位。此外从医学视角进行景观设计,让使用者从色彩、感官、心理等多方面,多层次得到恢复和治疗。4.小结社会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城市化的进程,然而与人们密切联系的大自然确逐渐远离了人们,当人们失去之后才认识到大自然的可贵,希望寻求一处可以安心静养的自然养生空间。因此,具有养生价值的自然环境景观设计显得尤为重要,可以通过景观满足人们的需求。本文通过对旅游养生的概念的理解和实证案例的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1.通过对环境养生理论及自然养生环境景观的探析,总结出自然养生环境景观可以通过自然环境本身及人们的感官刺激,对人起到感观调控、心理调节、生理调节、景观治疗等作用,从而对人们起到养生之功效。在空间营造上,首先要满足养生功能,根据人的感官特性,通过适宜尺度、限定差异化及引导性等手法来营造养生空间。 2.针对景区千篇一律,文化缺失的现状问题,把养生理念融入到规划中去,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康体养生服务基地,并引入相应的养生理论作为指导,建设养生花园、拓展区及森林氧吧等康体设施,将“养生康体”落到实处。注重对基础服务设施的建设,使其在环境容量的范围内做到优化配置,从而更好地为游客服务。3.在功能需求方面,结合上位规划,通过游客容量的分析,对服务设施规模进行测算,合理分区,在满足游客基本需求的同时,提高构筑物的使用率,避免资源的浪费;道路设置及建筑排布等方面均结合山地特殊地形条件,因地制宜,在尽可能保持地形原貌的同时,合理布局,寻求景区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平衡点。5.泰州仙湖养生区规划 5.1 项目背景“退渔还湖”,还出原生态是整个工程的主旨,场地泰州仙湖景区,目前基地由于大部分区域为蟹塘,除少量河道外,基本不存在自然水面。长期的人工养殖,导致了定程度的水体富营养化,使部分水面水葫芦、藻类等蔓延,恶化水质。陆域部分基本为农田、道路和村庄等人工开发区域,主要的植被为农作物和部分人工林。主要的树木基本沿河道展开,另有少量分布于农田中的部分树林。基本也不存在自然状态的生态区域,所以整治农田湿地,开发利用这片土地,将生态和旅游相结合。目前基地由于大部分区域为蟹塘,除少量河道外,基本不存在自然水面。长期的人工养殖,导致了定程度的水体富营养化,使部分水面水葫芦、藻类等蔓延,恶化水质。陆域部分基本为农田、道路和村庄等人工开发区域,主要的植被为农作物和部分人工林。主要的树木基本沿河道展开,另有少量分布于农田中的部分树林。基本也不存在自然状态的生态区域。目前基地内的村庄多为自发建设,村庄的风貌比较差。村民住房多为平房,宅基地面积在100~140平方米左右;二层别墅式住宅的建设还刚起步,宅基地面积大多超过二百平方米。景观上,区域呈现出典型的水乡风貌和乡村田园风貌。稻田、蟹塘等形成了开阔疏朗的空间景观,河道、道路与沿岸的树木则构成了主要的通道和视线廊道。5.2 设计理念 (1)功能定位养生区是仙湖景区的一部分,主要由四个部分组成,中医养生科普园、植物芳香园、果树采摘园、农耕蔬菜园,让养生不仅可以从理论方面得到普及,养生还可以从嗅觉、味觉等方面着手。科普园:石松樵中医的养身文化,医馆北面、南面都有微地形与植物种植相结合,形成开合不一的空间形式。医馆里主要有石松樵中医养生文化展览区、多媒体功能区、休息养生体验区,让游客不仅能在理论上得到养生知识的科普,也能亲身体验一下。植物园:芳香植物与水景的结合,营造一种舒适、温馨、幽静的休闲环境,让空气中充满着负离子,它不仅可以加强人体维生素的合成,还可以使人的生理活动激活,使人头脑清晰,呼吸畅快。植物芳香园游览线路蜿蜒曲折,道路以石子路进行铺垫,游人在行走的同时,对足部按摩。道路两侧种植了芳香植物,小乔木与草本植物的结合。果蔬采摘园:主要由蔬菜园和果园组成,是养生园的主要组成部分,功能定位与园区的功能定位相一致。突出园区新颖、时尚、内容丰富的采摘功能。果树种类上选择了名、特、优、的品种。同一种类内配置不同成熟期的品种,拉长采摘期。蔬菜园:又由景观蔬菜廊和菜园组成,蔬菜花坛打破传统的菜地形式,让菜地也可以运用到景观设计中;菜园中有一个简单的农家乐可以让游客品尝自己亲手采摘的蔬菜,园中还添置了简单的蔬菜池和廊架,为单调的菜园增添了一丝小情趣。(2)道路分析园子的游览道路分为主干道、次干道、游步道,主干道宽度为4-5m,主要是供电瓶车等交通工具通行,环绕包围园子;次干道宽度为1.5m,主要是连接各个主要景点的,与主干道相连;游步道基本是林荫小道,供游人通行,穿插在景观之中。园子总共有3个出入口,2个是景区其他分区与养生园的分隔点,另外一个是连接景区外的一条主干道,并且正对医馆。广场节点1将医馆与蔬菜园区分开来,过了广场就会进入蔬菜花坛小径,与医馆周边的种植风格不同,从树林进入了农田。广场上有休息设施,有人可以在那里稍作调整再继续游览,还有一个景观喷泉,供游人休憩时欣赏。广场节点2是芳香植物园的小入口,因为植物园与一个主入口相邻,为了有明显的入口标志,所以做了一个半圆的小广场,也为主路与园中的荡起了缓冲作用。植物配置养生园的植物配置以净化空气、降低噪音、杀菌等生态功能为主,许多植物的化学成分可以抗病毒、杀菌等,也有许多植物发挥出来的物质可以通过人的呼吸过程或皮肤进入人体,起到养生、保健的作用。但根据园内不同的功能分区植物的配置还是有一定的区别。如园内的行道树种植的是香樟,因为香樟可以祛风湿、止疼痛、促使胃部舒服。植物芳香园是以植物、水景、石子路等配景结合营造幽静、舒适、温馨的休闲环境,并且园子以芳香植物为主来调节游客的情绪,并对人有养生功能,如柏树、杉树等的香味会使人的血压降低。芳香植物园邻近水边,所以滨水步道种植的是垂柳。芳香植物园植物:香樟、银杏、桂花、丁香、栀子、腊梅、山茶、结香、苏铁等;医馆周围的植物主要以乔木和灌木组成,在空间上植物与地形的结合起到了对医馆遮挡作用,空间的闭合与开敞主要也靠植物的组合来形成。除了形态功能以外,医馆周围植物还具有生态功能,以听觉和触觉植物为主。医馆植物:合欢、栾树、梧桐、松树、龙爪槐、臭椿、紫薇、贴梗海棠、木芙蓉、重瓣木槿、红枫、芭蕉、竹等组成。主路旁边也种植了一些绿篱,有八角金盘、海桐、紫叶李等;果蔬园植物分为两部分,果园的植物以采摘类果树为主,如:桃树、梨树、杏树、樱桃、柑橘、等,也有一些瓜类植物,西瓜等。蔬菜园植物是为蔬菜花坛做点缀的,所以主要以观赏性植物为主,有白玉兰、紫薇、枇杷、海桐、紫叶李、山茶、芙蓉、红枫等。蔬菜园用绿篱围起,有金边黄杨、红叶石楠、金叶女贞。医馆、果蔬园的草本植物大体相同,在乔灌木底下都是大片的草坪,如狗牙根、高羊茅。草坪中配有草本植物来做装饰,为单调的草坪加一些颜色,如有红花酢浆草、二月兰、含羞草、蒲公英、菊花。蔬菜园中还用一些蔬菜做了景观花坛,如可观赏性的花菜、紫苏、小白菜、葱等。田地里也种了萝卜、土豆、小青菜、生菜、西兰花等蔬菜。植物芳香园除了小乔木芳香植物外,还有许多草本芳香植物,不同的花香,对人体有不同的疗效如:薰衣草、薄荷--有抗抑郁作用;牡丹花、芍药花--使人爽朗愉快;菊花、兰花、百合花--可以安定心神,消除疲劳。致谢还要感谢四年来一起同甘共苦的小伙伴们,在我有困难时感谢你们的帮助与关心。最后,感谢我的父母,是他们的鼓励和陪伴让我可以一路向前,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更加努力,不辜负你们对我的期望。 参考文献:[1]王燕.国内外养生旅游基础理论的比较[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8(3):109-114. [2]张积慧. 中国旅游产业的形成及发展趋势研究[D]. 成都: 西南财经大学, 2001. [3]胥兴安,李柏文,杨懿,班璇.养生旅游理论探析[J].旅游研究,2011(1). [4]魏军, 张春花. 养生旅游产品开发初探[J].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08(9): 853 . 4.[5]吴晓舟,等.养生文化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以北京地坛中医药养生文化园环境景观.[6]大卫·坎普,王玲.每个人的花园——伊丽莎白和诺娜·埃文斯康复花园[J].城市环境设 41. [7]李晓颖,石潮刚.康复花园设计初探[J].中国城市林业,2011,(第 3 期).[8]周波,方微.国内养生旅游研究述评[J].旅游论坛,2012,(第 1 期).[9]杨铭铎,陈心宇.休闲、养生、度假旅游概念辨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4:109~316. [10]吴登梅.旅游也可养生[J].粮食问题研究,2006(1):53~54.[11]李土生.儒释道论养生[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2.[12]林洪滨编译.日本关于开发旅游度假区的研究.旅游调研.1995.(10).[13]刘艳芬,张宝军.河北省观赏芳香植物资源及其园林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6):3973,4002. [14]刘松来.养生与中国文化[M].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01:127-132. [15](美)克莱尔?库珀?马科斯.罗华,金荷仙,译.康复花园[J].中国园林,2009(7):1~6. [16]Martha.M.Tyson.The Healing Landscape:Therapeutic Out door Environments[M].USA: MGraw~Hill,1998:13~41. [17]Tyson M M. The healing landscape:Therapeutioutdoor environment[M].Madison,WI: Parallel Press,2008:4~12. [18]Cheakin. Physical effects of negative air ions in a wet sauna [J].Int. J.Biometeorology,2000,40(2):107~112.
引言
目录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nongxue/jgx/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