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洲尚春木业片区景观改造规划设计(附件)

摘要: 1摘要:根据滨江景观建设的原则,结合八卦洲滨江地区景观建设现状,在分析其优势及问题的基础上,对有待开发的滨江景观带提出建议。本案以南京市八卦洲老厂房改造为例,在结构保留、建筑内部空间及功能布置、外部环境等方面,探索旧工业厂房改造的合理化策略。同时结合民宿改造提高该区域的景观质量。
目录
引言
引言八卦洲街道位于南京市栖霞区西北部,与六合区、浦口区组成南京江北新区,面积56平方公里,是长江中的第三大岛,有“江中绿岛”和“中国芦蒿第一乡”之称。环洲路与长江北面之间包含大量船坞,具有良好的景观基地,如何利用这些具有一定年代感的旧厂房进行改造,从而提升景观质量,打造优美的滨江景观风光带是本案所要进行探讨的问题。
1 文献综述
1.1滨江景观建设原则
本案位于长江北岸,属于滨江地区。因为长江水位存在季节性变化,因此在对于旧厂房的改造前,应先明确滨江景观建设原则。通过原则,才能合理的对场地进行改造,保证改造后的景观具有实际的意义与一定的可实施性。
1.1.1生态效益主导原则 滨江地区应以维护自然环境生态为原则,在开发过程中保证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和谐稳定即应用生态学原理,以自然生境为幕本,运用天然材料,塑造景观个性,实现景观的可持续发展[]主要从生物多样性角度出发,努力营造自然生物群落景观特色。[]
1.1.2体现景观共享性原则 滨江地区一般是城市景色最优美的地区,应与全体市民共同享受滨江地区规划不应把临水地区划归某些单位专用,必须切实保证岸线的共享性另外,从用地项目上看,滨江地区可布置旅游、商业、休憩和体育设施,少布置办公楼,不布置工业项目,以便对广大市民开放。
1.1.3营造亲水环境原则 在城市中,滨江地区是最具灵性与吸引力的空间之一,因此,应积极创造亲水的公共活动空间,活动内容,同时设置亲水设施,营造亲水的视觉感受。[]
1.1.4注重安全设施原则 城市的滨江地区往往而临潮水、洪水的威胁,为满足城市防洪的需要,在规划前应充分调查洪水周期、淹没范围等防洪资料,并在此基础上考虑工程施工条件及交通规划要求,设置防洪堤、防洪墙等防洪工程设施,以保证滨江水地区的安全在规划处理上,一般采用不同高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 5 1 9 1 6 0 7 2 
度临水台地的做法。
1.1.5尊重城市历史文脉原则 城市滨江地区应充分挖掘城市的文化内涵,注意保留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历史遗迹,并注重对历史遗存的保护、挖掘和利用,将历史元素融入公共空间中,以提高景观活力,塑造与城市景观统一协调的滨江风光带。[]
1.2后工业景观
1.2.1后工业景观产生的背景 20世纪60年代以来,伴随着第三次产业革命的浪潮,服务业和高科技产业成为经济活动的主导,曾经是工业革命时代宠儿的制造业出现颓势,而曾经被掩盖在其炫目光环后的一系列工业时代后遗症开始显现:土壤和水等周边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生态平衡失调及其带来的物种流失。尤其是在这些工业废弃地上出现的破败、荒凉的景象,己给周边城市居民的身心健康构成潜在的威胁。为了改变这种局面,众多景观设计师打破常规,运用独特的设计语言,不仅改善了环境,更创造出一种新的景观形式,又称为后工业景观。[]
1.2.2后工业景观的社会文化背景 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再到后工业社会,人类通过技术的进步,从依赖自然到征服自然,最后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社会形态的演替也带来景观的演替。后工业景观正是人类文化景观原生演替的结果,是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的产物。后工业文明作为工业文明的替代形态,是基于人类对工业文明的深刻反省。[]工业文明在创造了辉煌的现代文明的同时,对自然生态造成了巨大破坏并且己经危及人类自身的生存,因此人类转向一种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的方向,重塑自然生态和人与自然的关系。在这种文化背景之下,“重建”、“再生”与“循环利用”成为人们进行景观改造的基本策略和时代主题。[]
20世纪60年代,一场声势浩大的环境保护运动蓬勃开展。美国通过了第一批环境立法;1970年第一个地球日的产生;1972年在斯德哥尔摩召开的联合国第一届人类环境会议,促使世界各国及人民关注我们共生的地球的环境问题。
基于这种时代发展背景,从城市设计到建筑和景观领域,主流价值观发生了逐渐的转变:注重生态的、符合可持续发展的,代替了粗放的自然掠夺式的;注重质量的、小规模的建设与改造,代替了高歌猛进的大拆大建;注重地方文脉、尊重历史文化的,代替了标准建造模式。
1.2.3工业旅游的兴起 在城市和区域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怎样积极的重新利用这些产业遗留的文化资本,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各国和各地区都重新审视和评估作为工业发展历史见证的工业遗产资源的价值。在文化景观的基础上,政府和企业展开主动的市场营销策略,改善工业遗产地区的形象,同时积极开发工业旅游。[]
在德国,一项主题为“欧洲:一份共同的遗产”的活动中,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政府提出了建立“欧洲工业遗产巡游”( European Route of Industrial Heritage,简称ERIN)工程的设想。[]该项计划在欧盟委员会的支持下,通过欧洲各国间的相互合作,整合各国的工业遗产资源,形成以工业历史和文化为主题的旅游路线,通过发展工业旅游,促进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工业废弃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ERIN计划反映了欧洲国家在后工业社会的背景下,保护和利用工业遗产的整体策略,复兴当地经济,增加就业机会,同时满足当今社会居民日益增长的对于文化消费与休闲旅游的需求。
在英国,也有专门研究工业遗产在今日生活中的经济、居住和文化等方面的作用的机构,如:查尔斯王子创办的凤凰基金会和遗产更新基金会。对历史工业建筑物进行一系列购买、开发、改建、出售,并将所得用于后续项目资金。基金会促进人们对工业建筑遗产价值的认识,并辅助社区组织对社区内工业遗产开发利用。
现在世界各国均比较认可“工业旅游”的形式,参观以前甚至仍然在生产过程中的工厂,并将资金所得用于厂区的维护及后续发展上。“工业旅游”被认为是保护工业遗产资源和获得良好经济回报的较为合适的方式。[]
1.3民宿改造
1.3.1本土化设计 建筑设计大师崔恺先生曾经指出,“本土”的概念有三层涵义。其一是环境的概念,就是脚下的这片土地。其二是文化的概念,就是生长于这片沃土之上生生不息的文化,它既代表古老文明,又呈现于现代生活。其三是空间的概念,就是建筑的地域性和场所感。崔恺先生还指出,本土设计不是乡土主义,主张文化的创新,反对保守与倒退,建筑不是个人的作品,而应属于土地。
讲到本土文化,自然得谈一下文化真实性。在旅游学的语境下,文化真实性是指旅游者能体验到的真实的地方文化。因此虚假的,模块化的民宿改造是不可行。
1.3.2建筑人情化 芬兰建筑设计大师阿尔瓦阿尔托指出,理性本身在现代建筑的初期并没有错,这一阶段已成过去。问题是理性化发展还不够深入在最近的现代建筑阶段不是要反对理性主义倾向,而是要将理性的方法从技术领域转向人文和心理学领域。[]其本人设计建筑时首先考虑的便是人心理的要求其次才是其作为建筑师个人的想法。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nongxue/jgx/18.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