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高层建筑周边景观设计以新海连大厦为例(附件)
摘要:现如今中国城镇化趋势愈加明显,城市内高层建筑不仅仅是一个城市的象征,在提供城市开放空间上更有其特殊的意义。但随着目前国内许多城市高层建筑的大量涌现,许多高层建筑并没能很好的创造出有效的可供利用的开放空间,造成了资源浪费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如堵塞城市内部交通,降低景观环境等负面作用。由此本文通过对比中外同等规模城市中心高层建筑和周边景观的关系,分析中国城市中心高层建筑与开放空间的融合过程中出现的弊病和不足,城市高层建筑必须显现出对城市交通、城市功能、城市肌理、城市生态和商业价值的方面的价值,如何利用和改造现有的城市开放空间以达到这样的目的也是本文讨论的重点所在。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或绪论)1
1.综述2
1.1城市公共空间和高层建筑 2
1.1.1城市公共空间 2
1.1.2城市高层建筑2
1.2城市公共空间的相关分类2 1.3国内外对高层建筑周边的开放空间的研究3 1.3.1美国对营建公共开放空间的奖励制度3
1.3.2日本高层建筑中的开放空地 3 1.3.3我国高层建筑中的开放空间 3 1.4高层建筑底部开放空间的设计 3
1.4.1高层建筑底部开放空间的空间布局 3 1.4.2人的领域 3 1.4.3车行道的组织 3
1.4.4停车场的设置 4
1.5高层构筑底部开放空间的领域尺度 4 1.5.1宏观尺度 4
1.5.2微观尺度 4
1.6生态友好的开放空间 4 1.7案例分析 4 1.7.1项目概况 4 1.7.2项目平面图 5 1.7.3入口节点景观设计 5 1.8针对高层构筑开放空间规划的建议 6
1.8.1因地制宜进行场地设计 6
1.8.2解决多功能的需求 6 1.8.3后期管理和维护 6 2设计说明 7 2.1基地分析 7 2.1.1场地区位分析 7
2.1.2气候条件分析7 2.1.3交通条件分析7 2.1.4 旅游文化分析7 2.1.5基地现状分析7 2.2设计依据及原则 8 2.2.1设计依据8 2.2.2设计原则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 5 1 9 1 6 0 7 2
8 2.2.3景观设计理念与策略 8 2.3分区景观设计 8 2.3.1入口广场区 8 2.3.2停车场区 9 2.3.3滨水游览区 9 2.3.4主要活动区 9 2.3.5安静休憩区 10 2.3.6林下体验区 10 2.4技术经济指标 10 3结论10
致谢11
参考文献11
附图12
图1区位分析12
图2上层规划13
图3现状分析14
图4场地建筑分析15
图5构思理念16图6总平面图17图7立面图18图8鸟瞰图19图9功能分区20图10景观结构21图11道路交通22图12竖向分析23图13种植分析24图14照明分析25图15局部效果26图16节点详图127
图17节点详图228
图18节点详图329图19节点详图430
城市高层建筑中的开放空间周边景观设计
——以连云港新海连大厦为例
景观121学生 张枫舒
引言
引言
1967年产生于美国纽约曼哈顿的Paley park的开园,当时被称为Vest Pocket Park,也就是今日“袖珍公园”的起源。
在日本高层建筑的用地内创造的开放空地被称为“袖珍公园”,在为人们提供公共空间的同时,还承担形成城市景观的重要任务。[1]
从尺度上来讲,城市高层建筑中的开放空间归类于城市小规模空间,并能够细分为与交通关联的空间如人行街道和地铁出入口等、与建筑相关的附属空间如屋顶花园和由建筑围合出的中庭和天井式空间。
从布局上来讲,中国许多城市中心的高层建筑布局和国外同级别城市的区别可以从城市的肌理图中进行分析:同尺度下可以看到类似日本大阪和美国曼哈顿高层建筑的密集程度和国内大型城市“稀建筑,宽道路”的格局对比十分明显,首先是国内道路多交通干道,而国外则是毛细道路网,另一个原因就是部分高层建筑占用面积(包含围墙围合的区域)过大,和干道一起挤压临街道路,使外部景观破碎不完整。但也要看到国内也存在例如北京“三里屯SOHO”等优秀的案例能够将外部景观和高层建筑的关系很好地协调统一并展示出来。
最近,针对居住小区是否应该拆除围墙,推广开放式小区在社会上形成了激烈的讨论,中国城市中心的高层建筑其实也存在着一堵无形的墙,如何打破这堵墙,创造一个内外部统一和谐的景观环境也是未来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综述
1.1城市公共空间和高层建筑
1.1.1城市公共空间
一般来讲,城市公共空间也被人们称为是城市的外部空间,是存在于建筑实体之间的开放空间。狭义上来说,则是指人流活动相对较为集中的外部城市空间。作为城市外部空间内涵最为丰富的一部分,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可以说是当今城市设计和景观设计的焦点问题之一。(2(
城市公共空间为人们提供了可以举行各种活动的空间场所,目的是为广大公众服务。从根本上来讲,城市公共空间是市民社会生活的场所是城市实质环境的精华,多元文化的载体和独特魅力的源泉。公共空间建设的具体质量直接影响到城市综合竞争力和大众的满意度,因此,城市的决策者、建设者和使用者都对其给予特别的关注。(3(
1.1.2城市高层建筑
高层建筑,即是有较多楼层,高度也比较高的建筑。现在各划分多层建筑和高层建筑的标准并不统一。中国目前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里中的说明:我们将10层和以上的建筑或者是高于28m的钢筋混凝土构筑称为是高层建筑。(4(
1.2 城市公共空间的相关分类
总体上,城市公共空间,是指城市私有空间以外的区域,是连接人与人之间的自由空间。狭义地讲,城市公共空间运动的人相对集中的城市空间。城市公共空间的外部空间是内涵最丰富的部分同时也是城市设计的重点。
公共空间是在城市空间中未被建筑覆盖的空地,除交通用地外,还包括能被持续确保的空地,这其中与城市高层建筑密切相关的多是一些小规模空间。
区域
分类
与小公园、儿童游园相关联的空间
儿童游园、小广场、绿道和绿地
与道路关联的空间
交通岛、高架桥下、步行道的栽植区、自行车存放处
与地下交通关联的空间
地铁出入口、车站广场等
建筑附属空间
公共设施等周边
1.3国内外对高层建筑周边的开放空间的研究
1.3.1美国对营建公共开放空间的奖励制度
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初,城市步行空间的混乱不堪开始受到重视,在法律许可的前提下,一些出名的办公楼建筑面积被缩小,曼哈顿一些出名的办公楼牺牲建筑面积,创造出美国首批现代步行广场,此后曼哈顿的高层建筑几乎都配备了公共开放空间,(5(但后来又陷入了建的越多越好的误区,出现了一些脱离人们需要缺乏人活动的广场。
1.3.2日本高层建筑中的开放空地
1980后在日本规划者将城市空间和城市交通和高层建筑的内部相合并,高层建筑的周围环境和底部空间的设计不仅更加丰富,并与城市的交通系统有机的连接起来形成了空间化、大中庭、综合化和节约化的特点。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或绪论)1
1.综述2
1.1城市公共空间和高层建筑 2
1.1.1城市公共空间 2
1.1.2城市高层建筑2
1.2城市公共空间的相关分类2 1.3国内外对高层建筑周边的开放空间的研究3 1.3.1美国对营建公共开放空间的奖励制度3
1.3.2日本高层建筑中的开放空地 3 1.3.3我国高层建筑中的开放空间 3 1.4高层建筑底部开放空间的设计 3
1.4.1高层建筑底部开放空间的空间布局 3 1.4.2人的领域 3 1.4.3车行道的组织 3
1.4.4停车场的设置 4
1.5高层构筑底部开放空间的领域尺度 4 1.5.1宏观尺度 4
1.5.2微观尺度 4
1.6生态友好的开放空间 4 1.7案例分析 4 1.7.1项目概况 4 1.7.2项目平面图 5 1.7.3入口节点景观设计 5 1.8针对高层构筑开放空间规划的建议 6
1.8.1因地制宜进行场地设计 6
1.8.2解决多功能的需求 6 1.8.3后期管理和维护 6 2设计说明 7 2.1基地分析 7 2.1.1场地区位分析 7
2.1.2气候条件分析7 2.1.3交通条件分析7 2.1.4 旅游文化分析7 2.1.5基地现状分析7 2.2设计依据及原则 8 2.2.1设计依据8 2.2.2设计原则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 5 1 9 1 6 0 7 2
8 2.2.3景观设计理念与策略 8 2.3分区景观设计 8 2.3.1入口广场区 8 2.3.2停车场区 9 2.3.3滨水游览区 9 2.3.4主要活动区 9 2.3.5安静休憩区 10 2.3.6林下体验区 10 2.4技术经济指标 10 3结论10
致谢11
参考文献11
附图12
图1区位分析12
图2上层规划13
图3现状分析14
图4场地建筑分析15
图5构思理念16图6总平面图17图7立面图18图8鸟瞰图19图9功能分区20图10景观结构21图11道路交通22图12竖向分析23图13种植分析24图14照明分析25图15局部效果26图16节点详图127
图17节点详图228
图18节点详图329图19节点详图430
城市高层建筑中的开放空间周边景观设计
——以连云港新海连大厦为例
景观121学生 张枫舒
引言
引言
1967年产生于美国纽约曼哈顿的Paley park的开园,当时被称为Vest Pocket Park,也就是今日“袖珍公园”的起源。
在日本高层建筑的用地内创造的开放空地被称为“袖珍公园”,在为人们提供公共空间的同时,还承担形成城市景观的重要任务。[1]
从尺度上来讲,城市高层建筑中的开放空间归类于城市小规模空间,并能够细分为与交通关联的空间如人行街道和地铁出入口等、与建筑相关的附属空间如屋顶花园和由建筑围合出的中庭和天井式空间。
从布局上来讲,中国许多城市中心的高层建筑布局和国外同级别城市的区别可以从城市的肌理图中进行分析:同尺度下可以看到类似日本大阪和美国曼哈顿高层建筑的密集程度和国内大型城市“稀建筑,宽道路”的格局对比十分明显,首先是国内道路多交通干道,而国外则是毛细道路网,另一个原因就是部分高层建筑占用面积(包含围墙围合的区域)过大,和干道一起挤压临街道路,使外部景观破碎不完整。但也要看到国内也存在例如北京“三里屯SOHO”等优秀的案例能够将外部景观和高层建筑的关系很好地协调统一并展示出来。
最近,针对居住小区是否应该拆除围墙,推广开放式小区在社会上形成了激烈的讨论,中国城市中心的高层建筑其实也存在着一堵无形的墙,如何打破这堵墙,创造一个内外部统一和谐的景观环境也是未来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综述
1.1城市公共空间和高层建筑
1.1.1城市公共空间
一般来讲,城市公共空间也被人们称为是城市的外部空间,是存在于建筑实体之间的开放空间。狭义上来说,则是指人流活动相对较为集中的外部城市空间。作为城市外部空间内涵最为丰富的一部分,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可以说是当今城市设计和景观设计的焦点问题之一。(2(
城市公共空间为人们提供了可以举行各种活动的空间场所,目的是为广大公众服务。从根本上来讲,城市公共空间是市民社会生活的场所是城市实质环境的精华,多元文化的载体和独特魅力的源泉。公共空间建设的具体质量直接影响到城市综合竞争力和大众的满意度,因此,城市的决策者、建设者和使用者都对其给予特别的关注。(3(
1.1.2城市高层建筑
高层建筑,即是有较多楼层,高度也比较高的建筑。现在各划分多层建筑和高层建筑的标准并不统一。中国目前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里中的说明:我们将10层和以上的建筑或者是高于28m的钢筋混凝土构筑称为是高层建筑。(4(
1.2 城市公共空间的相关分类
总体上,城市公共空间,是指城市私有空间以外的区域,是连接人与人之间的自由空间。狭义地讲,城市公共空间运动的人相对集中的城市空间。城市公共空间的外部空间是内涵最丰富的部分同时也是城市设计的重点。
公共空间是在城市空间中未被建筑覆盖的空地,除交通用地外,还包括能被持续确保的空地,这其中与城市高层建筑密切相关的多是一些小规模空间。
区域
分类
与小公园、儿童游园相关联的空间
儿童游园、小广场、绿道和绿地
与道路关联的空间
交通岛、高架桥下、步行道的栽植区、自行车存放处
与地下交通关联的空间
地铁出入口、车站广场等
建筑附属空间
公共设施等周边
1.3国内外对高层建筑周边的开放空间的研究
1.3.1美国对营建公共开放空间的奖励制度
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初,城市步行空间的混乱不堪开始受到重视,在法律许可的前提下,一些出名的办公楼建筑面积被缩小,曼哈顿一些出名的办公楼牺牲建筑面积,创造出美国首批现代步行广场,此后曼哈顿的高层建筑几乎都配备了公共开放空间,(5(但后来又陷入了建的越多越好的误区,出现了一些脱离人们需要缺乏人活动的广场。
1.3.2日本高层建筑中的开放空地
1980后在日本规划者将城市空间和城市交通和高层建筑的内部相合并,高层建筑的周围环境和底部空间的设计不仅更加丰富,并与城市的交通系统有机的连接起来形成了空间化、大中庭、综合化和节约化的特点。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nongxue/jgx/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