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沈北郊野公园景观规划设计(附件)

摘要:郊野公园景观设计是指依据公园的功能需求和原生环境,对目标地块的整体环境进行详细规划设计,包括路网规划,场地规划,种植设计,地形处理,照明设计等,旨在创造自然生态且宜人的游赏环境。本设计针对目标人群,将位于沈阳北部的课题地块重新进行景观规划,设计建成一个突出自然风貌的休闲空间,以“绿色、生态、乐活”为主题的郊野公园。郊野公园的整体规划以“和”的理念,“荷”的意向,“合”的手法,尊重原有地貌,适当改造地势,地块内部土方平衡。路网,分区,景观节点都随地势而定,富有游赏自然性和特色性。充分发挥自然净化的生态作用,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形象、增强城市吸引力,并引导市民享受健康的休闲方式。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1
第一章 郊野公园设计的国内外发展综述2
1.1发展概况 2
1.2存在问题 3
1.3应用前景 4
第二章 规划设计依据及原则5
2.1设计依据5
2.2设计原则5
第三章 规划设计构思与理念6
3.1设计理念6
3.2设计构思6
3.3空间布局8
3.4景观节奏分析8
第四章 规划设计说明8
4.1 宗地概况8
4.2 现状分析9
4.3 概念演进10
4.4 功能分区和主要景点设计10
4.5 竖向分析11
4.6 道路交通11
4.7 种植设计12
4.8 主要经济技术指12
致谢13
参考文献14
沈阳沈北郊野公园景观规划设计
引言
引言
城市公园不仅是一个城市整体环境的具体表现,是市民休闲娱乐的公共空间,也是城市生态与文化,自然美与人文美有机结合的产物。随着人类城市的发展和扩张,城市土地的稀缺性愈发突出。城市核心区的绿地系统所占比例非常有限。而交通方式日趋多样,出行更加便捷,人们也已不再满足于城市里的钢筋水泥之间的人工绿地,而是渴望近自然的绿地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和游憩场所。郊野公园作为城市边缘区开放空间的一部分,凭借其特殊的功能效用应运而生,成为一种新兴的公园类型,为周边城镇居民提供更多亲近自然,且可达性较强的休闲游憩场所。除此之外,其在保护城郊环境资源,防止城市无序蔓延,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等方面有着突出的贡献。
第一章 郊野公园的研究发展历程
1.1 发展概况
所谓物质要素,是指具有色彩和形态,可以被人们肉眼感觉到的、有形的物质因素,比如人类、道路、植物和动物等。非物质因素则主要是指思想意识、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审美观、道德观、政治因素、生产关系等[18]。郊野公园虽属于城市绿地,但是也有其特殊性,根据不同城市的发展规模和经济基础以及自然环境不同,郊野公园呈现的发展状况也不近相同[16]。所以,从公园的性质上分析,郊野公园倾向于城郊游憩性自然公园[15]。
1.1.1 国内郊野公园的发展历程
香港郊野公园建设是国内郊野公园建立与发展的成功典范。香港在殖民地时期,跟随英国划分了多个郊野公园。1971 年港英当局提出了第一个郊野公园发展五年计划(1972—1977 年),并于次年获得立法通过。特区政府于1976年颁布了《郊野公园条例》,为发展郊野公园提供了法律依据。从1977 年始,20 余年间划定实施了23个郊野公园和15个特别保护区,占地40 000 多hm2,覆盖全港土地的40%以上。
2000 年以来,内地一些城市借鉴香港郊野公园的模式,从城市发展和生态环境维护的需求出发,在城市边缘地带规划和建设了一批郊野公园:深圳从2003 年开始,按《深圳市绿地系统规划(2004—2020)》,在全市划定森林、郊野公园的建设控制区,启动了21个郊野公园的规划建设,已建和在建的近10个。
北京在新一轮总体规划(2004—2020 年)的北京市域绿地结构中,提出建立四大郊野公园作为国家公园,分别位于北京城历史轴和发展轴的顶端,与楔形绿地构成围绕中心城区外缘的郊野公园环,用于抑制中心城市以“同心圆”模式蔓延,从结构上将北京的绿地系统联成一个整体,优化城市绿地生态功能。截至2011年底,共新建郊野公园52个,加上2006年前已有29个公园,目前第一道绿化隔离地区“公园环”,共有公园81个,基本形成“郊野公园环”。
在2007 年的《南京市域绿地系统规划》中,郊野公园是重要的内容之一。目的是为了在城市快速扩张过程中,更好地保护近郊地区的生态景观资源,有效引导郊野公园和绿色产业的开发。规划根据当地的资源特点进行了郊野公园的选址与分类布局,同时还划定了郊野公园的绿化控制线,提出了郊野公园的建设原则。
天津市也已启动实质性的郊野公园建设,截至目前,天津市武清北运河郊野公园已经建成并对市民免费开放,北辰郊野公园一期工程建设也基本完成。2013年,天津市建成东丽、西青两座郊野公园一期工程。此外,2013年底前完成滨海新区官港、北三河和津南区郊野公园规划。根据规划,天津市在环城四区和滨海新区将逐步建成16个郊野公园,规划总面积达810km2。
此外,上海、深圳、南京、杭州、成都、湛江、昆明等地也都已规划和建设郊野公园。在当前城市空间急剧扩张的背景下,在边缘区不断受到各种经济活动影响下,郊野公园的出现和迅速增长值得予以关注。未来可能还有更多的地区和城市加入到郊野公园建设的行列之中。
1.1.2 国外郊野公园发展历程
郊野公园译自country park,英国最早提出这一概念,并于1968年建立了最早的郊野公园。在其发展的早期,英国社会的科学发展和理念提出对其产生主导性的作用,可以说英国的郊野公园发展就代表早期郊野公园的发展。在英国,郊野公园是指定为人们提供参观和游憩的郊外区域。目前,英国拥有400个以上的郊野公园,它有两个目标,保护自然和供人游憩,前者比后者更重要。这些郊野公园大部分都是英国政府在20世纪70年代根据《Countryside Act 1968》所划分出来的。近年来因为缺乏经济上的支持,新郊野公园的设立非常有限。除了小部分的私营郊野公园之外,大部分郊野公园都由地方部门管理。
理念起源(19291969年)19世纪90年代,随着人类交通设施的发展,人们出行的距离不再局限于城区中心,更多人愿意驾驶自家的交通工具走进乡村郊野,这使得郊野乡村旅游的规模不断扩大。20世纪30年代,德国和法国也开始兴起野营郊游活动。法国是当时欧洲最大的农业国,以其旖旎的乡村风光致力于发展郊野乡村度假旅游。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nongxue/jgx/63.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