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台城东新区广场景观规划设计(附件)

摘要:在如今的城市中,城市广场扮演着愈来愈重要的角色。它是城市标志性景观之一,开放给所有人群享用。城市广场在方展中,被不断赋予新的象征和城市意义,是现代城市空间环境中最具公共性、最有艺术魅力的空间。它的本质是一种承载市民户外活动的公共开放场所,其设计除了需要维护生态过程、延续文脉外,最重要的是尊重使用者的行为需求、满足市民的使用活动。本文在阐述城市广场的概念定义及特点的基础上,简述了中外城市广场发展的历史慨况,展望了城市广场的应用前景。通过结合广场设计原则,力求设计一个人文、社会和生态都能和谐共存的现代城市广场。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1
1综述1
1.1城市广场的概念1
1.2城市广场的特点1
1.3中外城市广场的发展慨况2
1.3.1西方国家城市广场发展2
1.3.2中国城市广场发展2
1.4城市广场的应用前景 3
1.4.1人性化3
1.4.2生态化3
1.4.3多元化3
1.5 结语3
2 设计说明3
2.1 基地分析3
2.1.1现状分析3
2.1.2项目慨况4
2.2 规划依据、规划原则和规划目标4
2.2.1规划依据4
2.2.2规划原则4
2.2.3规划目标4
2.3总体设计4
2.3.1设计慨念与构思4
2.3.2功能分区5
2.3.3道路交通规划设计5
2.3.4轴线与视线分析5
2.4专项设计 5
2.4.1植物配置6
2.4.2竖向设计6
2.5经济技术指标6
致谢6
参考文献7
图1 区位分析 8
图2 区位分析 9
图3 现状分析 10
图4 总平面 11
图5 功能分区 12
图6 道路交通规划设计 13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 图7 景观视线设计 14
图8 竖向设计 15
图9 轴线关系 16
图10植物配置 17
图11 全局鸟瞰 18
图12 全局鸟瞰 19
图13 节点设计一 20
图14 节点一植物与景观小品21
图15 节点一效果图 22
图16 节点设计二 23
图17 节点二植物与景观小品24
图18 节点二效果图 25
图19 节点二效果图 26
图20 节点设计三 27
图21 节点三植物与景观小品28
图22 节点三效果图 29
图23 节点三效果图 30
江苏省东台市城东新区广场景观规划设计
引言
引言
城市广场是一座城市的象征,也是一个城市历史文化的传承与融合。现代城市广场是现代城市开放空间体系中最具有公共性、最富活力、最能体现都市文化和文明的开放空间,是现代都市人们进行户外运动的场所,是点缀城市优美景观的重要手段,从某种角度来讲,它能体现一个城市的风貌与精神。现代城市广场与城市公园一样,是现代城市开放空间体系中的“闪光点”[1]。
1 综述
1.1 城市广场的概念
广场,是以城市历史为背景,以城市道路为纽带,为满足多种城市社会生活需要而建立的,以建筑、道路、植物、水体、地形等围合,以多种软、硬质景观构成的,采用步行交通手段,具有一定的主题思想和规模的节点型城市户外公共生活空间[2]。广场的建设提供给市民活动一种开放的空间,为城市提供了更多的空气、阳光和绿地[3]。
1.2 城市广场的特点
城市广场的地点一般位于城市的中心地带,具有公共性、开放性和永久性三个显著特征[4]。城市广场最主要的作用是为人们提供一个公共空间,方便城市居民聚会、活动、休闲,并为人们的户外生活提供了舞台。简言之,广场是将人群以引导一起进行静态休闲活动的城市公共空间形式[5]。若经过良好的设计,广场可以成为高密度的社会交往空间。它向所有群体开放,没有等级要求,是一个共享的场所。为了保证可使用的时间,广场在设计初期就已充分考虑周边环境、交通等多个因素。
1.3 中外城市广场发展慨况
1.3.1 西方国家城市广场发展
1.3.1. 1 古希腊
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广场形成于该时期。广场基本由建筑群组成封闭的空间,把各个分离的部分组成一个整体。广场设计注重体现人体尺度,多从人们对空间的体验和审美情趣出发,不求平整对称,不重几何轴线关系,因地制宜,追求同自然环境的和谐。较为典型的有阿索斯广场。
1.3.1. 2 古罗马
古罗马时期,广场擅长利尺度和比例关系,使整体的各个部分相互协调,较少考虑人的尺度,通过规整的空间突出广场形象,具有严格的轴线关系,已成为城市的社会、政治、经济活动中心。如罗马共和广场。
1.3.1. 3 中世纪
中世纪时期,意大利城市广场在功能和空间形态上有了很大发展,几乎每座城市都有一座匀称得体、充满魅力的广场。随着教权的统一,教堂广场成为城市的中心。它们具有较好围合特性,规模尺度又回归到人体尺度,如意大利佛罗伦萨的西各若里亚广场。
1.3.1. 4 文艺复兴与巴洛克时期
文艺复兴与巴洛克时期,早期广场建筑风格较自由,空间多封闭,雕塑多在广场一
侧;后期较严整,周围采用柱廊形式,空间开敞,雕塑一般设置在广场中央[6]。比较著名的如威尼斯圣马可广场。到了巴洛克时期,广场大量运用雕塑和小品以突出广场以及其建筑要素的动态视觉美感,如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广场。
1.3.1. 5 古典时期
古典主义时期,广场的总体布局及平面立面造型强调轴线对称和主从关系,注重端庄典雅的纪念性构图,设计手法严谨,广场中多布置主要标志物。如巴黎的旺多姆广场。
1.3.2 中国城市广场发展
20 世纪初,城市面貌陈旧落后,广场多设在车站、码头或市政府前,缓慢的同城市一同发展。此时期建成的广场以大连的中山广场为代表,当时称尼古拉广场,建于 1903 年,是帝国主义侵略的物质文化见证。这时期我国城市建设活动较少,后来发展到 20、30 年代,出现了一个较为活跃的局面,在此期间,上海与南京相继做出了城市总体规划,全国各大城市陆续建成了一批公共建筑,广场建设在此时也有收获,如南京中山陵的纪念广场,以及上海的外滩公园广场等[7]。随后,抗日战争爆发和以后的国内战争,使城市建设活动处于停顿时期。20 世纪 50 年代,正值解放初期,城市建设迎来了一个新时期,此时广场建设主要以纪念性广场和政治集会广场为主,同时还有依附于大型公建的集散型广场,如哈尔滨抗洪胜利纪念塔广场,天安门广场等。 6070 年代,广场建设数量较少,且多为交通、市府广场或纪念广场,如大同的红旗广场,太原的“五一”广场,南昌“八一”广场。这一时期的一些广场有些在总体规划时考虑较周到,而大多则与城市缺乏有机的联系,广场表现出功能单一、设施简陋、类型单调。80 年代城市广场建设在 70 年代的基础上有所改进和提高。改革开放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增长,城市广场无论类型或数量也都有所增加,如南京夫子庙广场等。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是我国城市建设的高峰期,城市广场建设也进入了一个新时期,广场建设的数量和类型,较之与以前,都是一个飞跃。这一时期广场建设的一个新特点是市政、文化休闲广场大量涌现,如上海人民广场,济南的泉城中心广场,青岛的“五四”广场,大连的星海广场等。广场建设的规模和质量都有较大提高,但同时也存在着些许不尽如人意的问题[8]。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nongxue/jgx/24.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