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都”景观设计以罗托鲁拉小镇为例(附件)
摘要:本次设计是针对越来越快节奏的城市生活提出的“反都市”概念在景观设计上的体现。提倡亲近自然,融入自然。设计地块位于南京市江宁区方山风景区附近,具有优良的自然环境。根据对场地的理解,并结合当地自然条件及别墅区建筑风格,此次设计以“反都市”为主题,以接触自然为主旨,探讨了南京市别墅区绿地的生态景观规划设计模式。此外,该设计还引入了基于感官的景观设计以及基于养生的景观设计的概念。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1
1别墅的概念及发展现状1
2别墅区绿地景观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2
2.1以人为本原则2
2.1.1舒适性原则2
2.1.2参与性原则2
2.1.3安全性原则2
2.2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原则2
2.3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结合原则2
3别墅区景观要素 3
3.1水景3
3.2种植设计3
3.2.1植物生态性3
3.2.2植物美观性3
3.2.3植物经济性3
3.2.4植物意境3
3.3景观小品及景观设施3
4别墅区景观设计创新点 4
4.1基于感官的景观设计4
4.2基于养生的景观设计4
5设计说明 5
5.1项目概况及分析5
5.2设计理念及思路5
5.2.1主题构思5
5.2.2设计目标5
5.3方案总体分析5
5.3.1景观功能分析5
5.3.2交通功能分析5
5.3.3种植设计分析5
5.3.4竖向设计分析5
5.3.5景观设计指标6
致谢7
参考文献7
附录 规划设计图纸7
图1 区位分析图8
图2 理念分析图9
图3 总平面图10
图4 立面图分析11
图5 功能分析图12<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br /> 图6 交通及视线分析图13
图7 竖向分析图14
图8 种植分析图(乔木篇)15
图9 种植分析图(小乔木及灌木篇)16
图10 灯光分析图17
图11 鸟瞰图展示18
图12 局部效果图展示19
图13 水滴广场分析20
图14 架空步道分析21
图15 彩虹廊架分析22
图16 树池大样图23
图17 水上汀步大样图24
图18 花池大样图25
“反都市”景观规划设计——以南京罗托鲁拉小镇为例
引言
引言
1 别墅的概念及发展现状
1.1 别墅的概念
别墅,可以说是丰富多彩的建筑的一种,是居住建筑的独特形式。别墅的出现也可以说是社会经济发展得必然产物。[1]
别墅满足的不仅仅是一种物质生活的需要,更多的是一种精神生活的追求。因为山、湖、城市绿化等外部环境的隔离,能够远离喧嚣,享受良好的生活环境,尤其拥有稀缺景观资源的郊区和市中心的别墅特别受到青睐。
1.2 别墅的发展现状
中国别墅原创建筑特征是在一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条件的影响下形成的。
如苏州几乎所有的别墅都临近水系或建筑在风景优美之地,在景观设计及营造上,开发商的投入非常巨大,并注重社区配套。
2 别墅区绿地景观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
2.1 以人为本原则
别墅的园林环境从人作为使用者的角度出发,做到景因人成,景为人用,从而达到景观和人的需求完美结合。以人为本原则应考虑以下三个方面。
1.1.1 舒适性原则 人在园林空间的行为包含行走、静坐、运动等,合理的园林设计应符合人体力学与行为习惯,保证人在园林空间里的舒适性。
1.1.2 参与性原则 别墅小区可规划的园林空间较多,按使用性质可分为交通区域(人行道、汀步等)、观赏区域(如园艺,雕塑等)、参与区域。其中参与区域是小区园林景观中居住者使用较为频繁的区域,也是园林景观中与居住者互动最多的区域。应保证居民能够参与到景观互动中。
1.1.3 安全性原则 人在园林景观内的活动必然产生人与园林景观之间的互动,由于别墅居住者年龄层次、身体状况等分别较大,同时区域内居住密度远远低于普通住宅区,其安全设计的重要性也大为提高。[2]
2.2 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原则
充分考虑本地区的地理位置、地貌特征、气候条件、周边环境等客观因素,挖掘基地的自然优势。设计建造适宜本地区的别墅产品,而不是一味地照搬其他地区别墅的成犁模式。通常,别墅与地块的关系是别墅和其他形式的住宅之间最为特殊的区别,它是别墅景观规划设计的主要依据。坡度、景色、朝向、重要的树木和保护的植被也要在设计时加以重视。景观设计的意义也是为了达到人与自然的共生与和谐,设计的最终目标就是建立一种和谐的生态观和自然观。[3]
生态景观设计需要尽可能少地干扰和破坏自然系统的自我再生能力,尽可能多地使被破坏的景观恢复其自然的再生能力,最大限度地借助于自然再生能力而进行最少设计,这样设计所实现的景观便是可持续的景观。[4]
2.3 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相结合原则
自然生态是人“活着”的前提,人文生态则是“活得有精神文化内涵”的前提。[5]就国内目前的生态景观设计现状来说,无论是五一、十一的花坛,还是景观大道或是城市广场,也无论是历史遗迹大修到底是劳民伤财还是功在千秋的讨论,人们所看到的却是非生态的规划设计引导着不可持续的景观的创造。[6]人文元素的大量消失,受到设计师们的关注,如何将生态景观设计中融入人文元素,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自然景观指人类很少直接影响或未受影响的景观,又称原始景观,是自然环境原来的地理事物,是一种自然的综合体,如高山、河流、彩云、瀑布、草原、沙漠等。[7]文化景观是指人们满足某种需要,利用自然物质加以创造,通常,附加在自然景观的人类活动形态的景观,也称人文景观,如园林建筑、地名、书画题记、寺庙、纪念碑、音乐风格、校园、道路、城市、村落等,通常具有一定的空间性、功能性和时代性。文化景观是人地相互作用的产物,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1
1别墅的概念及发展现状1
2别墅区绿地景观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2
2.1以人为本原则2
2.1.1舒适性原则2
2.1.2参与性原则2
2.1.3安全性原则2
2.2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原则2
2.3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结合原则2
3别墅区景观要素 3
3.1水景3
3.2种植设计3
3.2.1植物生态性3
3.2.2植物美观性3
3.2.3植物经济性3
3.2.4植物意境3
3.3景观小品及景观设施3
4别墅区景观设计创新点 4
4.1基于感官的景观设计4
4.2基于养生的景观设计4
5设计说明 5
5.1项目概况及分析5
5.2设计理念及思路5
5.2.1主题构思5
5.2.2设计目标5
5.3方案总体分析5
5.3.1景观功能分析5
5.3.2交通功能分析5
5.3.3种植设计分析5
5.3.4竖向设计分析5
5.3.5景观设计指标6
致谢7
参考文献7
附录 规划设计图纸7
图1 区位分析图8
图2 理念分析图9
图3 总平面图10
图4 立面图分析11
图5 功能分析图12<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br /> 图6 交通及视线分析图13
图7 竖向分析图14
图8 种植分析图(乔木篇)15
图9 种植分析图(小乔木及灌木篇)16
图10 灯光分析图17
图11 鸟瞰图展示18
图12 局部效果图展示19
图13 水滴广场分析20
图14 架空步道分析21
图15 彩虹廊架分析22
图16 树池大样图23
图17 水上汀步大样图24
图18 花池大样图25
“反都市”景观规划设计——以南京罗托鲁拉小镇为例
引言
引言
1 别墅的概念及发展现状
1.1 别墅的概念
别墅,可以说是丰富多彩的建筑的一种,是居住建筑的独特形式。别墅的出现也可以说是社会经济发展得必然产物。[1]
别墅满足的不仅仅是一种物质生活的需要,更多的是一种精神生活的追求。因为山、湖、城市绿化等外部环境的隔离,能够远离喧嚣,享受良好的生活环境,尤其拥有稀缺景观资源的郊区和市中心的别墅特别受到青睐。
1.2 别墅的发展现状
中国别墅原创建筑特征是在一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条件的影响下形成的。
如苏州几乎所有的别墅都临近水系或建筑在风景优美之地,在景观设计及营造上,开发商的投入非常巨大,并注重社区配套。
2 别墅区绿地景观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
2.1 以人为本原则
别墅的园林环境从人作为使用者的角度出发,做到景因人成,景为人用,从而达到景观和人的需求完美结合。以人为本原则应考虑以下三个方面。
1.1.1 舒适性原则 人在园林空间的行为包含行走、静坐、运动等,合理的园林设计应符合人体力学与行为习惯,保证人在园林空间里的舒适性。
1.1.2 参与性原则 别墅小区可规划的园林空间较多,按使用性质可分为交通区域(人行道、汀步等)、观赏区域(如园艺,雕塑等)、参与区域。其中参与区域是小区园林景观中居住者使用较为频繁的区域,也是园林景观中与居住者互动最多的区域。应保证居民能够参与到景观互动中。
1.1.3 安全性原则 人在园林景观内的活动必然产生人与园林景观之间的互动,由于别墅居住者年龄层次、身体状况等分别较大,同时区域内居住密度远远低于普通住宅区,其安全设计的重要性也大为提高。[2]
2.2 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原则
充分考虑本地区的地理位置、地貌特征、气候条件、周边环境等客观因素,挖掘基地的自然优势。设计建造适宜本地区的别墅产品,而不是一味地照搬其他地区别墅的成犁模式。通常,别墅与地块的关系是别墅和其他形式的住宅之间最为特殊的区别,它是别墅景观规划设计的主要依据。坡度、景色、朝向、重要的树木和保护的植被也要在设计时加以重视。景观设计的意义也是为了达到人与自然的共生与和谐,设计的最终目标就是建立一种和谐的生态观和自然观。[3]
生态景观设计需要尽可能少地干扰和破坏自然系统的自我再生能力,尽可能多地使被破坏的景观恢复其自然的再生能力,最大限度地借助于自然再生能力而进行最少设计,这样设计所实现的景观便是可持续的景观。[4]
2.3 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相结合原则
自然生态是人“活着”的前提,人文生态则是“活得有精神文化内涵”的前提。[5]就国内目前的生态景观设计现状来说,无论是五一、十一的花坛,还是景观大道或是城市广场,也无论是历史遗迹大修到底是劳民伤财还是功在千秋的讨论,人们所看到的却是非生态的规划设计引导着不可持续的景观的创造。[6]人文元素的大量消失,受到设计师们的关注,如何将生态景观设计中融入人文元素,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自然景观指人类很少直接影响或未受影响的景观,又称原始景观,是自然环境原来的地理事物,是一种自然的综合体,如高山、河流、彩云、瀑布、草原、沙漠等。[7]文化景观是指人们满足某种需要,利用自然物质加以创造,通常,附加在自然景观的人类活动形态的景观,也称人文景观,如园林建筑、地名、书画题记、寺庙、纪念碑、音乐风格、校园、道路、城市、村落等,通常具有一定的空间性、功能性和时代性。文化景观是人地相互作用的产物,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nongxue/jgx/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