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教学楼建筑结构设计
新建教学楼建筑结构设计
目 录
1 引言 1
2 建筑设计说明 1
2.1 建筑物的主要组成部分 2
2.2 建筑物的构成系统 3
2.3 平面设计 4
2.4 剖面设计 5
2.5 立面设计 6
2.6 构造和建筑设计措施 8
3 结构设计说明 11
3.1 结构体系的选择 11
3.2 构件初估 12
3.3 基本假定与计算简图 13
3.4 荷载计算 13
3.5 内力计算及组合 15
3.6 基础设计与材料 15
3.7 工程设计依据 16
4 结构计算书 17
4.1 结构布置 17
4.2 重力荷载计算 18
4.3 框架内力计算 28
4.4 恒载作用下的框架内力 29
4.5 活载作用下的框架内力 40
4.6 风荷载作用下的位移、内力计算 48
4.7 地震作用下横向框架的内力计算 55
5 框架内力组合 67
5.1 弯矩调幅 67
5.2 内力组合 69
5.3 截面设计 82
5.5 现浇楼面板设计 102
5.6 基础设计 107
6 电算部分 115
结 论 138
致 谢 139
参 考 文 献 140
1 引言
本建筑是我母校的经管学院教学楼设计,以寄托对母校的感情。
建筑设计应该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我们可以从丰富的民族文化中汲取养分,但决不能由于强调民族传统而驻步不前。创新,对于我们来说,永远是最可贵的财富。
建筑应该以其巧妙的构思、深思熟虑的功能布局和空间塑造,以其精心推敲的细部处理而取胜。
结构是建筑的骨架,是建筑赖以存在的基础,作为建筑的骨架形成人类的建筑空间,用来满足人类的生产、生活需要及对建筑物的美观要求(结构的建筑功能)。
毕业设计是对大学四年所学知识的总结,也是对我们能力的一次考验。它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为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我们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本次毕业设计要求我们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一项工程设计(包括建筑设计、结构设计等),熟悉相关设计规范、手册、标准图及工程实践中常用的方法。
本次毕业设计分建筑设计和结构设计两部分,建筑设计包括建筑总平面图、建筑平面图、剖面图、立面图及建筑构造详图;结构设计包括上部结构设计、基础设计以及楼梯、楼板设计。本次设计采用结构软件PKPM进行复核,图纸全部用AUTO-CAD绘制,说明书全部用计算机打印,因而对自己的计算机知识和软件运用能力有了一定的加强。
在设计中,一方面要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设计、施工中去,熟悉国家有关规范、条例和规程并知道如何去查找规范里的相关条文;另一方面,由于现代化建筑一般都具有密度大,高度高,功能多,设备复杂,装修豪华,防火要求和管理自动化水平高,需要各工种交叉配合。因此,通过这次毕业设计,扩大学生非本专业知识面也是十分重要的。
由于毕业设计是一种初步的尝试,涉及专业比较多,加上条件和水平所限,不可避免地存在疏漏与错误,敬请老师批评指正。
结 论
经过四年基础与专业知识的学习,培养了我独立做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能力。在老师的指导和同学的帮助下,我成功地完成了这次的设计课题——新建教学楼建筑结构设计。
此课题设计历时约三个月,在这三个月中,我能根据设计进度的安排,紧密地和本组同学合作,按时按量的完成自己的设计任务。在毕业设计前期,我温习了《结构力学》、《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等知识,并借阅了《抗震规范》、《混凝土规范》、《荷载规范》等规范。在毕业设计中期,我们通过所学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建筑、结构设计。在毕业设计后期,主要进行设计手稿的电脑输入,并得到宋志刚等老师的审批和指正。
毕业设计是对四年专业知识的一次综合应用、扩充和深化,也是对我们理论运用于实际设计的一次锻炼。通过毕业设计,我不仅温习了以前在课堂上学习的专业知识,同时我也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帮助,学习和体会到了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技能和思想。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深深的认识到作为一个结构工程师,应该具备一种严谨的设计态度,本着建筑以人为本的思想,力求做到实用、经济、美观;在设计一幢建筑物的过程中,应该严格按照建筑规范的要求,同时也要考虑各个工种的协调和合作,特别是结构和建筑的交流,结构设计和施工的协调。
同样,通过这次毕业设计,我也感觉到我们的课程设置方面的优势和不足。在建筑学院土木工程学科,我们拥有相当一批非常优秀的结构和施工方面的老师,拥有一批相当勤奋的同学,在教和学的环节处理上,可以说是相当不错的。。在本次框架结构设计中,我觉得知识涉及面最广的莫过于建筑结构抗震和钢筋混凝土结构,可是在我们的课程设置中,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属于专业选修课,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而且钢筋混凝土课程的课时安排比较紧张,有很多东西只能通过自学。希望以后的课程能够设置得更加合理,这样我们运用起来可能会更加自如。
在此,再次感谢在这次毕业设计中支持和帮助我的老师和同学。
目 录
1 引言 1
2 建筑设计说明 1
2.1 建筑物的主要组成部分 2
2.2 建筑物的构成系统 3
2.3 平面设计 4
2.4 剖面设计 5
2.5 立面设计 6
2.6 构造和建筑设计措施 8
3 结构设计说明 11
3.1 结构体系的选择 11
3.2 构件初估 12
3.3 基本假定与计算简图 13
3.4 荷载计算 13
3.5 内力计算及组合 15
3.6 基础设计与材料 15
3.7 工程设计依据 16
4 结构计算书 17
4.1 结构布置 17
4.2 重力荷载计算 18
4.3 框架内力计算 28
4.4 恒载作用下的框架内力 29
4.5 活载作用下的框架内力 40
4.6 风荷载作用下的位移、内力计算 48
4.7 地震作用下横向框架的内力计算 55
5 框架内力组合 67
5.1 弯矩调幅 67
5.2 内力组合 69
5.3 截面设计 82
5.5 现浇楼面板设计 102
5.6 基础设计 107
6 电算部分 115
结 论 138
致 谢 139
参 考 文 献 140
1 引言
本建筑是我母校的经管学院教学楼设计,以寄托对母校的感情。
建筑设计应该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我们可以从丰富的民族文化中汲取养分,但决不能由于强调民族传统而驻步不前。创新,对于我们来说,永远是最可贵的财富。
建筑应该以其巧妙的构思、深思熟虑的功能布局和空间塑造,以其精心推敲的细部处理而取胜。
结构是建筑的骨架,是建筑赖以存在的基础,作为建筑的骨架形成人类的建筑空间,用来满足人类的生产、生活需要及对建筑物的美观要求(结构的建筑功能)。
毕业设计是对大学四年所学知识的总结,也是对我们能力的一次考验。它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为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我们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本次毕业设计要求我们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一项工程设计(包括建筑设计、结构设计等),熟悉相关设计规范、手册、标准图及工程实践中常用的方法。
本次毕业设计分建筑设计和结构设计两部分,建筑设计包括建筑总平面图、建筑平面图、剖面图、立面图及建筑构造详图;结构设计包括上部结构设计、基础设计以及楼梯、楼板设计。本次设计采用结构软件PKPM进行复核,图纸全部用AUTO-CAD绘制,说明书全部用计算机打印,因而对自己的计算机知识和软件运用能力有了一定的加强。
在设计中,一方面要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设计、施工中去,熟悉国家有关规范、条例和规程并知道如何去查找规范里的相关条文;另一方面,由于现代化建筑一般都具有密度大,高度高,功能多,设备复杂,装修豪华,防火要求和管理自动化水平高,需要各工种交叉配合。因此,通过这次毕业设计,扩大学生非本专业知识面也是十分重要的。
由于毕业设计是一种初步的尝试,涉及专业比较多,加上条件和水平所限,不可避免地存在疏漏与错误,敬请老师批评指正。
结 论
经过四年基础与专业知识的学习,培养了我独立做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能力。在老师的指导和同学的帮助下,我成功地完成了这次的设计课题——新建教学楼建筑结构设计。
此课题设计历时约三个月,在这三个月中,我能根据设计进度的安排,紧密地和本组同学合作,按时按量的完成自己的设计任务。在毕业设计前期,我温习了《结构力学》、《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等知识,并借阅了《抗震规范》、《混凝土规范》、《荷载规范》等规范。在毕业设计中期,我们通过所学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建筑、结构设计。在毕业设计后期,主要进行设计手稿的电脑输入,并得到宋志刚等老师的审批和指正。
毕业设计是对四年专业知识的一次综合应用、扩充和深化,也是对我们理论运用于实际设计的一次锻炼。通过毕业设计,我不仅温习了以前在课堂上学习的专业知识,同时我也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帮助,学习和体会到了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技能和思想。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深深的认识到作为一个结构工程师,应该具备一种严谨的设计态度,本着建筑以人为本的思想,力求做到实用、经济、美观;在设计一幢建筑物的过程中,应该严格按照建筑规范的要求,同时也要考虑各个工种的协调和合作,特别是结构和建筑的交流,结构设计和施工的协调。
同样,通过这次毕业设计,我也感觉到我们的课程设置方面的优势和不足。在建筑学院土木工程学科,我们拥有相当一批非常优秀的结构和施工方面的老师,拥有一批相当勤奋的同学,在教和学的环节处理上,可以说是相当不错的。。在本次框架结构设计中,我觉得知识涉及面最广的莫过于建筑结构抗震和钢筋混凝土结构,可是在我们的课程设置中,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属于专业选修课,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而且钢筋混凝土课程的课时安排比较紧张,有很多东西只能通过自学。希望以后的课程能够设置得更加合理,这样我们运用起来可能会更加自如。
在此,再次感谢在这次毕业设计中支持和帮助我的老师和同学。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zgc/tmgc/12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