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果山大酒店工程贵宾楼设计实习报告
花果山大酒店工程贵宾楼设计实习报告
北京建筑的发展历程
北京,作为祖国的首都,她不仅是政治和文化的中心,她的建筑风格和形式同样具有代表性。北京建筑的发展史同样也可以看成中国建筑发展史的缩影。说起北京最为吸引人的还是中国的古建筑。她不仅是我国现代建筑设计的借鉴,而且早已成为举世瞩目的文化遗产。欣赏中国古建筑,就好比翻开一部沉甸甸的史书。而这一切都一一被它形象的记录了下来。这次实习,学校安排我们去的就是祖国首都—北京。通过这次实习我收获颇多!下面我就介绍一下在这次实习中我所看到的具有代表性的建筑。
一、北京故宫
作为北京古代建筑中最出名的紫禁城,它南北长961m,东西宽753m,四面围有高10m的城墙,城外有宽52m的护城河,真可谓有金城汤池之固。紫禁城有四座城门,南面为午门,北面为神武门,东面为东华门,西面为西华门。在参观故宫期间,城墙的四角的建筑吸引了我,它就是在民间有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条脊之说的角楼,其结构非常的复杂。我主要对角楼做了详细的了解。故宫的四痤角楼均为明代所建,所使用木材均为金丝楠木。其大木和斗有以下几个特点:
1.中、下两层出角或窝角,仔角梁、老角梁都是整材做成,角梁全长6.15m。套兽榫的做法如象鼻子向上卷起。
2.大额枋与平板枋几乎同宽。额枋霸王拳的手法,与明代中期所建的故宫钦安殿的霸王拳手法相同。
3.檐头部分里口木、连檐是按面阔用通长的木材制成。
4.头后尾长达一头四尾至五尾。
5.飞椽头做法是宋式“卷杀”手法。
6.望板都是顺铺,一般厚5cm,到了檐头厚达11cm,并有几处都是一木做成的。
7.枕头木的椽槽都打磨圆滑光平。
8.所有榫卯都严丝合缝,工艺如细木作,凡接触处或小楔处都涂上一层厚的桐油。
9.凡用钉皆为特别的合金方钉,错磨光滑。
10.角楼三层檐,中央的柱,不是用通柱,而是和外排檐柱等高,用额枋、平
板枋连结,上有斗井口大额枋承受上面二层檐的荷载。中层檐斗之上加抹角梁、立童柱,支撑上一步屋架,顶层檐用歇山式五架梁纵横相交,加递梁构成整个屋架。
二、中央广播电视塔
中央广播电视塔坐落于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中路西侧,航天桥附近,玉渊潭公园西侧。中央广播电视塔始建于1987年1月,1994年9月建成,10月1日正式开放。东临秀美的玉渊潭和著名的钓鱼台,南望公主坟,北瞰阜成路,占地15.4 公顷,中央广播电视塔高386.5米,加避雷针总高405米,总重5万吨。这是一座多功能现代化的标志性建筑,可发射8套电视和10套广播,是中国第三高塔,世界第六高塔,世界高塔协会成员塔,中国广播电视协会高塔委员会成员塔。现为国家级的4A景点。
中央广播电视塔由栈桥广场、退台环廊、塔基、塔座、塔身、塔楼和桅杆组成。塔的造型别致,祈年殿式的重檐形式塔座;从地面升高到210米处,筒径半径向外挑出10米,形成一宫灯形的塔楼。这样的高塔在国外一般采用钢结构,要耗费数目惊人的钢材。为了提高塔的整体稳定性和抗震性,中央电视塔采取的是混凝土整体浇注法,能达到抵抗九级地震的要求。
三、鸟巢
鸟巢”,这件被誉为“第四代体育馆”的伟大建筑作品,见证的不仅仅是人类21世纪在建筑与人居环境领域的不懈追求,也见证着中国这个东方文明古国不断走向开放的历史进程。“鸟巢”外形结构主要由巨大的门式钢架组成,共有24根桁架柱,现已完成20根桁架柱整柱及2根下柱吊装。国家体育场建筑顶面呈鞍形,长轴为332.3米,短轴为296.4米,最高点高度为68.5米,最低点高度为42.8米。
说起Q460钢材,大多数人可能都不了解。“鸟巢”结构设计奇特新颖,而这次搭建它的钢结构的Q460也有很多独到之处:Q460是一种低合金高强度钢,它在受力强度达到460兆帕时才会发生塑性变形,这个强度要比一般钢材大,因此生产难度很大。这是国内在建筑结构上首次使用Q460规格的钢材;而这次使用的钢板厚度达到110毫米,是以前绝无仅有的,在国家标准中,Q460的最大厚度也只是100毫米。在“鸟巢”顶部的网架结构外表面还将贴上一层半透明的膜。使用这种膜后,体育场内的光线不是直射进来的,而是通过漫反射,使光线更柔和,由此形成的漫射光还可解决场内草坪的维护
问题,同时也有为座席遮风挡雨的功能。滑动式的可开启屋顶是体育场结构中必可少的一部分。当它合上时,体育场将成为一个室内的赛场。如同一个容器的盖子,不管屋顶是闭合还是开启,它都是建筑物的基本组成部分。除了一些特定的结构需要外,可开启屋顶的结构基本上也是一个网络状的架构,装上充气垫后,成为一个防水的壳体
四、水立方
人们习惯用阳刚之美来形容国家体育场“鸟巢”,阴柔之美则用来形容“水立方”,这两座场馆矗立在北京北中轴线上相得益彰。如今,漂亮的“水立方”已经穿上了淡蓝色的高科技膜结构“缝制的嫁衣”。 本工程下部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筒体剪力墙-框架扁梁-大板体系,上部屋面和墙体结构采用基于Weaire-Phelan多面体理论(1993年, 爱尔兰教授Weaire和Phelan提出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构造模型中采用两种不同的单元体,一种为14面体,另一个为12面体。到目前为止,Weaire-Phelan多面体组合仍被认为是三维空间最理想的构成。)生成的空间刚架结构,支承于11200m及61400m标高的钢筋混凝土平台。
“水立方”的屋盖和墙体的内外表面均覆以ETFE膜材充气枕,单层覆盖面积达30万㎡,为世界上最大的ETFE工程。ETFE是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的缩写,它是一种无色透明的颗粒状结晶体。ETFE生料挤压成型的膜材是一种典型的非织物类膜材,为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薄膜材料。
在北京的这几天实习,虽说没有直接接触到具体的结构方面的实例,但回来以后,通过查阅相关方面的结构资料,从中深刻体会到其建筑结构的难度及其创造性。不仅从结构方面,从北京建筑的发展中,还可以清楚的了解到北京的建筑形式和风格的改变。从古时的宫廷建筑和民宅建筑(四合院)到现在的现代化建筑,无一不给我留下深刻的映像,使我对建筑的认识有上升了一个层次。短暂的北京实习,将对我在接下来的毕业设计起到很大的帮助,比如建筑的造型设计,外观的装饰,建筑的功能布置,结构布置等等。相信在毕业设计的建筑设计中能够拿出较好的设计方案!
北京建筑的发展历程
北京,作为祖国的首都,她不仅是政治和文化的中心,她的建筑风格和形式同样具有代表性。北京建筑的发展史同样也可以看成中国建筑发展史的缩影。说起北京最为吸引人的还是中国的古建筑。她不仅是我国现代建筑设计的借鉴,而且早已成为举世瞩目的文化遗产。欣赏中国古建筑,就好比翻开一部沉甸甸的史书。而这一切都一一被它形象的记录了下来。这次实习,学校安排我们去的就是祖国首都—北京。通过这次实习我收获颇多!下面我就介绍一下在这次实习中我所看到的具有代表性的建筑。
一、北京故宫
作为北京古代建筑中最出名的紫禁城,它南北长961m,东西宽753m,四面围有高10m的城墙,城外有宽52m的护城河,真可谓有金城汤池之固。紫禁城有四座城门,南面为午门,北面为神武门,东面为东华门,西面为西华门。在参观故宫期间,城墙的四角的建筑吸引了我,它就是在民间有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条脊之说的角楼,其结构非常的复杂。我主要对角楼做了详细的了解。故宫的四痤角楼均为明代所建,所使用木材均为金丝楠木。其大木和斗有以下几个特点:
1.中、下两层出角或窝角,仔角梁、老角梁都是整材做成,角梁全长6.15m。套兽榫的做法如象鼻子向上卷起。
2.大额枋与平板枋几乎同宽。额枋霸王拳的手法,与明代中期所建的故宫钦安殿的霸王拳手法相同。
3.檐头部分里口木、连檐是按面阔用通长的木材制成。
4.头后尾长达一头四尾至五尾。
5.飞椽头做法是宋式“卷杀”手法。
6.望板都是顺铺,一般厚5cm,到了檐头厚达11cm,并有几处都是一木做成的。
7.枕头木的椽槽都打磨圆滑光平。
8.所有榫卯都严丝合缝,工艺如细木作,凡接触处或小楔处都涂上一层厚的桐油。
9.凡用钉皆为特别的合金方钉,错磨光滑。
10.角楼三层檐,中央的柱,不是用通柱,而是和外排檐柱等高,用额枋、平
板枋连结,上有斗井口大额枋承受上面二层檐的荷载。中层檐斗之上加抹角梁、立童柱,支撑上一步屋架,顶层檐用歇山式五架梁纵横相交,加递梁构成整个屋架。
二、中央广播电视塔
中央广播电视塔坐落于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中路西侧,航天桥附近,玉渊潭公园西侧。中央广播电视塔始建于1987年1月,1994年9月建成,10月1日正式开放。东临秀美的玉渊潭和著名的钓鱼台,南望公主坟,北瞰阜成路,占地15.4 公顷,中央广播电视塔高386.5米,加避雷针总高405米,总重5万吨。这是一座多功能现代化的标志性建筑,可发射8套电视和10套广播,是中国第三高塔,世界第六高塔,世界高塔协会成员塔,中国广播电视协会高塔委员会成员塔。现为国家级的4A景点。
中央广播电视塔由栈桥广场、退台环廊、塔基、塔座、塔身、塔楼和桅杆组成。塔的造型别致,祈年殿式的重檐形式塔座;从地面升高到210米处,筒径半径向外挑出10米,形成一宫灯形的塔楼。这样的高塔在国外一般采用钢结构,要耗费数目惊人的钢材。为了提高塔的整体稳定性和抗震性,中央电视塔采取的是混凝土整体浇注法,能达到抵抗九级地震的要求。
三、鸟巢
鸟巢”,这件被誉为“第四代体育馆”的伟大建筑作品,见证的不仅仅是人类21世纪在建筑与人居环境领域的不懈追求,也见证着中国这个东方文明古国不断走向开放的历史进程。“鸟巢”外形结构主要由巨大的门式钢架组成,共有24根桁架柱,现已完成20根桁架柱整柱及2根下柱吊装。国家体育场建筑顶面呈鞍形,长轴为332.3米,短轴为296.4米,最高点高度为68.5米,最低点高度为42.8米。
说起Q460钢材,大多数人可能都不了解。“鸟巢”结构设计奇特新颖,而这次搭建它的钢结构的Q460也有很多独到之处:Q460是一种低合金高强度钢,它在受力强度达到460兆帕时才会发生塑性变形,这个强度要比一般钢材大,因此生产难度很大。这是国内在建筑结构上首次使用Q460规格的钢材;而这次使用的钢板厚度达到110毫米,是以前绝无仅有的,在国家标准中,Q460的最大厚度也只是100毫米。在“鸟巢”顶部的网架结构外表面还将贴上一层半透明的膜。使用这种膜后,体育场内的光线不是直射进来的,而是通过漫反射,使光线更柔和,由此形成的漫射光还可解决场内草坪的维护
问题,同时也有为座席遮风挡雨的功能。滑动式的可开启屋顶是体育场结构中必可少的一部分。当它合上时,体育场将成为一个室内的赛场。如同一个容器的盖子,不管屋顶是闭合还是开启,它都是建筑物的基本组成部分。除了一些特定的结构需要外,可开启屋顶的结构基本上也是一个网络状的架构,装上充气垫后,成为一个防水的壳体
四、水立方
人们习惯用阳刚之美来形容国家体育场“鸟巢”,阴柔之美则用来形容“水立方”,这两座场馆矗立在北京北中轴线上相得益彰。如今,漂亮的“水立方”已经穿上了淡蓝色的高科技膜结构“缝制的嫁衣”。 本工程下部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筒体剪力墙-框架扁梁-大板体系,上部屋面和墙体结构采用基于Weaire-Phelan多面体理论(1993年, 爱尔兰教授Weaire和Phelan提出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构造模型中采用两种不同的单元体,一种为14面体,另一个为12面体。到目前为止,Weaire-Phelan多面体组合仍被认为是三维空间最理想的构成。)生成的空间刚架结构,支承于11200m及61400m标高的钢筋混凝土平台。
“水立方”的屋盖和墙体的内外表面均覆以ETFE膜材充气枕,单层覆盖面积达30万㎡,为世界上最大的ETFE工程。ETFE是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的缩写,它是一种无色透明的颗粒状结晶体。ETFE生料挤压成型的膜材是一种典型的非织物类膜材,为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薄膜材料。
在北京的这几天实习,虽说没有直接接触到具体的结构方面的实例,但回来以后,通过查阅相关方面的结构资料,从中深刻体会到其建筑结构的难度及其创造性。不仅从结构方面,从北京建筑的发展中,还可以清楚的了解到北京的建筑形式和风格的改变。从古时的宫廷建筑和民宅建筑(四合院)到现在的现代化建筑,无一不给我留下深刻的映像,使我对建筑的认识有上升了一个层次。短暂的北京实习,将对我在接下来的毕业设计起到很大的帮助,比如建筑的造型设计,外观的装饰,建筑的功能布置,结构布置等等。相信在毕业设计的建筑设计中能够拿出较好的设计方案!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zgc/tmgc/12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