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某基坑工程支护设计(附件)

本设计为南京某实验室基坑工程基坑支护设计。该实验室在地面以上共有6层,地面以下共有2层,实验室的占地是69533m2,它的地面以上是54330 m2,地面以下是15203m2,其最大柱间距是8m×9m, 建筑±0.00相当于绝对标高17.25m,其整平以后的地面标高是17.00m,别的建筑标高都参照它为标准。建筑地下室的-2层底板的顶标高是-7.75m,为框架结构,该基坑的挖深是8.40m。按照“动工方便、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的原则,该工程的基坑采用集水坑排水。由于建筑基坑的北侧与西侧暗塘和坳沟的存在选用使深层得搅拌桩为止水帷幕。基坑使用一道钢筋混凝土支撑为支撑结构, 一排钻孔灌注桩为挡土结构体系。在使用解析法进行人工计算的同时,还使用了北京“理正”深基坑支护设计软件进行了电算,以便比较分析。关 键 词:钻孔灌注桩 挡土结构 深基坑 钢筋混凝土支撑支护结构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外文Title The design of a laboratory in Nanjing Engineering Foundation AbstractWe have now designed Nanjing University National Laboratory of Microstructures. There are 6 floors above ground and 2 underground floors, with a total construction area of 69,533 square meters, of which the ground floor area is 54,330 square meters and underground construction area is 15,203 square meters. The maximum column spacing is 8×9 meters.The building is equivalent to ± 0.00 with absolute elevation of 17.25 meters, the ground elevation is 17.00 meters at the leveling, which is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 5 1 9 1 6 0 7 2 
03 square meters. The maximum column spacing is 8×9 meters.The building is equivalent to ± 0.00 with absolute elevation of 17.25 meters, the ground elevation is 17.00 meters at the leveling, which is the elevation of all the other subject as a frame structure, negative two-story basement floor top elevation is -7.75 meters,.The excavation depth is 8.40 meters.According to "start easy, technically feasible and economically reasonable, safe and reliable" principle, the project uses sump pit drainage. Due to dark pond and ditch on the north side and west side of the building,as the water curtain is adopted. Foundation support is used of a reinforced concrete support structure, a row of bored pile retaining structure for the system.The analytical method for manual calculation ," Beijing Lizheng" is carried out and the deep excavation design software is adopted for comparative analysis.keywords: pile,retaining structures,deep excavation,reinforced concrete support,supporting structure目 录1 前言 11.1 基坑支护的设计内容 11.2 基坑支护结构的设计原则与方法 11.3 支护结构挡墙的选型 21.4 基坑支护研究趋势 32 支护结构设计概况 32.1 工程概况 32.1.1 工程水文地质条件 42.1.2 水文地质条件 52.1.3 基坑安全等级及重要性系数 62.2 设计总说明 62.2.1 设计的依据 62.2.2 支护方案 62.2.3 相关规范、规程 72.3 基坑降水排水设计 72.3.1 基坑降水的方法 72.3.2 设置防水帷幕 92.4 基坑开挖设计 102.4.1 土方工程 102.4.2 土方开挖 102.4.3 开挖安全注意事项 122.4.4 基坑土方回填 122.5 支护结构方案比较与选取 132.5.1 土钉墙加放坡支护方案 132.5.2 地下连续墙支护方案 132.5.3 钻孔灌注桩加锚杆支撑方案+单排双轴深搅桩作止水结构 133 基坑支护结构设计计算书 143.1 设计计算 143.1.1 地质参数计算 143.1.2 计算区段的划分 143.1.3 计算方法 143.1.4 计算土压力的系数 153.2 CBA部分的支护换算 153.2.1 土层的分布 153.2.2 土压力侧向的换算 153.2.3 换算作用点和土压力合力 173.2.4 换算支撑的轴力 183.2.5 桩长计算 183.2.6 换算最大的弯矩 193.2.7 换算配筋 193.3 FEDC部分支护的换算 203.3.1 土层分布 203.3.2 换算侧向的土压力 203.3.3 换算作用点与土压力合力 213.3.4 换算支撑的轴力 223.3.5 换算桩的长度 223.3.6 换算最大的弯矩 233.3.7 拆撑计算 233.3.8 配筋换算 233.4 AHGF部分支护的换算 233.4.1 土层的分布 243.4.2 换算侧向的土压力 243.4.3 换算作用点和土压力的合力 263.4.4 换算支撑的轴力 263.4.5 换算桩的长度 273.4.6 换算最大弯矩 273.4.7 拆撑计算 273.4.8 换算配筋 283.5 换算支撑 283.5.1 支撑轴力 283.5.2 支撑弯矩计算 283.5.3 初始偏心距ei 293.5.4 是否考虑偏心矩增大系数η 293.5.5 配筋计算 293.5.6 整体稳定性验算 303.5.7 联系梁 303.6 圈梁设计计算 303.6.1 ABC段圈梁设计计算 303.6.2 CDEF段圈梁设计计算 303.6.3 FGHA段圈梁设计计算 313.7 立柱强度计算 313.7.1 上段钢立柱 313.7.2 下段钢筋砼立柱强度验算 323.8 设计基坑的止降水 323.8.1 确定止水的桩长 323.8.2 设计基坑的止水帷幕 324 施工要求和监测方案 324.1 基坑的动工规定 324.2 基坑观察的方案 334.2.1 观测外围的环境 334.2.2 对监观测控制的规定 334.2.3 测量的频率 345 电算结果 345.1 CBA部分设计深基坑的支护 345.2 CDEF部分深基坑支护设计 445.3 FGHA部分深基坑支护设计 546 施工组织设计 646.1 工程概况 646.1.1 工程概况 646.1.2 现场施工条件 646.1.3 施工主要特点 646.2 施工部署 656.2.1 现场总平面布置 656.2.2 施工指导思想与组织机构 656.3 施工准备和资源配置 666.3.1 现场准备 666.3.2 技术准备工作 666.3.3 材料、设备准备工作 666.4 主要工程项目施工 676.4.1 测量放线 676.4.2 钻孔灌注桩施工 676.4.3 冠梁施工工艺流程图 696.4.4 护坡观测方案 696.5 安全措施的保证 706.6 质量措施的保证 706.6.1 质量目标 706.6.2 质量要求 706.6.3 质量技术措施 716.7 保证工期措施 716.7.1 组织管理措施 716.7.2 技术措施 716.7.3 机械设备措施 71目 录
1 前言 1
1.1 基坑支护的设计内容 1
1.2 基坑支护结构的设计原则与方法 1
1.3 支护结构挡墙的选型 2
1.4 基坑支护研究趋势 3
2 支护结构设计概况 3
2.1 工程概况 3
2.1.1 工程水文地质条件 4
2.1.2 水文地质条件 5
2.1.3 基坑安全等级及重要性系数 6
2.2 设计总说明 6
2.2.1 设计的依据 6
2.2.2 支护方案 6
2.2.3 相关规范、规程 7
2.3 基坑降水排水设计 7
2.3.1 基坑降水的方法 7
2.3.2 设置防水帷幕 9
2.4 基坑开挖设计 10
2.4.1 土方工程 10
2.4.2 土方开挖 10
2.4.3 开挖安全注意事项 12
2.4.4 基坑土方回填 12
2.5 支护结构方案比较与选取 13
2.5.1 土钉墙加放坡支护方案 13
2.5.2 地下连续墙支护方案 13
2.5.3 钻孔灌注桩加锚杆支撑方案+单排双轴深搅桩作止水结构 13
3 基坑支护结构设计计算书 14
3.1 设计计算 14
3.1.1 地质参数计算 14
3.1.2 计算区段的划分 14
3.1.3 计算方法 14
3.1.4 计算土压力的系数 15
3.2 CBA部分的支护换算 15
3.2.1 土层的分布 15
3.2.2 土压力侧向的换算 15
3.2.3 换算作用点和土压力合力 17
3.2.4 换算支撑的轴力 18
3.2.5 桩长计算 18
3.2.6 换算最大的弯矩 19
3.2.7 换算配筋 19
3.3 FEDC部分支护的换算 20
3.3.1 土层分布 20
3.3.2 换算侧向的土压力 20
3.3.3 换算作用点与土压力合力 21
3.3.4 换算支撑的轴力 22
3.3.5 换算桩的长度 22
3.3.6 换算最大的弯矩 23
3.3.7 拆撑计算 23
3.3.8 配筋换算 23
3.4 AHGF部分支护的换算 23
3.4.1 土层的分布 24
3.4.2 换算侧向的土压力 24
3.4.3 换算作用点和土压力的合力 26
3.4.4 换算支撑的轴力 26
3.4.5 换算桩的长度 27
3.4.6 换算最大弯矩 27
3.4.7 拆撑计算 27
3.4.8 换算配筋 28
3.5 换算支撑 28
3.5.1 支撑轴力 28
3.5.2 支撑弯矩计算 28
3.5.3 初始偏心距ei 29
3.5.4 是否考虑偏心矩增大系数η 29
3.5.5 配筋计算 29
3.5.6 整体稳定性验算 30
3.5.7 联系梁 30
3.6 圈梁设计计算 30
3.6.1 ABC段圈梁设计计算 30
3.6.2 CDEF段圈梁设计计算 30
3.6.3 FGHA段圈梁设计计算 31
3.7 立柱强度计算 31
3.7.1 上段钢立柱 31
3.7.2 下段钢筋砼立柱强度验算 32
3.8 设计基坑的止降水 32
3.8.1 确定止水的桩长 32
3.8.2 设计基坑的止水帷幕 32
4 施工要求和监测方案 32
4.1 基坑的动工规定 32
4.2 基坑观察的方案 33
4.2.1 观测外围的环境 33
4.2.2 对监观测控制的规定 33
4.2.3 测量的频率 34
5 电算结果 34
5.1 CBA部分设计深基坑的支护 34
5.2 CDEF部分深基坑支护设计 44
5.3 FGHA部分深基坑支护设计 54
6 施工组织设计 64
6.1 工程概况 64
6.1.1 工程概况 64
6.1.2 现场施工条件 64
6.1.3 施工主要特点 64
6.2 施工部署 65
6.2.1 现场总平面布置 65
6.2.2 施工指导思想与组织机构 65
6.3 施工准备和资源配置 66
6.3.1 现场准备 66
6.3.2 技术准备工作 66
6.3.3 材料、设备准备工作 66
6.4 主要工程项目施工 67
6.4.1 测量放线 67
6.4.2 钻孔灌注桩施工 67
6.4.3 冠梁施工工艺流程图 69
6.4.4 护坡观测方案 69
6.5 安全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zgc/tmgc/1176.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