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科新寓d12#楼结构设计(附件)【字数:14393】
摘 要本次设计的题目是海科新寓D1-2#楼结构设计,本工程为剪力墙结构。按照任务书的设计要求,完成结构设计。根据建筑施工图,并结合国家的相关规范,本设计的步骤包括:结构布置、用盈建科建模;修正并完善;用盈建科计算并导出相关数据和图纸;整理数据和图纸;对部分梁板、板、楼梯和基础进行设计。
目 录
第一章 设计资料 1
1.1工程概况 1
1.2设计依据 1
第二章 主体结构建模与设计 3
2.1主体结构方案 3
2.2主要结构材料 3
2.3主要结构构件截面尺寸 3
2.4结构平面布置图 4
2.6荷载计算 12
2.7荷载简图 16
2.7计算参数 20
第三章 结构整体性能控制 26
3.1设计送审报告 26
3.2周期比的控制 35
3.3位移比和位移角的控制 35
3.4剪重比的控制 36
3.5刚度比 36
3.6楼层抗剪承载力 36
3.7轴压比 36
第四章 基础设计 38
4.1基础方案 38
4.2基础布置 38
4.3筏板受冲切承载力验算 38
4.4地下室外墙计算 39
4.5YJKF建模分析 41
4.6筏板正截面配筋计算 44
4.7底板构件内力 44
4.8地基承载力验算 46
4.9沉降计算结果 46
第五章 楼板配筋设计 49
5.1设计板块 49
5.2 B1设计 49
5.3 B2设计 54
5.4 B3设计 59
5.5 B4设计 63
5.6 B5设计 68
第六章 楼面梁配筋设计 74
6.1设计楼面梁 74
6.2 L1设计 74
6.3 L2设计 77
6.4 L3设计 81
第七章 板式楼梯配筋设计 95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7.1基本资料 95
7.2梯段板TB1计算 95
7.3平台板PTB1设计 96
7.4平台梁TL1设计 97
第八章 结构施工图 98
图纸目录 98
结束语 99
致 谢 100
参考文献 101
附录A盈建科主体结构模型轴测图 102
第一章 设计资料
1.1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海科新寓保障房D区项目
建设地点:南京市浦口区南京海峡两岸科技工业园5号地块(杨柳路交叉口)
建设单位:南京江北新城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建筑面积:9778.8m2
建筑工程等级:一级
建筑层数:13层
建筑高度:33.03m
结构形式:剪力墙
1.2设计依据
1.2.1设计规范、标准、规程及依据性文件文件
《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 GB50 1532008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10(2015版)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GB50068200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10(2016版)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GB502232008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2012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CJ32010
1.2.2设计使用年限、建筑结构安全等级和抗震设防标准
1、根据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2015版),本工程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
2、根据规范《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可知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2级;
3、根据规范《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中3.0.2,本工程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
1.2.3抗震烈度和抗震等级
1、根据规范《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附录A《我国主要城镇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和地震设计分组》表A.0.8,南京市的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
2、根据规范《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表5.4.11,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0.08;
3、根据江苏省1:50000区域地质调查报告,拟建场地覆盖层厚度大于80m,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该建筑场地类别属Ⅳ类场地。
4、根据规范《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该场地特征周期值可取0.75s。
1.2.4工程地质情况
本工程的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甲级。各拟建建筑物的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本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该建筑场地类别为II类,该场地设计特征周期为0.35s。
拟建场地处于地震活动相对稳定区域,建筑场地类别为II类,属对建筑抗震不利地段。场地地处中国东部、长江中下游、濒江近海,地势以低山缓岗为主,地层分布稳定,无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无地震液化及软土震陷等地震效应;根据区域地质资料,拟建场地不存在浅层的全新世活动断裂,历史上未见大的破坏性地震发生,属地质构造稳定区,对地基稳定性无不良影响,适宜本工程建设。
目 录
第一章 设计资料 1
1.1工程概况 1
1.2设计依据 1
第二章 主体结构建模与设计 3
2.1主体结构方案 3
2.2主要结构材料 3
2.3主要结构构件截面尺寸 3
2.4结构平面布置图 4
2.6荷载计算 12
2.7荷载简图 16
2.7计算参数 20
第三章 结构整体性能控制 26
3.1设计送审报告 26
3.2周期比的控制 35
3.3位移比和位移角的控制 35
3.4剪重比的控制 36
3.5刚度比 36
3.6楼层抗剪承载力 36
3.7轴压比 36
第四章 基础设计 38
4.1基础方案 38
4.2基础布置 38
4.3筏板受冲切承载力验算 38
4.4地下室外墙计算 39
4.5YJKF建模分析 41
4.6筏板正截面配筋计算 44
4.7底板构件内力 44
4.8地基承载力验算 46
4.9沉降计算结果 46
第五章 楼板配筋设计 49
5.1设计板块 49
5.2 B1设计 49
5.3 B2设计 54
5.4 B3设计 59
5.5 B4设计 63
5.6 B5设计 68
第六章 楼面梁配筋设计 74
6.1设计楼面梁 74
6.2 L1设计 74
6.3 L2设计 77
6.4 L3设计 81
第七章 板式楼梯配筋设计 95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7.1基本资料 95
7.2梯段板TB1计算 95
7.3平台板PTB1设计 96
7.4平台梁TL1设计 97
第八章 结构施工图 98
图纸目录 98
结束语 99
致 谢 100
参考文献 101
附录A盈建科主体结构模型轴测图 102
第一章 设计资料
1.1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海科新寓保障房D区项目
建设地点:南京市浦口区南京海峡两岸科技工业园5号地块(杨柳路交叉口)
建设单位:南京江北新城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建筑面积:9778.8m2
建筑工程等级:一级
建筑层数:13层
建筑高度:33.03m
结构形式:剪力墙
1.2设计依据
1.2.1设计规范、标准、规程及依据性文件文件
《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 GB50 1532008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10(2015版)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GB50068200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10(2016版)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GB502232008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2012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CJ32010
1.2.2设计使用年限、建筑结构安全等级和抗震设防标准
1、根据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2015版),本工程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
2、根据规范《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可知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2级;
3、根据规范《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中3.0.2,本工程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
1.2.3抗震烈度和抗震等级
1、根据规范《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附录A《我国主要城镇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和地震设计分组》表A.0.8,南京市的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
2、根据规范《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表5.4.11,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0.08;
3、根据江苏省1:50000区域地质调查报告,拟建场地覆盖层厚度大于80m,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该建筑场地类别属Ⅳ类场地。
4、根据规范《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该场地特征周期值可取0.75s。
1.2.4工程地质情况
本工程的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甲级。各拟建建筑物的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本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该建筑场地类别为II类,该场地设计特征周期为0.35s。
拟建场地处于地震活动相对稳定区域,建筑场地类别为II类,属对建筑抗震不利地段。场地地处中国东部、长江中下游、濒江近海,地势以低山缓岗为主,地层分布稳定,无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无地震液化及软土震陷等地震效应;根据区域地质资料,拟建场地不存在浅层的全新世活动断裂,历史上未见大的破坏性地震发生,属地质构造稳定区,对地基稳定性无不良影响,适宜本工程建设。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zgc/tmgc/1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