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文化博物馆建筑设计(附件)【字数:7013】
21 世纪,社会在不断的进步,经济在不断的发展,博物馆作为一个社区的文化机构是至关重要的,因为一个社会的文化是一个普遍的概念,它包含了这个社区的所有精神价值。因此,文化是每个人的遗产,从他或她的前辈那里继承下来,并且已经被改变并转移到下一代。它作为一个综合性公共建筑,同时面向社会。在城市和社会的结合或者融合的过程中,不断地通过改变自身建筑的造型和布局和发展来适应社会的要求——不断地完善自己的设计,提高设计的含金量,尽可能的添加更多所需要的的设施和设备。 让整个建筑与当地的文化结合起来达到一种融合的状态,使得更多的参观者能 从中学习和体会历史的发展过程,达到展览教育的作用 关键词 博物馆建筑,语境主义,空间认同,建筑设计
目 录
1 引言 1
2 项目概况 1
3 设计依据 2
4 设计原则 3
5 建筑设计说明 4
5.1 总体规划 4
5.2 建筑设计 5
5.3 景观设计7
5.4 结构设计8
结论 9
致谢 10
参考文献11
1 引言
近现代以来,博物馆建筑作为展览建筑的象征。为国家甚至是全人类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可以说,对于历史的铭记和学习,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和全世界的发展。
21 世纪,伴随着我国现代经济和教育方面的发展,对博物馆等展览类建筑的需求越来越大了。所以,现在最重要的是教育更多的人才。为了培养更多更全面的人才,我国对于博物馆的建设也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同时,当代社会也进入到了一个终身学习的时期,为了与学习型社会接轨,并加社会各层次人的学习观赏,淮安运河文化博物馆应运而生。它作为一个综合性公共建筑,同时面向社会在城市和社会的结合或者融合的过程中,不断地通过改变自身建筑的造型和布局和发展来适应社会的要求——不断地完善自己的设计,提高设计的含金量,尽可能的添加更多所需要的的设施和设备。让整个建筑与当地的文化结合起来达到一种融合的状态,使得更多的参观者能 从中学习和体会历史的发展过程,达到展览教育的作用。
每个城市都有有着自己本地方的特色文化和历史,博物馆能够很好的去保持和记录城市的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特色历史和传统记忆。当今博物馆已逐渐脱离单纯储藏空间成为人们在生活方面去培养情趣,在学习方面去拓展视野、满足人们审美的展览场所,在城市的文化方面起到了建设和传承的作用。
2 项目概况
我国的主题博物馆才刚起步,博物馆建筑性格拘谨、严肃,来博物馆的参观者都是抱着学习的态度来的,内心充满敬畏,缺少的是参观者与博物馆之间的互动。
博物馆建筑应从视觉上吸引大众,但不能仅是个人审美和理想的展开,不但要体现地方悠久的历史和文化特色,更得承载和反映现代社会的科技文化,为这座建筑寻找历史坐标。其次,运河博物馆的周边的环境还有博物馆内部的展示方式在尺度上要结合舒适的人体尺度,在形式方面需要灵活一些。然后博物馆的建设不仅要和城市周边道路环境景观融合,还要很好地为博物馆周边居住区或者社区的发展和居民的生活提供一些便利。
淮安市运河文化博物馆将成为淮安城市精神显性和隐性的符号,成为淮安城市发展和延续的时代的文化印记。
淮安市运河文化博物馆建筑设计宗旨:运河文化是淮安精神的重要载体,是人们对淮安的记忆与认知,给予淮安人归属感和自豪感。博物馆设计将保存淮安城市的记忆、决定淮安的品质、展示淮安风貌、塑造淮安精神、承载淮安的发展。
建筑应做到与周围景观协调,在满足规划要求和相关技术规范的同时,营造出优美的外部环境,创造舒适宜人,富有文化内涵的外部空间。并结合主要人流、机动车流布置入口广场。
建筑整体造型紧密结合地形,摒弃了传统的方盒子,通过体块的咬合与穿插,使得各个功能分区之间相互独立又紧密联系。为了不遮挡景观面,采用了架空的方式,使位于底层的参观者可以获得良好的视觉享受,同时也方便人流的疏散和消防车的通过。对于公共建筑而言,内部空间的设计也尤为重要。在满足基本的功能分区和人流分开之后,还应该将空间做的更有趣味性,让人进入建筑,处处充满惊喜。
3 设计依据
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3、《剧场建筑设计规范》(JGJ6290)
4、《建筑幕墙》(GB/T 210862007)
5、《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GB/T503532005)
6、《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
7、《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8、《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9、国家及当地现行的相关规范及技术章程。
4 设计原则
1、 博物馆的设计应该与工业设计达到一个良好的结合,符合博物馆所拥有藏品的收藏和精细保管、科学研究和对外展出等基本功能,以及相关参观者所需要的一些配套设施和服务设施。
2、建筑规模为10000 ~14000㎡建筑层数宜为23层;博物馆建筑设计不仅需要符合执行规范,还需要对照现行的《民用建筑设计通则》(JGJ37)以及国家和相关部门颁布的有关设计准则,规范和明文规定。
3、 博物馆建筑设计一定要结合城镇文化建筑的规划布局方案,而且也要反映所在地区建筑艺术、科学技术和文化水平发展的领先水准。
规划功能分区:
博物馆建筑因为自身规模差异、类型差异、特点差异,建筑用途也与其他建筑有所不同,但是博物馆所共同具备的收集保管、调查研究和教育这三种基本的功能作用决定了博物馆整体对应的基本格式。从一般角度来看,博物馆建筑的使用途径有以下部分构成,有用作存储用途的藏品库区、展览区、配套用房、图书资料馆、学术研究中心和办公用房、参观人员服务设施加上设备用房等。
5 方案设计说明
5.1 总体布置
5.1.1 规划方案设计
建筑主体按照地形而建,以三个相对独立的体块围合成一个梯形的庭院,体块之间的穿插形成了有机的联系。建筑的主入口设置在建筑整体的西南面,面向主干道,最大程度的方便社会人员的进入。在东南面的大学支路上设置了后勤入口,这是为了与主要的顾客流线分开。而学术交流部分的入口是面向校园的,与对外的部分完全隔开。
从楼层的结构角度分析,规整的柱网、层高、开间能够灵活地协调分配内部空间。
目 录
1 引言 1
2 项目概况 1
3 设计依据 2
4 设计原则 3
5 建筑设计说明 4
5.1 总体规划 4
5.2 建筑设计 5
5.3 景观设计7
5.4 结构设计8
结论 9
致谢 10
参考文献11
1 引言
近现代以来,博物馆建筑作为展览建筑的象征。为国家甚至是全人类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可以说,对于历史的铭记和学习,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和全世界的发展。
21 世纪,伴随着我国现代经济和教育方面的发展,对博物馆等展览类建筑的需求越来越大了。所以,现在最重要的是教育更多的人才。为了培养更多更全面的人才,我国对于博物馆的建设也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同时,当代社会也进入到了一个终身学习的时期,为了与学习型社会接轨,并加社会各层次人的学习观赏,淮安运河文化博物馆应运而生。它作为一个综合性公共建筑,同时面向社会在城市和社会的结合或者融合的过程中,不断地通过改变自身建筑的造型和布局和发展来适应社会的要求——不断地完善自己的设计,提高设计的含金量,尽可能的添加更多所需要的的设施和设备。让整个建筑与当地的文化结合起来达到一种融合的状态,使得更多的参观者能 从中学习和体会历史的发展过程,达到展览教育的作用。
每个城市都有有着自己本地方的特色文化和历史,博物馆能够很好的去保持和记录城市的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特色历史和传统记忆。当今博物馆已逐渐脱离单纯储藏空间成为人们在生活方面去培养情趣,在学习方面去拓展视野、满足人们审美的展览场所,在城市的文化方面起到了建设和传承的作用。
2 项目概况
我国的主题博物馆才刚起步,博物馆建筑性格拘谨、严肃,来博物馆的参观者都是抱着学习的态度来的,内心充满敬畏,缺少的是参观者与博物馆之间的互动。
博物馆建筑应从视觉上吸引大众,但不能仅是个人审美和理想的展开,不但要体现地方悠久的历史和文化特色,更得承载和反映现代社会的科技文化,为这座建筑寻找历史坐标。其次,运河博物馆的周边的环境还有博物馆内部的展示方式在尺度上要结合舒适的人体尺度,在形式方面需要灵活一些。然后博物馆的建设不仅要和城市周边道路环境景观融合,还要很好地为博物馆周边居住区或者社区的发展和居民的生活提供一些便利。
淮安市运河文化博物馆将成为淮安城市精神显性和隐性的符号,成为淮安城市发展和延续的时代的文化印记。
淮安市运河文化博物馆建筑设计宗旨:运河文化是淮安精神的重要载体,是人们对淮安的记忆与认知,给予淮安人归属感和自豪感。博物馆设计将保存淮安城市的记忆、决定淮安的品质、展示淮安风貌、塑造淮安精神、承载淮安的发展。
建筑应做到与周围景观协调,在满足规划要求和相关技术规范的同时,营造出优美的外部环境,创造舒适宜人,富有文化内涵的外部空间。并结合主要人流、机动车流布置入口广场。
建筑整体造型紧密结合地形,摒弃了传统的方盒子,通过体块的咬合与穿插,使得各个功能分区之间相互独立又紧密联系。为了不遮挡景观面,采用了架空的方式,使位于底层的参观者可以获得良好的视觉享受,同时也方便人流的疏散和消防车的通过。对于公共建筑而言,内部空间的设计也尤为重要。在满足基本的功能分区和人流分开之后,还应该将空间做的更有趣味性,让人进入建筑,处处充满惊喜。
3 设计依据
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3、《剧场建筑设计规范》(JGJ6290)
4、《建筑幕墙》(GB/T 210862007)
5、《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GB/T503532005)
6、《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
7、《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8、《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9、国家及当地现行的相关规范及技术章程。
4 设计原则
1、 博物馆的设计应该与工业设计达到一个良好的结合,符合博物馆所拥有藏品的收藏和精细保管、科学研究和对外展出等基本功能,以及相关参观者所需要的一些配套设施和服务设施。
2、建筑规模为10000 ~14000㎡建筑层数宜为23层;博物馆建筑设计不仅需要符合执行规范,还需要对照现行的《民用建筑设计通则》(JGJ37)以及国家和相关部门颁布的有关设计准则,规范和明文规定。
3、 博物馆建筑设计一定要结合城镇文化建筑的规划布局方案,而且也要反映所在地区建筑艺术、科学技术和文化水平发展的领先水准。
规划功能分区:
博物馆建筑因为自身规模差异、类型差异、特点差异,建筑用途也与其他建筑有所不同,但是博物馆所共同具备的收集保管、调查研究和教育这三种基本的功能作用决定了博物馆整体对应的基本格式。从一般角度来看,博物馆建筑的使用途径有以下部分构成,有用作存储用途的藏品库区、展览区、配套用房、图书资料馆、学术研究中心和办公用房、参观人员服务设施加上设备用房等。
5 方案设计说明
5.1 总体布置
5.1.1 规划方案设计
建筑主体按照地形而建,以三个相对独立的体块围合成一个梯形的庭院,体块之间的穿插形成了有机的联系。建筑的主入口设置在建筑整体的西南面,面向主干道,最大程度的方便社会人员的进入。在东南面的大学支路上设置了后勤入口,这是为了与主要的顾客流线分开。而学术交流部分的入口是面向校园的,与对外的部分完全隔开。
从楼层的结构角度分析,规整的柱网、层高、开间能够灵活地协调分配内部空间。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zgc/jzx/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