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福利院和残疾人服务中心方案
社会福利院和残疾人服务中心方案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老龄化趋势越发严重,老年的晚年安顿问题将成为
一个主流的社会问题,老年人福利院的建设也迫在眉睫。当今社会正努力创建和
谐社会,所以残疾人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理应成为社会重视的群体,而残疾人
的心里生理上的治疗变得尤为重要,鼓励残疾人走出阴影,重新就业等就成为残
疾人尽快融入社会的重点之所在。
由于本设计的特殊性,所以本设计的准则及重点也相对特殊。本设计意在创
造一种温馨而又积极向上的氛围,在规范的要求下做到适用、经济、安全、美观。
介于使用人群的特殊性,无障碍设计成为建筑必不可少的部分,甚至成为重要组
成部分,这需要严格遵守国家相关的规定。温馨和谐,让老年人和残疾人住在其
中感觉到幸福,安全。让残疾人体现出自身的人身价值。
关键词 老龄化 温馨和谐 无障碍设计 残疾人就业 人生价值
1 引言 1
2 项目概况 1
3 设计依据 1
4 设计理念 2
4.1 合二为一的整体感和全局观 2
4.2 功能上的有机结合 2
5 建筑设计说明 2
5.1 总平面布局 2
5.1.1 建筑布局 3
5.1.2 出入口与交通组织 3
5.2 建筑单体设计 3
5.2.1 建筑单体 3
5.2.2 房间设计 3
5.2.2 建筑立面设计 3
5.3 消防设计 3
5.4 无障碍设计 3
5.5 景观设计 3
结论 4
致谢 5
参考文献 6
1 引言
本次毕业设计的题目是盐都区社会福利院和残疾人服务中心设计方案一,目的是
通过设计福利院、医院、残联,综合运用所学过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以提高分析
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熟悉建筑方案设计的内容和程序,强化建筑设计及表达
能力。
随着经济发张,人口的老龄化,社会福利院和残疾人服务中心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这可以说是当今社会的一类新型建筑。顾名思义,社会福利院和残疾人服务中心是为
老年人和残疾人这类社会弱势群体服务的机构,在完善自身的同时,周边商业金融、
文化、教育、医疗卫生、购物娱乐设施齐全,交通便利。本次设计的用地面积达到了
6万多平米,建筑面积也达到了1.5万平米,本设计不光要体现为老年人和残疾人服务
的理念,同时也体现鼓励积极向上,体现人生价值。本设计的绿化率达到60%以上,
可谓是环境优美,这有助于老年人和残疾人的生心健康。
2 项目概况
我本次毕业设计的题目是盐都区社会福利院和残疾人服务中心设计方案一,本项
目地块位于盐都区,用地的三面为道路,可谓交通便利,四周绿化面积充足。环境优
美。
项目用地呈矩形,用地面积 92 亩,其中社会福利院为 62 亩,残疾人服务中心为
30 亩,总建设用地面积为 15000 多㎡。要求设计老年人福利院,残疾人服务中心和医
院三个部分,绿化率不低于 60%。建筑功能上有机结合,资源共享,又要有合二为一
的整体感和全局观。
3 设计依据 a、毕业设计任务书。
b、《江苏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04 年版)江苏省建设厅
c、《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2002 年版)GB50180-93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
建筑设计资料集本书编委会.建筑设计资料集丛书(共 10 卷),第 2 版.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
《现行建筑设计规范大全》的有关规范。
4 设计理念
4.1 合二为一的整体感和全局观
规划布局将福利院和残疾人服务中心合二为一,具体体现在整体感,在建筑的造
型和选材上达到了一定的统一,从全局观上看,两者靠护理部相连,让他们成为对方
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4.2 功能上的有机结合
本次设计把社会福利院和残疾人服务中心在功能上有机的结合起来,做到公共设
施上施行了共享,共用一个护理部,充分节约了资源,全院现有床位 700 张,分设休
养、养护、医疗、保育等服务区域,遵照民政、卫生部门分类分级管理要求,全面推
行“规范化管理、专业化服务、标准化操作”,为入住老人、儿童、残疾人提供社会
化、居家化、全程化、立体化、个性化、亲情化服务。
5 建筑设计说明
5.1 总平面布局 5.1.1 建筑布局
本地块呈方形,根据规划部门的设计条件及满足建筑日照的要求,整个建筑群沿
着主干道依次排开,社会福利院五层,护理部五层,残疾人服务中心三层,社会福利
院成 U 型,护理部成 L 型,残疾人服务中心成 O 型。社会福利院主要服务于老年人,
所以在西边,寓意最美夕阳红,残疾人服务中心在东侧,寓意残疾人如东方升起的太
阳,他们为体现自身的价值不断进取,充满了希望。
5.1.2 出入口和交通组织
根据规划的要求,本地块的主入口设在用地的北侧,由于建筑的单体也具备其单
独的功能,所以,在用地的东西两侧各有一个次入口,主入口正对的是护理部。东面
的次入口对应的是残疾人服务中心,西面次入口对应的是老年人服务中心。在 3 个主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老龄化趋势越发严重,老年的晚年安顿问题将成为
一个主流的社会问题,老年人福利院的建设也迫在眉睫。当今社会正努力创建和
谐社会,所以残疾人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理应成为社会重视的群体,而残疾人
的心里生理上的治疗变得尤为重要,鼓励残疾人走出阴影,重新就业等就成为残
疾人尽快融入社会的重点之所在。
由于本设计的特殊性,所以本设计的准则及重点也相对特殊。本设计意在创
造一种温馨而又积极向上的氛围,在规范的要求下做到适用、经济、安全、美观。
介于使用人群的特殊性,无障碍设计成为建筑必不可少的部分,甚至成为重要组
成部分,这需要严格遵守国家相关的规定。温馨和谐,让老年人和残疾人住在其
中感觉到幸福,安全。让残疾人体现出自身的人身价值。
关键词 老龄化 温馨和谐 无障碍设计 残疾人就业 人生价值
1 引言 1
2 项目概况 1
3 设计依据 1
4 设计理念 2
4.1 合二为一的整体感和全局观 2
4.2 功能上的有机结合 2
5 建筑设计说明 2
5.1 总平面布局 2
5.1.1 建筑布局 3
5.1.2 出入口与交通组织 3
5.2 建筑单体设计 3
5.2.1 建筑单体 3
5.2.2 房间设计 3
5.2.2 建筑立面设计 3
5.3 消防设计 3
5.4 无障碍设计 3
5.5 景观设计 3
结论 4
致谢 5
参考文献 6
1 引言
本次毕业设计的题目是盐都区社会福利院和残疾人服务中心设计方案一,目的是
通过设计福利院、医院、残联,综合运用所学过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以提高分析
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熟悉建筑方案设计的内容和程序,强化建筑设计及表达
能力。
随着经济发张,人口的老龄化,社会福利院和残疾人服务中心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这可以说是当今社会的一类新型建筑。顾名思义,社会福利院和残疾人服务中心是为
老年人和残疾人这类社会弱势群体服务的机构,在完善自身的同时,周边商业金融、
文化、教育、医疗卫生、购物娱乐设施齐全,交通便利。本次设计的用地面积达到了
6万多平米,建筑面积也达到了1.5万平米,本设计不光要体现为老年人和残疾人服务
的理念,同时也体现鼓励积极向上,体现人生价值。本设计的绿化率达到60%以上,
可谓是环境优美,这有助于老年人和残疾人的生心健康。
2 项目概况
我本次毕业设计的题目是盐都区社会福利院和残疾人服务中心设计方案一,本项
目地块位于盐都区,用地的三面为道路,可谓交通便利,四周绿化面积充足。环境优
美。
项目用地呈矩形,用地面积 92 亩,其中社会福利院为 62 亩,残疾人服务中心为
30 亩,总建设用地面积为 15000 多㎡。要求设计老年人福利院,残疾人服务中心和医
院三个部分,绿化率不低于 60%。建筑功能上有机结合,资源共享,又要有合二为一
的整体感和全局观。
3 设计依据 a、毕业设计任务书。
b、《江苏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04 年版)江苏省建设厅
c、《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2002 年版)GB50180-93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
建筑设计资料集本书编委会.建筑设计资料集丛书(共 10 卷),第 2 版.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
《现行建筑设计规范大全》的有关规范。
4 设计理念
4.1 合二为一的整体感和全局观
规划布局将福利院和残疾人服务中心合二为一,具体体现在整体感,在建筑的造
型和选材上达到了一定的统一,从全局观上看,两者靠护理部相连,让他们成为对方
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4.2 功能上的有机结合
本次设计把社会福利院和残疾人服务中心在功能上有机的结合起来,做到公共设
施上施行了共享,共用一个护理部,充分节约了资源,全院现有床位 700 张,分设休
养、养护、医疗、保育等服务区域,遵照民政、卫生部门分类分级管理要求,全面推
行“规范化管理、专业化服务、标准化操作”,为入住老人、儿童、残疾人提供社会
化、居家化、全程化、立体化、个性化、亲情化服务。
5 建筑设计说明
5.1 总平面布局 5.1.1 建筑布局
本地块呈方形,根据规划部门的设计条件及满足建筑日照的要求,整个建筑群沿
着主干道依次排开,社会福利院五层,护理部五层,残疾人服务中心三层,社会福利
院成 U 型,护理部成 L 型,残疾人服务中心成 O 型。社会福利院主要服务于老年人,
所以在西边,寓意最美夕阳红,残疾人服务中心在东侧,寓意残疾人如东方升起的太
阳,他们为体现自身的价值不断进取,充满了希望。
5.1.2 出入口和交通组织
根据规划的要求,本地块的主入口设在用地的北侧,由于建筑的单体也具备其单
独的功能,所以,在用地的东西两侧各有一个次入口,主入口正对的是护理部。东面
的次入口对应的是残疾人服务中心,西面次入口对应的是老年人服务中心。在 3 个主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zgc/jzx/5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