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使用行为的城市广场空间研究以万达广场为例
城市广场空间作为为居民的日常生活和活动服务的公共空间,在城市空间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代表了一个城市的个性和文化特色。城市广场空间作为城市公共空间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凝聚人心、提高城市的宜居性和经济效益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本篇论文从国内外对城市广场空间的概念研究出发,梳理了广场空间的传统和新时代特征,并以南京市河西万达广场为例,从公共空间的开发建设,居民的使用行为,规划发展等方面进行了调研与分析,总结了城市广场空间的问题并对其未来的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一 绪论2
(一)研究意义、目的与内容2
1.研究意义2
2.研究目的2
3.研究内容2
(二)国内外研究3
1.国内研究 3
2.国外研究 3
(三)研究方法3
二 相关概念及理论3
(一)相关概念3
1.城市广场3
2.行为4
(二)相关理论4
1.环境心理学4
2.广场空间人性化原则5
三 问卷整理与分析5
(一)调查5
1.实地考察6
2.问卷调查7
(二)问卷分析7
(三)问题10
四 建议与结论11
1 建议11
2 结论11
致谢12
参考文献12
附录 调查问卷13
基于居民使用行为的城市广场空间研究
————以万达广场为例
引言
一、 绪论
城市广场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一部分,在城市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广场 是城市的历史文化、艺术文化的重要反映,是为市民提供进行休息、活动、娱乐、交谈等的重要场所。因此,城市广场 也反应了市民不同程 度的需求,这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些需求涉及到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和不同性别。城市广场设计真正目的与意义在于在城市广场中给各类群体的生理、心理、文化上带来满足。在城市广场设计中, 为了适应不同市民的需求 ,需采用人性化设计,让人们使用城市广场过程中能够更加便利、舒适 。因此,人性化设计成为城市广场设计的重要策略之一。随着文化的进步,“以人为本”成为当今社会的主题,城市广场是为人服务的,因此人是广场的主体,在城市广场设计中,应当体现出心理、行为、文化等行为特征,并且具有 “人性化” 主题内容。本文以南京市河西万达广场为例,从居民使用行为为切入点,通过对广场人性化设计的调查和分析,针对广场建设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合理的建议,使之更能满足居民多种需求。
(一)研究意义与研究目的
1.研究意义
城市广场作为城市公共空间,不同于街道、公园、道路交通等,是包含内容最为丰富的空间,是城市居民进行公共交往,举行各种活动的开放性场所,是为广大 居民服务的。纵观国内 城市广场的发展历史,从开 始的以政治和宗教活动需求为主的广场渐渐转变为以居民需求为中心的多功能广场,在广场建设中越来越注重人性化,“以人为本”的观念渐渐深入人心,明确城市广场的宗旨是为大众服务。随着经济 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 的提高,对城市公共空间的需求也变的多样化。城市广场 空间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备受关注,许多城市兴起了广场热,但是这些广场更多的是以大型的商场为主,并没有给市民提供人性化的公共空间。城市广场应当以市民的需求为出发点,满足市民多样化的需求。优化广场空间有利于营造出特有的归属感和亲切感,提高城市的宜居性。因此,对于符合人的行为需求的广场空间设计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城市广场是市民生活的一部分,对广场空间进行优化,有助于增加市民对广场空间的使用率,增强市民之间的凝聚力,增强市民认同感。
2.研究目的
针对我国目前的城市广场建设进行分析 ,对相关的理论研究进行分析和整理,找出目前我国城市广场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再结合问卷调查,希望为优化城市广场提出有效的对策和建议。
3.研究内容
本文以市民对广场空间的使用行为为主要研究对象,围绕城市广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相应的对策,研究内容有:
(1)通过查看相关资料和阅读大量的文献,提出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提出我国城市广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对国内外研究状况进行分析,提出应用前景;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构建本文的技术路线。
(2)分析问题,通过卷调查和观察,对人们在广场的行为进行分析,包括人们在广场中的活动类型和需求等,尽可能多方面的对问题进行分析。
(3)对于得到的研究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得出结论,根据广场空间人性化原则提出合理的广场空间功能优化对策和建议。
(二)国内外研究
1.国内研究
国内诸多学者以城市公共空间体系的核心-城市广场为焦点,对城市公共空间进行了广泛的实证与历史比较性研究。在研究西方政治经济体制演变历程的基础上,证实市政空间的演变映射了市民社会、国家互动的历史[1];以城市生活中的宗教性、社会性、政治性等活动需求为背景,研究多种社会力量对公共空间的控制以及广场在城市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2];剖析社会阶层分化的流动格局,以及市民社会对国家与社会的整合作用,并提出城市规划在社会变迁之中的社会引导作用;解析 社会阶层的流动格式,以及社会对国家与社会对市民生活的影响作用,并提出城市规划在社会变迁之中的社会引导作用[3] 。
2. 国外研究
在西方国家,广场的发展历史悠久。古希腊、古罗马、中世纪到文艺复兴时期的传统城市中,广场既是市民集体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场所,也是城市最具魅力的公共活动与交往空间[4]。随着工业化的全面推进,传统的城市生活方式被打破,这就使得人们对公共空间的关注再度兴起。在西欧城市里广场作为最具代表性的公共空间,在过去的 20~30 年里因此也重新受到重视,并开始恢复其在城市中公共生活舞台上的地位[5]。城市公共生活与私人生活逐步分离,作为城市心脏的广场成为人们节日庆祝、聚集谈论、消遣娱乐、关注市政发展情形的场所,称为市民社会成长的缩影和见证[6]。
(三)研究方法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一 绪论2
(一)研究意义、目的与内容2
1.研究意义2
2.研究目的2
3.研究内容2
(二)国内外研究3
1.国内研究 3
2.国外研究 3
(三)研究方法3
二 相关概念及理论3
(一)相关概念3
1.城市广场3
2.行为4
(二)相关理论4
1.环境心理学4
2.广场空间人性化原则5
三 问卷整理与分析5
(一)调查5
1.实地考察6
2.问卷调查7
(二)问卷分析7
(三)问题10
四 建议与结论11
1 建议11
2 结论11
致谢12
参考文献12
附录 调查问卷13
基于居民使用行为的城市广场空间研究
————以万达广场为例
引言
一、 绪论
城市广场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一部分,在城市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广场 是城市的历史文化、艺术文化的重要反映,是为市民提供进行休息、活动、娱乐、交谈等的重要场所。因此,城市广场 也反应了市民不同程 度的需求,这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些需求涉及到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和不同性别。城市广场设计真正目的与意义在于在城市广场中给各类群体的生理、心理、文化上带来满足。在城市广场设计中, 为了适应不同市民的需求 ,需采用人性化设计,让人们使用城市广场过程中能够更加便利、舒适 。因此,人性化设计成为城市广场设计的重要策略之一。随着文化的进步,“以人为本”成为当今社会的主题,城市广场是为人服务的,因此人是广场的主体,在城市广场设计中,应当体现出心理、行为、文化等行为特征,并且具有 “人性化” 主题内容。本文以南京市河西万达广场为例,从居民使用行为为切入点,通过对广场人性化设计的调查和分析,针对广场建设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合理的建议,使之更能满足居民多种需求。
(一)研究意义与研究目的
1.研究意义
城市广场作为城市公共空间,不同于街道、公园、道路交通等,是包含内容最为丰富的空间,是城市居民进行公共交往,举行各种活动的开放性场所,是为广大 居民服务的。纵观国内 城市广场的发展历史,从开 始的以政治和宗教活动需求为主的广场渐渐转变为以居民需求为中心的多功能广场,在广场建设中越来越注重人性化,“以人为本”的观念渐渐深入人心,明确城市广场的宗旨是为大众服务。随着经济 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 的提高,对城市公共空间的需求也变的多样化。城市广场 空间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备受关注,许多城市兴起了广场热,但是这些广场更多的是以大型的商场为主,并没有给市民提供人性化的公共空间。城市广场应当以市民的需求为出发点,满足市民多样化的需求。优化广场空间有利于营造出特有的归属感和亲切感,提高城市的宜居性。因此,对于符合人的行为需求的广场空间设计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城市广场是市民生活的一部分,对广场空间进行优化,有助于增加市民对广场空间的使用率,增强市民之间的凝聚力,增强市民认同感。
2.研究目的
针对我国目前的城市广场建设进行分析 ,对相关的理论研究进行分析和整理,找出目前我国城市广场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再结合问卷调查,希望为优化城市广场提出有效的对策和建议。
3.研究内容
本文以市民对广场空间的使用行为为主要研究对象,围绕城市广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相应的对策,研究内容有:
(1)通过查看相关资料和阅读大量的文献,提出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提出我国城市广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对国内外研究状况进行分析,提出应用前景;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构建本文的技术路线。
(2)分析问题,通过卷调查和观察,对人们在广场的行为进行分析,包括人们在广场中的活动类型和需求等,尽可能多方面的对问题进行分析。
(3)对于得到的研究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得出结论,根据广场空间人性化原则提出合理的广场空间功能优化对策和建议。
(二)国内外研究
1.国内研究
国内诸多学者以城市公共空间体系的核心-城市广场为焦点,对城市公共空间进行了广泛的实证与历史比较性研究。在研究西方政治经济体制演变历程的基础上,证实市政空间的演变映射了市民社会、国家互动的历史[1];以城市生活中的宗教性、社会性、政治性等活动需求为背景,研究多种社会力量对公共空间的控制以及广场在城市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2];剖析社会阶层分化的流动格局,以及市民社会对国家与社会的整合作用,并提出城市规划在社会变迁之中的社会引导作用;解析 社会阶层的流动格式,以及社会对国家与社会对市民生活的影响作用,并提出城市规划在社会变迁之中的社会引导作用[3] 。
2. 国外研究
在西方国家,广场的发展历史悠久。古希腊、古罗马、中世纪到文艺复兴时期的传统城市中,广场既是市民集体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场所,也是城市最具魅力的公共活动与交往空间[4]。随着工业化的全面推进,传统的城市生活方式被打破,这就使得人们对公共空间的关注再度兴起。在西欧城市里广场作为最具代表性的公共空间,在过去的 20~30 年里因此也重新受到重视,并开始恢复其在城市中公共生活舞台上的地位[5]。城市公共生活与私人生活逐步分离,作为城市心脏的广场成为人们节日庆祝、聚集谈论、消遣娱乐、关注市政发展情形的场所,称为市民社会成长的缩影和见证[6]。
(三)研究方法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zgc/csgh/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