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潜在消费者特征识别与消费行为研究
21世纪,随着汽车保有量的上升所带来的诸多问题:石油资源减少,环境污染严峻,这促使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迫在眉睫。近几年来,国家推行了相关扶持政策,汽车制造企业也加紧研发电动汽车技术来使电动汽车实现产业化发展。目前国内对电动汽车市场的研究探讨大多从电动汽车技术方面和政策方面,为此,本文从消费者的角度切入,将消费者购买电动汽车所考虑的因素分为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利用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搜集潜在消费者人口统计变量的数据和影响消费者购买电动汽车因素的数据。通过SPSS系统对搜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识别出了较为年轻,受教育程度高是潜在消费者的特征。最后得出了电动汽车的充电设施落后、行驶里程低、感知风险较高,这些因素严重影响着消费者的消费行为。然而电动汽车使用成本低、节能环保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肯定,这也决定了电动汽车会成为未来汽车产业的支柱。在论文的最后,针对影响消费行为的因素从政府、企业、营销三方面提出了相关的发展建议,希望能够对电动汽车的发展提供帮助。关键词 电动汽车,特征识别,消费行为目 录
1绪论1
1.1选题背景1
1.2国内外研究状况2
1.3论文主要研究内容3
2相关理论研究4
2.1江苏省电动汽车产业状况4
2.2消费行为 6
2.3 消费者感知风险7
3研究模型与问卷设计8
3.1研究假设与模型8
3.2 问卷设计10
4数据处理分析10
4.1信度分析10
4.2效度分析11
4.3描述性统计分析11
4.4二项类Logistic回归分析17
5发展建议19
结论 22
致谢 23
参考文献24
附录A 调查问卷25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近年来,中国居民的收入水平提高使得生活质量的不断改善,汽车已经越来越成为家庭中常用的交通工具。2015年,中国民用机动车保有量达2.64亿辆,其中汽车1.63亿辆。汽车数量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位。汽车保有量的逐年增加表现了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考文献24
附录A 调查问卷25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近年来,中国居民的收入水平提高使得生活质量的不断改善,汽车已经越来越成为家庭中常用的交通工具。2015年,中国民用机动车保有量达2.64亿辆,其中汽车1.63亿辆。汽车数量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位。汽车保有量的逐年增加表现了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扩大了人们的生活范围,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便利。但是随着汽车保有量的迅速增加,石油消耗总量逐年升高,2015年中国进口原油3.53亿吨,原油对外依存度达到59.6%,车用燃油占燃油总消耗量的比例也在逐年升高,石油能源安全形势严峻。根据国际能源署的《2009年世界能源报告》,预计2030年全球一次能源消耗与2007年相比将上升40%。即使ICV的效率提高到理论上最高值,也不可能补偿如此巨大的能耗增长[1]。同时,汽车尾气的排放对环境的污染也很严重。汽车尾气中含有上百种不同的化合物,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铅的化合物及碳的颗粒物也是众所周知对人体伤害比较大的危害物。现在城市的空气污染越来越严重,其中汽车尾气占空气污染的60%,甚至达到90%。如今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使得全球变暖,而全球13%的碳排放来自交通领域。由此可见,能源安全和环境保护问题成为中国汽车工业乃至全世界发展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
单从技术方面,我国在传统汽车领域要落后欧美日20-30年[2],我国传统汽车产业还处于附加值低,盈利性差的生产制造阶段且自主品牌主要集中在低端市场,生存空间受到了限制,在市场竞争中的弱势尤为明显[3]。虽然电动汽车的诞生比传统汽车要早半个世纪,但在1930年完全告别市场。由于人们环保意识和能源意识逐渐增强,电动汽车在最近几年重新进入市场,所以各个国家在该领域上的发展几乎处在同一起跑线上,这对于我国的汽车企业是一个很大的机遇。我国应当把发展新能源汽车当作重中之重,以此来缩小与发达国家汽车产业的差距,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
电动汽车中的储能系统采用蓄电池、燃料电池或者超级电容,能够减少对石油的依赖;且其电动驱动系统是一个闭环系统,实现了零排放。由此可看出使用电动汽车节能又环保,使得各个国家的传统制造业、新兴产业争相研发有关技术。
目前国内电动汽车的发展仍面临着许多问题,而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大多在政策和技术层面,对消费者的购买心理和购买行为研究相对于国外来说甚少。所以从江苏省消费者的角度出发讨论电动汽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成为本论文讨论的重点。
1.1.2 选题意义
虽然传统的汽车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扩大了人们的生活范围,增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促进了商业的发展,但是同时它却造成了环境污染包括空气污染和噪声污染,还有石油能源危机。传统汽车的驱动系统效率只有15%~18%,燃油的燃烧能量大部分被损耗,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而电动汽车的电动系统效率达到92%~97%。所以绿色节能环保的新能源汽车是未来汽车产业的支柱。本文通过研究潜在消费者的特征,来开拓未来电动汽车市场。并且通过了解消费者在购买电动汽车和获取服务之前的需要、评价与选择活动[4],来研究消费者心理和消费行为。以消费者的角度看电动汽车发展所存在的问题,以便国家和制造企业能够制定合理有效的政策和规划,让电动汽车的发展更有针对性,少走弯路。
1.2 国内外研究状况
1.2.1国内研究概况
发展电动汽车是我国能源和环保战略的一个重要方向,在政府的大力推行下,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50辆纯电动客车成功运营;2009年开始,中国科技部、财政部、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共同启动了“十城千辆”示范运营计划,首批北京、长春、大连、济南、合肥、上海、杭州、重庆、武汉、长沙、南昌、昆明、深圳等13个城市,而后2010年又分两批扩大到总共25个城市,首先在公交、出租、公务、市政、邮政等公共领域,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示范应用。从2010年起,四部委还对北京等6个城市进行私人购买补贴;2013年推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4年,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量分别为7.85万和7.48万辆。虽然这一连串的推行政策,但是所有示范城市规模离规划目标相差甚远。造成我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速度缓慢、产业链不完整、发展秩序混乱的因素很多,主要原因:基础设施不配套、消费者选择空间有限、充电缺乏便利性、技术开发力量不雄厚、相关法律政策不完善等[5]。我们要有相应的措施来解决这些发展问题,确保电动汽车产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1.2.2国外研究状况
在美国、日本、欧洲等发达国家,由于新技术发展的推动和政府对汽车排放越来越苛刻,各大汽车制造业纷纷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用于开发电动汽车,研究出自己的新产品。美国出台了一些列鼓励开发生产电动汽车的政策,其中特斯拉美国电动汽车消费者的首要选择,目前特斯拉S系列是最便宜的型号,其价格减掉政府的补贴,只要大约53970万美元就可以买到,但同样存在着的问题是充满电后行驶里程少,特斯拉S系列最多也只能行驶426公里,比起普通的燃油汽车要低三分之一以上。为了解决这种问题,美国许多地方建立充电站网络。
据美国能源部能源信息管理局的资料表示,目前全美国可以为替代能源车辆补充能源的电动汽车充电站有10685个,绝大多数对公众开放,此外还有25586个地方设有充电插座。美国许多州对建设充电站给予优惠政策,比如费用的一小部分享受免税待遇,部分地区建设充电站享受退款补贴。从世界范围电动汽车产业化发展现状看,日本是最早开始发展电动汽车的国家之一,也是国际上在混合动力汽车技术日本混合动力汽车已形成产业化,目前,丰田、本田、日本等日本厂商的混合动力汽车不仅在国内热销,
1绪论1
1.1选题背景1
1.2国内外研究状况2
1.3论文主要研究内容3
2相关理论研究4
2.1江苏省电动汽车产业状况4
2.2消费行为 6
2.3 消费者感知风险7
3研究模型与问卷设计8
3.1研究假设与模型8
3.2 问卷设计10
4数据处理分析10
4.1信度分析10
4.2效度分析11
4.3描述性统计分析11
4.4二项类Logistic回归分析17
5发展建议19
结论 22
致谢 23
参考文献24
附录A 调查问卷25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近年来,中国居民的收入水平提高使得生活质量的不断改善,汽车已经越来越成为家庭中常用的交通工具。2015年,中国民用机动车保有量达2.64亿辆,其中汽车1.63亿辆。汽车数量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位。汽车保有量的逐年增加表现了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考文献24
附录A 调查问卷25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近年来,中国居民的收入水平提高使得生活质量的不断改善,汽车已经越来越成为家庭中常用的交通工具。2015年,中国民用机动车保有量达2.64亿辆,其中汽车1.63亿辆。汽车数量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位。汽车保有量的逐年增加表现了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扩大了人们的生活范围,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便利。但是随着汽车保有量的迅速增加,石油消耗总量逐年升高,2015年中国进口原油3.53亿吨,原油对外依存度达到59.6%,车用燃油占燃油总消耗量的比例也在逐年升高,石油能源安全形势严峻。根据国际能源署的《2009年世界能源报告》,预计2030年全球一次能源消耗与2007年相比将上升40%。即使ICV的效率提高到理论上最高值,也不可能补偿如此巨大的能耗增长[1]。同时,汽车尾气的排放对环境的污染也很严重。汽车尾气中含有上百种不同的化合物,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铅的化合物及碳的颗粒物也是众所周知对人体伤害比较大的危害物。现在城市的空气污染越来越严重,其中汽车尾气占空气污染的60%,甚至达到90%。如今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使得全球变暖,而全球13%的碳排放来自交通领域。由此可见,能源安全和环境保护问题成为中国汽车工业乃至全世界发展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
单从技术方面,我国在传统汽车领域要落后欧美日20-30年[2],我国传统汽车产业还处于附加值低,盈利性差的生产制造阶段且自主品牌主要集中在低端市场,生存空间受到了限制,在市场竞争中的弱势尤为明显[3]。虽然电动汽车的诞生比传统汽车要早半个世纪,但在1930年完全告别市场。由于人们环保意识和能源意识逐渐增强,电动汽车在最近几年重新进入市场,所以各个国家在该领域上的发展几乎处在同一起跑线上,这对于我国的汽车企业是一个很大的机遇。我国应当把发展新能源汽车当作重中之重,以此来缩小与发达国家汽车产业的差距,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
电动汽车中的储能系统采用蓄电池、燃料电池或者超级电容,能够减少对石油的依赖;且其电动驱动系统是一个闭环系统,实现了零排放。由此可看出使用电动汽车节能又环保,使得各个国家的传统制造业、新兴产业争相研发有关技术。
目前国内电动汽车的发展仍面临着许多问题,而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大多在政策和技术层面,对消费者的购买心理和购买行为研究相对于国外来说甚少。所以从江苏省消费者的角度出发讨论电动汽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成为本论文讨论的重点。
1.1.2 选题意义
虽然传统的汽车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扩大了人们的生活范围,增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促进了商业的发展,但是同时它却造成了环境污染包括空气污染和噪声污染,还有石油能源危机。传统汽车的驱动系统效率只有15%~18%,燃油的燃烧能量大部分被损耗,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而电动汽车的电动系统效率达到92%~97%。所以绿色节能环保的新能源汽车是未来汽车产业的支柱。本文通过研究潜在消费者的特征,来开拓未来电动汽车市场。并且通过了解消费者在购买电动汽车和获取服务之前的需要、评价与选择活动[4],来研究消费者心理和消费行为。以消费者的角度看电动汽车发展所存在的问题,以便国家和制造企业能够制定合理有效的政策和规划,让电动汽车的发展更有针对性,少走弯路。
1.2 国内外研究状况
1.2.1国内研究概况
发展电动汽车是我国能源和环保战略的一个重要方向,在政府的大力推行下,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50辆纯电动客车成功运营;2009年开始,中国科技部、财政部、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共同启动了“十城千辆”示范运营计划,首批北京、长春、大连、济南、合肥、上海、杭州、重庆、武汉、长沙、南昌、昆明、深圳等13个城市,而后2010年又分两批扩大到总共25个城市,首先在公交、出租、公务、市政、邮政等公共领域,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示范应用。从2010年起,四部委还对北京等6个城市进行私人购买补贴;2013年推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4年,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量分别为7.85万和7.48万辆。虽然这一连串的推行政策,但是所有示范城市规模离规划目标相差甚远。造成我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速度缓慢、产业链不完整、发展秩序混乱的因素很多,主要原因:基础设施不配套、消费者选择空间有限、充电缺乏便利性、技术开发力量不雄厚、相关法律政策不完善等[5]。我们要有相应的措施来解决这些发展问题,确保电动汽车产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1.2.2国外研究状况
在美国、日本、欧洲等发达国家,由于新技术发展的推动和政府对汽车排放越来越苛刻,各大汽车制造业纷纷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用于开发电动汽车,研究出自己的新产品。美国出台了一些列鼓励开发生产电动汽车的政策,其中特斯拉美国电动汽车消费者的首要选择,目前特斯拉S系列是最便宜的型号,其价格减掉政府的补贴,只要大约53970万美元就可以买到,但同样存在着的问题是充满电后行驶里程少,特斯拉S系列最多也只能行驶426公里,比起普通的燃油汽车要低三分之一以上。为了解决这种问题,美国许多地方建立充电站网络。
据美国能源部能源信息管理局的资料表示,目前全美国可以为替代能源车辆补充能源的电动汽车充电站有10685个,绝大多数对公众开放,此外还有25586个地方设有充电插座。美国许多州对建设充电站给予优惠政策,比如费用的一小部分享受免税待遇,部分地区建设充电站享受退款补贴。从世界范围电动汽车产业化发展现状看,日本是最早开始发展电动汽车的国家之一,也是国际上在混合动力汽车技术日本混合动力汽车已形成产业化,目前,丰田、本田、日本等日本厂商的混合动力汽车不仅在国内热销,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xgc/qcgc/15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