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安全性年检参数研究

目 录
1引言 1
1.1汽车安全性的历史背景 1
1.2国外汽车安全性的发展 1
1.3国内汽车安全性的发展 1
1.4汽车安全性年检的意义 2
1.5汽车安全性的研究现状3
2汽车安全性年检相关标准4
3汽车制动系安全性参数研究5
3.1制动力和制动器作用时间 6
3.2制动力差和制动器作用时间差 8
4汽车转向系安全性参数研究9
4.1转向系游隙 10
4.2前轮定位 10
4.3侧滑量11
5汽车行驶系安全性参数研究12
5.1轮胎 12
5.2悬架 13
5.3车速表检查13
结论 15
致谢 16
参考文献17
表1 中国汽车安全相关标准 5
1引言
自世界第一辆汽车的诞生以来,汽车安全性问题就一直存在。汽车就好像一把无形的双刃剑,一方面,汽车已经成为了人们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代步工具,给人们的生活及生产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为人们的现代化便捷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另一方面,它也给我们带来了诸如环境污染、能源危机和安全隐患等负面影响。与此同时,汽车交通事故严重威胁了人们的人身安全和财产损失。
1.1 汽车安全性的历史背景
1769年法国的炮兵技术军官尼古拉斯古诺制造成了用蒸汽驱动的最早的机动车车辆。他的这辆蒸汽驱动车在试验中撞到了兵营的墙壁上, 可以说这是世界上第一起机动车事故。从此之后随着这种蒸汽汽车的普及, 为了驾驶安全起见, 1858年在英国开始实施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世界上最早的机动车安全法规, 即“ 红旗法” 。这样自18世纪汽车诞生以来所经历的半个多世纪, 从汽车与其它交通工具协调的观点所产生的安全问题,可以看作是汽车安全性的起源[1]。
1.2 国外汽车安全性的发展
世界的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各国汽车的保有量急速增涨,伴随之带来的汽车安全事故、环境污染及能量消耗,特别是汽车的安全问题,已经构成了严重的社会公害。自20世纪50年代始,世界的许多国家,尤其是工业发达的国家陆续对汽车产品进行建立法规,实施汽车的法制化管理,制定各类汽车技术法规,并对汽车安全技术性能进行严格控制,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汽车给人类社会和环境造成的危害。
美国为了保障汽车的安全性,率先在1966年颁布了《联邦机动车辆安全标准》。此后,其他各国政府也都陆续的对汽车安全制定了严格的法规。我国也对汽车安全制定了相关的国家标准“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2]。
各国为了推动机动车辆安全标准的研究,都陆续开展了“试验安全车”的研究,以此来推动汽车安全性能的全方位研究。通过开展“试验安全车” 的研究和试验,找出制定与汽车安全标准相关的依据。这种实验研究对汽车安全性能的改善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1.3 国内汽车安全性的发展
我国随着社会的进步、汽车行业发展的日新月异及人民安全意识的提高,我国产生的交通事故在逐年减少,但交通事故的伤亡率不断增长体现出我国汽车安全的整体水平较低,国内的广大车主购车时已经将汽车安全性列为首要考虑的因素,即便会因资金不足等现实因素的制约,国内车主仍潜意识的将汽车的安全性列为重中之重。
近几年,我国的汽车工业高速发展,俨然已有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产销国的趋势。我国汽车的保有量突破7000万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但不断增长的汽车交通事故所造成的大量人员伤亡,成为我国面临的首要难题。为减少交通事故的伤亡率、提高汽车乘员的保护能力,汽车安全技术逐渐成为我国汽车产业最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引进先进汽车安全技术和加大自主研发力度是我国汽车产业必须要经历的过程。
我国现阶段发布相关的汽车安全法规有正面碰撞、侧面碰撞、气囊技术、安全带技术、安全带提醒装置、儿童座椅、行人保护法规等,相较于欧洲、美国和日本而言还并不是很全面,大部分的基本内容沿用了欧盟的ECE/EEC 法规。我国研究汽车安全的时间较短并且实验开展范围小,导致我国在这方面欠缺的主要原因是汽车安全技术能力以及经验的不足。我国经过多年的努力,在自主品牌以及高校的支持下,相关技术人员正在着手建立具有中国技术特色和交通特征的汽车安全法规,来打破国际一直占据的技术壁垒[3]。
1.4 汽车安全性年检的意义
所谓“ 安全” , 即没有危险, 不受威胁;而汽车安全性是针对汽车碰撞事故而言的。汽车在使用过程中,会随着运行时间和行驶里程的增加,它的技术状况会逐渐变坏,而汽车安全性年检是保障汽车经常处于完好的技术状况和确保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的安全的一种重要措施。
汽车安全性是指汽车在行驶中避免事故,保障行人和乘员安全的性能,一般分为主动安全性、被动安全性、事故后安全性和生态安全性。在各类道路安全交通事故中,汽车它本身的安全性能是最不能忽视的因素之一。若汽车安全性能良好,往往可以避免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或减少人员伤亡的程度[4]。
根据统计,世界各地平均每分钟至少有一人因发生交通事故而死亡。由我国公安局交通管理部门统计分析可知,在2006年我国各地区共发生道路交通安全事故就有378871起,共造成人员死亡89455人、受伤431139人,直接人身经济财产损失达14.9亿元。面对如此严峻的交通安全形势,汽车消费者和政府管理者对汽车安全性的期望越来越高。
1.5 汽车安全性的研究现状
  近几年,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汽车的普及和应用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先进技术应用到汽车上,汽车的安全性能正日趋完善。汽车安全性主要可以分为主动安全性、被动安全性两大方面。
主动安全性是指在汽车的设计和制造时,对汽车内、外部结构进行合理有效的设计,采用更先进的技术和装备,在汽车行驶过程中对可能发生的交通事故进行主动预防、避免或减少。防抱死制动系统(ABS)、驱动防滑系统(ASR)、制动辅助系统(BAS)、电子制动力分配装置(EBD)、电子稳定程序(ESP)、胎压监测系统、闸由导线技术和爆胎监测与制动系统(BMBS)等是目前我国已广泛采用的汽车主动安全性技术。
被动安全性是指在汽车发生道路交通安全事故后,车内部的安全保护系统可以有效地保护驾乘人员的安全,尽可能的减少性能损伤,其中也包括对车上驾乘人员和车外行人的安全保护。主要包括安全带、安全气囊、自动求救系统、轻质量高强度车身等。近几年,我国现代化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对汽车的安全性能、舒适性能人们的要求更高,机电一体化技术、微电子技术、自动化智能化技术等更多的先进技术广泛应用在汽车上,使现代的汽车安全技术和性能有了质的飞跃性发展。
现阶段,我国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除了对现代汽车的动力性、经济性、操纵性和舒适性有不断的追求外,对汽车的安全性能也要求更高了。主动安全和被动安全是相辅相成的,是相互补充的,这两者不可缺少一项。它们的有机结合在一起,同步发展,才能给驾驶乘车人员和行人带来最大的安全保护。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xgc/qcgc/1784.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