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式双面多轴钻床液压系统的设计(附件)【字数:7271】
摘 要组合机床是专门为了完成某个加工工艺,提高生产效率而设计出来,因为组合机床在面对大批量的成线生产相比较数控机床和普通机床更具有优势。那么,如何控制组合机床进行加工是我们要研究的内容。我的毕业设计内容是设计卧式双面多轴钻床的液压系统,该系统利用液压技术控制动力滑台完成一个钻镗孔的工作循环。首先要计算各个工况图并设计一个液压系统原理图能满足两面同时加工且互不干扰的要求。然后是选择液压元件和计算系统各个阀类元件和辅助元件的压力值,进行对液压系统的检验,最后对液压缸进行了设计。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1
1.1、课题的来源 1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
1.3、课题的发展趋势 1
第二章 卧式双面多轴钻床液压系统设计 3
2.1、确定液压系统的工作要求 3
2.2、工况分析 3
2.3、液压缸主要参数的确定 5
2.3.1、初选液压缸工作压力 5
2.3.2、确定液压缸的主要尺寸 5
2.3.3、计算最大流量 6
2.4、拟定液压系统原理图 7
2.5、液压元件的确定 9
2.5.1、计算液压泵的最大工作压力 9
2.5.2、计算总流量 9
2.5.3、电动机的选择 10
2.6、油压油箱容积的确定 11
2.7、各油管的尺寸 11
第三章 验算液压系统性能 12
3.1压力损失的验算 12
3.1.1工进时进油路压力损失 12
3.1.2工进时回油路的压力损失 13
3.1.3快进时压力损失 13
3.2验算系统温升 14
第四章 液压缸的设计 16
4.1、液压缸主要尺寸的确定 16
4.1.1、液压缸主要参数的确定 16
4.1.2、液压缸壁厚和外径的计算 16
4.1.3、液压缸工作行程的确定 16
4.1.4、缸盖厚度的确定 16
4.1.5、最小导向长度的确定 17
4.1.6、缸体长度的确定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17
4.2、液压缸的结构设计 17
4.2.1、液压缸缸筒与缸盖的连接方式 17
4.2.2、活塞杆与活塞的连接 18
4.2.3、活塞的材料和主要参数的确定 18
4.2.4、液压缸的排气装置 18
4.2.5、液压缸的缓冲装置 18
4.2.6、活塞杆的导向与密封及防尘装置 18
4.2.7、活塞杆主要参数确定 18
4.2.8、油口 19
4.2.9、液压缸主要零件的材料 19
结束语 20
致 谢 21
参考文献 22
附录 23
第一章 绪论
1.1、课题的来源
数控机床是用于加工件数较少,结构复杂的零件,假如采用数控机床去作为单独加工孔类零件,有点大材小用。摇臂钻床作为钻孔的通用设备,但生产效率低,操作工劳动强度大,还无法保证加工的孔距、孔径满足精度要求,已经不适合用于大批量的成线生产。多轴钻床更适合作为钻镗孔用。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由于液压系统在组合机床上应用广泛,功能非常重要,所以相关的研究较多,综合起来主要是阀类的应用、多轴钻床的改造、液压系统的改进等。
周胜发表的《多轴钻床传动与液压系统的改造》[9]提出了多轴钻床是车轮有限公司用于加工轮辐螺栓孔扩孔与环面倒角工序的钻用设备。原液压系统是采用变量叶片泵和二次节流调速回路,板式液压阀粘接在液压操作板上,其工作程序是:一次快进→二次快进→一次进给→二次进给→快退。但经过改造后,只需快进→工进→快退这三个动作来实现工作程序。同时,为了满足系统的稳定性要求,采用限压式变量叶片泵供油,回油口采用调速阀调速;换向控制系统采用电液换向阀来保证换向过程。改造后的液压系统具有动作循环简单、生产效率高、液压故障少等特点。
杨奇顺发表的《组合机床动力滑台液压系统改进》[15]一文中提出:将进口节流调速改为出口节流调速,以减少液压元件的数量。(采用进口节流调速回路,必须加设背压阀)。用电磁阀代替电液阀,以简化系统结构,随着技术的进步,现有电磁阀的通流能力已有显著提高,且动力滑台多是在运动停止后,才进行换向,对换向平稳性要求也不高。用双联叶片泵作为系统油源,以减少泵流量的规格。改进后的系统采用双泵供油和差动回路实现快速进给,采用行程阀实现快进和工进的转换,采用出口节流调速回路调节工进速度。
张荣林发表的《扩大组合机床工艺范围的新方法——卧式双面36轴可调多轴钻床的设计思想》[13]中介绍了使用多轴可调钻削头的经验。当加工零件中心距较小不能采用通用的可调支架时,可用带双主轴的专用支架,这里主要介绍了这种支架。
1.3、课题的发展趋势
我国的组合机床技术方面相对是比较落后的,比如通信技术在机床装备的应用。组合机床在我国今后的发展趋势是朝着高速度、高精度、柔性化、模块化以及通信技术的应用方向发展。
目前,液压技术广泛应用于生活中很多场合里。但在21世纪的液压技术只能以现有的液压技术的基础上提出改进,比如说朝着低消耗,充分利用能量;机电一体化;主动维护等一系列方向发展。
第二章 卧式双面多轴钻床液压系统设计
2.1、确定液压系统的工作要求
此次设计要求设计的卧式双面多轴钻床组合机床,其动力滑台实现的工作循环是:动力滑台空载快进——动力滑台空载工进——动力滑台停止——动力滑台空载快退——动力滑台空载原位停止。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1
1.1、课题的来源 1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
1.3、课题的发展趋势 1
第二章 卧式双面多轴钻床液压系统设计 3
2.1、确定液压系统的工作要求 3
2.2、工况分析 3
2.3、液压缸主要参数的确定 5
2.3.1、初选液压缸工作压力 5
2.3.2、确定液压缸的主要尺寸 5
2.3.3、计算最大流量 6
2.4、拟定液压系统原理图 7
2.5、液压元件的确定 9
2.5.1、计算液压泵的最大工作压力 9
2.5.2、计算总流量 9
2.5.3、电动机的选择 10
2.6、油压油箱容积的确定 11
2.7、各油管的尺寸 11
第三章 验算液压系统性能 12
3.1压力损失的验算 12
3.1.1工进时进油路压力损失 12
3.1.2工进时回油路的压力损失 13
3.1.3快进时压力损失 13
3.2验算系统温升 14
第四章 液压缸的设计 16
4.1、液压缸主要尺寸的确定 16
4.1.1、液压缸主要参数的确定 16
4.1.2、液压缸壁厚和外径的计算 16
4.1.3、液压缸工作行程的确定 16
4.1.4、缸盖厚度的确定 16
4.1.5、最小导向长度的确定 17
4.1.6、缸体长度的确定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17
4.2、液压缸的结构设计 17
4.2.1、液压缸缸筒与缸盖的连接方式 17
4.2.2、活塞杆与活塞的连接 18
4.2.3、活塞的材料和主要参数的确定 18
4.2.4、液压缸的排气装置 18
4.2.5、液压缸的缓冲装置 18
4.2.6、活塞杆的导向与密封及防尘装置 18
4.2.7、活塞杆主要参数确定 18
4.2.8、油口 19
4.2.9、液压缸主要零件的材料 19
结束语 20
致 谢 21
参考文献 22
附录 23
第一章 绪论
1.1、课题的来源
数控机床是用于加工件数较少,结构复杂的零件,假如采用数控机床去作为单独加工孔类零件,有点大材小用。摇臂钻床作为钻孔的通用设备,但生产效率低,操作工劳动强度大,还无法保证加工的孔距、孔径满足精度要求,已经不适合用于大批量的成线生产。多轴钻床更适合作为钻镗孔用。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由于液压系统在组合机床上应用广泛,功能非常重要,所以相关的研究较多,综合起来主要是阀类的应用、多轴钻床的改造、液压系统的改进等。
周胜发表的《多轴钻床传动与液压系统的改造》[9]提出了多轴钻床是车轮有限公司用于加工轮辐螺栓孔扩孔与环面倒角工序的钻用设备。原液压系统是采用变量叶片泵和二次节流调速回路,板式液压阀粘接在液压操作板上,其工作程序是:一次快进→二次快进→一次进给→二次进给→快退。但经过改造后,只需快进→工进→快退这三个动作来实现工作程序。同时,为了满足系统的稳定性要求,采用限压式变量叶片泵供油,回油口采用调速阀调速;换向控制系统采用电液换向阀来保证换向过程。改造后的液压系统具有动作循环简单、生产效率高、液压故障少等特点。
杨奇顺发表的《组合机床动力滑台液压系统改进》[15]一文中提出:将进口节流调速改为出口节流调速,以减少液压元件的数量。(采用进口节流调速回路,必须加设背压阀)。用电磁阀代替电液阀,以简化系统结构,随着技术的进步,现有电磁阀的通流能力已有显著提高,且动力滑台多是在运动停止后,才进行换向,对换向平稳性要求也不高。用双联叶片泵作为系统油源,以减少泵流量的规格。改进后的系统采用双泵供油和差动回路实现快速进给,采用行程阀实现快进和工进的转换,采用出口节流调速回路调节工进速度。
张荣林发表的《扩大组合机床工艺范围的新方法——卧式双面36轴可调多轴钻床的设计思想》[13]中介绍了使用多轴可调钻削头的经验。当加工零件中心距较小不能采用通用的可调支架时,可用带双主轴的专用支架,这里主要介绍了这种支架。
1.3、课题的发展趋势
我国的组合机床技术方面相对是比较落后的,比如通信技术在机床装备的应用。组合机床在我国今后的发展趋势是朝着高速度、高精度、柔性化、模块化以及通信技术的应用方向发展。
目前,液压技术广泛应用于生活中很多场合里。但在21世纪的液压技术只能以现有的液压技术的基础上提出改进,比如说朝着低消耗,充分利用能量;机电一体化;主动维护等一系列方向发展。
第二章 卧式双面多轴钻床液压系统设计
2.1、确定液压系统的工作要求
此次设计要求设计的卧式双面多轴钻床组合机床,其动力滑台实现的工作循环是:动力滑台空载快进——动力滑台空载工进——动力滑台停止——动力滑台空载快退——动力滑台空载原位停止。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xgc/mjsk/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