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承隔圈车削加工工艺设计与分析(附件)【字数:6683】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产业的不断升级,各种机械产品发展尤为迅速,轴承作为机械结构中的重要零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隔圈是轴承重要的组成部分,用以保持两个轴承套圈或轴承垫圈之间规定的轴向距离。本文主要探讨轴承隔圈车削加工工艺,零件为TRB轴承中间隔圈,材料为20钢。相对于轴承钢等其他材料,20钢含碳量和硬度较低,加之零件壁厚较薄(6-10mm),因此切削过程中容易变形,较难满足零件的尺寸和形位公差要求。为此,本文采用如下工艺(1)原始坯料为双件料(一件毛坯可以加工两件成品);(2)设计一套六点浮动工装,保证工装跳动≤0.2mm,加工另一端的外径及内径留单边余量0.5mm,粗车已加工内孔及端面,工装跳动保证≤0.1mm,加工另一端的外径内径时中间预留10-15mm宽的工艺台,以减少工件变形量。(3)后续工艺为割断、钻孔、倒角、去除毛刺和尖角等。利用上述加工工艺,实际加工零件圆度可以控制在0.1mm以内,经检验满足工艺要求的同时,提高了TRB轴承中间隔圈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目录
一、引言 5
(一)轴承零件车削加工概述 5
(二)轴承隔圈车削加工 6
(三)轴承隔圈车削加工一般工艺设计 7
(四)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8
二、轴承隔圈车削工艺编制 9
(一)零件三维建模 9
(二)毛坯选择 10
(三)夹具设计 10
(四)工艺参数 11
(五)机床选择 11
(六)刀具选择 12
(七)工艺过程 13
(八)车削程序 14
(九)加工结果 23
总结 25
参考文献 26
致谢 27
一、引言
轴承是机械结构中广泛使用的一种零件,用于拖拉机、汽车、轮船、飞机、航空航天等各种机械制造业,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社会不断发展进步,产业不断升级,对于轴承精度、使用寿命、可靠性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
隔圈是轴承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一种环形零件,用以保持两个轴承套圈或轴承垫圈之间规定的轴向距离,并通过调节隔圈宽度尺寸,调整轴承游隙。如有需要,隔圈可以加油槽油孔[2]。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隔圈作为一种环形零件,一般采用车削加工,工艺主要考虑隔圈零件形位公差要求、产品质量、生产效率等。
(一)轴承零件车削加工概述
机械零件在生产过程中,可以通过金属切削加工来获得基础的形状、尺寸和精度。轴承零件,如套圈、隔圈、特大型滚子、实体保持架等,可以由金属切削方法来加工[35]。轴承零件切削加工的常见工艺有:车削、钻削、铰削、镗削、磨削、超精研磨等。轴承制造过程中,大部分零件都要经过车削加工工艺,轴承车削工作量占整个加工过程的比重约为25%~30%,是轴承零件整个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工序,为其他工序(如精整、磨削)提供了条件,是保证轴承零件几何精度、减少磨削加工量、提高生产效率的重要因素。
在整个轴承零件制造过程中,车削加工受到毛坯锻件加工质量的影响,同时为后续工序的加工质量和加工效率提供可靠保障。轴承零件车削毛坯的尺寸精度、形状规则度、氧化变质层深度等,会影响材料利用率、车削效率和生产成本等。车削加工质量同时影响后续的热处理质量,可能造成淬火变形大、原始缺陷显现等,从而导致零件报废。此外,车削加工还会造成磨削加工调整困难,加工质量不稳定,甚至产生磨削废品,降低磨削效率。
因此,轴承零件车削工序关系到材料利用率、生产效率、加工成本,影响轴承产品的质量和使用寿命。车削加工是轴承零件整个制造过程中不容忽视的工序。不断探索和改进轴承零件车削加工工艺,实现车削工艺的高效、高速、高精、复合等对与轴承制造至关重要[6]。
近年来,轴承零件近净制坯(如精密锻造等),能够减少切削加工工作量,但目前看,轴承零件的近净制坯还存在很多问题,车削加工依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7]。
(二)轴承隔圈车削加工
车削在轴承套圈类零件的加工制造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既要对锻件毛坯进行加工,又要为后续的热处理、磨削等做好准备。车削加工具体内容包括:
(1)去除锻造毛坯表面的氧化层(俗称黑皮);
(2)低成本、高效率的加工出倒角、沟槽、非引导表面等形状特征,保证精度和成品质量;
(3)为后续的磨削加工预留余量。
车削时的运动分为主运动和辅助运动。主运动是把切屑切割下来的基本运动,只有一个,即工件的旋转运动。主运动速度通常较高,是电机动力的主要消耗者,数值上为切削速度V。辅助运动是将工件多余部分的金属连续切削下来的直线运动。切削时,辅助运动为刀具连续移动的进给运动。数值上为走刀量f,有横向和径向两种进给运动。
刀具主切削刃上的某一点,相对于加工表面在主运动方向上的瞬时速度,称为切削速度V:

其中D为工件待加工表面的直径,单位mm;n为工件转速,单位转/分。
工件旋转一周,刀具沿进给方向移动的距离(毫米/转)称为进给量f。一次走刀,刀具切入工件的深度,即已加工表面与待加工表面之间的垂直距离,称为切削深度(背吃刀)αp:

其中dw为待加工表面直径;dm为已加工表面直径。
粗车时,切削深度αp和进给量f可适当放大,以提高切削效率。切削速度V适当放小,以减小主轴负荷。
精车时,切削深度αp和进给量f较小、切削速度V较大,以提高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
除上述工艺参数以外,车削加工中工件的回转运动是唯一的,但刀具的进给运动并不唯一,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几个。因此,不同的刀具运动形式,构成了车削加工的各种工艺类型。图11给出了车削加工的不同工艺类型。
/
图11车削加工工艺类型
工件形状、尺寸精度和表面质量受到刀具与工件的相对运动影响。合理设计轴承隔圈车削加工工艺,对于提高材料利用率和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保证加工精度和产品质量具有重要作用[810]。
(三)轴承隔圈车削加工一般工艺设计
轴承零件车削加工工艺设计内容较多,关系到材料利用率、生产效率、劳动强度、设备损耗、加工成本等。工艺过程的设计受到轴承零件的尺寸、生产批量的大小、锻造锻造毛坯状况、加工设备、刀具类型、加工精度的要求、基准面和加工方法的影响。
轴承隔圈车削毛坯一般选用锻件,锻造毛坯组织致密,形状和尺寸接近车削成品。锻造毛坯对车削加工的影响主要包括,毛坯表层硬度、余量厚度均匀性、形状和位置误差、粗车定位误差、车削效率、残余热应力等。锻造毛坯适用性好,可在多种车床加工,无论是大批量生产,还是单件、小批量生产,应用都十分广泛。
车削加工时,一次装夹不只加工一个表面,而是加工零件上的一部分或全部表面。因此需要选择合适的工件装夹方法,选用合适的刀具、夹具、切削用量,以及工件表面的车削顺序。在选择车削步骤时,应考虑到工件结构形状、几何尺寸、位置精度要求、加工设备等工艺和工装条件。车削步骤的选择关系到加工质量、生产成本、生产效率,是工艺设计的重要因素之一。同一零件的加工步骤不同,加工精度也不同。如果加工步骤不当,次序倒置,不但得不到精确的外形和尺寸,而且还会使后来工序无法加工,甚至导致废品的产生。因此,合理选择车削步骤是工艺设计首先考虑的问题。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xgc/mjsk/161.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