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油泵传动轴支架的加工工艺
机油泵传动轴支架的加工工艺[20200123173933]
【摘要】
本设计主要介绍机油泵传动轴支架的加工工艺,以及夹具设计,对应用零件的工艺设计及加工方法的设计过程做了总结。主要从此零件的结构及工艺分析入手,对加工工序的划分、每道加工工序的选刀、走刀路径、加工过程中的注意点以及伺服器在产品加工中的应用进行设计安排。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零件结构;工艺分析;工序;刀具
引言 1
一、 零件分析 2
二、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 3
(一) 确定生产类型 3
(二) 确定毛坯 3
(三) 选择定位基准 3
(四) 选择加工方法 5
(五) 制定工艺路线 5
(六) 确定加工余量 6
(七) 机床、夹具的选择 6
(八) 确定切削用量 8
三、 专用机床夹具设计 8
(一) 工件加工工艺分析 8
(二) 夹具结构方案设计 8
四、 零件重要部分的后处理 11
(一) 零件重要部分 11
(二) 零件加工的工艺路线分析 11
(三) 零件加工工序卡和刀具工号卡 11
(四) 零件程序编制 12
总结 15
参考文献 16
谢辞 17
引言
大学三年的学习生涯已接近尾声,为了检验我三年以来的所学,毕业综合实践设计是最好的途径。三年以来,我学了数控加工工艺、数控编程、数控机床、机械制设计基础、数控机床控制技术与系统、公差测量与配合等相关专业课程以及UG CAD、AUTO CAD等绘图软件,并且实训了加工中心等加工机床,而这次的毕业设计能很好的将这些软件、书本知识和实际生产结合运用起来,这对以后的工作有很大帮助。
本毕业综合实践设计是对课题零件的加工过程进行分析研究,使课题零件能够顺利的、完整的、正确的加工完成,并能够满足所有的尺寸,形位公差要求,从而能够投入日常生活中使用。
本毕业综合实践设计的课题名称叫做《机油泵传动轴支架的加工工艺与夹具设计》,在本设计中,就针对机油泵传动轴支架的加工工艺进行分析,制定和比较加工工艺路线,选择较好的加工工艺路线进行加工。并对斜面进行专用夹具的设计,在这过程中,制定多套夹具方案分别对各夹具的定位误差和精度进行分析计算,选择其一进行下一步的设计,以完成本次设计。通过这次设计,培养了编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和机床夹具设计的能力,这也是在进行毕业之前对所学课程进行的最后一次深入的综合性复习,也是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训练。因此,它在我们的大学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通过完成毕业综合实践设计,既将自身所学更好的融入实践,也为以后的工作积累宝贵的经验。
一、零件分析
本毕业综合实践设计的课题名称叫做《机油泵传动轴支架的加工工艺与夹具设计》。如图1-1。
图1-1 三维零件图
其用于轴承的传递,当然机油泵传动轴支架并不仅仅用于此,还有很多功能。从零件图上可以看出,标有表面粗糙度符号的表面有平面、内孔等。其中,表面粗糙度要求最低的是孔3*Φ11及孔Φ32,粗糙度为Ra12.5,粗糙度要求最高的是定位销孔2*Φ8,表面粗糙度为Ra3.2以及上表面K。该外圆平面K也是机油泵传动轴支架的主要设计基准。孔Φ32的公差等级为IT7级,表面粗糙度为Ra3.2,可以通过钻、扩、铰来保证。上表面K需要通过初铣和精铣来达到需要保证的尺寸。3*Φ11孔不是很重要,只是固定作用,因此加工该孔不是很复杂;通过钻床加工出来。2个定位销孔则需要有一定的位置要求,因此相对于上一道工序则需要在钻床是钻、扩、铰2*Φ8孔。钻后再扩钻再铰就可以达到精度要求。
对机油泵传动轴支架零件图进行工艺审核后,如图1-2可知该零件图视图正确、完整,尺寸、公差及技术要求齐全,加工要求合理,零件的结构工艺性较好。
图1-2 零件尺寸图
二、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
(一)确定生产类型
机油泵传动轴支架可看成独立的一部分,属轻型机械。由生产纲领与生产类型的关系可确定该零件的生产为中批生产,其毛坯制造、加工设备及工艺装备的选择应呈现中批生产的工艺特点,如多采用通用设备配以专用的工艺装备等。
(二)确定毛坯
由该零件的功用及其的工作状况知。因此,原设计单位选用了既能满足要求,选择材料为HT150,因此可以确定毛坯形式为灰口铸造。选择砂型机器造型,铸钢件的公差等级为CT11级。
该零件的形状不是十分复杂,因此毛坯的形状与零件的形状应尽量接近。所以用250×100×55的毛坯。确定加工余量及毛坯尺寸
该零件的形状不是很复杂,因此毛坯的形状与零件的形状应尽量接近。
(三)选择定位基准
1. 粗基准的选择
选择粗基准时,考虑的重点是如何保证各加工表面有足够的余量,使不加工表面与加工表面间的尺寸、位子符合图纸要求。
粗基准选择应当满足以下要求:
⑴.粗基准的选择应以加工表面为粗基准。目的是为了保证加工面与不加工面的相互位置关系精度。如果工件上表面上有好几个不需加工的表面,则应选择其中与加工表面的相互位置精度要求较高的表面作为粗基准。以求壁厚均匀、外形对称、少装夹等。
⑵.选择加工余量要求均匀的重要表面作为粗基准。例如:机床床身导轨面是其余量要求均匀的重要表面。因而在加工时选择导轨面作为粗基准,加工床身的底面,再以底面作为精基准加工导轨面。这样就能保证均匀地去掉较少的余量,使表层保留而细致的组织,以增加耐磨性。
⑶.应选择加工余量最小的表面作为粗基准。这样可以保证该面有足够的加工余量。
⑷.应尽可能选择平整、光洁、面积足够大的表面作为粗基准,以保证定位准确夹紧可靠。有浇口、冒口、飞边、毛刺的表面不宜选作粗基准,必要时需经初加工。
⑸.粗基准应避免重复使用,因为粗基准的表面大多数是粗糙不规则的。多次使用难以保证表面间的位置精度。
要从保证孔与孔、孔与平面、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能保证CA6140机床后托架在整个加工过程中基本上都能用统一的基准定位。
选取C面为粗基准,利用四块压板压紧中间的筋板,不完全定位以消除 和 。为下一步加工打下基础。
图2-1 定位图
2 ) 精基准选择的原则
⑴.基准重合原则。即尽可能选择设计基准作为定位基准。这样可以避免定位基准与设计基准不重合而引起的基准不重合误差。
⑵.基准统一原则,应尽可能选用统一的定位基准。基准的统一有利于保证各表面间的位置精度,避免基准转换所带来的误差,并且各工序所采用的夹具比较统一,从而可减少夹具设计和制造工作。例如:轴类零件常用顶针孔作为定位基准。车削、磨削都以顶针孔定位,这样不但在一次装夹中能加工大多书表面,而且保证了各外圆表面的同轴度及端面与轴心线的垂直度。
⑶.互为基准的原则。选择精基准时,有时两个被加工面,可以互为基准反复加工。例如:对淬火后的齿轮磨齿,是以齿面为基准磨内孔,再以孔为基准磨齿面,这样能保证齿面余量均匀。
自为基准原则。有些精加工或光整加工工序要求余量小而均匀,可以选择加工表面本身为基准。例如:磨削机床导轨面时,是以导轨面找正定位的。此外,像拉孔在无心磨床上磨外圆等,都是自为基准的例子。
【摘要】
本设计主要介绍机油泵传动轴支架的加工工艺,以及夹具设计,对应用零件的工艺设计及加工方法的设计过程做了总结。主要从此零件的结构及工艺分析入手,对加工工序的划分、每道加工工序的选刀、走刀路径、加工过程中的注意点以及伺服器在产品加工中的应用进行设计安排。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零件结构;工艺分析;工序;刀具
引言 1
一、 零件分析 2
二、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 3
(一) 确定生产类型 3
(二) 确定毛坯 3
(三) 选择定位基准 3
(四) 选择加工方法 5
(五) 制定工艺路线 5
(六) 确定加工余量 6
(七) 机床、夹具的选择 6
(八) 确定切削用量 8
三、 专用机床夹具设计 8
(一) 工件加工工艺分析 8
(二) 夹具结构方案设计 8
四、 零件重要部分的后处理 11
(一) 零件重要部分 11
(二) 零件加工的工艺路线分析 11
(三) 零件加工工序卡和刀具工号卡 11
(四) 零件程序编制 12
总结 15
参考文献 16
谢辞 17
引言
大学三年的学习生涯已接近尾声,为了检验我三年以来的所学,毕业综合实践设计是最好的途径。三年以来,我学了数控加工工艺、数控编程、数控机床、机械制设计基础、数控机床控制技术与系统、公差测量与配合等相关专业课程以及UG CAD、AUTO CAD等绘图软件,并且实训了加工中心等加工机床,而这次的毕业设计能很好的将这些软件、书本知识和实际生产结合运用起来,这对以后的工作有很大帮助。
本毕业综合实践设计是对课题零件的加工过程进行分析研究,使课题零件能够顺利的、完整的、正确的加工完成,并能够满足所有的尺寸,形位公差要求,从而能够投入日常生活中使用。
本毕业综合实践设计的课题名称叫做《机油泵传动轴支架的加工工艺与夹具设计》,在本设计中,就针对机油泵传动轴支架的加工工艺进行分析,制定和比较加工工艺路线,选择较好的加工工艺路线进行加工。并对斜面进行专用夹具的设计,在这过程中,制定多套夹具方案分别对各夹具的定位误差和精度进行分析计算,选择其一进行下一步的设计,以完成本次设计。通过这次设计,培养了编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和机床夹具设计的能力,这也是在进行毕业之前对所学课程进行的最后一次深入的综合性复习,也是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训练。因此,它在我们的大学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通过完成毕业综合实践设计,既将自身所学更好的融入实践,也为以后的工作积累宝贵的经验。
一、零件分析
本毕业综合实践设计的课题名称叫做《机油泵传动轴支架的加工工艺与夹具设计》。如图1-1。
图1-1 三维零件图
其用于轴承的传递,当然机油泵传动轴支架并不仅仅用于此,还有很多功能。从零件图上可以看出,标有表面粗糙度符号的表面有平面、内孔等。其中,表面粗糙度要求最低的是孔3*Φ11及孔Φ32,粗糙度为Ra12.5,粗糙度要求最高的是定位销孔2*Φ8,表面粗糙度为Ra3.2以及上表面K。该外圆平面K也是机油泵传动轴支架的主要设计基准。孔Φ32的公差等级为IT7级,表面粗糙度为Ra3.2,可以通过钻、扩、铰来保证。上表面K需要通过初铣和精铣来达到需要保证的尺寸。3*Φ11孔不是很重要,只是固定作用,因此加工该孔不是很复杂;通过钻床加工出来。2个定位销孔则需要有一定的位置要求,因此相对于上一道工序则需要在钻床是钻、扩、铰2*Φ8孔。钻后再扩钻再铰就可以达到精度要求。
对机油泵传动轴支架零件图进行工艺审核后,如图1-2可知该零件图视图正确、完整,尺寸、公差及技术要求齐全,加工要求合理,零件的结构工艺性较好。
图1-2 零件尺寸图
二、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
(一)确定生产类型
机油泵传动轴支架可看成独立的一部分,属轻型机械。由生产纲领与生产类型的关系可确定该零件的生产为中批生产,其毛坯制造、加工设备及工艺装备的选择应呈现中批生产的工艺特点,如多采用通用设备配以专用的工艺装备等。
(二)确定毛坯
由该零件的功用及其的工作状况知。因此,原设计单位选用了既能满足要求,选择材料为HT150,因此可以确定毛坯形式为灰口铸造。选择砂型机器造型,铸钢件的公差等级为CT11级。
该零件的形状不是十分复杂,因此毛坯的形状与零件的形状应尽量接近。所以用250×100×55的毛坯。确定加工余量及毛坯尺寸
该零件的形状不是很复杂,因此毛坯的形状与零件的形状应尽量接近。
(三)选择定位基准
1. 粗基准的选择
选择粗基准时,考虑的重点是如何保证各加工表面有足够的余量,使不加工表面与加工表面间的尺寸、位子符合图纸要求。
粗基准选择应当满足以下要求:
⑴.粗基准的选择应以加工表面为粗基准。目的是为了保证加工面与不加工面的相互位置关系精度。如果工件上表面上有好几个不需加工的表面,则应选择其中与加工表面的相互位置精度要求较高的表面作为粗基准。以求壁厚均匀、外形对称、少装夹等。
⑵.选择加工余量要求均匀的重要表面作为粗基准。例如:机床床身导轨面是其余量要求均匀的重要表面。因而在加工时选择导轨面作为粗基准,加工床身的底面,再以底面作为精基准加工导轨面。这样就能保证均匀地去掉较少的余量,使表层保留而细致的组织,以增加耐磨性。
⑶.应选择加工余量最小的表面作为粗基准。这样可以保证该面有足够的加工余量。
⑷.应尽可能选择平整、光洁、面积足够大的表面作为粗基准,以保证定位准确夹紧可靠。有浇口、冒口、飞边、毛刺的表面不宜选作粗基准,必要时需经初加工。
⑸.粗基准应避免重复使用,因为粗基准的表面大多数是粗糙不规则的。多次使用难以保证表面间的位置精度。
要从保证孔与孔、孔与平面、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能保证CA6140机床后托架在整个加工过程中基本上都能用统一的基准定位。
选取C面为粗基准,利用四块压板压紧中间的筋板,不完全定位以消除 和 。为下一步加工打下基础。
图2-1 定位图
2 ) 精基准选择的原则
⑴.基准重合原则。即尽可能选择设计基准作为定位基准。这样可以避免定位基准与设计基准不重合而引起的基准不重合误差。
⑵.基准统一原则,应尽可能选用统一的定位基准。基准的统一有利于保证各表面间的位置精度,避免基准转换所带来的误差,并且各工序所采用的夹具比较统一,从而可减少夹具设计和制造工作。例如:轴类零件常用顶针孔作为定位基准。车削、磨削都以顶针孔定位,这样不但在一次装夹中能加工大多书表面,而且保证了各外圆表面的同轴度及端面与轴心线的垂直度。
⑶.互为基准的原则。选择精基准时,有时两个被加工面,可以互为基准反复加工。例如:对淬火后的齿轮磨齿,是以齿面为基准磨内孔,再以孔为基准磨齿面,这样能保证齿面余量均匀。
自为基准原则。有些精加工或光整加工工序要求余量小而均匀,可以选择加工表面本身为基准。例如:磨削机床导轨面时,是以导轨面找正定位的。此外,像拉孔在无心磨床上磨外圆等,都是自为基准的例子。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xgc/mjsk/20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