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盘注塑模具设计

目录
引言 ‥‥‥‥‥‥‥‥‥‥‥‥‥‥‥‥‥‥‥‥‥‥‥‥‥‥‥‥‥‥‥‥ 1
一、塑料件的工艺分析 3
(一) 塑料件 3
(二) 塑件的工艺分析 3
二、塑件的建模 4
(一) 塑件的建模分析 4
(二) 塑件基于PRO/E的建模 5
三、成型零件的结构设计 5
(一) 型腔的设计与分析 6
(二) 型腔的设计与制造 8
四、模架的设计 8
(一) A板-定模固定板 9
(二) B板-动模固定板 9
(三) 一些后续处理 9
五、推出机构的设计 10
(一) 推出机构应遵循以下原则 10
(二) 推杆结构的设计 11
(三) 推出形式的确定 11
六、浇注系统的设计 12
(一) 主流道的设计 12
(二) 浇口的设计 12
七、导向机构的设计 13
(一) 导向主体设计 13
(二) 导柱以及导套的设计 13
八、调温系统的设计 14
(一) 设计原则 14
(二) 尺寸大小 14
(三) 布置 15
九、型腔布置图 15
十、模具总装图 16
总结 17
致谢 17
参考文献 19
引言
从建国以来,我国一直重视工业的发展,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我国工业的技术和西方大国先进的技术有了对比,更加鞭策了我国各个领域科技的发展。
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 5 1 9 1 6 0 7 2 
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技术都在节节攀升。人们能够看到听到触摸到更加先进的技术,从而对生活中的各个方面的物质需求也越来越高。而模具行业更是如此,人们对于模具的要求越来越高,它的地位也在社会中越来越重要。一副好的模具能够节省巨大的成本,而节省了成本的同时就意味着为这个企业,为这个领域甚至能为我国创造了巨大的竞争力。这些模具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工件,这些工件运用于我们生活中我们能看到的各个方面。而这些工件看似平凡,实则却有其不平凡的一面。就本设计的垫片来说。有人会说小小的一个垫片有什么重要的不就是起到连接的作用么?其实不然。就拿前几年的一个化工产的火灾来说,损失严重。而追根到底,它的事故原因竟然是因为用的是不够要求压力等级的一个普通垫片,造成事故。如此种种在网上一搜便是很多,生活中类似状况也有很多,由此看来,往往越是不起眼的小零件在一定的环境下却是能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生活中还有更多的用品。如:塑料盘子、碗等等。这些都是简易塑料制品,往往产量巨大,设计上一点点的不同就能引起的反响。因此我们便需要设计出更加能够更加适应环境、拥有更高强度、更高耐磨损、成本更合理的产品,这样既能够减少事故发生的概率又能够增加使用寿命并且改善人们的生活条件,这样何乐而不为呢。
而这一切的一切都跟我们模具设计与制造中的注塑模相关,所以它的地位在我国工业领域是不言而喻的!
一、 塑件的工艺分析
(一) 塑件
如图1-1:
图1-1 塑件图
(二)工艺分析:
1.这个制品所采用的材料为:PP材料,而它的收缩率为0.3%~0.7%;
2.这个塑件的尺寸较大,精度要求不高,采用5级公差。
3.由于制品的表面光洁度要求不是很高,故我采用直浇口。
二 、制品建模
(一) 制品的建模分析
首先进行旋转画出制品的大致形式图。再进行拉伸,倒圆角,抽壳,建辅助面等特征。
(二) 基于UG的建模
步骤一:旋转,如图2-1所示:
图2-1 旋转图
步骤二:拉伸一个圆弧面 如图2-2所示:
图2-2 拉伸圆弧
步骤三:旋转一个梯形台阶 如图2-3所示:
图2-3 旋转梯形台阶
步骤四:抽壳 如图2-4所示:
图2-4 抽壳
三、成型零件结构设计
(一)型腔的设计与分析
1.分析制件
形状特点对制件进行分型面的设计,型腔因模具材料费用较高,若采用整体式凹模,维护不方便,因此采用镶拼式凹模。简单形状的核心,为了降低成本。采用镶嵌式的型芯。
2.成型零件钢材选用
塑件是大量的生产,所以这个制件必须要具有比较好的耐磨性,和抗疲劳的能力。机械性能和抛光性能较好,因此,嵌入式用T10A的凹凸模。而它淬火后的表面硬度为40HRC-45HRC。
3. 模仁的大小:
250x250x150
(二) 型腔设计制作过程如下:
1.确定型腔数目和放置位置
(1).对外观要求不高的塑件,一般尺寸精度和中批量生产。所以可以选用一模一腔的方式,同时我们又考虑到制品的尺寸较大,所以初定为一模一腔。
(2).型腔放置位置的确定
该塑件为圆形件,并带有一定的弧度,型腔放置位置采用以下图的形式。如图3-1所示:
图3-1 型腔放置图
2.完成建调模并入零件与工件
在设计过程中应考虑制件的尺寸,根据尺寸形状等因素来设计工件的长宽高。如图3-2所示:
图3-1 尺寸形状图
3. 设置零件收缩率
零件收缩率应参考有关书籍。收缩率设为0.008mm。
4. 设计零件分型面
而分型面的选择我们根据以下原则:
(1)有利于保证塑件的外观量。
(2)分型面的择在塑件的最大截面处。
(3)尽可能使塑件留在动模一侧。
(4)尽可能满足塑件的使用要求。
(5)有利于型腔内的气体的排出。
(6)有利简化模具的结构。
根据以上(1)、(2)、(4)、(6)原则,它的分型面是塑件的最大截面出事
如图3-2所示
图3-2 最大横截面
5. 分割体积块 如图3-3所示:
图3-3 体积块图
动模 如图3-4所示:
图3-4 动模图
6. 抽取模具元件 如图3-5所示:
图3-5 抽取模具元件图
3. 为了保证良好的接触方式,导柱和分模面应设有切割槽的导套轴承。
(二)导柱设计
1. 该模具采用带头导柱,长度应适中。
2. 导柱的端部应该采用锥形的先导,从而确保能够顺利的进入到导向孔里面去。
3. 我们是应该确保它能够有:足够的抗弯强度。依据的是模具尺寸。
表10-1 零件明细表
序号 名 称 数 量 材 料 热处理 标准件 备注 页次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xgc/mjsk/1564.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