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光电动车(附件)【字数:16768】

摘 要摘 要本文探讨电动车设计中的人体工学的特征要求及解决方案,考虑人体尺度并推动无障碍化的实行,完善车辆的通用性方案,借助无障碍化设计方法和理念,关注身边的弱势人群,为他们着想,体现人性化关怀,使他们获得安全、舒心的外出体验,提升城市无障碍化的施行水平, 探讨电动车造型上的本地化趋势。借助旅游业蓬勃发展的大背景,将城市特色旅游文化融入到观光车的设计中,抛开千篇一律的外观,打造独特的文化旅游氛围,为游客留下深刻的文化烙印。小容量观光车,旨在强调以家庭为单位的团聚,自主规划行程,享受家人陪伴,增近成员间的相互联系交流。立足人体工学,以人体尺度为基准,以人的需求为目的,划分不同区域,进行观光车的模块化细节改造,最后均衡各部分方案,合成最终方案,再对外观作出取舍,以符合美感和功能实用性的结合。通过不断地拼接组合,反复地推敲,确定出可行方案,再比较不同的方案,融合景区文化特色,作出最符合设计目的的选择。关键词人体工程学,文化相容,无障碍设计
目录
第一章 引言 1
第二章 背景和趋势 2
2.1 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2
2.2 旅游业带动观光车的迅速发展以及文化游的兴起 2
第三章 通用性与无障碍设计 4
3.1 通用设计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4
3.2 无障碍设计引入 4
3.2.1 定义 4
3.2.2 目标 4
3.2.3 设计思路 4
3.3 通用设计与无障碍设计辨析 5
3.4 存在问题 6
第四章 设计方案分析 7
4.1 人机工程学概念 7
4.1.1人体工程学定义 7
4.1.2 人体工程学研究内容 7
4.1.3 人体工程学研究要求 7
4.1.4 人机工学数据研究 8
4.2 通用性设计 9
4.2.1 座椅的设计要求 9
4.2.2 座面宽度 11
4.2.3 驾驶位置设计 11
4.2.4 扶手 11
4.3 无障碍设计 11
4.3.1 上下车踏板 12
4.3.2 旋转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座椅面 12
4.3.3 轮椅坡道与放置位置 12
4.3.4 轮椅的安放采用可拆卸模块化设计 13
4.3.5 坡道的尺寸设计 13
4.4 人性化设计 13
4.4.1 封闭方式(全敞开,半敞开,封闭) 14
4.4.2 遮阳、防雨设计 15
4.4.3 雨伞,水杯,安全设施 15
4.4.4 垃圾回收 15
第五章 新能源开发历程 16
5.1 传统汽车动力 16
5.2 混合动力汽车 16
5.2.1 简述 16
5.2.2 电池技术 16
5.2.3 发展历程 17
5.2.4 发展方向 17
5.2.5 发展优势 18
5.2.6 存在问题 19
5.2.7 电动车组成概述 20
5.3 汽车钢材研究 21
第六章 结构造型研究 22
6.1 观光电动车市场调研 22
6.2 电动车主流厂商 22
6.3 开发趋势 23
结论 24
致谢 25
参考文献 26
第一章 引言
我国是能源消耗大国,能源消耗增量逐年递增,而尽管如此,传统能源,诸如煤、石油、天然气在使用中仍然占据了很高的比例,此类能源的急速消耗,不仅使得储备量迅速减少,还引发了严重的环境问题,这就催使新能源的发展。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口国,可想而知也具有极大的交通使用需求,那么按照比例上,以及目前的清洁能源需求上,就具有十分庞大的潜在市场,无论是对于技术还是市场,都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中国旅游业最近发展迅速,庞大的数据吸引了引人注目。顺应现今各国都在努力优化经济结构的潮流,旅游再也不是单一的出行游玩,而是向着多方面拓展开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增进与家庭成员的交流,实现新型旅游模式。
我国电动车产业缺乏核心技术,没有形成完整的生态系统,且不少企业仅是为了得到政府的补贴和优惠政策而浅浅涉足电动汽车产,产品开发中仍采取跟随方针,主动性差,难以在消费者心中确立地位。
而在设计上,普遍地,忽视了残疾人的使用困难,又或者完全座位残障车辆使用,适应性较差,造成不必要的阻碍和不愉快。总体外观基本一致,难以体现特色多为多座的车辆,司机驾驶一批人行进,收到各种条件的制约,游客缺乏自主选择目的地,以及逗留时间的规划,现今的生活节奏快速,旅游本应是放松自我、与家人团聚的机会,而不应以走过多少行程、游览几个景点为尺度,这样就忽视了旅游的意义。
设计不存在于文化和社会之外; 相反,设计形成了人与物质世界的交流途径,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设计已经从工业时代的产品重点转移到后工业和信息化的更加过程的关注。随着这种转变,更加注重用户体验的动态过程,更重要的是设计如何响应用户的文化、社会和个人需求。今天,设计的行为远远超出了创造人造物品,体现个人和集体价值,吸引感官和情感,塑造我们的世界观。 第二章 背景和趋势
2.1 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必要性
2.1.1 产业升级需求
我国资源总量虽然丰富,但是考虑到我国的巨大人口数量,人均资源缺乏,而相比之下,新兴汽车采用清洁能源,不但很大程度上节约能源的消耗量,又能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量,有利于解决现今能源紧缺、环境污染问题,加速能源产业的升级转型。
在动力系统中,来自内燃机车辆的排放对气候变化和大气层的影响尤为显着。因此,低碳系统对于可持续发展是重要的,在实现可持续运动系统的技术组合中,诸如电池电动车,氢燃料汽车和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等技术呈现出逐步走向完备的体系,将这些技术分类为低排放车辆。这些解决方案越来越受到关注,自然越来越成熟。
2.1.2 顺应可持续发展要求
如今,汽车制造商也逐步把目光移向新能源汽车,加大力度进行新能源的开发。我国在此方面也不能曲于落后,区别在于,之前的使用传统燃油的车,由于经过了很长时间的研究和发展,各个国家的差距不大,而新能源汽车的具有新兴的发展态势,各自都在相互赶超,具有不小的发展能力,如若能够在全部或者某一个方面进行重点研发,有可能就能占据市场的前列。因此,加大新能源汽车的投入,解决现有的诸多问题,向着可持续的方向发展,有着明确的意义。
2.2 旅游业带动观光车的迅速发展以及文化游的兴起
2.2.1 设计定位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xgc/gysj/51.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