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作分析在某企业的应用(附件)【字数:7404】

本文针对目前江苏汉贝德卫浴有限公司水龙头装配线生产效率低下、作业强度大、物料堆积现象比较严重的现状,运用动作分析相关理论以及方法对江苏汉贝德卫浴有限公司水龙头装配线进行深入分析与改进。首先应用工业工程的模特法(Mod法)以及“5W1H”的提问技术对瓶颈工位,即冲压机冲压、放小蓝圈压手柄及放垫圈接驳嘴的操作过程进行了深入分析。然后,运用动作经济原则以及“ECRS”原则的方法对瓶颈工序的装配作业进行了优化与改善,缩短瓶颈工序时间,从而使得效率大大地提高。关键词动作分析;模特法;“ECRS”原则;动作经济原则 I
目 录
摘要 I
Abstract II
1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 1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
1.2.1 研究目的 1
1.2.2 意义 1
1.3 研究综述 2
1.4 论文内容及结构 2
1.4.1 研究内容 2
1.4.2 创新点 3
1.4.3 难点 3
1.4.4 研究思路 3
1.4.5 研究方法 3
2 动作分析相关理论与方法 3
2.1动作分析的概念 4
2.1.1 动作分析的目的 4
2.1.2 动作分析的步骤 4
2.2 “5W1H”提问技术 5
2.3 动作经济原则 5
2.3.1 动作经济原则的内容 5
2.3.2 利用动作经济原则进行改善的步骤 5
2.4 模特法分析步骤 6
3 江苏汉贝德卫浴有限公司水龙头装配流水线的现状与问题 6
3.1 江苏汉贝德卫浴有限公司简介 6
3.2 水龙头装配线的工艺流程分析 7
3.3 改善前各个瓶颈工序的MOD分析 8
3.3.1 第7工位动作因素分析 9
3.3.2 第9工位动作因素分析 10
3.3.3 第10工位动作因素分析 11
4 水龙头装配线作业方法改进设计 13
4.1 基于动作经济原则与“ECRS”原则的优化方案 1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3
4.2 各工序的具体改善方案设计 13
4.2.1 工序7的改善方案设计 13
4.2.2 工序9的改善方案设计 14
4.2.3 工序10的改善方案设计 16
4.3 改善效果评价 17
总 结 18
致 谢 19
参考文献 20
动作分析在某企业的应用
1 绪论
本章首先对本文的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进行简要的说明,然后对论文的内容以及结构进行简要分介绍。
1.1 研究背景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生存压力大增,今年尤为明显,我国手工业比较发达的东莞倒闭企业多达2000以上,大部分企业开始谋求改革之路。加上近几年来劳动成本提升,企业逐渐开始走向自动化道路,大多数手工及半自动化装配作业慢慢地被自动化机械作业所取代。但是,手工装配在装配生产中还大量存在。
江苏汉贝德卫浴有限公司水龙头装配线是典型的手工装配线,该流水线上工人作业强度不均衡,有些员工经常加班,有些员工常常无所事事;作业动作细微,没有相应的动作标准;劳动强度大;物料堆积现象比较严重;生产效率低下。在这样的背景下,该如何消除瓶颈工序,改善装配流水线实际状况,减轻工人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等,成为该企业目前面临的问题。因此,需要引进工业工程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对该水龙头装配线的作业动作进行分析与改进,以提高生产率,从而提高竞争力,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有一席之地。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在市场竞争极为激烈的今天,企业为了提升生产效率采取了很多方法。但是只有极少的企业引进系统的工业工程理论及方法,不断地增加人力、物力、能源,导致竞争力低下的局面。通过本文的研究,去寻找企业流水线装配过程中操作动作所存在的浪费,从该流水线自身的特点出发,寻找合理的改善方案,从而为企业的决策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
1.2.2 意义
研究企业流水线装配过程操作动作的改进,可以给企业高层的决策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对流水线上瓶颈工序进行分析,使得人员配备趋于平衡,消除物料堆积严重的现象,流水线效率获得极大的提升。
同时,运用动作分析对具体企业装配线的优化改进,可以检验我们大学四年内所学的理论知识,从而实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锻炼我们的动手实践的能力,为我们走向社会做了极好的铺垫。
1.3 研究综述
工业工程的发展阶段大致分为七个阶段:一、传统管理及科学管理萌芽时期。早在十八世纪,亚当.斯密就在《国富论》中提出了劳动分工理论[1];詹姆斯?瓦特和马修?博尔顿的努力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个综合机械制造设备,包括概念的实现,如成本控制系统,减少浪费,提高生产率和工匠的技能培训制度[2]。二、科学管理时期。从十九世纪到第一次世界大战这段时间内,泰勒提出了“工作定额”以及“标准化”的原理,他发表在1900年代初的《科学管理原理》一书中所提出的科学管理的原则就是工业工程的开始,他的方法我们通常称之为“工作研究”,在制造业领域引起了一股风暴[3]。弗兰克?吉尔布里斯和莉莲?吉尔布里斯夫妇提出了“动作研究”和“时间研究”,他们把手的动作划分为18个基本元素,定义为动素;同时,他们还提出了计件制的概念,为工作与操作的改进和预定时间标准奠定了基础[4]。三、工厂管理时期。从20世纪20年代以后,工业工程师们将目光转向工厂管理中,从多学科的角度来进行工业工程的研究。1924年,梅奥进行的霍桑实验提出了“人际关系理论”,使人们充分意识到,工厂管理不仅仅只关注管理者的能力,还有关注工人的士气[5]。同样是1924年。休哈特提出了质量控制图的理念,对质量管理做出了极大的贡献,被公认为“统计质量之父”[6]。四,运筹学时期。运筹学运筹学作为一门线代学科,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后逐渐转入工业领域,为工业工程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数学基础[7]。1945年希亚公布了“因数分析法”,对科学研究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五、系统管理时期[8]。1947年米鲁兹创立“价值工程”技术,总结了一套在保证产品或作业必要功能的前提下,最大限度追求成本最低的方法[9]。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日本经济走向萧条,在这样的背景下,引进工业工程的理论及方法,提出了准时化生产、看板、拉动式生产的理论,迅速走向发达国家的道路[10]。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xgc/gysj/136.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