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企业车间平面布置的分析与改善(附件)【字数:8358】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制造型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生产成本。车间布局对整个生产系统的物流、信息流、生产能力、生产效率、生产成本以及生产安全有很大的影响,而合理的车间布局可以减少物流搬运的时间成本与费用,从而缩短生产周期,加快生产速度和资金的流动。本文将工业工程的相关理论知识与企业的实际结合,对无锡富士通将军中央空调的车间布局进行分析和改善,从而达到减少该企业生产成本的最终目的。首先,分析国内外在制造企业在车间布局的研究现状,阐述论文的选题背景、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以及研究的主要内容;其次,介绍车间设施布置的含义和原则,重点研究了SLP方法,通过采用系统布置方法对车间设施布局进行系统、科学、深入的理论研究;然后,对富士通将军中央空调生产车间的现状进行介绍,发现车间存在的不足;最后,在工艺改进的基础上,运用SLP方法对车间各作业单位进行物流因素、非物流因素分析,得出综合作业单位相互关系,绘制出作业单位相互位置图,最终得出改善后的车间平面布置图,完成车间平面布置改善的设计。关键词车间布局;物流;系统布置方法SLP;改善
目 录
1绪论 1
1.1论文选题背景 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
1.3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1.3.1 论文研究的目的 2
1.3.2 论文研究的意义 2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 2
2 设施布局理论和方法研究 3
2.1 设施布局的内容和目标 3
2.1.1 设施布局的内容 3
2.1.2 设施布局的目标 3
2.2 生产车间的设施布局 3
2.2.1 生产车间布局的含义 4
2.2.2 生产车间设施布局的原则 4
2.3 系统布置设计SLP 5
2.3.1 SLP的概述 5
2.3.2 SLP的设计步骤 5
3 车间设施布局现状介绍 6
3.1车间原设施布局分析 6
3.1.1 生产车间现状介绍 6
3.1.2 车间设施布局特点分析 8
3.2 生产工艺流程和主要物料搬运路线介绍 8
3.3 作业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单位划分 10
3.4 车间存在问题及对问题的分析 11
4 运用SLP方法对车间布局进行分析与改善 12
4.1 车间生产产品及过程分析 12
4.1.1 产品产量分析 12
4.1.2 工艺流程分析 12
4.1.3 生产路线分析 13
4.2 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分析 13
4.2.1 物流因素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分析 13
4.2.2 车间作业单位非物流关系分析 15
4.2.3综合相互关系分析 16
4.3 车间设施布局改善 18
4.3.1 车间作业单位相互位置 18
4.3.2改善后车间平面布局图 19
4.3.3 车间平面布局改善效果评价 21
结 论 22
致 谢 23
参考文献 24
1绪论
1.1论文选题背景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制造行业的竞争愈加激烈,市场需求的变化不定对于企业而言既是一种机遇,也是要面临的挑战。企业要想能够在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就必须顺应市场需求变化并进行调整,这就需要企业及时对自身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对企业的生产系统进行调整与优化。
在我国,制造型企业大多存在耗能大,浪费多,生产周期长,生产效率低等问题,而企业车间设施规划布局是企业整个生产系统中的重要环节,对生产系统中的物流、信息流、生产能力、生产安全有很大的影响,是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
有资料表明,从原材料入库到产成品出库这整个生产过称中,物料有90%95%的时间都是处在搬运和停滞的状态,只有5%10%的时间物料是处在生产加工或检验的过程中,而且,物料搬运成本在生产经营活动的总成本中所占的比例高达20%50%,而合理的设施规划布局可使这部分的费用每年至少减少10%30%【1】。相反,不合理的设施规划布局方式,不仅仅会使设备之间因缺乏联系而造成机器停工,降低生产效率,还会因为物流失衡,从而延长在制品的停留时间和交货日期,增加物流费用。所以,合理的设施布局能够同时减少时间成本和费用成本。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学者已经对车间设施布置理论进行了不少研究:陈呈频,毕娜,施祺方,兰秀菊运用SLP方法和车间物流优化理论对某车间设施布置方案进行优化后,认为利用SLP技术,对企业物流设施进行合理规划,可有效的缩短生产周期。SLP技术用系统观点来研究物流活动从而实现降低物流费用,提高物流质量,是满足企业需求的一种有效方法【2】。?
美国的Richard Muther于1961年提出了久负盛名的系统布置设计理论(Systematic Layout Planning),简称SLP方法【3】。这种方法是将物流分析与作业单位关系的密切程度分析相结合的来求得合理车间布置的技术,为企业车间的生产设施布局提供了合理并普遍的方法,这种方法条理很清晰,实用性和系统性都很强,并且将物流分析与作业单位的密切程度有机的集合起来,因此被广泛地运用解决企业车间的布局问题。SLP方法是利用多种图表作为分析的工具,程序输入作业资料为P(产品)、Q(产量)、R(生产路线)、S(辅助部门)、T(时间)为五个基本要素,依据所输入的资料和了解各作业的角色和关系,进行物料流程分析及作业关联分析,画出关联线图,接着决定每项作业所分配的空间大小,这些样板放入关联图内,而获得空间关联图。再根据修正的考虑及实务上的限制,就可以得出许多可行的布局方案,然后进行评估与推荐较佳方案。
1.3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1 论文研究的目的
通过对企业生产车间现状、工艺流程及物流关系进行分析,找出其中的问题并加以解决,进而在符合生产工艺的前提下,提出生产车间布局改善方案,达到减少物流搬运费用,降低物流成本,并在原来的生产车间条件下,提高企业的生产能力,达到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的目的。
1.3.2 论文研究的意义
目 录
1绪论 1
1.1论文选题背景 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
1.3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1.3.1 论文研究的目的 2
1.3.2 论文研究的意义 2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 2
2 设施布局理论和方法研究 3
2.1 设施布局的内容和目标 3
2.1.1 设施布局的内容 3
2.1.2 设施布局的目标 3
2.2 生产车间的设施布局 3
2.2.1 生产车间布局的含义 4
2.2.2 生产车间设施布局的原则 4
2.3 系统布置设计SLP 5
2.3.1 SLP的概述 5
2.3.2 SLP的设计步骤 5
3 车间设施布局现状介绍 6
3.1车间原设施布局分析 6
3.1.1 生产车间现状介绍 6
3.1.2 车间设施布局特点分析 8
3.2 生产工艺流程和主要物料搬运路线介绍 8
3.3 作业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单位划分 10
3.4 车间存在问题及对问题的分析 11
4 运用SLP方法对车间布局进行分析与改善 12
4.1 车间生产产品及过程分析 12
4.1.1 产品产量分析 12
4.1.2 工艺流程分析 12
4.1.3 生产路线分析 13
4.2 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分析 13
4.2.1 物流因素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分析 13
4.2.2 车间作业单位非物流关系分析 15
4.2.3综合相互关系分析 16
4.3 车间设施布局改善 18
4.3.1 车间作业单位相互位置 18
4.3.2改善后车间平面布局图 19
4.3.3 车间平面布局改善效果评价 21
结 论 22
致 谢 23
参考文献 24
1绪论
1.1论文选题背景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制造行业的竞争愈加激烈,市场需求的变化不定对于企业而言既是一种机遇,也是要面临的挑战。企业要想能够在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就必须顺应市场需求变化并进行调整,这就需要企业及时对自身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对企业的生产系统进行调整与优化。
在我国,制造型企业大多存在耗能大,浪费多,生产周期长,生产效率低等问题,而企业车间设施规划布局是企业整个生产系统中的重要环节,对生产系统中的物流、信息流、生产能力、生产安全有很大的影响,是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
有资料表明,从原材料入库到产成品出库这整个生产过称中,物料有90%95%的时间都是处在搬运和停滞的状态,只有5%10%的时间物料是处在生产加工或检验的过程中,而且,物料搬运成本在生产经营活动的总成本中所占的比例高达20%50%,而合理的设施规划布局可使这部分的费用每年至少减少10%30%【1】。相反,不合理的设施规划布局方式,不仅仅会使设备之间因缺乏联系而造成机器停工,降低生产效率,还会因为物流失衡,从而延长在制品的停留时间和交货日期,增加物流费用。所以,合理的设施布局能够同时减少时间成本和费用成本。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学者已经对车间设施布置理论进行了不少研究:陈呈频,毕娜,施祺方,兰秀菊运用SLP方法和车间物流优化理论对某车间设施布置方案进行优化后,认为利用SLP技术,对企业物流设施进行合理规划,可有效的缩短生产周期。SLP技术用系统观点来研究物流活动从而实现降低物流费用,提高物流质量,是满足企业需求的一种有效方法【2】。?
美国的Richard Muther于1961年提出了久负盛名的系统布置设计理论(Systematic Layout Planning),简称SLP方法【3】。这种方法是将物流分析与作业单位关系的密切程度分析相结合的来求得合理车间布置的技术,为企业车间的生产设施布局提供了合理并普遍的方法,这种方法条理很清晰,实用性和系统性都很强,并且将物流分析与作业单位的密切程度有机的集合起来,因此被广泛地运用解决企业车间的布局问题。SLP方法是利用多种图表作为分析的工具,程序输入作业资料为P(产品)、Q(产量)、R(生产路线)、S(辅助部门)、T(时间)为五个基本要素,依据所输入的资料和了解各作业的角色和关系,进行物料流程分析及作业关联分析,画出关联线图,接着决定每项作业所分配的空间大小,这些样板放入关联图内,而获得空间关联图。再根据修正的考虑及实务上的限制,就可以得出许多可行的布局方案,然后进行评估与推荐较佳方案。
1.3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1 论文研究的目的
通过对企业生产车间现状、工艺流程及物流关系进行分析,找出其中的问题并加以解决,进而在符合生产工艺的前提下,提出生产车间布局改善方案,达到减少物流搬运费用,降低物流成本,并在原来的生产车间条件下,提高企业的生产能力,达到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的目的。
1.3.2 论文研究的意义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xgc/gysj/1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