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化背景下华山村文化的保护传承(附件)【字数:10425】

摘 要摘 要文章主要阐述了在当地城市化背景下的改造规划设计方案。镇江在万里长江与京杭运河交汇的地方,这里山峦叠嶂,风貌秀丽。而本案所在地华山村位于如今镇江市的东部地区。它是镇江市历史最悠久的村庄,项目地址距离从前商州时代的断山地区湖熟文化的遗址只有大约2公里的路程。华山村从前从属丹徒,今从属镇江的郊区的姚桥乡镇。在当代城市化的背景下,已不符合如今的城乡发展趋势。本课题主要是研究华山村村落的发展模式转变方向,并以此探寻其发展方向,通过对华山村现状的调研,对乡村进行规划改造设计,重点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乡村基础文化设施文化绿地的建设以及乡村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研究设计,探寻一条适合乡村发展的新模式。并利用乡村民俗博物馆以及文化绿地等等交流互动空间的梳理,并初步整理乡村空间文化脉络,使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关键词城市;乡村;发展保护;镇江华山村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1
1.1 研究背景1
1.1.1 农村模式转变的必然性1
1.1.2 面临的主要问题1
1.1.2.1 城乡的建设规划的发展1
1.1.2.2 城乡的文化理念的发展2
第二章 国内外乡村现状的研究10
2.1 德国的乡村发展模式2
2.2 日本的乡村发展模式4
2.3 法国的乡村发展模式5
2.4 平遥古城的发展模式7
2.5 凤凰古城的发展模式8
2.6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8
第三章 华山村规划建设设计分析10
3.1 引言10
3.2 华山村人文环境与规划分析研究10
3.2.1 宗族文化10
3.2.2 诗歌文化11
3.2.3 庙宇文化12
3.2.4 民俗手艺文化17
3.2.5 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17
3.3 华山村改造规划设计与研究18
3.3.1 针对调研的规划探讨18
3.3.2 文化绿地的建设18
3.3.3 特色民俗博物馆的建设19第四章 概念的提出19
4.1 模块化的整合21
结论(或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结语)22
致谢24
参考文献25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以城市化自身成长模式的各个时期具有的客观法则来看,我们国家正好处在美国一位著名地理学者诺塞姆所提出的一个概念中所说的城市发展“S”曲线里的中部阶段的初期,并开始了城市化的高速率生长时期。传统的农村也因此较为严重的受到各种潜在因素的影响,与此同时,农村发展资源比如说人口数量、经济指标、土地数量等等都迅速流入城市以及城市产业,农村与乡村也因此出现了衰败的走势,农村与城市转变的速度大大加快,城市与乡村的格局出现了巨大的改变以及调整。
1.1.1 农村发展模式转变的必然性
城市化趋势是各区域人口数量浮动,经济模式转型和地区空间变化的过程,它主要包含以下三个方面:乡村人口向非乡村人口的转变[1];当地人生产生活模式从村庄模式向城市模式的转变;农村用地向非农村用地的转化。以都市地理学的视角来看,城市化更重视的是一个地区的空间结构,也就是说城市化的现实意义是相关地区内的空间模式与内部内涵发生转变的一种趋势。城市化必然会对村庄特别是周边村庄造成影响,这是城市化的演变趋势。另外从地区空间范围来看,城市空间演替前进的过程也就是农村模式发展并变化的一个过程[2]。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xgc/gysj/104.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