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远路路面病害分析及养护方案设计(附件)【字数:10585】

随着沥青道路的不断发展,相应的病害问题也随之而来。道路养护作为整个道路系统的中心环节之一对减少路面病害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淮安市明远路为例,针对城市沥青道路病害的类型及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具体的分析,结果表明该沥青路面病害的产生更多的是由于设计缺陷,施工不规范以及人为破坏等一些人为因素。面对诸多病害问题,本文采用了综合评定指标(路面行驶质量、破损指数、路面车辙、路面抗滑性能、路面结构强度)来确定路面维修等级并提出了相应的养护方案来提高道路质量。关键词 淮安市明远路,路面病害,评价指标,养护方案
目录
1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 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
1.2.1 国外沥青路面养护现状 1
1.2.2 国内沥青路面养护管理现状 1
1.2.3 国内沥青路面病害研究现状 2
1.3 研究的意义 3
1.4 研究内容 3
1.5 技术路线 4
2 明远路路况调查及病害分析 4
2.1 明远路路况简介 4
2.2 明远路路面病害 5
3 常见路面病害分析及路面评价指标 6
3.1 常见路面病害分析 6
3.2 路面常用评价指标 6
3.3 路面功能性附加评价指标 7
4 明远路路面性能评定 8
4.1 明远路道路使用性能综合评价 8
4.1.1 路面破损指数 8
4.1.2 路面行驶质量 9
4.1.3 路面抗滑性能 10
4.1.4 路面结构强度 11
4.2 综合指标确定 13
5 淮安市明远路沥青路面养护方案设计 13
5.1 明远路常规路面病害维修 13
5.1.1 裂缝的处治 13
5.1.2 坑槽的维修 14
5.1.3 松散的维修 15
5.2 明远路路面日常养护要求 15
5.2.1 提升养护管理力度 15
5.2.2 排水及绿化 1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5
5.2.3 交通安全设施的养护 16
5.3 路面降噪 16
结论 18
致谢 19
参考文献 20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道路的发展速度也有了显著的提高。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自己的出行条件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因此城市道路的质量成了衡量城市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准之一。
城市道路是一个动态的且十分复杂的系统,完善的城市道路系统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然而交通量的快速增长导致城市道路病害问题日益严重,道路质量急剧下降。交通的不便更是直接影响到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如何做好养护工作,使道路保持一个良好的运行状态,仍是道路养护管理工作者面临的一项艰巨的任务[1]。
淮安市明远路位于淮安市清浦区,东起宁连一级公路西至北京南路,是该地区的主干路之一,由于靠近汽车站且地处大学城,明远路的交通量是巨大的。在多年交通载荷的作用下,该路段已经出现了裂缝、坑槽、松散等诸多病害,已经严重影响了行车舒适性及安全性。本文在对明远路进行实地勘测分析后采用了综合评价指标来确定道路维修等级并提出了相应的科学合理的养护方案来提升道路质量。
道路养护是一项长期性工作,科学合理的养护工作不仅可以有效增加道路的使用寿命,还能显著提高行车舒适度,节约了运输费用和时间[2]。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沥青路面养护现状
路面管理系统,是近20年来在道路工程界出现的一个新研究领域,它的研究起源于美国和加拿大,最初针对的是路面的养护和改建。作为公路管理部门,应尽快建立自己辖区内的路面管理系统,运用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系统的分析方法和计算机技术手段,为路面的养护、改建提供科学的数据和分析方法,以便有效的使用有限的资源,提供良好服务水平的路面[3]。
本世纪初,Kathleen和其他几位学者对沥青路面修复和养护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初步提出了路面维修方案和工艺理论[4]。
2011年,美国SHRP计划的第二阶段研究—LTPP长期路用性能研究计划,规范了路面维修工程技术的研究,改进了路面的维修策略。
1.2.2 国内沥青路面养护管理现状
吉增晖针对预防性养护这一公路养护发展阶段的热门议题进行了深入调查并总结了该技术的应用情况,通过对预防性养护宏观和微观判别指标、路段划分、养护措施选择、养护时机确定、路面使用性能预测、后评价等内容的研究,提出了预养护后评价工作机制、路面使用性能长期观测机制和公路超限治理等措施[5]。
毕泽亮认为汽车安全、舒适行驶的必要工作是提高沥青路面养护质量。沥青路面养护的主要任务是保持沥青路面的通行状态完好, 及时修复路面已损坏部分是车辆行车畅通的重要保证。同时采取相关科学合理的技术措施, 提高沥青路面的养护质量, 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逐步提高公路的抗灾能力[6]。
付新新根据沥青路面养护全周期概念将沥青路面的整个周期划分为五个阶段,分别是新路阶段、过渡阶段、预防性养护阶段、矫正性养护阶段和改建阶段,利用新建立的沥青路面使用性能计算公式确定一个全周期沥青路面综合养护系统技术评价标准[7]。
盛燕萍、李海滨等人通过对旧沥青混合料的试验检测, 分析旧沥青路面混合料中沥青结合料和集料的性能衰减, 并通过不同掺量的性能试验, 确定合理的再生剂和新沥青结合料掺量, 使沥青性能得到有效再生[8]。
1.2.3 国内沥青路面病害研究现状
姜楚莲对沥青路面的几个典型的病害现象:路基的破坏、路面松散、裂缝、变形、沉降的成因进行分析,然后依据分析结果提出了优化施工工艺、加强后期养护等措施,特别提到EPS作为一种超轻质的路基填料,EPS有着更好的隔热性,而且自重轻同时具有较强的自立性,对解决路基冻害、桥头跳车、路基失稳新老路基拼接等问题有着良好的处理效果[9]。
吴小斌对沥青路面病害以及路面养护技术进行了深入全面的研究。提出路面结构设计不合理形成的水损害、车辆超载行驶造成的损坏、路基不稳定造成的损坏和施工质量问题造成的损坏是造成公路沥青路面损坏的主要原因,并且对养护的内容进行了研究性的分析[10]。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tgc/dlsgyyh/11.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