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00teu集装箱船货舱底部b12ps分段船体生产设计(附件)

摘 要摘 要本文主要先介绍了我国船舶行业的现状以及和国外先进造船国家的对比,介绍了我国造船业所拥有的优势,以及和其他国家相比的不足,进而得出只有更加合理的造船生产模式,先进的技术和更高的经济效益,船厂才能发展的更好的结论。后抓住现代造船生产技术,并以集装箱船的生产设计为例展开论述。本文以集装箱船相关特性和发展概况以及船舶生产设计技术为基础,对本次生产设计主体的2700TEU集装箱船进行简要分析后,介绍了2700TEU集装箱船货舱底部B12P/S分段进行的生产设计。基于给定船厂的生产能力,在详细设计的基础上,进行建造方针的定制,绘制拼板图,编制零件表,通过零件表计算分段重量重心,依据重量重心设计吊环吊马,并对该生产设计的精度管理,分段焊接工艺以及涂装要领进行介绍。关键词集装箱船;生产设计;吊马;涂装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1.1研究的背景和现状 1
1.1.1研究背景 1
1.1.1国内外研究现状 2
1.2集装箱船概述 3
1.2.1集装箱船简介 3
1.2.1集装箱船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4
1.3研究目的和意义 4
1.4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 5
1.4.1研究的内容 5
1.4.2研究的方法 5
第二章 2700TEU集装箱船生产设计准备 6
2.1 2700TEU集装箱船基本信息 6
2.2 所给船厂生产能力 7
2.3 2700TEU集装箱船分段划分原则 7
第三章 2700TEU集装箱船货舱底部B12P/S分段生产设计 8
3.1 B12P/S分段结构特点 8
3.2 B12P/S分段所处位置 8
3.3 B12P/S分段建造工艺 9
3.3.1 B12P/S的建造方法 9
3.3.2 B12P/S分段船体结构理论线位置 9
3.3.3 B12P/S分段装配和船台装配对合线原则 10
3.3.4 划线及操作步骤 10
3.3.5 拼板要领 10
3.3.6 焊接要求 10
3 style="display:inline-block;width:630px;height:85px" data-ad-client="ca-pub-6529562764548102" data-ad-slot="6284556726">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3.7 精度管理 11
3.4 分段变形处理和预防 11
3.5 B12P/S分段生产设计 12
3.5.1 B12P/S分段生产设计说明 12
3.5.2 B12P/S分段生产设计结构图 14
3.5.3 B12P/S分段拼板图 14
3.5.4 B12P/S分段零件表 15
第四章 B12P/S分段吊环的选用和设计 16
4.1 吊环设置的原则 16
4.2 对吊耳的制作和安装工艺要求 16
4.3 分段重量重心的估算 17
4.4 分段吊环的强度检验 17
4.5 B12P/S分段吊环吊马图 18
4.6 B12P/S分段的翻身要领和吊环吊马图 18
第五章 分段涂装要领 20
5.1 船舶涂装概述 20
5.1.1 船舶涂装的原由 20
5.1.2 船舶涂装工程概述 20
5.1.3 区域涂装的意义 20
5.2 B12P/S分段对涂装的要求 20
5.3 B12P/S分段船体表面处理 21
5.4 涂装方法以及要求 21
5.5 涂装生产安全 22
结 语 23
致 谢 24
参考文献 25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的背景和现状
1.1.1研究背景
我国船舶工业,相较于其他造船技术先进的国家,起步较晚,但是后来居上,经过三十多年的奋斗,赶超了大部分国家,现在我国造船产量稳占世界前三。在2007年,我国造船行业的订单量更是赶超日本,成为世界第二造船大国,之后2008年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危机对船市产生了重大影响,我国造船业也不可避免地进入了低谷期,在此情况下,国家出台了《船舶工业调整及振新计划》,以稳造船订单,化经营危机,来确保产业的平稳发展,控制新增的造船能力,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提高大型企业的综合能力,以形成新的竞争优势,此外,加快自主创新,开发高技术与附加值的船舶,发展海洋工程等,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后自2010年来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逐渐减弱,航运市场开始复苏,我国造船企业抓住市场回暖机遇,积极地承接订单,并且订单结构也进行了优化,大型油船,集装箱船,以及工程船舶均有收入,对我国手持订单多为散货船的结构有一定的缓解。
我国造船业有着自己的独特优势,和发达国家相比,拥有更低价的劳动力,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拥有更加雄厚的工业基础,技术、资金方面也更有优势;然而我国确认仍只是造船大国,而非造船强国,我国造船业的整体技术水平还是过低,发展的层级也不高,其中有以下因素的制约:
(1)我国的造船企业多而散,导致在世界重点企业的席位中,占有率甚低,而部分的中小型企业由于缺乏技术,资金不够雄厚,在行业不够景气的大背景下,接单量甚微,而手持订单量也随时日逐渐消耗,生产经营陷入危机。
(2)接单结构不良,以散货船为主。虽然我国造船企业在大型集装箱船,液化气船等高技术船方面有所突破,但是接单仍旧以散货船为主,而越南等东南亚国家,能够以很低的报价,吸取大部分的散货船订单,因此接单以散货船为主,利润很薄,无法为后续的企业升级优化,技术的创新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未来还是有待能够将重心移至工程船舶,液化气船,天然气船,大型集装箱船等高技术船舶以及高附加值船舶领域。
(3)技术和管理不够先进,对于计算机技术的使用,相较于国际先进水平,还是有一定的差距,例如,我国现阶段开发使用的CAD软件等,与国外先进水平还是有一定的差距,辅助船舶设计的能力较弱,输入手段也较为落后。船舶工业所使用的先进的软件多为国外引进的,国内自主开发研究,并用于实际生产的软件较少,创新意识足够,但是创新成果较少。有些船厂经验较少,管理水平较弱,生产效率低,资源浪费较为严重。船厂先进的设备较少,起吊能力,场地大小,工地设施,机械设备,焊接工艺等都和世界先进水平有一定的差距。国内企业电子商务水平与国外有一定的差距,网上交易平台的建设还不够成熟。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tgc/cbyhy/269.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