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00dwt油船船体分段划分及甲板cd14分段生产设计(附件)

摘 要摘 要船舶的设计、制造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工程,它涉及到许多方面,各种因素会互相影响,我们必须通过思考和计算,在这些因素中选择最优的组合方式,并将其体现于制造过程。船舶生产设计从出现到现在共经历了三个阶段,分别是铆接时代、焊接时代和现代造船时代。铆接时代用的是整体制造法,在这样的方式里面,船舶设计提供造哪样子的船的各种文件。而焊接时代用的就是分段制造法,在这个时段里,设计已经开始和制造工艺合并起来,已经涉及到了怎样造船,我国现在正是处于这个阶段向现代造船时代过度的时期。现代造船时代是工程师们对船舶制造过程不断优化的结果,这个阶段用的是区域舾装法,在这种方式中,船舶设计和施工制造同时进行、船体制造和舾装工程同时进行,这样就形成了生产设计。现代船舶生产设计由初步设计、详细设计和生产设计三部分组成。生产设计涉及到整个生产体系,贯穿于整个船舶设计过程的始终,对于初步设计和详细设计也有影响,对于船舶的生产过程更是有着指导作用。这三个过程相辅相成,相互作用。生产设计是船舶设计的最后阶段,需要从设计、工艺、管理一体化考虑。优秀的生产设计,首先可以确保现场生产过程的安全性。同时,能最大程度地利用船舶企业现有设备,使船舶企业的生产效率更高、造船质量更好。它可以发挥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使得生产工作更易完成,有效避免重复工作造成的时间、资源的浪费,进而缩短建造周期,节省生产成本,从而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母型船资料中有总布置图、典型横剖面图、基本结构图。了解国内船舶生产设计的发展现状和母型船的船型数据和技术性能之后,思考它对我们生产设计的影响。之后考虑油船的结构和功能特点、起重能力、板材规格等因素,在已给的图纸资料和编码规则的基础上对甲板CD14分段进行生产设计,依次绘制分段划分图、分段结构图、拼板图和零件明细表,最后探讨油船在未来的发展方向,我国船舶工业该如何进步。关键词油船;分段划分;生产设计;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1
1.1 研究的背景 1
1.2 船舶生产设计 3
1.2.1 船舶生产设计简介 3
1.2.2 船舶生产设计的作用 4
1.2.3国外研究现状 5
1.2.4国内研究现状 5
1.3 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6
1.3.1研究 style="display:inline-block;width:630px;height:85px" data-ad-client="ca-pub-6529562764548102" data-ad-slot="6284556726">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的内容 6
1.3.2研究的意义 6
1.4 小结 7
第二章 油船的概述 8
2.1 引言 8
2.2 油船的分类 9
2.3 油船的特点 9
2.4 油船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10
2.5 小结 12
第三章10500T油船船体分段划分 13
3.1 船体分段划分生产方面原则 13
3.2 船体分段划分结构方面要素 14
3.3 油船艉部与机舱区分段划分 14
3.4 油船货舱区分段划分 15
3.5 油船艏部分段划分 15
3.6 小结 15
第四章10500T油船甲板CD14分段船体生产设计 16
4.1 10500T油船概述 16
4.2 油船甲板CD14分段建造工艺 16
4.2.1 CD14分段概述 16
4.2.2 船体结构理论线位置 17
4.2.3 甲板CD14分段装配及船台装配对合线的原则 17
4.2.4 划线及操作步骤 17
4.2.5 精度管理 17
4.2.6 焊接要求 18
4.3 小结 18
结 语 19
致 谢 20
参 考 文 献 21
附录:
译文
分段划分图
分段结构图
拼板图
零件明细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
纵观历史,世界船舶工业的转移趋势为:从先行工业化国家向后起工业化国家,从劳动力成本高的国家向成本低的国家。我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同时具有良好的造船业工业基础、低劳动力成本、国家的扶持等综合优势。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综合国力大大地增强,具备了发展船舶工业所必需的资金、技术等要素,从而加速了世界造船中心向我国的转移进程。?
  船舶工业具有劳动密集型、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等特征,在之前,中国既拥有素质高、成本低的劳动力资源,又拥有较其他发展中国家更好的资金、技术条件,同时国内外船舶市场需求强劲,这些因素使得我国当时与其它国家相比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
我国造船业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进入迅速发展阶段,并引入生产设计的概念。从2003年开始,世界航运市场持续火爆,供不应求,我国船舶订单量在这段世界飞速增长。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世界经济大萧条,航运市场瞬间跌入低谷,船舶需求锐减,船价回落,再加上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中国船舶企业陷入困境。我国造船业存在着中高端船舶生产设计经验不足,生产设计配套的辅助软件相对落后,管理效率低,建造质量低,材料利用率低,建造周期长等问题。世界船舶市场受到冲击,至今为止都还未完全恢复。丧失劳动力成本优势后,船舶行业积极应对,通过研究日韩船舶企业的发展过程,并且根据当代世界船舶行情,开始探索产业升级。 减少低附加值船舶(如散货船)的建造比例,加大对化学品船、工程类船舶、LPG类船舶等高附加值船舶的研发投入和建造比例。从分段制造模式向分道制造模式过渡。积极调整船舶企业组织结构以更快、更好地适应当今船舶市场的需求。从依靠各个方面的专家进行生产、设计、管理到注重培养具有全局观念、管理技能和协调能力,具有多种作业的技能的人才,这样可以打破分工种作业对效率提高的限制。努力推进设计、工艺、管理一体化、壳舾涂一体化。03年至今,我国船舶行业经历了许多波折,从飞速发展到坠入低谷,之后艰难前行。我国虽然早已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但前景不容乐观。
2015年,我国船舶完工量虽然还是世界第一,但是新船订单量已经出现很严重的下滑。相比之下,韩国、日本订单量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目前韩国订单量已跃居世界第一,日本则增加了约30%。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我国造船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
今年一季度,在国际航运市场低位反弹的带动下,我国新船承接量有所增长,但手持船舶订单、船舶工业总产值、企业经济效益仍在下滑。业内人士强调,目前船舶工业尚未走出低谷,随着产能结构性过剩矛盾集中爆发,行业将进入实质性调整阶段。
虽然新船订单量数据引人注目,但仍不能改变目前新船市场低迷的现实。近十年来,全球造船产能快速扩张,航运市场过剩运力持续累积,但受投机、政策等因素轮番刺激,市场调整被一再推迟。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特别是中国经济增长持续放缓的背景下,航运市场在近几年的萎靡使得船舶行业的发展举步维艰。
另一组数据则更印证出船舶工业尚未走出低谷。一季度,我国造船完工835万载重吨,同比下降超过10%;3月底,船舶企业手持船舶订单12000多万载重吨,同比下降17%,比2015年底下降超过2%;1至3月,船舶行业94家重点监测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约950亿元,同比下降1.3%。企业经济效益方面,1至3月,94家重点监测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约660亿元,同比下降3.5%;利润总额4.3亿元,同比下降约30%。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tgc/cbyhy/223.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