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达洲3近海油船船体结构规范设计(附件)【字数:13115】
摘 要摘 要能源是21世纪的主要代名词,随着现代化科技领域的迅速发展,能源逐渐控制着全球各国的经济发展。而在这些能源里,石油依旧是人们谈论最多的。石油是“工业的血液”,工业的迅猛发展,使得众多石油产品的消费量普遍增长。而如何让石油产品达到既经济又高效的运输,就变成了工程师们必须要面对的课题。目前全球石油的装载运输,主要还是以水运为主。这其中,近海油船的运输,又是一个更为重要的方面。油船,装载散装石油以及成品油的液货船,是指制造或为主要在其装货处所装运散装油类的船舶。油船的发展,对石油的输送以及各国工业发展至关重要。本船为载货量3180t、货舱区为双底双舷侧结构并设有膨胀甲板的近海油船,设一层主甲板,单机单桨单舵,机型为艉机型。货油舱区域采用纵骨架结构形式,其它部分均采用横骨架结构形式。船体结构主要根据《海规2006》进行计算。本文的主要内容包括了解近海油船的相关信息及资料,比如发展前景等等“新能达洲3”近海油船结构规范设计书,和该船货油舱区域总纵强度计算书。绘制典型横剖面图以及基本结构图。关键词近海油船;规范设计;横剖面图;基本结构图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1
1.1 油船的发展 1
1.2 油船的特点 2
1.3 结构设计的相关说明 5
1.3.1.结构设计依据 5
1.3.2.结构设计任务 5
1.3.3.结构设计方法 5
1.3.4.规范设计基本步骤 5
1.3.5. 结构布置的一般原则 6
1.4设计成果及存在的问题 6
第二章 结构规范计算书 7
2.1说明 7
2.2船体主要参数 7
2.3货油舱区域船体构件结构计算 7
2.3.1货油舱区域船体外板 7
2.3.2货油舱区域甲板 9
2.3.3货油舱区域船底骨架 10
2.3.4货油舱区域舷侧骨架 12
2.3.5货油舱区甲板骨架 13
2.3.6货油舱区域油密横舱壁 14
2.3.7货油舱区域中纵舱壁 16
2.4.机舱区域船体结构构件计算 17
2.4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1机舱区域肋板 17
2.4.2机舱区域强肋骨 18
2.4.3机舱区域甲板横梁 18
2.4.4机舱区域甲板纵桁 18
2.4.5机舱区域甲板板 19
2.4.6机舱区域平台甲板 19
2.4.7机舱区域油密舱壁 20
2.4.8机舱区域油舱壁扶强材 20
2.4.9主机座 20
2.4.10机舱区域船底板 21
2.4.11机舱区域舷侧外板 20
2.4.12 机舱区域甲板板 20
2.5 船端加强 20
2.5.1艏尖舱 20
2.5.2艉淡水舱内加强 22
2.5.3艏、艉柱 24
2.5.4船艏底部加强 25
2.5.5艏舷侧结构加强 27
2.6上层建筑 28
2.6.1端壁 29
2.6.2上层建筑端壁扶强材 28
2.6.3上层建筑的侧壁板 28
2.6.4艏楼甲板板 29
2.6.5艏楼肋骨 29
2.6.6艏楼甲板横梁 30
2.6.7艏艉甲板纵桁 30
2.6.8艏楼强横梁 31
2.7 甲板室及机舱棚 31
2.7.1甲板室围壁板 32
2.7.2甲板室围壁扶强材 31
2.7.3甲板室甲板横梁 31
2.7.4甲板室甲板纵桁 32
2.7.5机舱棚围壁甲板室甲板厚度 33
2.7.6机舱棚围壁扶强材 34
第三章 船中总纵强度校核 35
3.1 基本剖面模数W0计算 36
3.2 船中剖面对水平中和轴的惯性矩I0的计算 36
3.3 惯性矩计算 35
3.4 剖面模数计算 37
结 论 38
致 谢 38
参考文献 41
第一章 绪论
1.1 油船的发展
(一)世界油船的发展史
在上几个世纪石油主要通过一般的货船来运输。19世纪80年代末期英国建成了一艘机帆船,它的货油舱是由好几个长方形的舱室组成,运输能力达到2300多吨,通过泵和管路装载运输,是当时首艘具有现代油船特性的船舶。到了20世纪20年代,全球商业船舶总量已由油船占有3个百分点。20世纪20年代后,石油产能和输送量快速提高,油船变得越来越专业化,载重量也越来越大,渐渐的成为了一种特别用来运送液化油类的船舶。20世纪30年代以后,全球油船总载重量已经达到当时商业船舶总载重量的十分之一,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增加为近三成,到了八十年代这个数字还在持续增长,达到了近一半左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全球油船的总吨位超过了三亿吨。但是好景不长,八十年代中期石油危机席卷全球,大量的油船未能被使用,使得一亿多吨的石油无处运载,从此以后,油船的吨位也不再呈现出一种继续增长的趋势,甚至出现了停滞和下降走势。
随着石油产业和化学产业不断成长,石油的运输也变得更加简单而细密,特别是用来装载石油的油船被广泛使用。对于原油运输,为了减少单方向的运输所产生的较经济效益降低,1950年后,人们建造出了能够同时装载运输石油以及其他的综合散货的多用途船。先进造船技术的发展,使得原油运输船在规定的航道要求下变得越来越大型化,从而使经济效益最大化。20世纪70年代左右苏伊士运河的封锁,导致从印度洋装载石油到欧美需要从好望角绕过去,这也成为了扩大原油船载货量的良好契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全球油船里已经有超过百分之五十的油船吨位达到了中载货量油船(20万吨)和特大载货量油船(30万吨)的标准。七十年代以后,超过50万吨的油船被建造完成,其中法国人就建造了两艘能运输55万吨石油的大型油船。20世纪八十年代,日本人造出当时全球范围内载重量最多的油船,通过整改一艘40多万吨的油船而成,垂线间长400多米,型宽将近70米,船深30米左右,吨位达到将近60万吨。苏伊士运河重开后,每个国家分别使用了节约能源的方法,使得很多大载重量油船被停运,这也让油船的载重量扩张之路走向了终点。成品油船受到了货品数量和一些别的约束,载重量也保持在了五万吨左右,一般油船载重量为2~4万吨,不超过7万吨。成品油品种繁多,不适合混在一起装载,因此成品油船上设置了较多单独的装卸油泵和管路系统。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1
1.1 油船的发展 1
1.2 油船的特点 2
1.3 结构设计的相关说明 5
1.3.1.结构设计依据 5
1.3.2.结构设计任务 5
1.3.3.结构设计方法 5
1.3.4.规范设计基本步骤 5
1.3.5. 结构布置的一般原则 6
1.4设计成果及存在的问题 6
第二章 结构规范计算书 7
2.1说明 7
2.2船体主要参数 7
2.3货油舱区域船体构件结构计算 7
2.3.1货油舱区域船体外板 7
2.3.2货油舱区域甲板 9
2.3.3货油舱区域船底骨架 10
2.3.4货油舱区域舷侧骨架 12
2.3.5货油舱区甲板骨架 13
2.3.6货油舱区域油密横舱壁 14
2.3.7货油舱区域中纵舱壁 16
2.4.机舱区域船体结构构件计算 17
2.4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1机舱区域肋板 17
2.4.2机舱区域强肋骨 18
2.4.3机舱区域甲板横梁 18
2.4.4机舱区域甲板纵桁 18
2.4.5机舱区域甲板板 19
2.4.6机舱区域平台甲板 19
2.4.7机舱区域油密舱壁 20
2.4.8机舱区域油舱壁扶强材 20
2.4.9主机座 20
2.4.10机舱区域船底板 21
2.4.11机舱区域舷侧外板 20
2.4.12 机舱区域甲板板 20
2.5 船端加强 20
2.5.1艏尖舱 20
2.5.2艉淡水舱内加强 22
2.5.3艏、艉柱 24
2.5.4船艏底部加强 25
2.5.5艏舷侧结构加强 27
2.6上层建筑 28
2.6.1端壁 29
2.6.2上层建筑端壁扶强材 28
2.6.3上层建筑的侧壁板 28
2.6.4艏楼甲板板 29
2.6.5艏楼肋骨 29
2.6.6艏楼甲板横梁 30
2.6.7艏艉甲板纵桁 30
2.6.8艏楼强横梁 31
2.7 甲板室及机舱棚 31
2.7.1甲板室围壁板 32
2.7.2甲板室围壁扶强材 31
2.7.3甲板室甲板横梁 31
2.7.4甲板室甲板纵桁 32
2.7.5机舱棚围壁甲板室甲板厚度 33
2.7.6机舱棚围壁扶强材 34
第三章 船中总纵强度校核 35
3.1 基本剖面模数W0计算 36
3.2 船中剖面对水平中和轴的惯性矩I0的计算 36
3.3 惯性矩计算 35
3.4 剖面模数计算 37
结 论 38
致 谢 38
参考文献 41
第一章 绪论
1.1 油船的发展
(一)世界油船的发展史
在上几个世纪石油主要通过一般的货船来运输。19世纪80年代末期英国建成了一艘机帆船,它的货油舱是由好几个长方形的舱室组成,运输能力达到2300多吨,通过泵和管路装载运输,是当时首艘具有现代油船特性的船舶。到了20世纪20年代,全球商业船舶总量已由油船占有3个百分点。20世纪20年代后,石油产能和输送量快速提高,油船变得越来越专业化,载重量也越来越大,渐渐的成为了一种特别用来运送液化油类的船舶。20世纪30年代以后,全球油船总载重量已经达到当时商业船舶总载重量的十分之一,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增加为近三成,到了八十年代这个数字还在持续增长,达到了近一半左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全球油船的总吨位超过了三亿吨。但是好景不长,八十年代中期石油危机席卷全球,大量的油船未能被使用,使得一亿多吨的石油无处运载,从此以后,油船的吨位也不再呈现出一种继续增长的趋势,甚至出现了停滞和下降走势。
随着石油产业和化学产业不断成长,石油的运输也变得更加简单而细密,特别是用来装载石油的油船被广泛使用。对于原油运输,为了减少单方向的运输所产生的较经济效益降低,1950年后,人们建造出了能够同时装载运输石油以及其他的综合散货的多用途船。先进造船技术的发展,使得原油运输船在规定的航道要求下变得越来越大型化,从而使经济效益最大化。20世纪70年代左右苏伊士运河的封锁,导致从印度洋装载石油到欧美需要从好望角绕过去,这也成为了扩大原油船载货量的良好契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全球油船里已经有超过百分之五十的油船吨位达到了中载货量油船(20万吨)和特大载货量油船(30万吨)的标准。七十年代以后,超过50万吨的油船被建造完成,其中法国人就建造了两艘能运输55万吨石油的大型油船。20世纪八十年代,日本人造出当时全球范围内载重量最多的油船,通过整改一艘40多万吨的油船而成,垂线间长400多米,型宽将近70米,船深30米左右,吨位达到将近60万吨。苏伊士运河重开后,每个国家分别使用了节约能源的方法,使得很多大载重量油船被停运,这也让油船的载重量扩张之路走向了终点。成品油船受到了货品数量和一些别的约束,载重量也保持在了五万吨左右,一般油船载重量为2~4万吨,不超过7万吨。成品油品种繁多,不适合混在一起装载,因此成品油船上设置了较多单独的装卸油泵和管路系统。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tgc/cbyhy/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