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泉嵕山玉品质评价因素分析研究
摘 要中国的历史文明有着五千年的记载,而玉文化却已经有万年的传承,玉石文化与中国文化紧紧联系在一起,不同的玉石被赋予了不同的意义。近现代以来,玉石的商业化发展使其走入了寻常百姓家,同时也带动了原产地经济的发展,众所周知的有产出和田玉的新疆,产出鸡血石的桂林,以及因是运输翡翠的交通枢纽而使得当地的翡翠市场非常火爆的云南。陕西省拥有丰富的玉石资源,但目前只有蓝田玉在省内外有一定影响力。作为具有当地特色的玉石——“嵕山玉”,其品质评价和市场研究是合理定位与开发,形成当地特色的前提,因此对其品质评价要素及市场发展趋势的研究分析显得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对“嵕山玉”宝石学性质、品质评价要素对“嵕山玉”价格影响分析,得出具有一定规律的评价体系;同时对其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进行探讨,得出未来发展趋势,从而推动“嵕山玉”产业,当地旅游产业和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嵕山玉”文化价值的建立与提升。
目 录
1 绪论 1
1.1 研究现状 1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
1.3 研究内容 1
1.4 研究方法 1
1.5 完成工作量 2
2 “嵕山玉”的宝石学特征 3
2.1 物理性质 3
2.2 光学性质 3
2.3 力学性质 3
2.4 矿物组成与结构 3
3 品质评价因素分析 5
3.1 颜色 5
3.1.1 颜色的分类 5
3.1.2 颜色对品质评价的影响 7
3.2 净度 8
3.2.1 净度特征 8
3.2.2 净度对品质评价的影响 9
3.3 质地 9
3.4 纹理 10
3.5 重量 11
3.6 加工工艺 12
3.6.1 雕刻 12
3.6.2 抛光 13
3.6.3 加工工艺对品质评价的影响 13
3.7 本章小结 13
4 “嵕山玉”的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分析 16
4.1 “嵕山玉”市场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6
4.1.1 不被传统玉石审美所接受 16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4.1.2 加工水平不足 16
4.1.3 储量有限 17
4.1.4 营销方式落后 17
4.2 “嵕山玉”的未来发展趋势 17
4.2.1 摒旧辟新,“因材施教” 17
4.2.2 资源共享,提高技术 18
4.2.3 物以稀为贵,开辟新卖点 18
4.2.4 网络营销与旅游产业相结合 18
结 论 20
参考文献 21
致 谢 22
附录A 23
附录B 24
1 绪论
1.1 研究现状
陕西省玉石资源丰富,但目前只有蓝田玉在省内外有一定影响力,并且具有部分专业研究基础,而陕西礼泉产出的“嵕山玉”市场存在量极低,目前仅在咸阳博物馆、礼泉县昭陵旅游区和袁家村旅游区附近有极少量的零售“嵕山玉”商品[1];“嵕山玉”的开采也并未形成规模,一直处于非规范状态,加工雕琢水平偏低,整体行业现状惨淡。在国内并未有专家学者对“嵕山玉”进行系统的理论分析研究,相关的学术期刊更是寥寥无几,而对宝玉石的品质评价分析,大多数是关于翡翠[2],和田玉,鸡血石这样在市场上占据主流且被大众消费者所熟知的品种,所以“嵕山玉”的品质评价体系也未形成,因此市场营销不规范,造成“嵕山玉”市场发展受限。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对“嵕山玉”进行研究得出合理的品质评价体系,进而指导其市场定位,规范“嵕山玉”市场,促进其市场发展[3],将“嵕山玉”本身独有的昭陵文化与一带一路所蕴含的玉石文化相结合,更好的推广陕西本地玉石文化特色,从而为陕西省带来经济价值[4]。
1.3 研究内容
(1)“嵕山玉”的宝石学特征;
(2)通过对“嵕山玉”颜色、质地、净度、纹理、加工工艺及重量的对比研究,综合分析影响“嵕山玉”品质的因素;
(3)探求“嵕山玉”的市场现状及未来市场发展前景。
1.4 研究方法
(1)文献调查法:通过文献调查了解“嵕山玉”的历史文化研究现状等;
(2)访谈法:到产地实地与“嵕山玉”卖家进行交流访谈,了解售卖者对其不同种类品质的评价以及不同种类“嵕山玉”的定价;
(3)问卷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进行数据分析大众对“嵕山玉”的了解程度与态度。
1.5 完成工作量
本文研究历经资料收集;实地走访;调查问卷的编写、发放、有效问卷的筛选;分析研究和论文撰写等阶段,完成工作量见表1.1
表1.1 完成的实物工作量表
工作内容
工作量
收集资料,了解国内外与课题有关的研究动态和趋势,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和论文大纲。
查阅玉石、品质评价、问卷调查分析等相关的文献共计约50篇。
实地走访“嵕山玉”商户和玉雕厂,对“嵕山玉”商品进行抽样,发放调查问卷。
收集图片数10张
有效抽样数据7组
有效调查问卷24份
找出影响因素并进行分析研究。
将7组有效抽样数据做成4个统计对比表和3组占比数据,结合图片对比表和占比数据,对颜色、净度、质地、纹理、体积块度、加工工艺这6个影响因素逐个分析,得出结论。
对访谈记录和有效调查问卷进行分析整理,得到“嵕山玉”的市场现状并给出对应的解决发展方案。
完成问卷分析统计图表11个,分析研究发现市场目前存在有4点问题,针对这4点给出了对应的4个发展策略。
市场存在的问题:
不被传统审美接受
加工水平不足
储量有限
营销方式落后
解决发展方案:
目 录
1 绪论 1
1.1 研究现状 1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
1.3 研究内容 1
1.4 研究方法 1
1.5 完成工作量 2
2 “嵕山玉”的宝石学特征 3
2.1 物理性质 3
2.2 光学性质 3
2.3 力学性质 3
2.4 矿物组成与结构 3
3 品质评价因素分析 5
3.1 颜色 5
3.1.1 颜色的分类 5
3.1.2 颜色对品质评价的影响 7
3.2 净度 8
3.2.1 净度特征 8
3.2.2 净度对品质评价的影响 9
3.3 质地 9
3.4 纹理 10
3.5 重量 11
3.6 加工工艺 12
3.6.1 雕刻 12
3.6.2 抛光 13
3.6.3 加工工艺对品质评价的影响 13
3.7 本章小结 13
4 “嵕山玉”的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分析 16
4.1 “嵕山玉”市场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6
4.1.1 不被传统玉石审美所接受 16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4.1.2 加工水平不足 16
4.1.3 储量有限 17
4.1.4 营销方式落后 17
4.2 “嵕山玉”的未来发展趋势 17
4.2.1 摒旧辟新,“因材施教” 17
4.2.2 资源共享,提高技术 18
4.2.3 物以稀为贵,开辟新卖点 18
4.2.4 网络营销与旅游产业相结合 18
结 论 20
参考文献 21
致 谢 22
附录A 23
附录B 24
1 绪论
1.1 研究现状
陕西省玉石资源丰富,但目前只有蓝田玉在省内外有一定影响力,并且具有部分专业研究基础,而陕西礼泉产出的“嵕山玉”市场存在量极低,目前仅在咸阳博物馆、礼泉县昭陵旅游区和袁家村旅游区附近有极少量的零售“嵕山玉”商品[1];“嵕山玉”的开采也并未形成规模,一直处于非规范状态,加工雕琢水平偏低,整体行业现状惨淡。在国内并未有专家学者对“嵕山玉”进行系统的理论分析研究,相关的学术期刊更是寥寥无几,而对宝玉石的品质评价分析,大多数是关于翡翠[2],和田玉,鸡血石这样在市场上占据主流且被大众消费者所熟知的品种,所以“嵕山玉”的品质评价体系也未形成,因此市场营销不规范,造成“嵕山玉”市场发展受限。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对“嵕山玉”进行研究得出合理的品质评价体系,进而指导其市场定位,规范“嵕山玉”市场,促进其市场发展[3],将“嵕山玉”本身独有的昭陵文化与一带一路所蕴含的玉石文化相结合,更好的推广陕西本地玉石文化特色,从而为陕西省带来经济价值[4]。
1.3 研究内容
(1)“嵕山玉”的宝石学特征;
(2)通过对“嵕山玉”颜色、质地、净度、纹理、加工工艺及重量的对比研究,综合分析影响“嵕山玉”品质的因素;
(3)探求“嵕山玉”的市场现状及未来市场发展前景。
1.4 研究方法
(1)文献调查法:通过文献调查了解“嵕山玉”的历史文化研究现状等;
(2)访谈法:到产地实地与“嵕山玉”卖家进行交流访谈,了解售卖者对其不同种类品质的评价以及不同种类“嵕山玉”的定价;
(3)问卷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进行数据分析大众对“嵕山玉”的了解程度与态度。
1.5 完成工作量
本文研究历经资料收集;实地走访;调查问卷的编写、发放、有效问卷的筛选;分析研究和论文撰写等阶段,完成工作量见表1.1
表1.1 完成的实物工作量表
工作内容
工作量
收集资料,了解国内外与课题有关的研究动态和趋势,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和论文大纲。
查阅玉石、品质评价、问卷调查分析等相关的文献共计约50篇。
实地走访“嵕山玉”商户和玉雕厂,对“嵕山玉”商品进行抽样,发放调查问卷。
收集图片数10张
有效抽样数据7组
有效调查问卷24份
找出影响因素并进行分析研究。
将7组有效抽样数据做成4个统计对比表和3组占比数据,结合图片对比表和占比数据,对颜色、净度、质地、纹理、体积块度、加工工艺这6个影响因素逐个分析,得出结论。
对访谈记录和有效调查问卷进行分析整理,得到“嵕山玉”的市场现状并给出对应的解决发展方案。
完成问卷分析统计图表11个,分析研究发现市场目前存在有4点问题,针对这4点给出了对应的4个发展策略。
市场存在的问题:
不被传统审美接受
加工水平不足
储量有限
营销方式落后
解决发展方案: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hxycl/gfzcl/314.html